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潮州的結果 展開

潮州

廣東省地級市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潮汕四市之一,潮揭都市圈城市之一廣東省政府批複確定的廣東省東部門戶城市。潮州地處中國廣東東部,北靠梅州,南瀕南海,東鄰漳州,西接揭陽、汕頭。下轄2個區、1個縣(2019年),總面積3146平方千米。2020年末,潮州市戶籍總人口275.93萬人。

潮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對外開放旅遊城市、國家史文化名城,中國瓷都,中國嶺頭單叢茶之鄉、全國重點無公害農產品(茶葉)生產示範基地、中中國名城、國家國家市,潮州菜之鄉、中國不鏽鋼製品之鄉、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革命老區蘇區、華僑之鄉、港澳台同胞祖籍地之一。

潮州是一座擁有16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是閩南潮汕傳統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支脈。潮州是隋代經略台灣的始發地,唐代以來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和對台的通道。出生在境內的名人有國學泰斗饒宗頤、世界華人嘉誠、廣東省原廣東瑞華、“全球腦王”鄭林楷、香港喜劇演員香港漢等。

2020年,潮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1096.98億元,比2019年增長1.3%;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9.7:47.3:43。

歷史沿革


潮州 3張
潮州
廣東省潮州市由原潮州府潮安縣、饒平縣合置。廣東潮汕地區的汕頭、潮州、揭陽三市自古是同屬一個地級行政區,古稱潮州府,當代原稱汕頭市
潮州市人文歷史悠久,根據出土文物考證,潮州已有一萬年以上的人類生活史,八千年的史前文化史和人類文明,五六千年的文明史。
在舊石器時代,潮州已有人類居住繁衍;在新石器時代,潮州文明已與中原文明實現同步。
夏商周三代屬百越地,夏商時期屬海陽國(南甌國),商朝時為南越地。
秦朝至三國,隸屬南海郡揭陽縣。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設揭陽縣,隸屬南海郡,自此,潮汕地區始有正式行政建制。秦朝至三國,南海郡揭陽縣域包括今廣東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和汕尾市部分、梅州大部及福建漳州南部一帶。
晉朝至清朝,屬廣州義安郡、潮州府。晉並吳后,晉太康元年(280年),在漢揭陽縣的大部分地域上置海陽縣,海陽縣域廣及今潮州市、汕頭市、揭陽市、梅州大部。晉咸和六年(331年)將漢揭陽縣域劃分為海陽、潮陽、海寧、綏安4縣併入東官郡,晉義熙九年(413年)析東官郡置義安郡,以秦漢揭陽縣地域置義安郡,郡治駐海陽縣,轄海陽、綏安、海寧、潮陽、義招5縣。
南朝南齊永明元年(483年)析義安郡海陽縣設程鄉縣(梅縣建置之始),程鄉轄境包括今梅江區、梅縣區、蕉嶺縣、平遠縣全部及豐順縣部分,南齊義安郡轄海陽、潮陽、海寧、義招、綏安、程鄉6縣。
隋開皇十一年(591年),以原義安郡地域置潮州,州治駐海陽縣,潮州轄海陽、綏安、海寧、潮陽、義招、程鄉6縣。
唐天寶元年(742年),潮 州改稱潮陽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潮州。
宋宣和三年(1121年),析潮州海陽縣復置揭陽縣,潮州轄海陽、潮陽、揭陽、程鄉4縣。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州為路,稱潮州路。潮州路轄海陽、揭陽、潮陽3縣。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路為府,稱潮州府。潮州府轄海陽、揭陽、潮陽、程鄉4縣。
清承明制,仍稱潮州府;雍正十一年(1733年),置嘉應州,潮州府轄海陽、揭 陽、潮陽、饒平、惠來、大埔、澄海、普寧8縣;乾隆三年(1738年),置豐順縣后,潮州府轄9個縣。
民國初,廢潮州府,改置潮州安撫使,駐汕頭;后改潮梅鎮守使、潮循道、東江行政專員公署等,曾一度改駐潮州城;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改設為廣東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改為第六區;1949年4月,析為第七區、第八區,專署均駐潮州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設潮汕臨時專署、粵東辦事處、粵東行政公署,均駐潮州城;1955年9月,行署治所才遷往汕頭;1956年,設汕頭地區專員公署;1953年1月,以潮安縣城關鎮設為潮安市;1953年6月,經政務院批准改稱為潮州市,為省轄市;1958年11月,撤銷潮州市建制,其地域併入潮安縣;1979年8月,國務院批准以潮州鎮以及下津、卧石、社光、黃金塘、六畝等5個村地域,恢復潮州市建制;1983年12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潮安縣,其行政區域併入潮州市,潮州市為省轄縣級市,委託汕頭市代管;1988年12月,省政府批准潮州市歸省直接領導,享受市(地)一級管理許可權;1989年12月,省委決定潮州市為副地級市;1991年12月,國務院調整潮汕地區行政區劃,潮州市升格為地級市,轄新設立的湘橋區(縣級)、新恢復的潮安縣和原汕頭市管轄的饒平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潮州位於廣東省東北部,粵東地區韓江三角洲北部,東北與福建省詔安、平和縣接壤,東面與台灣寶島隔海相望。境內主要河流是韓江及黃崗河。
東西最大橫距76.68千米,南北最大縱距79.92千米,陸地總面積3613.9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37.7平方千米,海域533平方千米。

地貌

潮州市總面積3600.9平方千米。地勢北高南低,山區約佔潮州市陸地面積的65.2%。境內群峰起伏,河流縱橫,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
潮州境內主要山脈,有粵閩交界的武夷山系——嶂宏山脈支脈和潮梅交界的蓮花山系——鳳凰山脈。北部鳳凰山主峰鳥髻號稱粵東第一名山,海拔1497.8米,是中國烏龍茶之鄉和少數民族畲族的發源地。

水文

主要河流有韓江和黃岡河等。韓江自西向東南斜貫潮州城區,流經潮安區,在澄海入海;黃岡河自北向南流貫饒平全境,於黃岡鎮東風埭入海。楓江,榕江的一條支流,自東北向西南流經潮安區中西部,經鳳塘鎮流經揭陽玉窖鎮,匯入榕江。
韓江是潮州市的母親河,流經潮州主城區約3千米,北段江面較為寬闊,中國四大古橋之廣濟橋(俗稱:浮橋、湘子橋)橫卧於韓江中段,連接古城與東岸的交通,自古以來是閩粵兩省的交通樞紐,兩省往來陸路的必經之地。

