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興寧的結果 展開

興寧

廣東省梅州市代管縣級市

興寧,廣東省轄縣級市,由梅州市代管,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扼東江、韓江上游,地處粵東最大盆地興寧盆地,東連梅州市梅縣區,南鄰豐順縣,西接五華縣、龍川縣,北界平遠縣、江西省尋烏縣,總面積2104.85平方公里,下轄17個鎮、3個街道,2017年戶籍人口118.89萬。為粵、贛、閩陸路交通樞紐,長深高速(梅河高速)、汕昆高速(興畲高速)、濟廣高速,廣梅汕鐵路、阜鷹汕鐵路貫穿境內。2011年,被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確認為“中央蘇區縣”;2012年,被列為廣東省直管財政改革試點縣(市)。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興寧市常住人口為779411人。

興寧,建縣於東晉咸和六年(331),由古龍川分治而立,縣境廣跨古興寧江(今五華河)、右別溪(今琴江)、左別溪(今寧江)流域,包括今興寧、五華兩縣全境和龍川縣東部、紫金縣東北部,縣名由寧江而得。南朝齊至宋天禧三年(1019)析興寧置齊昌縣(府)。南漢國時期為附都城齊昌府,地位僅次於廣州興王府。宋熙寧四年(1071)分設長樂縣,為循州府治,此後,縣境相對穩定。明屬惠州府

興寧工商業和交通運輸業歷來比較發達,縣城曾被譽為“小南京”,外地則有“無興不成市”之說。2017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77.58億元,比上年增長5.8%。旅居海外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50多萬人,分佈在世界5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部分在泰國、印尼、越南等東南亞各國,僑居歐、美、澳等洲者亦有一定比例,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紡織之鄉、商貿之鄉、花燈之鄉、版畫之鄉的美譽。

歷史沿革


興寧風景
興寧風景
興寧建縣於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由古龍川分治而立,縣境廣跨古興寧江(今五華河)、右別溪(今五華琴江)、左別溪(今寧江)流域,包括今興寧、五華兩縣全境和龍川縣東部、紫金縣東北部地區,縣名由興寧江而得,縣治所在地設在今五華縣華城鎮雷公墩。
南朝齊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分設興寧、齊昌兩縣。齊昌縣以今興寧地為其轄境,縣治設在古寧昌鄉舊址,即今城北1公里處的洪塘坪(又稱楓林坪)。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齊昌併入興寧,縣治遷至佗城(古龍川城)。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興寧復置齊昌縣。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撤齊昌縣,置寧昌驛,隸屬興寧縣。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興寧縣治由佗城遷至今龍川縣境天羊山麓吖下圩。
興寧城鄉建設
興寧城鄉建設
五代南漢乾亨元年(917年),又析興寧縣,並在原齊昌縣境設齊昌府,府治設在洪塘坪。興寧為其屬縣。
宋天寶四年(971年),降齊昌府為縣。天禧三年(1019年),撤銷齊昌縣,併入興寧縣,縣治由吖下圩遷回雷公墩。熙寧四年(1071年),從興寧劃出西南部地區設長樂縣(今五華縣),興寧縣治由雷公墩遷至洪塘坪。此後,興寧縣境相對穩定。
明洪武二年(1369年),興寧縣治由洪塘坪遷至今興城地。
1958年11月,平遠縣併入興寧。1961年1月,興、平分縣。
1994年6月8日,興寧撤縣設市,為縣級市,由梅州市代管。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興寧市位於廣東省粵東地區,扼東江、韓江上游,地跨東經115°30′至116°,北緯23°50′至24°37′。北部與江西省尋鄔縣毗鄰,東北部與梅州市平遠縣、梅縣區相接,東部與梅州市梅縣區交界,南部與梅州市豐順縣、梅縣區相連,西北部與龍川縣相鄰,西南部與梅州市五華縣接壤。全市總面積2104.85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興田街道辦事處位於面積約400平方公里的興寧盆地中部,是粵、贛、閩三省陸路交通樞紐,粵東北部重要商品集散地。興城距廣州市377千米,至汕頭185千米、深圳347千米、江西尋烏128千米、福建龍岩282千米、梅州市57千米。

地形地貌

興寧處於粵東北山丘地帶,受北東至南西走向的蓮花山脈和羅浮山脈控制。最高峰陽天嶂海拔1017米,最低處水口圩鎮海拔100米,高低差917米。地形地勢總趨勢是北西向南東逐漸下降,而南部則由南向北遞降。南北狹長,北起陽天嶂,南至鐵牛牯峰(海拔998米)直線距離100公里;東西最寬處,徑心分水坳(海拔400米)至葉南筠竹坳(海拔300米)直線距離36公里。境內四周山嶺綿亘,中部為300多平方公里的斷陷盆地。整個市(縣)境形似扁舟。
興寧地貌類型主要分為5類:平原、階地、台地、丘陵、山地。其中,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階地、台地等3類佔總面積的38.1%;海拔200米至400米的丘陵佔49.69%;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佔12.21%。

氣候

興寧景色
興寧景色
興寧屬南亞與中亞熱帶過渡氣候,年平均氣溫20.4℃。全市年平均氣溫21℃,降水量1540毫米。常年最熱月是7月,平均氣溫28.5℃,極端最高氣溫達38.3℃;常年最冷月是1月,平均氣溫11.4℃,極端最低氣溫零下2.7至零下6.4℃。年平均降雨量1540.3毫米。夏季降雨最多,占年降雨量的41.5%。年平均日照時數2009.8小時。風向比較穩定,以西北風頻率最高,東南風次之。自然環境優越,無霜期長,光照充足,四季宜耕宜牧,具有發展農、林、果、牧、漁等各業的有利氣候條件。

水文

興寧北部的羅浮鎮屬東江流域,鎮內河溪均流入東江上游的渡田河。其餘19個鎮(街道)屬韓江流域,鎮內46條河溪水流入韓江上游的梅江。寧江(古稱左別溪)貫穿興寧南北,是流域面積最大的梅江支流,北起江西省尋烏縣荷峰畲,南至水口圩匯合梅江,全長107公里,從合水至水口主幹河道長57.5公里,沿途接納32條山溪小河,流域面積1364.75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65%。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市315萬畝土地,坡度在25度以下的宜墾面積佔73%。

