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韓江的結果 展開

韓江

中國東南沿海重要河流

韓江是廣東省第二大河。位於省境東部。唐稱惡溪,后紀念韓愈,改稱韓江。上源由汀江梅江組成,兩江在三河壩匯合后始稱韓江,由此穿山南下在汕頭附近注入南海,全長約410公里。汀江源出福建長汀,自北向南流。比降大,流域植被好,故水流含沙量小,水力蘊藏量大。

中國東南沿海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是廣東省除珠江流域以外的第二大流域。古稱員水,后稱鄂溪。韓江流域範圍涉及廣東、福建、江西3省22市縣,流域面積30112平方千米。韓江上游由梅江和汀江匯合而成,梅江為主流,發源於廣東省紫金縣上峰,由西南向東北流經廣東省的五華、興寧、梅縣、梅州和大埔等市、縣,在三河壩與汀江匯合;汀江發源於福建省寧化縣的賴家山,由北向南流經福建省的長汀、武平、上杭、永定等縣和廣東省的大埔縣。梅、汀兩江匯合后稱韓江,由北向南流經廣東省的豐順、潮安等縣,至潮州市進入韓江三角洲河網區,分東、西、北溪流經汕頭市注入南海。以梅江為源頭,幹流總長470千米。

2017年12月17日,韓江入選2017年度10條“最美家鄉河”。

概述


韓江
韓江
梅江發源於紫金白山、循陰那山脈北麓,從西南向東北流,與韓江幹流成陡折。梅江流域水土流失嚴重,河水多沙而混濁,河床淤高,多洪水。梅江最大支流石窟河,源出贛南。韓江在三河壩以上為上游,下至潮州為中游,潮州以下進入三角洲河網地帶為下游。韓江到潮州分為3支,稱北、東、西溪,分別入海,以東溪為入海主流水道。韓江三角洲以潮州為頂點,西南邊緣在楓江,東南邊緣在樟林和鹽灶,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是潮汕平原的核心。汀、梅兩江為主要集水範圍,韓江幹流為總排水道。受地質構造控制,左岸支流眾多,流域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廣東約佔70%,福建佔30%,包括福建長汀、武平、上杭、永定;廣東平遠蕉嶺、梅州、興寧、五華、大埔、豐順、揭陽、揭西、潮州、澄海和汕頭等16縣市。
韓江發育在北東—南西走向深斷裂基礎上,形成格狀水系。上游多山地和丘陵谷地,如五華盆地、興寧盆地、梅州盆地等。群山中多千米高峰,如大悲山、陰那山八鄉山銅鼓嶂等。其中銅鼓嶂1560米,為流域的最高峰。上游曲折多灘,比降大,不利航行,尤以多險灘的汀江為甚。但蘊藏水力資源巨大。中游水勢增大,流量豐富,潮州以下,河谷寬狹不一,比降緩和,分叉如網,堤圍水塘比比皆是。三角洲以每年約10米的速度向前推進。韓江流域中上游水土流失嚴重,含沙量增加,河床日高。下游常釀成水災。4~9月為洪水期,10月至翌年3月為枯水期。韓江徑流雖豐,但分配不勻,航道不深,妨礙貨運。常年可通航20~50噸客貨輪。上連梅縣區鬆口、興寧、梅州一帶,以三河壩為上游水陸交通樞紐。下通汕頭、澄海,再經榕江通揭陽、潮陽、揭西等縣,以潮州為中轉站和集散地,下游水運便利。
韓江流域基本為人多地少地區,廣東境內尤甚。汀江流域森林廣布,但輕重工業不發達,梅江流域富產鎢、錫、
韓江
韓江
鉛鋅、煤、鐵和水力資源,丘陵谷地利於農業;下游三角洲,人口稠密,勞力充裕,為中國著名的糧食和經濟作物高產區,粵東農業精華所在,入海口一帶盛產魚、鹽,工業和手工業也很發達,較大工商業城市有汕頭市、潮州市。
堤邊木棉挺拔,渡船來往於兩岸,乘風揚帆,構成了潮州八景之一的“鱷渡秋風”。湘子橋橫卧於韓江中段,連接古城與東岸的交通。每當春天水漲,洪水衝擊巨石砌成的橋墩,奔瀉而下,蔚為壯觀,故“湘橋春漲”也被列為潮州八景之一。南段分東西二水繞鳳凰洲而過,鳳凰洲頭築有鳳凰台。每逢雨季時節,登台遠眺江面,煙雨蒙蒙,湘子橋若隱若現,故“鳳凰時雨”也為潮州八景之一。與鳳凰台隔江相對的鳳凰塔聳立江邊,水影倒映,似巨柱擎天,景觀壯美,這就是潮州八景之一的“龍批寶塔”。韓江碧水長流,舟船竹排穿梭於江面,與兩岸諸多勝景構成了一幅動靜交融的壯麗畫卷。
韓江徑流主要由降雨產生,年降水量與年徑流量成正比。韓江每年汛期一般為4月至9月,最高峰出現在6月。

