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府

歸善縣的府

惠州府,宋真宗天禧四年,為避太子趙禎諱,改“禎州”為“惠州”。元代置惠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設置惠州府,洪武二年,撤循州,併入惠州府。惠州府下設歸善、博羅、紫金、龍川、長樂(五華縣原名)、興寧、長寧(后改連平州)、海豐縣8縣以及連平州的河源、和平2縣。

清襲明制,惠州府轄歸善、博羅、紫金、龍川、和平、海豐、陸豐、河源、永安、長寧(新豐縣原名)9縣及連平州。1912年廢惠州府。

歷史沿革


惠州府城圖
惠州府城圖
先秦時期屬百粵(越)範圍。據史料記載,在今惠州市區及博羅北部一帶,戰國時期曾出現過一個名叫“縛婁”的小國,但不久即在諸侯兼并戰爭中消失。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統一嶺南,在嶺南地區設立三個郡:南海郡(治所在今廣東廣州)、桂林郡(治所在今廣西桂平)、象郡(治所在今廣西憑祥)。秦始皇在南海郡設四縣:龍川縣、傅羅縣(今惠東梁化)、番禺縣、四會縣。公元前204年,新任南海郡尉趙佗割據嶺南三郡,自立為王,史稱南越國。
西漢漢武帝平定南越后,建立漢十三州之一的交州,又增設了兩個縣揭陽縣、中宿縣(清遠)。東漢建安六年(201年)划番禺、博羅兩縣地置增城縣。
東晉成帝咸和六年(331年),析南海郡東部置東官郡。同年,揭陽縣拆為海陽縣(今潮州市)、潮陽縣、海寧縣(今惠來縣)、綏安縣(今雲霄縣)等四個縣;從博羅縣析出寶安縣、海豐縣、安懷縣(今東莞市大朗鎮東部水口村黃屋圍一帶);從龍川縣析出興寧縣。東官郡領寶安、安懷、興寧、海豐、海陽、綏安、海寧、潮陽八縣。東官郡治和寶安縣治同在今深圳南頭古城一帶。東晉安帝義熙九年(413),東官郡東部析出設義安郡,治所在海陽縣(今潮州市),增設義招縣(今屬梅州市)。義安郡轄五縣:海陽、潮陽、綏安、海寧、義招。
合江樓
合江樓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析博羅縣東部置欣樂縣。至宋末,東官郡領寶安、安懷、興寧、海豐、海安、欣樂(歸善縣前身,原屬南海郡,宋末入東官郡)六縣。而寶安縣地處東官郡地的西南邊陲,交通不便,所以進入南齊,又將郡治東移懷安(今惠州惠東縣梁化鎮)。南朝齊建元元年(479年),博羅縣劃出羅陽縣,縣屬南海郡。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析龍川縣置河源縣、新豐縣,析懷安縣置陸安縣(今陸豐大安鎮),析義招縣置程鄉縣。南朝梁天監二年(503年),東官郡析置梁化郡,設治於梁化屯(在今惠東梁化)。懷安縣併入欣樂縣,羅陽縣併入博羅縣。博羅縣治遷至浮碇岡(今博羅縣城)。梁化郡轄欣樂縣(今惠陽區)、龍川縣、興寧縣、河源縣、新豐縣、陸安縣。此時東官郡轄:增城縣、寶安縣、酉平縣、安懷縣、博羅縣等五縣。南朝陳禎明三年(589年),懷安縣、欣樂縣、酉平縣三縣合置歸善縣(駐惠州西湖東)。
朝京門
朝京門
隋開皇十年(590年)合併梁化郡、義安郡(今潮州市)、始興郡(今韶關市)、東官郡,置循州(駐惠州西湖東)。開皇十一年(591)則將東官郡併入廣州,始興郡改設韶州,義安郡改設潮州。隋大業三年(607年),循州改稱龍川郡,治歸善縣(駐惠州西湖東府城)。
唐武德五年(622年)復為循州總管府,省龍川入歸善(駐惠州西湖東府城)。唐代曾易名雷鄉郡、海豐郡。唐貞觀元年(627年),置嶺南道(廣州),屬之。咸通三年(862),嶺南道被劃分為嶺南東道(治廣州)與嶺南西道(治邕州),屬嶺南東道。
南漢乾亨元年(917年)析循州之海豐縣,河源縣、博羅縣、歸善縣,改名禎州,仍治於歸善縣(惠州府城),而循州移治雷鄉縣(今龍川縣佗城)。