水資源

興寧位於蓮花山脈北坡,為背風地帶,降雨量相對偏少。據水文觀測資料推算,境內各流域多年平均產水總量31.93億立方米,年蒸發量15.85億立方米,年平均徑流量13.48億立方米,豐水年徑流量19.81億立方米,枯水年徑流量7.96億立方米,平均產水量每平方公里64.8萬立方米,每畝平均432立方米,相當於梅州地區每平方公里產水量80.6萬立方米的80.4%。

生物資源

興寧主要動物有100多種,包括獸、禽、爬行類軟體動物、魚、昆蟲等5類。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計有600多種,包括:(1)喬木、灌木206種;(2)主要中草藥157種,另有野生中草藥300多種;(3)農作物;(4)花卉;(5)其他。
2010年被列為國家級生態發展區,2012年被評為“廣東省林業生態縣”。全市林業用地面積202.9萬畝,林地面積188萬畝,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103.3萬畝,活立木蓄積量673.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66.86%,林地綠化率98.66%。現有25個森林公園(國家級1個),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6個梅州市級自然保護區。

礦產資源

興寧是廣東省重點礦產資源市之一,已初步探明有33種礦產230多處礦點。霞嵐釩鈦磁鐵礦儲量居中國第二位,僅次於攀枝花。無煙煤、磁鐵礦、石膏礦、釩鈦磁鐵礦、石灰岩礦、螢礦、硫鐵礦、稀土礦、鈾礦、鈷等較為豐富。其中,無煙煤儲量1.47億噸,占梅州市總儲量的52.6%,曾被國家列為重要產煤基地;釩鈦磁鐵礦已初步探明可開採儲量1億多噸,遠景儲量4.5億噸,居全國第二位;磁鐵礦2280萬噸,石膏礦4800多萬噸,螢礦近200萬噸,石灰岩礦5000多萬噸,稀土礦分佈面積621平方公里。此外,還有豐富的礦泉水和地下熱能可供開發利用。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面積2104.9平方千米,人口約107.8萬人。轄28個鎮:興城鎮、寧中鎮、寧新鎮、寧塘鎮、龍田鎮、壢陂鎮、坭陂鎮、葉塘鎮、新陂鎮、刁坊鎮、龍北鎮、合水鎮、石馬鎮、羅崗鎮、羅浮鎮、黃陂鎮、黃槐鎮、崗背鎮、坪洋鎮、大坪鎮、葉南鎮、永和鎮、徑南鎮、徑心鎮、新圩鎮、水口鎮、下堡鎮、宋聲鎮。市政府駐興城鎮。
2002年,興寧市轄興城、龍田、合水、崗背、龍北、黃陂、黃槐、寧塘、石馬、徑心、永和、寧新、瀝陂、坭陂、新圩、水口、刁坊、新陂、葉塘、大坪、羅崗、羅浮、寧中、徑南、下堡、寧聲、葉南、坪洋28個鎮,共有470個村委會、58個居委會。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興寧市下轄3個街道、17個鎮,452個村(居)委會。政府駐地興田街道。
興田街道面積13.2平方公里人口17.7萬人辦事處駐大道中1號
福興街道面積35平方公里人口3.5萬人辦事處駐興福中路
寧新街道面積29平方公里人口4.1萬人辦事處駐文峰一路
合水鎮面積101.98平方公里人口3.8萬人鎮政府駐合水居委會
龍田鎮面積44.4平方公里人口4.4萬人鎮政府駐興田路
大坪鎮面積187.09平方公里人口7.6萬人鎮政府駐大坪居委會
葉塘鎮面積166.81平方公里人口8.5萬人鎮政府駐府前路
新陂鎮面積43.51平方公里人口4.02萬人鎮政府駐興葉路1號
刁坊鎮面積58.01平方公里人口4萬人鎮政府駐刁坊居委會
徑南鎮面積140.49平方公里人口3.5萬人鎮政府駐徑南居委會
新圩鎮面積117.79平方公里人口4.5萬人鎮政府駐新圩居委會
水口鎮面積228.85平方公里人口8.4萬人鎮政府駐水口居委會
石馬鎮面積107.78平方公里人口3.8萬人鎮政府駐石馬居委會
黃槐鎮面積96平方公里人口3.6萬人鎮政府駐黃槐居委會
羅浮鎮面積273.4平方公里人口5.6萬人鎮政府駐羅浮居委會
羅崗鎮面積148.52平方公里人口7.5萬人鎮政府駐羅崗居委會
寧中鎮面積42.25平方公里人口3.6萬人鎮政府駐寧中居委會
坭陂鎮面積99.51平方公里人口8.3萬人鎮政府駐坭陂居委會
永和鎮面積109.63平方公里人口4.6萬人鎮政府駐永和居委會
黃陂鎮面積127.52平方公里人口7.4萬人鎮政府駐龍江路

人口民族


興寧縣境,古為百越諸族居地。秦漢以後,中原漢族漸次南遷,與百越融合,成為嶺南的主要居民。現居住在興寧的客家人,大多數是元、明、清時期中原移民的後裔漢族客家民系。宋代《太平寰宇記》謂梅州宋時的民族是:“主為畲瑤,客為漢族”。到宋神宗時主戶為5820戶,客戶為6548戶,由此客家民系開始形成,並逐步發展壯大。興寧人口絕大部分(佔99%以上)是講客家語的漢族居民,亦有為數不多(大多數是解放后隨軍政幹部調動遷入)的壯、苗、蒙古、回、瑤等少數民族。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興寧市常住總人口871507人,其中:興城鎮86332人,寧新鎮39996人,寧中鎮38753人,寧塘鎮16623人,新陂鎮44889人,刁坊鎮35282人,壢陂鎮15312人,永和鎮33872人,徑南鎮11614人,徑心鎮13534人,坭陂鎮44514人,新圩鎮28238人,水口鎮28025人,下堡鎮12495人,宋聲鎮6751人,羅浮鎮38622人,羅崗鎮52973人,黃槐鎮30814人,黃陂鎮40429人,崗背鎮22544人,坪洋鎮10120人,龍北鎮15577人,合水鎮13304人,龍田鎮35350人,石馬鎮26227人,大坪鎮40348人,葉塘鎮40348人,葉南鎮22931人,福興虛擬鎮24145人,四望嶂礦務局1545人。
2017年全市人口出生率22.38‰,死亡率15.14‰,自然增長率7.25‰。公安部門統計戶籍人口為118.89萬人。
2018年全市人口出生率15.39‰,死亡率3.04‰,自然增長率12.35‰。公安部門統計戶籍人口為118.31萬人。 
2019年全市人口出生率11.58‰,死亡率8.77‰,自然增長率2.81‰。公安部門統計戶籍人口為116.95萬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興寧市常住人口為779411人。