流域概況


流域界限
韓江流域北面的武夷山杉嶺背斜是韓江、贛江的天然分界線;東北面與閩江支流九龍溪以不明顯的山地為分水嶺;南面以陰那山及八鄉山地構成韓江、榕江二江的分水嶺;東面由鳳凰山脈與獨流入海的黃崗河分隔;西面為不明顯的山地與東江分水。
流域範圍
韓江流域位於粵東、閩西南,地理位置在東經115°13′~117°09′,北緯23°17′~26°05′,是廣東省除珠江流域以外的第二大流域。
流域範圍包括廣東、福建、江西三省部分區域,流域面積30112平方千米,其中汀江為11802平方千米,梅江為13929平方千米,韓江幹流(三河壩~潮安)為3346平方千米,韓江三角洲(潮安以下)為1035平方千米;按省劃分,廣東省17851平方千米(佔59.3%),福建省12080平方千米(佔40.1%),江西省181平方千米(佔0.6%)。
流域地形
流域是以多字型構造為特點,高程自20米~1500米不等,韓江幹流平均坡降0.37‰。山地佔總流域面積的70%,多分佈在流域北部和中部,一般高程在海拔500米以上;丘陵佔總流域面積25%,多分佈在梅江流域和其它干支流谷地,一般高程在海拔200米以下;平原佔總流域面積的5%,主要在韓江下游三角洲,一般高程在海拔20米以下。
流域氣候
流域地處亞熱帶東南亞季風區,屬亞熱帶氣候,氣候高溫濕熱,暴雨頻繁。受海洋性東南季風影響很大,雨洪主要集中於夏季,其中4~6月多為鋒面雨,受海洋性東南季風劇烈影響,常造成大面積的鋒面連續降雨;7~9月多為颱風雨,以太平洋和南海熱帶風暴影響為主,常造成暴雨並較高洪水位
流域內降雨量充沛,但時空分佈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400~1700毫米,年內分配不均勻,其中4至9月降雨量佔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5、6月份更為集中。受地形影響,降雨量自沿海向北增大,過蓮花山脈后,又向北逐漸減少。流域的暴雨中心在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龍窩鎮洋頭村~犀狗寮~鳳凰一帶,年降水量約2570毫米。

上游


韓江幹流上游梅江發源於陸豐、紫金兩縣交界的烏凸山七星崬,稱南琴江,自西南向東北流,至琴江口匯北琴江后稱琴江,至水寨河口匯五華河,到興寧水口匯寧江后稱梅江,其後又與程江、石窟河、松源河等匯合至大埔縣三河壩與來福建省的汀江匯合形成韓江。