宋太祖開寶四年(971),置廣南路,屬之。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廣南路分為廣南東路(治廣州)和廣南西路,屬廣南東路。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為避太子趙禎諱,改禎州為惠州,惠州因此得名。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置惠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設置惠州府,洪武二年,太祖高皇帝在廣東道的基礎上始設廣東行中書省,惠州府屬之;撤循州,其轄地併入惠州府。惠州府下設歸善、博羅、紫金、龍川、長樂(五華縣原名)、興寧、長寧(后改連平州)、海豐縣8縣以及連平州屬下的河源、和平2縣。九年,改為廣東承宣布政使司,惠州府(駐惠州西湖東)屬之。明萬曆七年(1579),歸善縣治徙白鶴峰下,府縣分離。
清初襲明制,雍正九年(1731年)從海豐縣分設陸豐縣,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長樂、興寧二縣歸嘉應直隸州。共轄一州9縣,即連平州,歸善、博羅、長寧、永安、海豐、龍川、陸豐、河源、和平,惠州十屬形成。
民國元年(1912年)歸善縣改名惠陽縣。1914年6月,惠陽、博羅兩縣屬潮循道,龍門縣屬粵海道。1920年廢道后,先後隸東區善後督辦處或綏靖處(臨時政區)。1925年7月,隸屬廣東省東江行政區。1932年1月,隸屬東綏靖區。1936年,隸屬廣東省第四行政督察區,1947年隸屬第五專署行政督察區。民國38年(1949年)2月後,惠陽、博羅兩縣隸屬第二行政督察區,龍門縣隸屬第六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設東江專區,專署駐惠陽縣(惠州老城)。轄惠陽、博羅、增城、龍門、連平、河源、和平、龍川、紫金、海豐、陸豐11縣。1951年,原屬北江專區的新豐縣劃歸東江專區。1952年撤銷東江專區,轄縣分別劃歸粵東、粵北、粵中3行政區:惠陽、紫金、河源、龍川、海豐、陸豐6縣劃歸粵東行政區;連平、和平、新豐3縣劃歸粵北行政區;博羅、龍門、增城3縣劃歸粵中行政區。
1956年1月,設立惠陽專區,專署駐惠陽縣(惠州老城)。原粵東行政區所屬惠陽、河源、龍川、紫金、海豐、陸豐6縣及粵中行政區所屬博羅、寶安(深圳)、東莞(莞城鎮)、增城、龍門5縣。粵北行政區所屬連平、和平2縣划入惠陽專區。轄13縣。1958年由惠陽縣的惠州鎮設惠州市,由惠陽專署領導。惠陽專署駐惠州市。由惠陽縣析置惠東縣(駐平山鎮)。惠陽專區轄1市、14縣。
1959年撤銷惠陽專區。撤銷惠州市,改設惠州鎮,劃歸惠陽縣管轄。將惠陽、惠東、增城、龍門、博羅、寶安、東莞7縣劃歸佛山專區;海豐、紫金、陸豐3縣劃歸汕頭專區;連平、龍川、河源3縣劃歸韶關專區。撤銷和平縣,併入連平縣。1963年復設惠陽專區,專署駐惠陽縣。原屬佛山專區的惠陽(駐惠州鎮)、博羅、寶安(駐深圳)、東莞、增城、龍門(駐龍城鎮)6縣,韶關專區的河源、連平(駐元善鎮)、和平(駐陽明鎮)、龍川(駐老隆鎮)4縣及汕頭專區的紫金縣(駐紫城鎮)划入惠陽專區。轄11縣。1964年由惠州鎮復設惠州市,屬惠陽專署領導。惠陽專區轄1市、11縣。1965年恢復惠東縣(駐平山鎮,原惠東縣劃歸佛山專區後於1959年撤銷)。惠陽專區轄1市、12縣。
1970年惠陽專區改稱惠陽地區,地區駐惠州市。轄惠州市及惠陽(駐惠州市)、博羅、龍門(駐龍城鎮)、河源(駐源城鎮)、連平(駐元善鎮)、和平(駐陽明鎮)、龍川(駐老隆鎮)、紫金(駐紫城鎮)、惠東(駐平山鎮)、寶安(駐深圳鎮)、東莞(駐莞城鎮)、增城等12縣。1975年將增城、龍門2縣劃歸廣州市領導。連平縣駐地元善鎮改為紅陽鎮;和平縣駐地陽明鎮改為東風鎮。惠陽地區轄1市、10縣。
1979年撤銷寶安縣,改設深圳市,由省直轄。惠陽地區轄1市、9縣。
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惠陽地區建制,分設惠州、東莞、汕尾、河源4個地級市。惠州市管轄惠城區、惠陽縣、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
1994年5月惠陽(淡水)撤縣改市(縣級),由惠州市代管;至2003年3月又撤市設區,隸惠州市。惠州轄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
南陽世居
南陽世居