政治


市委領導
市委書記余其豹 
市委副書記,市長洪國華
市政府領導
市 長洪國華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徐甦
領導信息統計截至2020年2月,參考資料來源 

經濟


綜述

2019年,興寧市實現生產總值183.47億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7.73億元,比上年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35.32億元,比上年增長3.8%。其中:工業增加值29.68億元,比上年增長3.1%。建築業增加值5.86億元,比上年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100.42億元,比上年增長2.5%。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26.0:19.3:54.7。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比上年增長12.9%。其中:房地產投資額比上年下降4.6%,工業投資額比上年增長68.2%。2019年,全市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2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公共財政預算支出68.9億元,比上年增長11.1%。 

第一產業

2015年7月,由“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到興寧指導的“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產三千斤技術模式攻關”獲得全面成功,打破雙季稻產量世界紀錄。 
2016年,新增梅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9家,培育農業專業合作社38家。富農生物科技被評為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徑南鎮被認定為省級茶葉技術創新專業鎮。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71.89億元,比增4.1%。
2019年,興寧實現農業總產值76.83億元,比上年增長3.6%,農業增加值35.58億元,比上年增長6.4%。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64.5萬畝,比上年增長1.2%;全年糧食總產28.6萬噸,比上年增長3.5%,其中稻穀總產26.91萬噸,比上年增長3.3%;花生產量4481噸,比上年下降0.6%;蔬菜產量73.69萬噸,比上年增長5.07%;茶葉產量2626噸,比上年增長0.5%;水果產量16.59萬噸,比上年增長6%,其中金柚產量4.6萬噸,比上年增長4.5%。生態環境不斷優化,實施碳匯造林0.5萬畝,森林撫育16.1萬畝。
畜牧業產品總量平穩發展。全年肉類總產4.98萬噸,比上年下降15.45%。其中全年肉豬出欄43.42萬頭,產出豬肉3.21萬噸,分別比上年下降16.9%和16.0%;出欄家禽1878萬隻,比上年增長9.8%;禽肉產量1.89萬噸,比上年增長9.2%。
漁業產量繼續上升。全年水產品產量1.75萬噸,比上年增長2.8%。 

第二產業

2019年,興寧市完成工業總產值100.39億元,比上年增長4.6%,完成工業增加值27.04億元,比上年增長3.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7.07億元,比上年增長4.0%,增加值12.54億元,比上年增長0.3%。
2019年,興寧市有建築企業30家,其中一級施工總承包企業一家,二級施工總承包企業10家。全市建築業總產值約16.3億元,同比增長8.2%。有房地產開發企業116家,其中二級資質3家,三級資質16家,四級及暫定資質97家。 
工業基礎
興寧是廣東省百萬人口大縣,20世紀80年代是粵東北的工業重鎮,向來有“小南京”的美譽,有著“無興不成市”之說。作為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重要的組成部分,圍繞建設“百億元企業、產業、園區”目標,興寧重點打造廣州天河(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水口工業園兩個工業經濟組團。同時,強化產業集聚聯動,大力發展機電製造和電子信息產業,打造先進位造業基地。 
興寧市已形成了機電、汽車、冶金、工藝、紡織、建材、化工、食品、醫藥等門類齊全的工業生產體系;有廣東明珠、華威化工、鵬鑫科技、南豐電氣、金雁電工、興寧電機、恆興生物、樹人木業、廣東鴻源、聯康葯業等10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其中南豐電氣、富興摩托、富農食品、華威化工、金雁電工等5家企業跨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行列;系列球閥、變壓器、機電及工藝等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享有較高聲譽;新圩、寧新、葉塘、坭陂分別被省政府列為工藝專業鎮、紡織專業鎮、養殖專業鎮和技術創新專業鎮。
產業園區
工農業產業園主要有東莞石碣(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廣州天河(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梅州興寧網際網路產業園、水口工業園、興寧華豐高新技術工業園、興寧經濟技術開發區、興寧市羅浮司城工業園、興寧市水口循環經濟產業園、興寧市電商示範基地、興寧市靜脈產業園、廣東鴻源機電產業園、新興工業園、永和科技工業園、廣東供銷天興冷鏈物流中心、廣東金柚產業集群、梅州柚優勢產區產業園、興寧市絲苗米產業園等園區。興華新區位置優越,設施完善,服務周到,土地儲備充足,已有78家企業進園,其中規模以上有29家。 2006年9月,東莞石碣(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獲省認定,成為梅州首個獲省認定的縣級產業轉移工業園。 

第三產業

興寧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商貿會展、倉儲配送等產業,打造南部新城新型商業圈;發揮電商示範基地、廣東壹號、“農村淘寶”等項目的示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產業;發揮廣東躍速、滙豐年等企業等品牌效應,帶動休閑體育、文化創意等產業發展,提高消費檔次和水平;推進粵東西北地區創新驅動(興寧)試驗點、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工作,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創新創業基地。 
2012年,興寧市成功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法國歐尚,促成國際小家電(飛利浦)生產基地、毅德現代商貿物流城、碧桂園高檔住宅小區等項目落戶興寧。 
2016年,現代商貿、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產業蓬勃發展,毅德現代商貿物流城一期項目開業運營,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開設鎮村服務點150個,新增快遞末端服務網點85個。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創建為國家4A級景區,熙和灣客鄉文化旅遊產業園知名度不斷提升,廣東明珠養生山城、神光山佛教文化園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徑南鎮東升村被評為梅州市旅遊強村。 
2019年,興寧郵政業務總量1.27億元,比上年增長26.6%,電信業務(含移動通信)總量29.44億元,比上年增長149.6%。年末行動電話用戶達61.78萬戶,比上年下降17.6%。年末網際網路用戶達21.79萬戶,比上年增長3.17%。 
2019年,興寧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7.19億元,比上年增長9.5%。批發業實現銷售額26.36億元,零售業實現銷售額101.4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3%和7.7%;住宿業實現營業額2.43億元,餐飲業實現營業額5.8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和8.1%。 
2019年末,興寧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60.3億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71.8億元,比上年增長10.9%。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00.2億元,比上年增長15.7%。全年貿易出口總額完成9676萬美元,比去年下降10.7%。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3萬美元,比上年下降96.9%。 
城市商貿綜合體:興一廣場、興寧毅德城、歐尚購物中心、明珠城·天虹購物中心、興寧中駿世界城等。