中游


韓江中游為三河壩至潮州市竹竿山一段,其間又匯入銀江河、大勝溪、豐良河、鳳凰溪和文祠水等支流。

水系特點


韓江流域總集水面積為30112平方千米,其中廣東省境內17851平方千米,福建省12080平方千米,江西省181平方千米。其中梅江13929平方千米,汀江11802平方千米,三角洲1035平方千米。幹流長470千米,幹流及主要支流總長約3435千米。
梅江
梅江屬韓江幹流,發源於陸豐與紫金縣交界的烏突山七星崬,沿蓮花山西北側自西南向東北流至五華琴口匯北琴江,至水寨河口(以上稱琴江)匯五華河后稱為梅江,於興寧水口鎮匯寧江,在畲坑進入梅縣,在長沙進入梅江區,然後匯程江於梅城,匯石窟河於丙村,匯松源河於鬆口,在大埔縣三河壩與汀江匯合,梅江幹流長307千米(含琴江),集水面積13929千米(含琴江)。河床坡降0.4‰,沿河有水口、畲江、水車、梅南、長沙、程江,梅州市、西陽、白宮、丙村、雁洋,鬆口、三河壩等鎮。城鎮防洪重點為梅州市區和五華縣水寨鎮。
汀江
汀江是韓江的一級支流,發源於福建寧化木馬山,在永定棉花灘流入梅州境內的大埔青溪,於茶陽匯小靖河和漳溪河,在三河壩與梅江、梅潭河匯合流入韓江,流域集雨面積11802千米,河長323千米,平均坡降2.4‰,汀江在梅州境內的集雨面積為1333千米,河長55千米,河床坡降1.27‰,汀江曾經是閩粵主要水路交通線,茶陽至石下壩可通小機船,其天然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已建設的棉花灘水電站裝機容量60萬千瓦;下游大埔青溪段,廣東省電力局已興建了中型青溪水電廠,總庫容6800萬米,裝機14.4萬千瓦;下游末級迪昌壩電站規劃裝機3.0萬千瓦。
韓江幹流(三河壩以下)
梅江與汀江於三河壩匯合后稱韓江再折東南至潮州市的自蓮、赤風、歸湖而後向東南流至高陂,折轉南流至𨻧隍,繼而至潮州市的竹竿山。竹竿山以下為韓江三角洲,韓江幹流自三河壩沿河有銀江、合溪水,沙田水、大勝溪、豐良河(又名產溪)、南溪背水、蔗溪、鳳凰溪、文祠水等集水面積在100千米以上的支流匯入。
韓江三角洲
韓江三角洲從竹竿山起至出南海河口長為54千米,集水面積1035千米,河床比降1.1‰。流經北關引韓、潮安水文站、湘子橋,至湘子橋下游的涸溪塔,分叉成北溪、東溪、西溪3條河注入南海。北溪在澄海市的東里與南溪匯合后,經東里橋閘於義豐溪入海;東、西溪曲折南流,在中部有蓬洞河相互溝通,東溪在蓬洞河以下約8千米有南溪與北溪溝通。東溪流經急水塔後轉入隆都圍,至蓬洞河以下約8千米有南溪橋閘,再經蓮陽橋閘後於北巷入海。
流域內集水面積超過1000平方千米的主要河流包括梅江、五華河、寧江、石窟河、汀江以及梅潭河。
主要河流基本情況表
河流名稱河流等級集水面積(平方千米)起點終點長度(千米)
平均坡降
(‰)
韓江 30112廣東紫金縣七星崠廣東澄海區北港4700.39
梅江 13929廣東紫金縣上嶂廣東大埔縣三河壩3070.40
五華河 1832廣東龍川縣亞雞寨廣東五華縣水寨1050.99
寧江 1423廣東興寧縣明天峰廣東興寧縣水口1071.19
石窟河 3681福建武平縣洋石壩廣東梅縣東洲壩1791.79
汀江 11809福建寧化縣大悲山廣東大埔縣三河壩3222.40
梅譚河 1603福建平和縣葛竹山廣東大埔縣三河壩1372.00