惠州府志


惠州府:沖,繁,難。隸惠潮嘉道。西距省治三百九十裏。廣四百五十裏,袤四百裏。北極高二十四度八分。京師偏西二度三十七分。領州一,縣九。有通判一,治碣石衛城,道光二十一年置。有惠州商埠,光緒二十八年中英商約訂開。
歸善沖,繁,難。倚。東北:歸化山,一名雞籠山。東南:平海山。東南濱海,中有霞涌、吉頭、澳頭諸港。東江在北,一名龍江,自河源入,西南流,至府治東北。西江出縣東龍頭石山,西南合長塘水、上下淮水,入博羅。西豐湖、潼湖,皆引流入於東江。內外管、平山、平政、平海、碧甲五巡司。欣樂司,廢。
博羅繁,疲。府西北三十裏。西北:羅浮山。東北:象山。東江自河源入,中與歸善分界。合公庄水,逕縣治南,右納榕溪水,過缸瓦洲入東莞。其支渠,西北至黃家山,與羅陽水合,過石灣鎮入增城。有石灣、善政、蘇州三巡司。莫村廢驛。
長寧簡。府西北四百裏。北:玉女峰、雲髻山。東北:雪洞山。新豐水在南,出西北分水凹,屈東與沙羅山水合。一東逕縣治,又東,左合羌阬水,逕馬頭墟,左納密溪、大席、忠信水,右納錫場水,過立溪口,至河源入東江。羅紋水出縣西宋洞山,西北至來石汛,屈西南入英德合翁江。有?乍坪巡司。
永安簡。府東北二百裏。西南:越王山。東南:南嶺。南:秋香江,一名欖溪,出縣東雞公嶺,西南流,與南山水合,至河源入東江。又西,神江、義容江從之。南琴江,源出公阬嶂,南流至米潭,又東北入長樂。北琴江亦至長樂,合於南琴江,其下流是為梅江也。有馴雉裏、寬仁裏二巡司。
海豐難。府東南三百裏。縣丞駐興賢坊。東:龍山。西北:五坡嶺。南濱海。有麗江,一名長沙港,上流曰龍津水,出西北蓮花山,東南會黃姜水,南屈而西,至鹿鏡山,匯為青草澳,合大液水,逕大金籠山入海。東北有熱水,南流過九龍山,屈東為大德港,至陸豐,合內河水入海。西:鳳河水,南與鵝埠水合為小漠港入海。。有鵝埠巡司。平安廢驛。南:至汕尾。
陸豐難。府東南三百五十裏。雍正九年析海豐縣地置,治東海?,來屬。東北:內洋山。南:虎頭山。濱海。北:內河水,一名羅江,源出東北旗頭嶂,與吉石溪合。南過石頭山,分流,至大德港、烏?敢港入海。又東:草洋水,東南流,屈西為華清港,至甲子港入海。上沙墟水出東北赤嶺,至普寧合南溪。有甲子、黃沙阬、河田三巡司。有法留鋪在縣西,道接海豐,又東至惠來百六十裏。有鹽場三:曰石橋、海甲、小靖。
龍川簡。府東北四百裏。東:霍山。東北:龍穴,一名龍川山。西北:?山。龍川水在東,又名合河,上源為定南水,自和平入,東南合河口會杜田河,西南流,與浰溪合,逕縣治東南,雷江水南流入焉。又西南,合合溪入河源為東江。又練溪出東北鵝石嶂,西南流,右納通衢水,入長樂。有老隆、通衢、十一都三巡司。雷鄉廢驛。
連平州簡。府北四百裏。東北:九連山。南:戈羅、筆山。有密溪水,出分水坳,東南流,與楊梅坪水合。又過州治南,納內管水、九嶺水,東南至長寧入新豐水。東大席水從之。又忠信水,西南入河源。有忠信、上坪、長吉三巡司。
河源沖,難。府北百五十五裏。西:桂山。東:古雲。東北:藍溪山。東江一名槎江,西南至藍鎮墟,左納藍溪水,右納曾田水,又西南與康禾水合。過縣治東南,新豐江自長寧東來注之,西南合秋香江入歸善。西北:忠信水,出連平,西南過楓木鎮,合二龍岡水,至長寧入新豐水。?噩湖東為河源舊城,今謂之下城也。有藍口巡司。義合、寶江二驛,後廢。
和平簡。府東北四百二十裏。北:紫雲山。西:九連山。東北:定南水,自江西定南入,東南流,右納烏虎水,又東北過江口,屈東南入龍川。浰水出西北羊角山,東南至合水口,湯坊水自東北來注之,過林鎮墟,與九龍水合。屈東至龍川,入於定南水。有浰頭巡司,後廢。
惠州-發現客家時尚
惠州-發現客家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