氣候

潮州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每年的6~10月又是受熱帶氣旋影響的主要時段,因而多大雨和暴雨。秋季受來自北方冷空氣的影響,氣溫逐漸下降,此時多晴朗天氣,少降水,潮州開始進入旱季。冬季普遍盛行東北風或北風,來自北方既寒冷又乾燥的空氣,經過長途跋涉以後,強度已大為減弱,所以這裡冬季比較溫暖,極少出現0℃以下的嚴寒天氣。
季節劃分
春季
(3~5月份)
是過渡季節,氣溫和降水均處在上升時期。正因為這個時候是冷暖天氣交替的變化季節,所以它的不穩定性很大。有的年份會出現春光明媚的春天,而有的年份卻會出現持續的低溫陰雨倒春寒天氣;在某些年份因為雨季來得遲,可能出現持續性的乾旱。但從常年的情況來看,雨季在4月份便開始了,各地先後進入前汛期。
夏季
(6~8月份)
由於受海洋氣團的影響,普遍吹偏南風,帶來豐沛的雨水。6月份是廣東前汛期的降雨高峰期,各地出現暴雨的機會甚多。同時,每年的6~10月又是熱帶氣旋影響廣東的主要時段,影響廣東的熱帶氣旋,有89%以上出現在這個時段內。年中最熱的月份是7月,全省的月平均氣溫達到28~29℃。極端的最高氣溫曾出現過42℃(1953年8月12日,韶關市)。潮州市多年來的極端高氣溫為38.7℃,出現在1953年8月12日。
秋季
(9~11月份)
冷空氣開始影響廣東,潮州氣溫逐漸下降。此時多晴朗天氣,少降水,開始進入乾季。熱帶氣旋活動的次數減少。11月份雖不是熱帶氣旋最活躍的季節但仍有出現的可能。
冬季
(12~2月份)
普遍盛行東北風或北風,來自北方既寒冷又乾燥的空氣,經過長途跋涉以後,增溫、增濕,強度大為減弱,到達廣東時風速已經變小、氣溫偏高,所以潮州冬季較溫暖。但個別年份在寒潮來臨時,也可出現霜凍天氣。冬季是潮州市的乾季,降水較少,多晴好天氣,光照充足。1月份為最冷月,月平均氣溫為9~16℃,南北部的溫差達7℃以上。極端的最低氣溫曾記錄到零下7.3℃,潮州市多年來的極端最低氣溫為0℃。在潮州,冬季雖有南下的冷空氣影響,但因所處緯度較低,1月份平均氣溫仍有13.5℃,故並無氣候意義上的冬季。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潮州市水資源充沛,可供開發的水能達14.48萬千瓦。

海洋資源

潮州市海岸線長136千米,海域廣,有島嶼(礁)25個,較大的海灣有柘林灣、高沙灣和大埕灣。柘林灣水域面積68平方千米,東西北三面環水,因風平、浪靜、水深、淤積少而形成一個天然良港。潮州港處於柘林灣中,距高雄186里,距香港192里,距廈門98里,有三條出海航道,被列為國家一級口岸和對台直航。
海洋魚類繁多,已查到的有470多種。海洋主要水產品有龍蝦、對蝦、石斑魚、海鰻、牡蠣、海馬、泥蚶、紫菜等。淺海灘塗面積達79.9萬畝,可利用的有63.9萬畝,極具開發前景。
潮州境內海洋水產資源主要有龍蝦、對蝦、石斑魚、海鰻、牡蜊、海馬、泥蚶、紫菜等。淡水水產資源主要有鯇、鰱、鱅、鯉、鯽魚等。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主要有錫、銀、鎢、鈹、黃鐵礦、鐵、磷礦、水晶、鉀長石和高嶺土、花崗岩等。礦藏種類近20種,主要有錫、銀、鎢、鈹、黃鐵礦、鐵、磷礦、水晶、鉀長石和高嶺土、花崗岩等。僅初步探明的高嶺土(瓷土)儲量就有1億多噸。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秦朝至三國,南海郡揭陽縣域包括今廣東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汕尾市、梅州大部及福建漳州南部一帶。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設揭陽縣,隸屬南海郡,自此,潮汕地區始有正式行政建制。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趙佗建南越國,隸屬南越國揭陽縣。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國,沿襲秦揭陽縣境復置揭陽縣,隸屬南海郡。王莽代漢后,改揭陽縣為南海亭,隸屬交州(今廣州)。東漢復稱揭陽縣,隸屬南海郡。
晉並吳后,晉太康元年(280年),在漢揭陽縣的大部分地域上置海陽縣,海陽縣域廣及今潮州市、汕頭市、揭陽市、梅州大部。晉咸和六年(331年)將漢揭陽縣域劃分為海陽、潮陽、海寧、綏安4縣併入東官郡,晉義熙九年(413年)析東官郡置義安郡,以秦漢揭陽縣地域置義安郡,郡治駐海陽縣,轄海陽、綏安、海寧、潮陽、義招5縣。
南朝南齊永明元年(483年)析義安郡海陽縣設程鄉縣(梅縣建置之始),程鄉轄境包括今梅江區、梅縣區、蕉嶺縣、平遠縣全部及豐順縣部分,南齊義安郡轄海陽、潮陽、海寧、義招、綏安、程鄉6縣。
隋開皇十一年(591年),以原義安郡地域置潮州,州治駐海陽縣,潮州轄海陽、綏安、海寧、潮陽、義招、程鄉6縣。
唐承隋制,仍稱潮州,唐朝潮州轄海陽、潮陽、程鄉3縣,州境今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汕尾市部分、梅州市大部,潮州市地域仍屬潮州。
從宋朝時仍稱潮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析潮州海陽縣復置揭陽縣,宋朝潮州轄海陽、潮陽、揭陽、程鄉4縣,海陽、潮陽、揭陽3縣合稱“潮州三陽”。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潮州為潮州路,轄海陽、潮陽、揭陽、程鄉4縣,仍轄“潮州三陽”。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為潮州府,轄海陽、潮陽、揭陽、程鄉4縣,仍轄“潮州三陽”。明代潮州府縣邑擴容,“潮州三陽”析置了饒平縣、惠來縣、澄海縣、普寧縣、大埔縣,程鄉縣析置了平遠、鎮平2縣,崇禎六年(1633年)潮州府共轄11縣。明嘉靖三年(1524年),析潮陽縣惠來、酉頭、大坭三都,隆井都一半,與海豐縣的龍溪都,設置惠來縣,隸屬潮州府。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析潮陽縣西境洋烏、水、黃坑三都,設置普寧縣,隸屬潮州府。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程鄉、平遠、鎮平3縣另置嘉應州后,潮州府共轄8縣。清乾隆三年(1738年)析海陽、揭陽、大埔3縣地合置豐順縣后,潮州府共轄九縣,潮州府九縣,均是從宋元潮州三陽析置,均有【陽】之稱,有著名的海陽縣、揭陽縣、潮陽縣三陽,此外有饒平別稱饒陽、澄海別稱蓮陽、普寧別稱洪陽、惠來別稱葵陽、大埔別稱茶陽、豐順別稱新陽,大埔縣主要聚居客家人,故潮州府的海陽、揭陽、潮陽、澄海、饒平、普寧、惠來、豐順8縣合稱潮州八邑,也稱潮州八陽,潮州八邑境今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和豐順縣。
民國元年(1912年),海陽縣更名為潮安縣。民國元年1914年屬廣東省潮循道,道治在汕頭,曾一度改駐潮州城,轄境今汕頭、潮州、揭陽、汕尾、梅州、惠州、河源7市。1936年屬廣東省第五區,署治駐潮安縣,后遷往汕頭,第五區轄境今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和豐順縣。
新中國成立之初置廣東省潮汕專區,治駐潮安縣,轄境今汕頭市(不含當時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
1952年置廣東省粵東行政區,治駐潮安縣,轄21縣,轄境今汕頭、潮州、揭陽、汕尾、梅州、惠州、河源7市。
1953年1月,拆潮安縣屬和城屬的城關鎮,設潮安市,當年改名潮州市,縣市平行並立,同屬粵東行署領導。
1956年置汕頭地區專員公署,署治駐汕頭市,汕頭專區管轄潮安、潮陽、揭陽、饒平、惠來、大埔、普寧、澄海、豐順、南澳、海豐、陸豐、梅縣、興寧、五華、蕉嶺、平遠、鎮平18縣和汕頭市,汕頭專區轄境今汕頭、潮州、揭陽、汕尾、梅州5市。
1958年底,撤銷潮州市建制,併入潮安縣。
1965年7月設立梅縣專區,原興梅7縣從汕頭專區分出,歸屬梅縣專區,后改為梅州市。
1968年成立汕頭地區革命委員會,治駐汕頭市,汕頭地區轄潮安、潮陽、揭陽、揭西、澄海、普寧、饒平、惠來、南澳、陸豐、海豐11縣和汕頭市,汕頭地區轄境今汕頭、潮州、揭陽、汕尾4市。
1979年8月1日,潮安縣恢復潮州市建制,隸屬汕頭地區管轄。
1980年1月,以潮州鎮和下津、六畝、卧石、黃金塘、社光5個大隊的地域重建潮州市,縣、市再次分開建制,隸屬汕頭地區管轄。
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在汕頭市龍湖區試辦經濟特區,範圍1.6平方千米。
1983年7月,潮安縣併入潮州市,隸屬汕頭市管轄。
1983年7月汕頭地市合併,汕頭市為省直轄市,轄今揭陽、饒平、澄海區、南澳、潮陽、普寧、惠來、揭西、海豐、陸豐、縣級潮州市等10縣1市及安平等5區。汕頭市轄境今汕頭、潮州、揭陽、汕尾4市。
1983年9月海陸豐改屬惠陽地區(1988年海陸豐設今汕尾市)后,汕頭市轄境今汕頭、潮州、揭陽3市。
1991年4月汕頭經濟特區區域擴大到整個汕頭市區,面積234平方千米。
1991年12月汕頭市分治為今汕頭、潮州、揭陽三市,饒平縣歸潮州市管,揭西縣、普寧縣、惠來縣歸揭陽市管,南澳縣、澄海縣、潮陽縣、經濟特區等歸汕頭市管。潮州市升格擴大區域,原潮州市的區劃為新設置的湘橋區和新恢復的潮安縣。
2013年6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將潮安縣(2013年7月改為潮安區)的磷溪鎮、官塘鎮、鐵鋪鎮三鎮劃歸潮州市湘橋區管轄。
(內容根據當地政府官網更新)