水文特徵


徑流量
年徑流總量245億立方米,年徑流模數為26.7立方米/秒·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深600毫米~1200毫米,徑流的年內分配不均勻,4月~9月佔全年徑流量的80%,10月~3月佔20%。潮安站實測最大洪峰流量為每秒13300(1960年6月),汀江溪口站實測最大為每秒8140立方米(1973年6月),梅江橫山站實測最大為每秒6810立方米(1960年6月)。
泥沙量
河流泥沙主要受降水特性、流域下墊面及人類活動等因素影響。流域內的潮安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0.30千克每立方米,年輸沙量為730萬噸。韓江泥沙主要來自梅江,梅江的橫山水文站年平均輸沙量為463萬噸,佔全流域的63.4%。
徠汛期洪峰
本流域以熱帶氣旋雨影響為主,暴雨大而且集中,洪水峰高量大,一般梅江量大,洪水過程線較肥胖,汀江峰高呈尖瘦型。洪水多發生在6月和8月,主要洪水來自梅江和汀江,若兩江相遇或梅江、汀江連續洪水疊加,都會造成韓江下游大洪水。韓江潮安站實測最大洪峰流量高達每秒13300立方米。
水質
根據韓江流域管理局提供的流域水質監測情況,2015年至2017年,韓江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水的斷面佔總斷面數的比例逐年提高,2017年達到92.5%。從監測結果看,韓江流域水質總體保持良好,幹流水質基本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Ⅱ~Ⅲ類標準。

水利設施


蓄水工程
韓江流域在廣東省境內2005年總人口為780.5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為464.25萬人,佔總人口的59.5%。總耕地面積為233.81萬畝。截止至2012年1月己建蓄水工程10041宗,總庫容15.68億立方米,其中大型3宗,中型17宗,小(—)型139宗,小(二)型以下9882宗。
大中水庫
韓江流域內共有大型水庫4座,分別為益塘水庫、合水水庫、長潭水庫和東山水庫,都位於梅州境內,總庫容達到6.9億立方米。韓江流域共有中型水庫19座,其中梅州境內有13座,分別為黃田水庫、梅西水庫、富石水庫、多寶水庫、溫公水庫、岩前水庫、桂田水庫、和山岩水庫、東方紅水庫、三河壩水庫、石壁水庫、青溪水庫和清涼山水庫,潮州境內有5座,總庫容達到3.764億立方米。
韓江流域大型水庫
水庫名稱級別壩址集水面積(平方千米)總庫容(立方米)壩高(米)總裝機容量(千瓦)
益塘水庫 二級支流水庫梅州市五華縣矮車河2511.6億421934
合水水庫 一級支流水庫梅州市興寧縣寧江上游6001.1億23.51100
長潭水庫 一級支流水庫梅州市蕉嶺縣石窟河長潭峽谷19901.72億71.360000
東山水庫 一級支流水庫梅州市豐順縣東山村27503 2.48億 20.3 75000 
韓江流域中型水庫
名稱級別壩址集水面積(平方千米)總庫容(立方米)壩高(米)總裝機容量(千瓦)
黃田水庫 一級支流水庫梅州市平遠縣柚樹河上游1405440萬466950
梅西水庫 一級支流水庫梅州市梅縣區大坪鎮上官塘3505100萬26.65300
富石水庫 一級支流水庫梅州市平遠縣石正鎮富石村程江上游532302萬411070
多寶水庫 一級支流水庫梅州市蕉嶺縣北祭鄉多寶村682260萬45.521713
黃竹坪水庫 一級支流水庫梅州市蕉嶺縣文福鎮烏土河上游18.2683萬
溫公水庫 一級支流水庫梅州市興寧市黃陂鎮56.22281萬36.32000
岩前水庫 一級支流水庫梅州市五華縣油田鄉大窩岩前村371715萬31.5500
桂田水庫 一級支流水庫梅州市五華縣平南鄉桂田村27.31620萬54.4800
和山岩水庫 一級支流水庫梅州市興寧市寧中鄉和山村32.52048萬21.8125
東方紅水庫 一級支流水庫梅州市五華縣橫陂鎮27.51320萬28.5250
三河壩水庫 一級支流水庫梅州市三河壩梅潭河出口處16031990萬15.55000
石壁水庫 一級支流水庫梅州市興寧縣城北部石馬河上1021072萬25.3
鳳凰水庫 一級支流水庫潮州市潮安區鳳凰溪中游1645990萬45.2
崗山水庫 一級支流水庫
潮州市潮安區
磷溪鎮秋溪上游
885308萬845
鳳溪水庫 一級支流水庫潮州市鳳凰溪上游45.73148萬64
坪溪水庫 一級支流水庫潮州市饒平縣坪溪鎮桂坑水上游9.61350萬
水利樞紐
韓江流域共有四座水利樞紐,分別是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韓江幹流的東山水利樞紐、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韓江幹流的高陂水利樞紐、福建省龍岩市永定縣汀江幹流的棉花灘水利樞紐 和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的潮州供水樞紐。
韓江流域水利樞紐
名稱位置集水面積(平方千米)總庫容(立方米)總裝機容量(千瓦)
棉花灘水利樞紐 福建省永定縣汀江幹流棉花灘峽谷河段中部790720.35億60萬
東山水利樞紐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留隍鎮小東村275032.48億 7.5萬
高陂水利樞紐 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韓江幹流高陂鎮265903.66億10萬
潮州供水樞紐 廣東省潮州市韓江下游兩溪口290840.7億4.6萬