文化


人文環境

一、史前文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興寧開展過3次文物普查。1959年,在水口鎮荷樹拗等地發現鏟、叉、戈、矛、刀等一批石器,為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1982年,在永和鎮振興管理區貓子窯山挖掘出一批陶罐和陶片,屬新石器中晚期遺存;同年,又在葉南鎮中徑大窩裡採集到一批陶片和石器,屬新石器晚期遺存。到80年代末為止,興寧境內共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30多處。興寧博物館收藏了上述遺址出土的各種石器190多件,完整的肉罐9個。這些出土文物和遺址說明早在七八千年前,興寧已有古人類居住。從石器、陶器的用途和陶器上的花紋來看,當時已形成了農業和畜牧業,已有較為可靠的生活資料來源。
二、宋以前南遷漢人與早期居民
宋代之前,中原漢人已有幾次較大規模的南遷。早在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國60萬軍隊攻滅楚國,繼之深入嶺南。續后,秦朝把嶺南作為遷徙中原“罪徒”的一個流放地,加以“經略”開發。終秦一代,南遷的中原人有3批、數十萬人。1984年3月27日,在新圩鎮大村鬼樹窩崩崗南坡出土6枚完整的編鐘。經廣東省博物館專家鑒定,為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文物。編鐘的發現說明秦漢之際興寧已有南遷漢人的足跡,他們可能先是駐軍,後代成了嶺南居民。在發現編鐘的村莊有個地方叫秦王坪,相傳就是駐軍的營地。
在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漢人亦有多次連續性的南遷轉徙。遣至唐末五代,南遷客家先民,“其遠者已達惠、嘉、韶等地,其近者則達福建寧化、長汀、上杭、永定等地,其更近者,則在贛南各地。”興寧歷史上先後隸屬於惠、嘉,引文中所述應是包括興寧的。
根據明正德《興寧縣誌》記載:北宋熙寧三年(1070),興寧縣約有6000戶。翌年,興寧分地置長樂(今五華)縣后,有4000戶。宋代戶口以役賦對象列冊,足證明官宋前中原漢人定居興寧者已為數不少,此外當時地主有隱藏人丁的做法,實際上興寧的人口遠遠不止如此。
興寧歷史上的早期居民見於史籍的還有瑤族。明正德《興寧縣誌》記載:“瑤之後頗多,大抵聚處山林,砍樹為舍,刀耕火種,采山獵原,嗜欲不類,語言不通。土人與之鄰者不相往來,不為婚姻。本縣瑤民亦眾,隨山散處。”以嶺東文化與居於廣東的瑤族居民的文化相比較,可以斷言,古代嶺東居民與瑤族居民曾長期和睦相處、相互融合。到了明代,統治者曾對瑤民大舉征伐撫緝,興寧瑤民逐漸減少。清康熙以後,清政府把瑤民與漢民一體編戶,消除漢瑤界限。至清末,除外遷者以外,縣境內已沒有瑤族居民。清末羅獻修《興寧鄉土志》記述:“國(清)初時,縣東六十里鐵山蟑尚有瑤民磊石為居……近百年來,既消歸烏有矣。”
廣東客家漢劇
廣東客家漢劇
興寧歷史上的早期居民還有疍民。疍民原是居住在中國東南地區的古代百越族之一。秦漢時代,輾轉遷徙到廣東沿海和珠江各支流,舟居水宿,以蛇為圖騰,成為水上居民。他們何時開始定居於興寧,尚待進一步查考,但至遲在元朝未年間。據史籍記載,明朗正統(1436~1450)年間,興寧已有在籍疍民38戶,船38艘。至清末,置民所剩不多。據《興寧鄉上志》記載:“惟麥姓二三人”尚是疍民。
三、客家民系
經歷了幾次大遷徙的客家先民在粵東北以及相鄰的閩贛邊區這個相對封閉的山區定居后,逐漸形成具有特殊的方言、風俗習慣乃至相似的倫理道德觀念等等。客家先民遷入梅州地區的興寧,經過長期的繁衍生息,除了繼續外遷的之外仍有百萬之眾,全縣百人以上的姓有93個。
文化場館主要有:興寧會展中心、興寧市文化館、興寧市博物館、興寧市圖書館、興寧市山歌劇演藝中心、白鶴美術館等。
紅色文化
興寧是原中央蘇區縣、重點革命老區,紅色資源豐富,周恩來、李井泉等革命家曾留下革命足跡。
土地革命期間,興寧蘇區與中央蘇區腹地唇齒相依,藍勝青、劉光夏、羅屏漢以及700多名革命志士壯烈犧牲,為民族解放、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重大犧牲和不可磨滅的貢獻。興寧現有革命遺址55處,其中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18處,重要歷史事件及人物活動紀念地8處、革命領導人故居16處、烈士墓2處、紀念設施11處。近年來,興寧共投入600多萬元用於大坪鎮羅屏漢故居、羅浮鎮瑤興村紅五十團舊址、水口鎮劉光夏革命烈士紀念館,梅子坑胡屋“五縣聯合暴動會議”舊址四處革命遺址的修繕和布展。 
僑鄉文化
興寧是華僑之鄉,旅居海外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50餘萬人,分佈在世界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部分在泰國、印尼、越南等東南亞各國。改革開放以來,興寧市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在各項社會公益事業中作出了突出貢獻,處處都體現了海外華僑熱愛故土的鄉情之戀。為了表彰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對家鄉的貢獻,興寧市按照條件把突出貢獻的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授予興寧市榮譽市民,或者邀請為興寧市政協港澳委員,讓他們更多地參與家鄉的建設。至2013年,已有89位華僑港澳同胞被授予興寧市榮譽市民稱號。