區劃概況

潮州市下轄2個市轄區(湘橋區、潮安區)、1個縣(饒平縣)及1個縣級管理區(楓溪區),共設9個街道辦事處、41個鎮、891個村民委員會、120個居民委員會。楓溪區由楓溪鎮、潮州火車站區,以及由湘橋區鳳新街道分出的池湖、蔡隴兩個管理區組成,轄5個社區、26個村。
區劃面積(km²)政府駐地郵政編碼街道居委會村委會
潮州市3145.93湘橋區521000941120893
湘橋區152.50鳳新街道521000944651
潮安區1261.34庵埠鎮5156001635487
饒平縣1732.07黃岡鎮5157002139355
註:潮安區數字包含楓溪區所轄楓溪鎮,面積24.47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2013年末潮州市戶籍總人口267.16萬人,比上年凈增3.08萬人,其中,湘橋區人口50.77萬人。按計生口徑,全年出生率為11.78‰,死亡率5.66‰,自然增長率6.12‰。
2016年末,潮州市常住人口264.6萬人,比上年增加0.55萬人;城鎮化率64%,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9.6‰,死亡率6‰,自增率3.6‰。年末戶籍總人口273.98萬人,比上年增加1.18萬人。
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5.08萬人,比上年增加0.48萬人;城鎮化率64.5%,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16.9‰,死亡率7‰,自然增長率9.9‰。年末戶籍總人口275.5萬人,比上年增加1.52萬人。
據考古學家研究,潮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潮汕的先民(土著)屬古閩越族。在秦漢之後,隨著中原漢族後裔南遷入潮與當地土著融合,到明朝年間,潮汕已基本漢化,南來的中原漢族後裔成為潮汕的主體,只保留少數閩越族和蜓民,還有部分同是漢族後裔南來的客家人。中原漢族後裔南下移居潮汕,多數先入福建或在福建(主要是莆田、泉州、漳州)住一個時期后再入潮。追根溯源,其先祖基本是古代居住在黃河流域的河南、山西一帶和長江流域一帶的漢族人。
第五次潮州市人口普查顯示漢族人口為239.52萬人,佔99.71%;少數民族人口為0.7萬人,佔0.29%。漢族佔90%左右,剩下10%為少數民族,如畲族。根據畲族傳說,公元前1095年周朝的時候,其先祖在今廣東潮州潮安區鳳凰山建立諸侯國。因地處閉塞山區,物產匱乏,畲族便舉族逃離,徙往更適合生存的閩浙等地,這樣才使得畲族嗣裔能繁衍至今,避免生計之困。
2020年末,潮州市戶籍總人口275.93萬人,比2019年末增加0.0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3.77萬人,出生率13.7‰;死亡人口2.15萬人,死亡率7.8‰;自然增長人口1.62萬人,自然增長率5.9‰。
畲族是潮州市世居的唯一的少數民族。畲族主要分佈在境內的3個縣(區)9個村,即潮安區文祠鎮的李工坑村,歸湖鎮的山犁村、碗窯村、溪美村,鳳凰鎮的石古坪村;饒平縣饒洋鎮的藍屋村,湘橋區意溪鎮的古庵村(雷厝山)、桂坑村和荊山村

友好城市


國家、省份城市
中國福建廈門
泰國曼谷
法國巴黎十三區
美國舊金山市

政治


中共潮州市委領導
市委書記何曉軍
市委副書記何廣延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溫金榮
市委常委、副市長林少明(掛任)
參考資料
潮州市人民政府領導
市政府黨組書記何廣延
常務副市長溫金榮
副市長林少明(掛任)、洪岳偉、胡鵬、林文鋒、李克儉、周岳林
秘書長佘楚雄
參考資料
中共潮州市紀委
書記王少勇
副書記陳少明、趙炳利、李輝
常委饒敏、許樹強、陳鏗、劉敬松
參考資料