防洪航運


橋閘涵洞
韓江自潮州市以下為三角洲網河區,潮安水文站以下流域面積1035平方公里。韓江在潮州市韓江大橋以下自東向西分成北溪、東溪和西溪,其中西溪在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鷗汀街道旦家園附近自東向西又分為外砂河、新津河和梅溪。韓江下游的五條入海河道上均建有擋潮閘,即北溪上的東里橋閘、東溪上的蓮陽橋閘、外砂河上的外砂橋閘、新津河上的下埔橋閘、梅溪上的梅溪橋閘。東溪與西溪在江東圍下由蓬洞河溝通,北溪和東溪在隆都下由南溪溝通。韓江下游的五條入海河道與蓬洞河、南溪共同構成了一個水力聯繫緊密的三角洲網河區。
防洪堤圍
韓江上游廣東境內已建3座大型水庫,總庫容達4.5億多立方米。目前對流域洪水有一定調洪能力的有福建汀江棉花灘水庫。中游的梅州市主要靠梅州大堤設防,可以達到50年一遇標準。下游潮州、汕頭主要靠韓江南北堤、汕頭大圍等設防。韓江南北堤達到50年一遇,其中潮州市區堤段防洪標準達到100年一遇;汕頭大圍防洪標準達到50年一遇。
航道航運
韓江從三河壩至潮州基本屬單一河道,經潮州后韓江分為北溪、東溪、西溪三汊,又於下游再分成東里河、蓮陽河、外砂河、新津河、梅溪河等五條河流分別出海。韓江獨特的自然條件,形成眾多的出海河口,航道資源較為豐富,利於發展江海聯運。韓江流域擁有以下類型的航道資源:潮汐河口航道、平原航道、山區航道、運河等。根據第二次內河航道普查數據統計顯示:韓江流域等級航道(一級~七級)共524千米(廣東省境內),其中一級~三級航道僅為3千米,占等級航道總里程的0.6%。目前的維護情況是:一級~六級航道維護等級為0開門,僅有378千米航道是七級維護。韓江航道等級普遍偏低,航道仍然維持在原來天然狀態下航道等級水平。
韓江流域自然資源分佈、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極不平衡。上游閩西南及梅州地區自然資源豐富,煤、石灰石、鐵礦等礦產資源和森林資源儲藏量豐富,水泥等建材生產量大,但經濟比較落後;而下游潮汕地區資源相對貧乏,外向型經濟比較發達,上、下游經濟互補性較強。韓江航運資源開發有利於促進上、下游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同時也為地處內陸山區的閩西南及梅州地區提供了一條便捷的水運出海通道。