客家民居

圍屋結構
圍屋結構
興寧的北邊主要是山區,它的建築以四角樓為主,村子成長方形,二層結構;因為地理關係,村子都傍山而建,一般也有水塘,舊時嶺東是典型的自給自足經濟,沒有魚塘的話,要吃魚就困難了。據老人介紹,四角樓在修建的時候,花費極為驚人,特別是用於建牆和泥的漿水,用的全是糯米漿。由此建成的牆壁,極為堅固,一般鐵釘都難於釘進,如興寧特色古民居何子淵故居、原膴隆基等。
興寧的客家民居,主要分為北山南水兩大風格。南邊近似水鄉,以圍龍屋為主,主體結構是圍龍屋,屋前有個禾坪,主要是用於曬穀等農事及紅白喜事,禾坪前是口水塘,用於養魚、洗衣和防火,夏天的時候,它就成了孩子們嬉水的樂園。大多數村子的前邊都有一條用於農田灌溉的小河,小河裡有魚有蝦。屋後有屬於私人所有的茂密的竹林,竹林子里住著各種各樣的小鳥。
客家圍龍典型——花螺墩
興寧圍龍屋有大有小,一般是三棟兩橫一圍屋,正中一大門,兩旁一小門。大的也有多橫層、多圍層的,其小門也跟著層數增多而增多。如葉塘黃雀湖黃屋、寧新東興圍攻(九廳十八井)均為三層圍龍,合水官塘下黃屋有四層圍龍,寧新花螺墩長興圍羅屋計有六層,據知是興寧市內圍數最多最典型的圍龍屋。
花螺墩長興圍羅屋的結構為三堂八橫六圍龍,堂分上中下三堂,橫為三堂兩側縱列的房門對著堂屋的橫屋,圍是堂屋後面半月形的圍屋的橫屋,圍是堂屋後面半月形的圍屋。如不身臨其境,是不能體會到圍龍屋整體結構的意義的。

民間藝術

興寧民間傳統工藝有紡織、制扇、制筆、制瓷、編織草席、編棕、造紙等。 
興寧非遺方面有杯花舞、興寧竹板歌、興寧羅家通書推演演算法、興寧大坪布駱包子豆腐製作技藝、興寧上燈習俗等5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有興寧客家山歌、馬燈舞、羅崗高山茶油製作技藝、興寧老酒釀造技藝、墨煙張墨條製作技藝、興寧黃粄製作技藝、新陂樂仙腐竹製作技藝、興寧版畫、興寧花燈、刁家教拳、李家教拳、興寧根雕技藝、陳華記涼茶製作技藝等梅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4項。(詳見: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興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文物

春秋戰國編鐘
古風歡奏
古風歡奏
興寧編鐘,1984年3月27日,在新圩大村古樹窩崩崗處,發現春秋戰國(前770年~前221年)編鐘六個,為紅銅與錫合金製件,宮廷樂器。其器形上大下小為合瓦型。柄肩附紐,鐘口有角,兩側有細長音脊,外表下面有3排6組13個乳釘,背面有3排3組,每組4個共12個乳釘,鐘身正面直上有菱形紋、斜線紋,下部橫向為支雷紋,表面鋼綠表翠,古味蠱然,進之揚聲。其重量分別為28.5、27.5、21、18(其中2個同重量)、16.5市斤,是廣東境內已發現編鐘中最完整,音量音色最好的一套,十分珍貴。它的發現,對研究古代人類文明史、地方民族史以及春秋戰國時期的民族關係、民俗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春秋戰國編鐘在新圩的發現,也說明了秦漢之際興寧地方已有南遷漢人的足跡。

方言

客家方言是我國漢語七大方言之一。它與北方方言相似,是從北方語言演變而成的。客家祖先原居住在中原一帶,因戰亂歷經了東晉、唐末以及宋、元、明三個時期的大遷徙。先後在贛南、閩西、粵東北地區定居。定居后又與南方百越人相處。在遷徙中和定居后都夾雜了不少各地方言,加上氣候、水土之差異,使語言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就以興梅地區來說,客語雖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差異。梅縣語沒有翹舌音zh、ch、sh,五華語上聲不明顯。梅縣語較軟,五華語較硬,興寧語則介乎其中。興寧語語調較平板,且同音字多,有九“竹”、十三“風”、三十個“是”之說。客家先民既來自中原,其方言雖經千餘年之演變,仍多六朝古音。