經濟


綜述

綜述
2020年,潮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1096.98億元,比2019年增長1.3%;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9.7:47.3: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6.61億元,增長4.4%,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9%;第二產業增加值519.11億元,增長1.4%,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0.6%;第三產業增加值471.26億元,增長0.6%,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42.5%。
2020年,潮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8.63億元,比2019年增長1.3%;其中,稅收收入30.72億元,下降3%;非稅收入17.92億元,增長9.5%。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17.17億元,增長10.2%;其中,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等支出較高,分別增長3%、39.1%和10%,佔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9.9%、16.4%和12.6%。民生類支出166.8億元,增長10.8%,佔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6.8%。
2020年,潮州市城鎮新增就業15151人,失業人員再就業4021人,促進創業1278人,組織勞動力培訓3.45萬人,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61%,比2019年上升0.23%。
2020年,潮州市居民消費價格比2019年上漲2.3%。分類別看,八大類消費品價格“三升五降”,其中,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7.7%,衣著類價格下降0.5%,居住類價格上漲0.2%,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下降0.5%,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4.0%,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下降1.0%,醫療保健類價格下降0.1%,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上漲6.0%。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為100.3%,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99.3%。
2020年,潮州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2019年下降5.7%。其中,民間投資下降19.4%,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2.4%。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2%,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45.0%。全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額244.09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10.7%。三次產業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比2019年下降63.4%;第二產業投資下降30.3%;第三產業投資增長9.6%。全市工業投資下降30.3%,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5.3%;其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下降39.5%,占工業投資的比重為24.1%。
2020年,潮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萬元,比2019年增長3.4%。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萬元,增長2.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萬元,增長5.5%。
2020年,潮州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4萬元,比2019年增長3.7%。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1萬元,增長2.9%;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3萬元,增長5.4%。全市居民恩格爾係數為43.8%,比2019年上升1%;其中城鎮為43.5%,農村為44.4%。
第一產業
2020年,潮州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84.49億元,比2019年增長8.0%。其中,農業產值102.67億元,增長7.9%;林業產值3.96億元,增長5.2%;牧業產值26.4億元,下降13.4%;漁業產值42.05億元,增長20.3%;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9.41億元,增長13.2%。
2020年,潮州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95.78萬畝,比2019年增長1.1%。糧食播種面積63.88萬畝,增長1.9%。
2020年,潮州市糧食總產量27.56萬噸,比2019年增長2.1%;水果總產量28.48萬噸,增長2.7%;茶葉總產量2.25萬噸,增長13.5%;蔬菜總產量54.43萬噸,增長3.9%。
2020年,潮州市肉類總產量5.86萬噸,比2019年下降13%;其中,豬肉產量2.89萬噸,下降24.6%;禽肉產量2.72萬噸,增長2.9%。年末生豬存欄21.09萬頭,比2019年末增長49%,其中能繁殖母豬存欄2.45萬頭,增長77.3%。
2020年,潮州市水產品產量20.08萬噸,比2019年增長0.4%。其中,海水產品14.82萬噸,增長0.4%;淡水產品5.25萬噸,增長0.3%。
第二產業
2020年,潮州市全部工業增加值比2019年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2.5%;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與2019年持平,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下降1.7%,股份制企業下降2.1%,股份合作制企業下降3.1%。分輕重工業看,規模以上輕工業增加值下降5%,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3%,輕重工業增加值比例為49.4:50.6。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比2019年下降23.4%;其中,內銷產值下降23.0%;出口交貨值下降26%。工業產品銷售率95.66%。
2020年,潮州市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2019年增長10.8%,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9.6%,佔比較2019年提高1.3%。其中,醫藥製造業下降4%,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11.7%,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增長112.2%,信息化學品製造業下降13.8%。
2020年,潮州市規模以上先進位造業增加值比2019年下降1.3%,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4.2%。其中,高端電子信息製造業增長11.9%,先進裝備製造業增長8.8%,石油化工產業增長32.1%,先進輕紡製造業下降6.9%,新材料製造業下降6.8%,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業增長5.9%。
2020年,潮州市規模以上優勢傳統產業增加值比2019年下降5.4%;其中,紡織服裝製造業下降18.3%,食品飲料業下降5.5%,傢具製造業下降14.7%,建築材料下降5.2%,金屬製品業下降1.1%,家用電力器具製造業增長14.5%。
2020年,潮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4.03億元,比,2019年下降7.5%。虧損企業虧損總額5.20億元,增長78.7%。企業資產貢獻率12.1%,資產負債率41.0%,流動資產周轉次數2.8次,成本費用利潤率7.3%,全員勞動生產率19.74萬元/人年,產品銷售率95.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6.25元,比,2019年減少2.94元。
2020年,潮州市資質以上等級建築企業60家;實現建築業總產值51.29億元,比2019年增長1.5%。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86萬平方米,增長15.8%。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39萬平方米,下降21.7%。
第三產業
2020年,潮州市金融業增加值53.15億元,比2019年增長6.6%;房地產業增加值70.69億元,增長1.2%;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14.25億元,下降7.4%;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3.67億元,下降25.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7.05億元,增長3.6%。現代服務業增加值223.79億元,增長5.2%,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為47.5%。
2020年,潮州市郵電通信業務總量273.97億元,比2019年增長38%。其中,郵政業務總量90.45億元,增長89.2%;通信業務總量183.53億元,增長21.5%。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4626.10萬件,增長80.8%;快遞業務收入2.06億元,增長20.8%。
2020年,潮州市房地產開發投資107.32億元,比2019年增長17.3%。按用途分,商品住宅開發投資72.19億元,增長18.9%;辦公樓投資4.35億元,增長221.7%;商業營業用房投資7.82億元,下降19.6%。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889.61萬平方米,比2019年增長10.3%;商品房竣工面積19.09萬平方米,下降43.3%;商品房銷售面積126.93萬平方米,下降12.1%。
2020年,潮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4.88億元,比2019年下降9.4%。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增長1.5%,中西藥品類零售額增長13.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下降5.3%,傢具類零售額下降10%,汽車類零售額下降10.2%,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下降23.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下降41.1%。
2020年,潮州市貨物進出口總額181.9億元,比2019年下降15.6%。其中,進口總額29.4億元,下降15.6%;出口總額152.5億元,下降15.6%。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123.1億元,比2019年減少22.9億元。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147.9億元,比2019年下降14.6%;加工貿易出口3.3億元,下降35.5%。一般貿易進口25.5億元,下降1.0%;加工貿易進口0.9億元,下降36%。各類主要出口商品中,陶瓷產品出口61.79億元,比2019年下降14%;水海產品出口14.92億元,下降34.2%;機電產品出口16.92億元,下降4.6%;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7.9億元,下降32.3%;鞋靴出口8.23億元,下降12.2%。
2020年末,潮州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621.68億元,比2019年末增長8.9%;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116.17億元,增長9.8%。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549.47億元,增長17.6%;其中,中長期貸款358.99億元,增長28.5%。存貸比為33.9%,比2019年提高2.5%。
2020年,潮州市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47.67億元,比2019年增長15.3%。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27.54億元,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2.28億元,分別增長23.4%和3.1%;健康險業務保費收入6.91億元,意外傷害險業務保費收入0.94億元,分別增長8.9%和19.7%。全年共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13.39億元,增長9.3%。其中,壽險業務賠付支出3.47億元,增長5.2%;財產險業務賠付支出6.49億元,增長1.9%;健康險賠付支出3.26億元,增長32.0%;意外傷害險賠付支出0.17億元,增長46.1%。