歷史演化


韓江流域在《禹貢》中屬揚州之域。
先秦有文獻記載的名稱是“海陽”,最早見諸一記載的名稱。《蟹略》引汲冢《周書王會篇》曰:“成王時,海陽獻蟹。”《逸周書》卷七載“海陽大蠏。註:海水之陽,一蟹盈車。”
秦漢時有“揭陽縣”的說法。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年,任囂、趙佗平南越,設南海、桂林、象三郡,韓江流域區域內設揭陽戍區,這是韓江流域建制的萌芽。漢時韓江稱員水,《水經注》雲,“員水又東南,一千五百里入南海。東歷揭陽縣,王莽之南海亭,而注於海也。”漢代揭陽縣的轄境廣闊,不僅包括整個韓江流域,還有贛南、閩南一部分。
晉太康三年,置晉安郡,領縣八:原豐、侯官、溫麻、晉安、新羅、宛平、同安、羅江,轄地大略包括現閩西及閩東南沿海一帶,其中的新羅縣為韓江流域最早設置的縣。
唐代開元二十九年,韓江流域政區設置包括潮州全部,汀州的長汀縣、黃連縣和龍岩縣的一部分,循州興寧縣及漳州的一部分。
宋代,韓江流域政區包括潮州的海陽、潮陽、揭陽三縣全部,敬州全部,汀州的長汀、上杭、武平全部和寧化、蓮城一部分,漳州的龍岩縣一部分,循州的興寧、長樂縣全部。
元代韓江流域上游汀州路、漳州路龍岩屬江浙行省福建道宣慰司,梅州與潮州路、循州一起屬江西行省廣東道宣慰司,各州路所領縣數不變。
明朝末年,韓江流域共設有21個縣,其中包括廣東省潮州府全府的11個縣、惠州府的3個縣以及福建省汀州府的6個縣和漳州府的1個縣。
清代政區言之,大致包括汀州五縣、嘉應五屬、潮州九邑,即長汀、上杭、武平、連城、永定、程鄉(今梅縣、興寧、長樂(今五華、平遠、鎮平(今蕉嶺、海陽(今潮安、潮陽、揭陽、饒平、惠來、大埔、澄海、普寧、豐順,以現行政區來看,其中汀州所轄五屬現歸龍岩市管轄,嘉應州改稱梅州,並轄原潮州府的大埔、豐順二縣,而潮州府所轄其他七縣,其地域範圍也大致涵蓋了今天的汕頭、潮州、揭陽三個地級市。

河長制河長


韓江流域市、縣級河長名單如下:
流經地市市級河長職務縣(市、區)縣級河長職務
河源市 葉梅芬市長紫金縣廖繼聰縣長
龍川縣楊利華縣長
梅州市 方利旭市長梅江區肖衛華區長
梅縣區張運全區長
興寧市丘孝東市長
大埔縣熊鋒松縣長
豐順縣廖茂忠縣長
五華縣范宜軍縣委書記
平遠縣劉許川縣長
蕉嶺縣劉彩波縣長
潮州市 殷昭舉市長湘橋區庄湃澍區長
潮安區吳維凱區長
汕頭市 鄭劍戈市長龍湖區林定亮區委書記
王小輝區長
金平區林錫波區長
澄海區劉永銘區委書記
楊煥新區長

發源


韓江源出贛、閩、粵三省交界山地,有兩條主要河源,一為汀江,一為梅江。汀江發源於福建省寧化縣的南山坪(饒《潮州志》水文記載它發源長汀縣武夷山之南麓),東南流向,沿途有很多溪流注入,經峰市進入廣東省境內。汀江水至大埔縣匯入漳溪水和梅潭河水,流至三河壩,與自西向東南流的梅江水匯合,全長323公里,流域面
韓江
韓江
積11800平方公里。
梅江發源於紫金縣白山崬和陸豐縣交界處的七星崬(饒《潮州志》水文記載,源出自粵贛九連山之南麓向東南流稱潭江,至東北匯於水口以下才稱梅江),水流沿著蓮花山北坡,流向東北,沿途匯入了興寧河、五華河、石窟河、柚樹河等水,到梅縣區鬆口折向東南,流至三河壩,與汀江水匯合,全長305公里,流域面積14000平方公里。
汀江和梅江在三河壩匯合之後,稱為韓江,水量急增,江水湍急,沿途又再集納了文祠水、鳳凰溪水及一些山坑小河流水,一路向南流至潮州市城外,全長約110公里。從三河壩至潮州市城外湘子橋這一段,稱為韓江中游;由潮州市分流入海口,是韓江的下游。