地方特產

因為文化習俗的不同,北方人稱為“糕”的濕麵粉製品嶺東人稱為“粄”,客家人說“糕”是餅乾。
興寧美食
興寧美食
砸棕
在客家語中,砸就是壓的意思,砸棕就是壓制的棕子。其製作工序是先把糯米飯放在木格子里壓實,然後放在油鍋里去炸,必須不停地翻轉,使砸棕變得金黃。軟和香是砸的特點,因為是油炸的緣故,食用后使人容易上火。
溜鍋粄
溜鍋粄的做法是把粘米調成稠糊狀,用湯匙挑起順著鍋壁溜下去沸騰的熱油湯里去。一般是放鹹味,但也有放甜味的,依各人所好這種方法做成的麵食,又軟又滑。如果再加點正宗的嶺東水鹹菜,溜鍋板就集咸滑熱三種滋味。
石馬番豆
番豆就是花生,石馬地方的人民用一種頗為奇特方法來製作番豆:先用老屋的磚頭泥(必須是帶硝性的)搗碎加鹽和番豆在一塊熬熟,撈出又在同樣的泥粉里滾,混上米漿使泥粘實番豆,曬到半干,即放在一種特殊的竹容器用火烤,直至干透。這樣製作出的花生,味道之奇香絕不是市場上的紅泥花生可比。可惜因其製作複雜,食用易粘泥,已經鮮有生產。
雞頸粄
用水把“七分糯三分粘”米粉和成小團,放入熱油鍋里,用鍋鏟壓拍,然後把它翻過來用鍋鏟壓拍,不斷重複,把它壓拍成薄片煎熟。趁熱取出,撒上白糖和碎花生米,細細卷好,用刀切成一圈圈豎起即可食用。
蘿蔔粄
蘿蔔具有消痰化氣的功用,味道清甜而價格低廉。用蘿蔔板和粘米粉做成的蘿蔔粄,是嶺東人的年糕。依各人所好,加入五香粉、蝦仁、香菇、豬肉等配合蘿蔔的清香,倒上兩碗老酒,是興寧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享受。
田艾粄
這是一種生長在田埂的艾搗爛和上粘米粉做成的小吃。田艾的味道甘中帶著特別的芳香,入口細嚼,喉間鼻里盡得享受。長在沙堤上的田艾,葉梗肥大,用這種艾的做田艾粄,特別香。
釀豆腐
這也是走向各地的四菜之一,只是外邊的豆腐,實在太差勁。用山泉水做的,那才是掉在灰里“拍不得、吹不得”的“高尚”豆腐,配上頭刀肉餡,細火慢煎。在現代,釀豆腐為興寧人過年必備的菜肴,根據興寧人的習慣,豆腐取“付唔園”(即怎麼都給不完之意)。
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是嶺東四菜之一,隨著開放之後的交流,梅菜扣肉已走向各地餐桌,它的變種有水晶扣肉、香芋扣肉等。
黃粄
梅州地區的興寧北部山區,有一種只此一家的獨特稻米,叫珍珠米。它米粒比大米小呈黃色,產量極低,很少人種。但是用這種又叫禾米的做板,卻有一種非常獨特的香味。
蓼花
蓼花是一種鬆脆香為特點的興寧小吃。
腐卷
腐卷也是一道嶺東名菜,它用腐竹皮包住餡料(由肉和花生、香菇組成),並用油炸而成。腐卷亦可作為煲湯的原料,味香而不膩。
珍珠紅
它曾經代表著興寧最高榮譽,中華老字號產品,嶺東歷史名酒。
雞炒酒
雞炒酒有三個待點:補身子、特別香、特別順口。雞炒酒經常被興寧人用作產婦坐月子之用;另當有家添男丁的時候,該家就將雞炒酒炒上一大鍋,發於全村每家一碗。
樂仙腐竹
產於梅州興寧市樂仙腐竹廠,有傳統腐竹、白竹、芝麻腐竹、即食腐竹等,不含任何防腐添加劑,質量符合國家食品安全要求,產品覆蓋梅州、汕頭、珠三角等地,深受廣大城鄉人們的喜愛。

交通


興寧高速公路風光
興寧高速公路風光
興寧是粵閩贛邊區域性陸路交通樞紐,南接珠三角,東連潮汕揭、海西區,至梅縣機場50公里、揭陽潮汕國際機場120公里、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300公里,離汕頭港160公里,融入了珠三角“3小時經濟圈”。境內有廣梅汕鐵路、梅河高速公路、興畲高速公路、濟廣高速公路、興汕高速公路,國道G205、G206線和省道225、226線貫穿全境。規劃建設的“雙龍高鐵”貫穿興寧並設興寧站,互通京九、廣河高鐵,建成后興寧將融入珠三角“1.5小時經濟生活圈”。全市公路通車里程2944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為139.8公里。 
廣梅汕鐵路和阜鷹汕鐵路(規劃中)貫穿境內,火車客運、貨運站距市區僅2公里。
2018年末,全市公路通車里程28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為138.1公里,全市公路通車里程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居全省山區縣(市)前列。全年完成公路旅客周轉量5.19億人公里,公路貨物周轉量39.4億噸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5.6%和2.9%。 
2019年,興寧交通建設成效明顯,交通運輸發展穩定。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投入5.58億元,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梅龍高鐵先行段工程在興寧動工,省道225線火車站至水口段一期工程基本建成通車,完成國道226線興寧松陂至豐順北斗段等4宗國省道改造項目,成功入選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全年完成公路旅客周轉量5.19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0.11%。公路貨物周轉量39.2億噸公里,比上年下降0.45%。 
2019年,興寧市有計程車13輛。駕培企業6家,教練車288輛;客運企業2家,客車195輛(其中縣際以上客車110輛,農村客運85輛);公交企業2家,公交車290輛,新能源車輛比例達100%,公交線路11條。全年完成客運量4360萬人次,旅客周轉量4360萬人千米。有貨運營運車輛1712輛,危貨運輸車輛38輛,完成貨運量11582萬噸,貨物周轉量38610萬噸千米。

社會


文化事業

2019年,興寧市完成圖書館總館、文化館總館和8個圖書館分館、6個文化館分館、3個貧困村作為文化館總分館服務體系中服務點的建設工作。有8個群眾文藝作品獲梅州市群眾文藝作品獎,2019年選送5個群文作品到省參評。創排《穩定和諧促發展》《環境衛生靠大家》等專題節目。 