文化


綜述

據考證,廣東省潮州市早在距今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潮州自古以來地靈人傑,人才輩出。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留下歷朝賢臣名將的足跡。如唐代的韓愈、楊嗣復、常袞、李德裕、李宗閔,宋代的趙鼎、陳堯佐、吳潛、陸秀夫、文天祥、張士傑等。他們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促進了潮州地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融合,為推動潮州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地名由來

“潮州”因潮州府建置而得名,取“在潮之洲,潮水往複”之意。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原義安郡改稱潮州,廣東潮汕在隋、唐、宋、元、明、清、民國初期歷代行政區名稱潮州,因此以潮州代指潮汕,今中國港澳台同胞和海外華僑仍稱潮汕為潮州。“潮州”也是當代潮州市名。

對台歷史

《資治通鑒·隋紀五》、《陳稜傳》和《東夷傳·流求國》明確記載了陳稜、張鎮周率領萬餘隋軍從義安郡揚帆出發經略流求,作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成功拓展海洋生存空間,挺進第一島鏈的出發地,義安郡在諸地方志中是最耀眼的亮點。
唐代以來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和對台的主要通道,海運和貿易的發達。
明朝以來,潮州府南澳島成為東南沿海通商的必經泊點和中轉站,全中國唯一的海島總兵府,對與台灣合作發展意義深遠。
明萬曆年年間南澳成為鄭成功東征驅逐荷夷、收復祖國寶島台灣的重要基地,是他一生光輝的發祥地。

風俗

“營老爺”是潮汕地區獨特的民俗祭祀文化活動。潮汕人稱神仙為“老爺”、守護神,各鄉村都有自己的神。潮汕地區都有“營老爺”的風俗,正月達到最高潮。把“老爺”從廟裡請出來,在自己的村裡遊行,設祭壇或在祠堂前舉行祭祀,活動結束後送回神廟安放。潮汕人稱整個活動為“營老爺”。潮州正月“營老爺”各村各鄉都有各自的民俗活動方式,有迎老爺、營老爺、走老爺、拋老爺、搶老爺、磨老爺等等。目的是答謝神恩一年來的庇佑,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百業興旺、五穀豐登,保佑安康、陞官發財、人丁興旺,讓人人過上美好生活。

方言

潮州方言,又名潮語-潮汕話,分佈於廣東省東部沿海的潮汕地區,潮州市的所屬各區縣。
潮州方言的形成有一個歷史過程。隋唐以後至宋代,潮州地區開始較大規模的封建開化,使當地方言受到中原漢語的影響,朝著漢化的方向演化。宋代以後,隨著大規模的移民入潮和潮州地區經濟的開發,文化不斷發展,以潮州為中心的粵東地區加快了潮州方言從閩方言中分化出來的步伐。明代以後,潮語完全從閩語分化,成為一支獨立的次方言。

曲藝

潮劇即潮州戲,歷史悠久,風采獨具。
1976年在潮州西沙溪工程中出土的明宣德七年(1432年)手抄本《劉希必金釵記》,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潮劇演出本。數百年來,潮劇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當地民間藝術精華,使其音樂,唱腔,表演形式日趨豐富,逐步形成了自身的風格,成為全國十大劇種之一。1957年、1959年潮劇團二次晉京獻演,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先後觀看了演出並接見演員合影留念。潮劇不但活躍於潮汕和閩南地帶,在東南亞諸國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音樂

源遠流長,優美動聽,馳名中外,它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濃郁的地方色彩。其門類有:以二弦為領奏樂器,伴以彈撥、弦索樂器的弦樂;以琵琶、三弦、箏組奏的細樂;以佛場主要法器,伴以嗩吶、橫笛領奏的廟堂音樂;以笙、簫、管、笛為主要樂器的笛套音樂;以潮州大鑼鼓伴以嗩吶領奏的潮州鑼鼓樂等。1957年潮州音樂團在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表演並榮獲金質獎章。據傳六十年代初,周總理訪問瑞典時,瑞典國王饋贈的禮物中,便有兩張他自己珍藏的潮州音樂唱片。由此可見,潮州音樂已被視為稀世奇珍。
潮語歌曲:隨著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流行歌曲的興起,潮州人開始用流行音樂的創作手法來創作潮語歌曲,形成了自己的一個流派,冠名為潮語歌曲。

工藝

潮州 3張
潮州
潮州工藝是潮州文化的一部分,主要工藝品有潮州陶瓷、潮州木雕、潮綉、潮州抽紗、潮州花燈、潮州剪紙、潮州銀飾、潮州嵌瓷等。

民居

中國地大物博,地方建築燦若星河,各具特色,潮州民居便是這其中的一朵奇葩。潮州民居融匯千百年來潮州人的智慧,如同山西平窯民屋的粗獷,瑤寨吊腳樓的野趣,江南徽屋的雅緻,蘇州園林的自然一樣,潮州民居也擁有自己的獨特的文化內涵。
沿江沿海平原地帶,經濟比較發達,許多望族多聚居在這些地方,舊縣城也多有聚族而居情況。因此,城鄉居民均有濃厚的氏族觀念,體現在聚落建築就是以姓氏宗祠為中心的圍寨格局。清府縣誌載:“望族營建屋廬,必建家廟,尤加壯麗。”“雕樑畫棟,池台竹樹,必極工巧。大宗小宗,競建祠堂,爭誇壯麗,不惜貲費。”潮州農村多聚族而居,而整個村寨,都依其宗族觀念、風水觀念、生產生活、防禦功能以及某些美學觀念來營建,因此潮汕民居的大格局便是獨特的理想風水人居環境。同時潮州民居直接地將大自然因素所謂“天時、地氣、順風”溶入建築中,體現出人天和諧的統一境界和高尚心靈意境。
潮州民居的建築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東的,以南為主。這樣一來,冬天可擋住嚴寒的北風,夏天則可以接受涼快的南風。
註:民間有時也稱“潮汕民居”,但學術上統稱為“潮州民居”,這也是正規的叫法。