下游


韓江下游地處三角洲平原,地勢平坦,河床坡度低,水勢較為緩和。它在湘子橋下不遠處,呈扇形分為3條支流。東北面的一支名為北溪,中間一支稱為東溪,西面一支稱為西溪。
北溪(註:上次麥田網友遊覽的崗山水庫截流建水庫之前的溪水就是流進北溪)流經澄海市的東里鎮,與人工開鑿的小河--南溪(開鑿於宋哲宗年間,長10.5公里,溝通了東溪和北溪的航運)匯流合成東里溪,流經東里橋閘,於義豐港入海,全長30公里。
東溪主流經澄海市蓮陽橋閘,由北港入海,全長約38公里。(註:南溪和東溪交界處的程洋崗,最近一段時間經常見諸報端,據介紹有古榕百多株)。
西溪在鰲頭洲以下,又分為三流。東為外沙河,流經外沙橋閘入海,長約11公里;中間一流叫新津河,流經澄海市和汕頭市交界的下埔橋閘,出新津港入海,長約15.6公里;西流稱梅溪,流經汕頭市轄區,穿越梅溪橋閘流經杏花橋,在杏花橋下再分兩道,一經過解放橋、光華橋入汕頭港出海,一過回瀾橋、烏橋這條人工開鑿的水道流進汕頭港入海,長約13.9公里,它是韓江下游航運的主幹線。另外,在梅溪段的隴尾,又分出一條小河(由水閘控制),長約6.6公里,名為紅蓮池河,流經月浦鄉出西港入海。

污染狀況


韓江是汕頭市的母親河,養育著汕頭市三分之二的人口。韓江水質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千家萬戶的身體健康。然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香蘭昨天帶領在汕人大代表視察我市飲用水源保護時卻發現,韓江流域水源保護區內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部分河段人為污染觸目驚心。
上午9時許,視察組首先察看了位於外砂橋閘上遊河道中間的東溪洲。據介紹,東溪洲絕大部分區域屬一級水源保護區。東溪洲面積約600畝,分屬龍湖區外砂鎮及澄海區澄華街道,農民在該洲從事種養並建房居住的共有6處,包括阿昌牛蛙場、老五禽畜場、粵澄木屋、克偉果園、烏弟茶座、澄洲閣花圃。此外,還有澄海人李某某違章搭建的涼亭、別墅10間和澄海奧某玩具公司老闆幾兄弟正在違章搭建的涼亭、別墅10多間等。其中規模大的還配套發電房,並養殖禽鳥和馬匹,雞鴨糞便遍地都是。另外,一些農民還在水源保護區附近種田耕地,化肥、農藥滲入韓江……種種行為都給水廠取水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東溪洲距澄海區第二水廠和龍湖區外砂鎮自來水廠取水口不足200米。在外砂下埔的市第三水廠取水口附近的龍喉洲河段,記者看到,在該水廠取水口附近,輸沙帶如“高射炮”般一字排開(見圖),四五條沙船正靠在岸上卸沙。走入龍喉洲內,周圍竟然有近十個大大小小的水泥和煤炭堆放倉庫碼頭和2家修造船廠,在洲內生活的居民把糞便等生活污水直接排進韓江……據知情者透露,近期來來往往的沙船較多,船舶清洗船體時將含油污水排入河中的現象時有發生。
對此,市人大代表們呼籲市有關部門加大查處力度,儘快取締水源保護區內的碼頭、煤、水泥、雜貨堆場、養殖場和輸砂作業點,消除各類污染隱患,切實保護好韓江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