教育事業

2019年,興寧市教育系統有各級各類學校385所、校外教育基地(興寧市少年宮和興寧市偉泓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教育基地)2個。其中,法人單位83個(高完中11所、中職學校1所、初中2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9所、城區直屬小學6所、中心小學27所、直屬幼兒園4所、電大、進修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少年宮和偉泓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教育基地各1所),面上完全小學57所,教學點65個,帶公辦性質面上幼兒園50所,民辦幼兒園132所。有全日制學生152698人,其中普通高中學生15480人,中職學生2992人,初中學生29723人,小學生74809人,特殊教育學校學生136人,在園幼兒29558人。有教職工9811人,有高級職稱1649人、中級職稱4789人、初級職稱1373人,中高級職稱教師佔比86%。2019年,新招聘69名教師到相關缺編學校任教,為教師隊伍補充新鮮血液,並引進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10人。評選出梅州市“優秀教師”14人,“優秀班主任”9人,“優秀教育工作者”14人,優秀德育工作者9人,“教學工作先進個人”10人。2019年,全市學校佔地面積425.23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57.99萬平方米,擁有獨立的科學館或綜合樓36座,實驗室375個,多媒體電教室1542個,語言實驗室47個,計算機室214個,校園網56間,電腦10250台(不含辦公電腦)。全市擁有國家級示範性高中1所,國家級重點職業技術學校1所,廣東省一級學校3所(含幼兒園),廣東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211所,梅州市一級學校30所(含幼兒園),興寧市一級幼兒園16所,興寧市規範化幼兒園76所。 
高等院校:廣東省興寧市廣播電視大學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興寧技師學院、梅州市衛生職業技術學校、興寧市職業技術學校、興寧市技工學校、興寧市智能職業技術學校、興寧市東方藝術學校、興寧市南方學校、興寧市英才學校、興寧市教師進修學校、興寧市中等專業技術學校、興寧市成人中等專業技術學校等。 
主要學校有:興寧一中、興寧市齊昌中學、興寧市卓越中英文學校、興寧市田家炳中學、興寧市第三中學、興寧市水口中學、興寧市四礦中學、興寧市羅崗中學、興寧市黃陂中學、興寧市沐彬中學、興寧市興民中學、興寧市濟平中學、興寧市坭陂中學、興寧市龍田中學、興寧市葉塘中學、興寧市寧中中學、興寧市華僑中學、興寧市福興中學、興寧市葉南中學、興寧市勝青中學、興寧市葉東中學、石馬中學、興寧市合水中學、興寧市龍北中學、興寧市坪洋中學、興寧市崗背中學、興寧市僑光中學、興寧市國本中學、興寧市黃槐中學、興寧市柿子坪中學、興寧市官莊中學、興寧羅浮中學、興寧市宋聲中學、興寧市下堡中學、水西中學、興寧市新圩中學、興寧市陂西中學、興寧市陂東中學、興寧市徑心中學、興寧市永興中學、興寧市永和中學、興寧市壢陂中學、興寧市刁坊中學、興寧市新陂中學、興寧市寧江中學、興寧市寧新中學等。(其他詳見梅州市中學名錄) 

科技事業

2019年,興寧市高技術技術企業存量24家,其中新認定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4家,其中新認定9家;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新認定高新技術產品35個;引導企業加強自主研發、健全研發機構,奧浦合金、金綠現代等5家單位獲准組建梅州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強科技項目實施管理,督促21個科技計劃項目通過驗收,其中省級項目9個,梅州市級項目10個,興寧市級項目2個;指導企業立項13個科技計劃項目;積極為企業爭取省科技專項資金210萬元。推進創新平台建設,新認定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備案眾創空間單位廣東壹號,實現梅州地區國家級孵化器“零”的突破。加強農村科技特派員隊伍建設,遴選46名具有農業技術領域特長的人才成功申報為梅州市農村科技特派員,其中,陳偉波獲得省科技廳推薦申報科技部創新創業人才。 

醫療衛生

2016年,將縣級公立醫院補償機制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兩個渠道。同時,實行藥品零差價和檢查項目價格下調製度,從上年5月底起至2016年底,興寧市人民醫院、中醫院實現藥品零差率,減輕群眾負擔360多萬元;興寧市人民醫院大型設備檢查年讓利達750萬元。全年共成功創建了省衛生村39個、梅州市衛生村57個。截至年底,全市累計共創建了94個省衛生村和221個梅州市衛生村,省、市衛生村普及率達64.29%。 
主要醫院有:興寧市人民醫院、興寧市第三人民醫院、興寧市中醫醫院、興寧市婦幼保健院、興寧市慢性病防治院、興寧市皮膚病防治院、興寧鴻惠醫院、神光眼科醫院等。 

體育事業

2019年,興寧市舉辦2019年梅州市興寧100KM騎行活動、2019年廣東省全民健身日暨第二十屆體育節梅州興寧分會場系列活動等全民健身活動。全年活動項目數有31個,群眾體育活動場次達1003次,參與活動人數達17160人。是年,興寧市印發《興寧市2019-2020年足球場地建設實施方案》,截止2019年底,全市22塊社會足球場正在建設。是年,興寧市組建蹦床隊,代表梅州市參加廣東省青少年蹦床錦標賽,獲5金4銀10銅,團體總分全省排名第三。興寧市跆拳道隊代表梅州參加2019年廣東省青少年跆拳道錦標賽獲2金1銀5銅。組建07年齡組男子足球隊參加2019“菁英杯”廣東省青少年足球超級聯賽,獲粵東賽區第二名,總決賽第六名;組建U12男子足球隊代表梅州參加2019年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菁英杯”廣東省青少年足球超級聯賽分區賽(東區),取得第二名;組建09年齡組男、女足球隊參加“省長杯”足球比賽,獲第三名和第五名,並獲體育道德風尚獎。 
體育場館:興寧體育公園、明珠文化廣場、興寧體育公園足球場、興寧體育場等 

社會保障

2019年,興寧市民生支出60.18億元,占財政支出的87.32%。十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培訓各類勞動力12598人,勞動力轉移就業18921人,城鎮新增就業35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43%。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五大險種”綜合參保人數達36萬人次。 

環境保護

2019年興寧市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大氣質量良好。其中,空氣質量優的天數230天,良的天數134天,輕度污染的天數1天。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省考斷面地表水水質達標率91.7%,河流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全年降水pH均值6.47,酸雨頻率4.1%。區域環境雜訊晝間平均等效聲級56.1分貝(A),城市道路交通幹線雜訊平均值68.5分貝(A)。市區生活污水排放總量2020.23萬噸,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1986.95萬噸,集中處理率98.35%。生活垃圾產生量17.3萬噸,無害化處理率100%。 

旅遊


興寧市旅遊景區景點30多處,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熙和灣客鄉文化旅遊產業園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徑南月形山鄉村旅遊區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合水水庫風景區被列入《中國名勝風光大辭典》,熙和灣客鄉文化旅遊產業園景區標誌性建築“花燈樓”榮獲吉尼斯世界紀錄“最大燈籠型建築”,渡田河生態旅遊區、黃蜂窩茶山、興寧學宮、兩海會館等各具特色。
興寧市自然景觀有神光山、合水水庫、雞鳴山、和山岩、徑南黃蜂窩茶山、羅浮渡田河風景區、寶山村、鐵山嶂、獅子岩、湯湖溫泉、興寧學宮、兩海會館、劉氏總祠、羅浮銅鼓寨等。合水水庫已列入《中國名勝風光大辭典》。
客家圍龍屋-龍田齊安圍
客家圍龍屋-龍田齊安圍
人文景觀景點有興寧十大古民居、嶺東圍龍屋、大成殿、文峰塔、人民公園、明星公園、明珠文化廣場、鳳英長廊和何子淵、羅香林、何天炯、李善邦、羅清楨等名人故居。
齊昌古八景:
蚌湖映月照齊昌,丞相文峰絕異常。
泛泛扁舟浮古渡,紛紛夜氣鎖神光。
雞鳴春曉開窗牖,龍母遺跡有石床。
最喜湯湖堪濯足,墨池書院紫薇香。