飲食

潮州飲食文化別具一格,潮州飲食最為出名的是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在中古以前潮州府因地處蠻荒而不發達。自宋代以來,隨著城市手工業的逐步繁榮和城鎮人口的增多,加之接受中原文化影響等因素,潮州府逐漸開始發展,並且具有特殊的地方特點。到了近代,由於潮屬地區人口劇增,商品交換意識增強,逐漸有潮人外出謀生而居於諸如廣州、香港、上海等都市,更有不少潮人移居東南亞等各國。並開始有了潮式飲食的店鋪開張經營。在這個時期,潮菜悄然地走出粵東。在國內各大城市和港澳地區、東南亞各國,差不多都有潮菜的菜館酒家出現,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這是潮菜第一個飛躍發展時期。
2014年8月,潮州成功入選由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國際在線主辦的“2014中國城市榜——全球網民推薦的最中國美食城市”,成為"最中國美食城市"之一。
源於潮州,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潮州菜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是由潮州原來獨有的菜式與按潮州味加工改造了的菜式所構成的一個開放的體系。時至今日,潮州菜已經發展成為獨具嶺南文化特色、馳名海內外的中國名菜之一。潮州菜的最突出特點,是以烹制海鮮見長。對海鮮的烹調選料考究,製作精細,至於以醬碟佐料,達到新鮮美味,清而不淡,鮮而不腥,郁而不膩。潮州菜的另一特點,是善於烹制以蔬果為原料的素菜。有煎、炒、烹、炸、燜、燉、烤、焗、鹵、熏扣、泡、滾、拌等,而且刀工講究。多樣化的製作方式,形成了潮州菜的風味特色。
潮州工夫茶是中國古老的茶文化之一,在粵東當地更是把茶做為了待客的最佳禮儀並加以完善,這不僅是因為茶在許多方面有著養生的作用更因為自古以來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潮州20道名小食炒粿條、溪口鹵鵝、牛雜粿條、鴨母捻、潮州墨斗丸、潮州手捶牛肉丸、糍殼、潮州春餅、蚝烙(酥)、高堂菜脯、姑蘇香腐、五香油橄欖、梅花餃、上湯牛肉、金都牌鹹菜皇、蓮香豬仔巢、糯米飯桃、鹹水粿、錦繡雀巢、蘿蔔酥、開元善素、香酥沙律卷、香酥雞翅
潮州23道名菜紅燒大排翅、水晶龍蝦、明爐燒為、韓江花似錦、白灼大海螺、蝴蝶拼盤、滿園鮑菊、什錦冬瓜盅、鯉魚躍龍門、紅燜海參、金龜孵卵、芙蓉官燕、烏雞燉魚翅、滿園秋菊、金筍雪蛤羹、白果局鞭花、橙汁鰻魚、玉盞蟹黃燕、千禧麒麟魚、竹林藏奇珍、潮州烤鰻、潮州溪口鹵鵝肉、茶香雞。

文物

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始建於宋代、中國現存歷史最久、保存最完整的紀念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韓文公祠,始建於明代、全長2.6千米的古城牆,有與廣州越秀山鎮海樓齊名的明代建築廣濟城樓等。此外還有目前國內建築面積最大的泰式佛殿,有珍藏珍貴歷史文物的淡浮文物院等。景觀:潮州市現有文物點700多處,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海蝕、古建築、古祠、古寺、古井、古橋、古塔、古牌坊、摩崖石刻、碑碣等。

地域文化

潮州文化是一種民系文化,為海內外全體潮州人所共有。潮州歷史悠久,與台灣、東南亞有著緊密的聯繫,又是著名僑鄉,1986年被國務院公布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單,潮州位列其中。
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閩越族聚居,從已出土的石器、陶器、骨器、人骨化石等,可以窺見其遠古文明的光輝。唐太宗開科取士,潮州已有進士出現。韓愈貶潮,重置鄉校,延師興學,使潮州的文風蔚然興起。宋代的潮州更是文風鼎盛,“一州兩書院,他郡所無”。南宋前期時潮州主戶客戶人口14餘萬人,而端平以後參加科舉的居然“終場至萬以上人”,終宋一代潮州中進士者多達172人,其中建炎二年(1128年)一科連捷9人,一時為之轟動。明代的進士為160人,傳出了同榜八俊、兄弟連科等佳話和一門三進士的榮耀。明代鄉試中舉竟多達1088人。在歷代的殿試中潮州還湧現出狀元林大欽(明嘉靖1532年高中)、榜眼王大寶、探花姚宏中這樣的英才。

文化底蘊

潮州古城的文化內涵更為深刻,依江築建的州城略帶狹長,北高南低,東西略為傾斜。城北是衙署區,城南為居住區,城東為商業區,城西為手工業和平民區,整個布局以《易》為本,突出體現“北貴南富東財西丁”的特點。貫穿於南北的通衢大道太平路,鱗次櫛比屹立著40多座形式各異的石牌坊。這些建於明、清兩代的牌坊,宛如潮州一部文明史,也成了潮州古城獨特的人文景觀。白牆黛瓦,嵌瓷木雕的潮州民居建築也頗具特色,不管是“四馬拖車”、“四點金”這樣的深院大宅,還是“拋獅”、“竹竿厝”的平民居第,無不顯示出深刻的潮州民俗意蘊,體現了精美典雅的文化內涵。潮州還有自己的方言、戲劇、音樂、工藝美術以及飲譽中外的潮州菜和名揚天下的潮州工夫茶,這些有著濃郁地方色彩的潮州文化對台灣及東南亞一帶都有著同根同源的深遠影響和聯繫。

僑鄉文化

潮州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據統計,旅居海外的潮籍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人口約230萬人,除港澳台同胞外,主要分佈在泰國、新加坡、澳大利亞以及一些歐洲國家。其中旅居泰國僑胞近50萬人。2005年7月,原泰王國總理他信·欽那瓦及其率領的泰國訪華團,泰王國曼谷市市長阿披叻及其率領的曼谷市政府代表團蒞潮訪問。全世界現有各類潮團組織173個。
在潮籍僑胞中,有被譽為世界華人首富的知名實業家李嘉誠、受聘為50多所大學教授的國際漢學大師饒宗頤、熱心公益事業的愛國僑領陳偉南、國際攝影大師陳復禮等諸多傑出人士。
潮汕除旅居國內各地的潮汕人及其後裔,旅居海外的潮人包括潮籍華僑華裔和香港台灣澳門同胞估計佔50%。潮汕已形成國內和海外兩個潮人社會。

潮商

潮州商人曾是中國古代三大商幫之一,即以海陽(今潮安)、饒平、澄海、潮陽、揭陽、普寧、惠來、豐順等縣的商人為主。這八個縣,就是傳統的潮州八邑。潮汕地區雖因地形阻隔而開發較晚,但自唐、宋水陸交通陸續開通后,潮汕地區的工商經濟發展迅速。明代的潮汕已然成為粵東、閩西南、贛南三地物資集散與進出口的據點,更是海上貿易活躍的區域。
發源自潮汕地區的商人由於地理環境而形成“重販運”特點,使得他們在海上經貿與海外移民上有著傲人的成績。潮州商人的崛起與成就除了得益於工商貿易外,潮州商人的刻苦耐勞、冒險進取和倚重地緣、血緣社團的習性,是他們成功的重要因素。

