興寧十大古民居,是興寧市人民政府從各鎮推薦上來的100多家特色古民居中選出30個特色古民居中,再經各調查小組篩選出興寧十大古民居。興寧市政府在網上有公開此30個特色古民居的簡介和最終評選出的十大古民居名單。
經最終評選,興寧十大古民居名單為:磐安圍、善述圍、東升圍、進士第、長興圍、大王屋、李和美、棣華圍、馨梓圍、大劉屋。
2009年3月始,
興寧市為配合梅州市將圍龍屋“申遺”,在全市普查圍龍屋。據調查統計,興寧市的古民居近4000座,其中較有保存價值的特色古民居有114座,圍龍屋有2400座,佔全市古民居總數的半數以上。建築面積最大的是坭陂鎮湯一村的進士第(2萬平方米);建築年代最久遠的是寧新街道辦東風村東升圍(始建於1127年,距今880多年);建築保存最完整的是葉塘鎮河西村的磐安圍;建築藝術最精美的是羅崗鎮柿子坪村的善述圍。
磐安圍
磐安圍,位於葉塘鎮河西村,於清朝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興建,為三堂四橫圍龍屋,面闊105.2米,進深53.6米,建築佔地面積5060平方米,分佈面積約15000平方米。建築質量優良,圍內保存清刻光緒帝聖旨木匾、清刻磐安圍房樣圖木板等文物。是《
孝女彩金》電影拍攝地。2010年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善述圍
善述圍,位於羅崗鎮柿子坪村,始建於清朝光緒十年(1884年),為四堂四橫四角樓圍屋,分佈面積439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闊74.1米,進深49.1米,建築佔地面積3638平方米。有20廳354間房25個天井。2009年12月,被列為興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0月升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東升圍
東升圍(九廳十八井),位於寧新街道東風居委,始建於元朝初期,是興寧歷史最悠久的圍龍屋。為三堂六橫三圍圍龍屋,分佈面積917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闊83.8米,進深76.1米,建築佔地面積5850平方米,有9廳190間房18個天井。該屋以建築年代久遠而富含意義,具有興寧古代客家民居建築特色。
進士第
進士第,位於坭陂鎮湯一村,始建於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歷經兩代人50年建成。為三堂八橫二圍圍龍屋,外加一橫屋書院6間,分佈面積近220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闊150米,進深108.9米,建築佔地面積14835平方米。全屋為二層建築,一層300間房。2009年被列為興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興圍
長興圍(花螺墩),位於寧新街道大圳村花螺墩,始建於明朝
崇禎八年(1635年),三堂六橫三圍圍龍屋。分佈面積153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闊107.4米,進深67.8米,建築佔地面積6533平方米。2009年12月,被列為興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王屋
大王屋,位於福興街道黃畿村,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為三堂九橫三圍半圍龍屋,分佈面積101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闊104.8米,進深73.4米,建築佔地面積6543平方米。共有房300多間、8個廳堂,外有安全護牆,內建有文、武學校和私塾各一間。該民居為興寧典型的客家民居。電影《客家女》曾在此拍攝取景。
李和美
李和美,位於寧新街道佛嶺居委,於清朝光緒六年建成。為三堂六橫一圍圍龍屋,分佈面積82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闊99.5米,總進深58.9米,建築佔地面積5368平方米。存有清光緒木匾“肯構肯堂”、“敦本堂”,左斗門石刻“祥迎紫氣”,系
客家書法家胡曦所寫。2009年被列為興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棣華圍
棣華圍,俗稱“刁萃豐”,位於刁坊鎮周興村,始建於民國三年(1914年),為三堂四橫一枕杠四角圍龍屋,分佈面積103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闊99.4米,進深77.3米,建築佔地面積6183.6平方米。全屋16個廳,274個房間,有“住不盡刁萃豐的屋”的說法。2009年被列為興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0月升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馨梓圍
馨梓圍,又名康記,俗稱“解放圍”,位於新陂鎮家莊村,始建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為三堂二橫四角碉樓圍龍屋,外加右側四橫屋,分佈面積85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闊89.9米,進深58.5米,建築佔地面積4459平方米。
大劉屋
大劉屋,位於興田街道一聯村,始建於明朝崇禎十三年(1640年),為三堂二圍龍轉四角樓屋,分佈面積58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闊65.5米,進深63.4米,建築佔地面積3729平方米。存有乾隆十二年聖旨匾,據傳祖孫三代賑災捐谷三千石,康熙、雍正、乾隆皇帝都曾賜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