代表人物


興寧人文薈萃,名人輩出。興寧被譽中國“大學校長之鄉”,美術、文學等社會科學以及自然科學界的各類專家學者、專業人才雲集。據不完全統計,自宋代至清代,興寧共考取了進士、舉人285人;清末以來,從興寧走出去的國共兩黨將軍有114名,省部級領導28名;現活躍在祖國各條戰線的興寧籍專家、教授達3000多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0多人,大學校長62位,院士(含學部委員)6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200多人,享譽海內外的畫家100多位。
古代:唐代有楚國公仇士良;宋代有竭力反對秦檜對金屈膝求和的探花羅孟郊;明代有佛教臨濟宗傳人何南鳳、方誌學家張天賦、愛民御史王天與、山海關參將何麟圖,清代有抗法愛國將領李慶雲,《羅家通書》創始人羅慶輝,詩人、考據家胡曦,數學家饒寶書,以及羅學旦、羅藹其、陳南一、王淧、王璉、王粵麟、曾奎、陳燾、陳僴、傅翰邦、曾榮科、何映柳、羅清英、王杞薰、陳瓊光、何登瀛、陳蘭桂、陳龍光、傅兆瞵、陳其藻等先賢;
近代: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張學齡、紅花崗四烈士之一鍾明光;民主革命先驅何天炯、何貫中;無產階級革命家黃文傑;閩粵贛邊區領導人羅屏漢;左聯革命詩人馮憲章、民國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董事會主席兼學校監督刁作謙、“中國新顯微鏡製造家”李任重、歷史學家羅香林;民國將領有粵軍代總參謀長張醁村,抗日烈士羅策群、劉子超等,國民黨第十四兵團司令鍾彬、第十八兵團司令李振、十八兵團參謀長何滄浪、榮獲美國航空最高獎“優異飛行十字勳章”的“飛虎隊員”彭嘉衡、黃埔軍校第九任校長林初耀及廖慷、何蕃、李明、李振球、廖鳴歐、李潔之、羅梓材、李則芬、羅翼群、張一中、何寶松、劉鑄軍、陳侃、劉紹武、劉既漂、陳郁萍、譚忠、肖冀勉、幸中幸、王振漢、廖頌堯、伍漢屏、劉洪若、曾問吾、黃文思、饒崇詩、饒景華、鍾之輝、李新俊、李安定、李伴奎、陳隱冀、蕭君勉、吳達連、吳應環、陳茹玄、陳挹寰、陳傑夫、何天祥、陳世光、何孟淳、陳森蓮、何廼英、陳偉霖、何揚番、陳紹鵬、陳寄雲、何廼黃、何學植、張威、陳宇飛、陳道行、陳仲賓、張浩東、陳名勛、陳公天、張偉民、陳定、陳師、張立群等。
現代:開國中將鄧逸凡,原海軍政治部文化部長陳斐琴,新時期解放軍將領王國湘、林紹新、柳河生、賴佛新、孫進、鍾建昌、李宇光等,原國家檔案局局長張中,原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鬍存智,原鐵路運輸高級法院院長陳坦,原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原廣東省副省長劉志庚,原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羅雄才、羅娟等,原廣東省政協副主席李潔之、黃浩、肖耀堂、何寶松、刁沼芬、張醁村、王越等,原廣西省委副書記伍晉南,原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李振,原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羅建平,原廣州市委副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曾慶申,雲南省政協副主席曾華,貴州省政協副主席陳堅,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海內外院士有王佛松、張如心、汪懋華、張作梅、劉煥彬、何質彬等;新中國電影開拓者之一袁文殊;地震研究科學奠基人李善邦;新興版畫運動先驅羅清楨、羅映球;小說家白危,化學家羅雄才,心理學家陳漢標,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李莉,中國國家女子籃球隊隊員黃思靜,雅加達亞運會冠軍陳清晨。
僑胞:馬來西亞檳城首任部長王保尼,加拿大溫哥華客屬商會會長范偉,越柬僑領張價城,以及刁作謙、刁敏謙、刁振謙、羅竹年、曾沐彬、劉宇新、陳仁楷、羅應強、陳粵人、彭嘉衡、陳聖源等傑出華僑。
他們所處的時代各不相同,但在維護國家、民族利益,建設桑梓文明等方面均作出了貢獻。

獲得榮譽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中國油茶之鄉、全國重點產茶縣(市)、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杯花舞)之鄉、中國圍龍屋之鄉、中國花燈之鄉、全國“中華詩詞之鄉”、中央蘇區縣、省文化先進縣(市)、省教育強縣(市)、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省直管縣財政改革示點縣、省城鎮建設試點縣、省水利建設示範縣、省雙擁模範縣、省農機化示範縣、省林業生態縣。
2019年0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興寧小南京(1911-)、中國商貿百強縣(1960-1998)、中國經濟百強縣(1960-1978)、廣東工業十強縣(1960-1990)、粵東經濟排頭兵(1955-1985)等稱號。這是興寧的輝煌時期。
1.興寧電器廠發明世界第一台聯合收割機(簡陋型)。
2.興寧魚苗場在“四大家魚”孵化技術上大大超過已研究二十幾年的日本,並且領先世界。
3.興寧電器廠生產出中國首台10兆千伏變電器。
4.興寧球閥廠曾經譽稱“中國閥門第一廠”。
5.謝育新、郭億軍、張小文、蔡錦標四名來自同一所小學(城鎮三小)、同一所中學(興寧一中)球員同時入選當時的中國男子足球國家隊。
6.到2005年,興寧市湧現出包括原廣東省省立文理學院院長羅香林,原東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如心等45位大學校長,被譽為中國“大學校長搖籃”。
7.2019年03月,被列入《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 
8.2020年12月,被授予”廣東省雙擁模範城(縣)“榮譽稱號。 
9.2021年1月14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的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名單。 
10.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