地方特產

簡介圖片
茶葉潮州茶的種植和製作歷史長、品種多。潮州茶的品種,主要有鳳凰單叢鳳凰水仙、福建水仙、烏龍、石古烏龍、梅占、名花、奇蘭、黃旦、鐵觀音、本山、大紅、黃金香、肉桂等10多個。其中鳳凰水仙最多,為潮州的當家茶。據林業部門統計,潮州市現有茶園85000多畝,擁有中小型初、精製茶葉加工廠120家。
陶瓷潮州陶瓷製品遠銷世界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瓷塑通花和瓷花,是最具特色的傳統美術工藝。建於楓溪鎮的“南國瓷鄉陳列館”,陳列的產品集中了大部分楓溪陶瓷的精品,是楓溪陶瓷傳統藝術的縮影。
抽紗抽紗潮州抽紗是傳統的潮州刺繡與歐洲抽紗相結合的產物,有著百年的歷史,以其技藝精巧、輕盈淡雅見長,被譽為“南國名花”。潮州抽紗的主要品種有手巾、檯布、繡衣、床罩、被枕套、靠墊、餐套等。
金漆木雕潮州金漆木雕是在木雕作品上聚漆貼金,使其具有金碧輝煌的藝術效果。
玉雕潮州玉雕以南方碧玉為主要原料,兼用遼寧岫玉、河南獨玉和加拿大碧玉。
金銀首飾潮州金銀首飾工藝始於晚清,品種繁多,有手鐲、手鏈、戒指、胸花、項鏈、耳環、頭結、髮夾、釵牌、墜等1000多個花色品種。
香包香包是潮州民間獨特的傳統工藝品。傳統香包有香囊、粽球、針包、瓜子雞、紐絨、結帶等,造型美觀,品種多樣。香包主要用佩戴帶或作為吊墜飾物。
麥桿畫潮州麥桿畫是一種洋溢著濃郁鄉士氣息的民間藝術,麥桿畫利用麥桿的反光作用,產生特殊的藝術意境。
竹製品潮州生產的竹製品除桌、椅、幾、谷答、畚箕、竹簍、扁擔、籮、筐等傢具和傢具外,還有窗帘、門簾、燈罩、扇子、吊籃、花籃、涼席等日用品和工藝品。
水果涼果用潮州水果加工製作的各式涼果,化皮橄和糖金桔等獲部優產品獎。潮州市加工的涼果有甘草橄欖、青李、加應子、話梅、五香梅、糖楊桃、話芒果、蜜芒果、話桃條、蜜桃條、柑餅、蜜柑、九制陳皮等50多個品種。
潮州水果潮州是南方的水果之鄉,潮州柑名聞遐邇,各類水果緊隨季節變換而相繼上市。春有枇杷、楊梅、青梅、桃、李;夏有荔枝、菠蘿、芒果、沙梨;秋有龍眼、楊桃、柚、柿、番石榴;冬有橄欖、柑、桔、香蕉等。潮州市常栽果樹有22科128個品種,其中名優稀果有鸛巢柑、孚中選蕉柑、錢東新坡蜜柑、古樓山烏葉荔枝、溪口香蕉、草埔種龍眼、風來朵龍眼、大紅柿、紅種甜楊桃、青皮香橄欖、獨核黃皮、漁村楊梅、白飯桃、紅肉枇杷、紅毛梨、菠蘿等。交通
2020年,潮州市貨物運輸量2795.36萬噸,比2019年下降0.8%;貨物周轉量168.69億噸千米,下降8.8%。客運量為797萬人,下降59.2%;旅客周轉量為11.13億人人次下降55.3%。(以上數據不包含鐵路)
2020年末,潮州市機動車擁有量91.24萬輛,比上年末增長6.2%。民用汽車擁有量41.19萬輛,同比增長同比增長3%;其中,私人汽車39.19萬輛,增長9.7%。民用轎車擁有量24.42萬輛,同比增長8.9%;其中私人轎車23.95萬輛,增長9.2%。摩托車50.01萬同比同比增長增長3.7%。
2017年末,全市有文化館、站54個,劇場、影劇院8座,廣播電台3座,電視台3座,公共圖書館4個,博物館6個,體育場館8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為100%,有線電視入戶率98.6%。目前全市已有50個鎮(街道)和1013個村(社區)實現公共電子閱覽室配套全覆蓋。全市已建成893個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現有社會體育指導員8151名,平均每萬人配置約30名。現共有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4項,省級代表性傳承人54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被命名為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6人;省級基地26個,國家級基地2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1個。
2020年末,潮州市有廣播電台3座,電視台3座,公共圖書館4個,博物館4個,體育場館4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有線電視入戶率99.8%。全年已建成50個鎮級綜合文化站和1017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建設。全市已建成41個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現有社會體育指導員8600名,平均每萬人配置約31名。現共有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8項,省級代表性傳承人77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被命名為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22人;省級基地26個,國家級基地2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1個

交通


公路

國道:324國道
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汕汾高速公路、潮惠高速公路、汕梅高速公路

鐵路

鐵道線路:廣梅汕鐵路,廈深鐵路,梅汕客運專線(在建)
主要車站:潮州站、潮汕站、饒平站、潮安站

水運

潮州港東臨台灣海峽,距台灣高雄市186海里,是廣東省距台灣省最近的地區,港口至汕頭36海里、至廈門98海里、至香港192海里、至廣州308海里,至新加坡、曼谷等東南亞國家港口都在1700海里之內。

航空

揭陽潮汕國際機場

市內交通

2017年末全市實有公共汽車349輛,比上年下降6.2%,運營線路長度924千米,全年客運總量1230.3萬人次。年末實有計程車915輛。年末供氣總量79061萬立方米,液化石油氣供氣總量38.03萬噸。
● 公交
湘橋區九條公交線路票價2元,自動投幣不設找贖,部分公交已開通刷韓江通的功能,方便市民出行。(早班車時間為6:40分,末班車為18:30)
● 計程車
潮州共有津汽、鴻偉、合眾三家計程車公司,截止至2008年11月車數約784輛。
根據車輛的不同檔次來定價,一類計程車(排氣量1.6升以上)二千米起點價5.00元,每超半千米運價1.10元;二類計程車(排氣量1.3升以上)二千米起點價4.00元,每超半千米運價1.00元;三類計程車(排氣量1.3升以下,含面的)二千米起點價3.00元,每超半千米運價0.90元。按每千米起步價從3至5元進行打表計費,同時加收1元燃油附加費。
● 人力三輪車
潮州市內有持牌人力三輪車1700多輛,租一輛人力三輪車開始環城游,這是潮州古城游的精髓之一。而且不少三輪車從業人員有進行旅遊知識培訓過,他們會設計一些旅遊路線。價格可以討價還價。

社會


教育事業

潮州 3張
潮州
2016年,全市普通高等院校1所,在校學生1.73萬人,專任教師855人。小學615所,在校學生數19.84萬人,專任教師數1.04萬人,招生數3.64萬人;初中104所,在校學生數7.94萬人,比上年下降4.6%,專任教師數0.72萬人,招生數2.67萬人;普通高中35所,在校學生數達5.65萬人,比上年下降8.8%,專任教師數0.44萬人,招生數1.75萬人,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1.96%;幼兒園678所,在園兒童數10.23萬人。
2017年,全市普通高等院校1所,在校學生1.72萬人,專任教師826人。小學615所,在校學生數19.93萬人,專任教師數1.08萬人,招生數3.3萬人;初中104所,在校學生數7.93萬人,比上年減少140人,專任教師數0.71萬人,招生數2.8萬人;普通高中35所,在校學生數達5.19萬人,比上年減少4617人,專任教師數0.45萬人,招生數1.63萬人,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3.7%;幼兒園674所,在園兒童數10.34萬人。
潮州市各類院校
類別學校列表
主要小學潮州市實驗學校潮州市綿德小學
潮州市昌黎路小學潮州市城南小學
主要初中潮州市金山實驗學校(市直)潮州市高級實驗學校(市直)
潮州市城南實驗中學潮州市城基實驗中學
潮州市奎元中英文學校(市直)潮州市湘橋區城南中學
主要高中潮州市金山中學(市直)潮州市華僑中學
松昌中學潮州市寶山中學
潮州市高級中學(市直)潮州市南春中學
潮州市綿德中學(市直)潮州市湘橋區意溪中學
高等院校韓山師範學院(本科)潮汕大學(籌建)
韓山師範學院陶瓷學院(大專)韓山師範學院潮州師範分院(大專)
潮州市職業技術學校(中專)潮州市虹橋職業技術學校(中專)
2020年末,潮州市有普通高等院校1所,在校學生1.92萬人,專任教師1186人。普通高中33所,在校學生數4.99萬人,專任教師數4288人,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5.7%。普通初中108所,在校學生數8.76萬人,專任教師數7087人。小學593所,在校學生數21.32萬人,專任教師數1.09萬人。幼兒園706所,在園幼兒數10.53萬人,專任教師數7719人。全年各級各類教育(不含非學歷培訓,不含技工學校和特殊教育學校)招生數9.85萬人,其中,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數0.74萬人,普通高中招生數1.75萬人,普通初中招生數3.10萬人,小學招生數3.92萬人。

科學技術

2016年,全市專利受理量為5626項,比上年增長63%;專利授權量3796項,比上年增長14.9%,其中,發明95項,比上年下降3.1%項發項發明專利4項專利獲評中國專利獎,其中1項發明專利獲評中國專利金獎。全年申報科技項目95項,其中省級27項,市級68項。全年新認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0家,比上年增長33.3%,存量達到歷史最高的53家。全市現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3家,其中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9家。全市市級專業鎮29個,其中省級專業鎮20個。
2020年,潮州市專利申請量9631件,比2019年增長24.3%;專利授權量8823件,增長58.9%。其中,發明109件,增長43.4%。全年立項科技項目共90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7項,市級82項。全年新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6家。

通信傳媒

2016年,全市郵電通信業務總量77.73億元,增長68.5%。其中,郵政業務總量(含快遞)11.99億元,增長91.1%;電信業務總量65.74億元,增長64.9%。電話總用戶47.16萬戶,比上年下降8.3%,其中城市電話21.34萬戶,鄉村電話25.82萬戶。行動電話總用戶239.57萬戶,比上年下降1.4%。全市網際網路固定用戶36.43萬戶,比上年增長3.4%。

醫療衛生

2013年,潮州市共有醫院、衛生院75家,床位5732張,比上年末增加130張。各類醫療門診部、所650個,專科防治站、所4個。潮州市衛生機構人員11508人,比上年末增加290人,其中執業醫師(含助理醫師)4108人,註冊護士2019人。農村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村集中住院分娩率為99.77%,比上年提高2.05個百分點。
2020年末,潮州市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300個(含村衛生站),其中,醫院35個,門診部593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4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個,村衛生站1597個。全市衛生技術人員1.11萬人,比2019年增長3.1%;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846人,註冊護士4081人;擁有醫療床位8248張,其中,醫院6232張。

社會保障

2020年末,潮州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30.4萬人,比2019年增長12.3%。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08.14萬人,增長2.4%。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39同比同比增長9萬人,增長10.6%。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同比同比下降.32萬人,下降1.1%。參加工傷保險23.46萬人,增長13.2%。參加失業同比同比增長21.03萬人,增長25.6%。參加生育保險40.4萬人,增長7.8%。
2020年末,潮州市有社會福利院3所,社會福利院床位數468個,鎮辦敬老院37所,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數956個。全年共發行銷售福利彩票2.82億元,比2019年下降15%;籌集社會福利資金8437萬元,下降11%;全年發放救濟金金額1.59億元,增長9.1%。
2017年末,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41.62萬人,比上年下降9.7%(因省廳統計口徑調整)。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64.37萬人,比上年下降0.56%;其中,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33.62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30.75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2.6%和下降1%。參加工傷保險34.18萬人,增長5.4%。參加失業保險34.15萬人,增長4.9%。徵收各項社保基金26.18億元,增長8.8%。
年末全市有社會福利院3所,社會福利院床位數1067個,鎮辦敬老院37所,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數1008個。全年共發行銷售福利彩票3.27億元,比上年增長5%;籌集社會福利資金9052萬元,比上年增長7.7%。目前,居民最低保障已保人數5.12萬人,比上年下降2.7%,全年發放救濟金金額1.39億元,比上年增長2.4%。

旅遊


潮州八景:舊時有內外之分,內八景是指於古城街巷之間,而外八景則指城外韓江兩岸。由於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內八景已逐漸湮沒,今天人們所說的潮州八景是指外八景,即“鱷渡秋風”、“西湖漁筏”(原西湖與韓江相通)、“金山古松”(曾名“馬丘松翠”)、“北閣佛燈”、“韓祠橡木”、“湘橋春漲”、“鳳凰時雨”、“龍湫寶塔”(原位於北閣對面江心,現仍存遺址)。
潮州新八景:潮州評選“新八景”旨在“促進文化經濟融合,展現歷史名城風采”。“新八景”為:濱江紅棉、廣場燈影、坊街亭韻、淡浮水墨、綠島晴嵐、桑浦禪泉、鳳凰天池、柘林漁火。“新八景”特色鮮明,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生態景觀兼顧,山、海資源皆備,既有歷史遺存,又有現代建築,涵蓋潮州各區縣,“老八景”亦布列其間。

代表人物


【主詞條:潮州人】
古代:楊世略、林大欽、林德鏞、黃仁勇、劉允、蕭端蒙、鄭大進、翁萬達、丁日昌、王大寶、陳夢龍、林大春
近現代:李嘉誠、饒宗頤、陳偉南、孫大文、蔡瀾

獲得榮譽


2017年12月,廣東省政府發布《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潮州被定為地區性中心。
2018年12月27日,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潮州市“中國食品名城”稱號。
2020年28日,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宜居城市與城鄉治理專業委員會發布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潮州市上榜;12月,被授予”廣東省雙擁模範城(縣)“榮譽稱號。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紅軍茶之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中國瓷都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中國婚紗晚禮服名城國家日用陶瓷特色產業基地中國著名僑鄉
中國潮州菜之鄉中國不鏽鋼製品之鄉國家重點工藝美術城市
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中國工藝美術之都中國陶瓷出口基地
中國日用陶瓷出口之鄉最中國美食城市中國食品名城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第194位2020年全球城市競爭力年度報告經濟競爭力排名第486名和可持續競爭力排名第501名2020年12月16日,2019-2020年度中國288個城市的城市品牌發展指數排名第181位
2021年1月3日,位居2020年中國地級城市海外網路傳播力綜合指數排行榜中第60位2021年1月2日,位居2020年中國地方政府效率“百高市”榜單第9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