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高陂鎮的結果 展開

高陂鎮

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轄鎮

高陂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位於大埔縣南部,韓江中游,與湖寮鎮百侯鎮楓朗鎮、潮州市饒平縣九村鎮、光德鎮桃源鎮、豐順縣潭江鎮、洲瑞鎮銀江鎮、大麻鎮相接壤。全鎮總面積308.91平方千米。2018年末,高陂鎮常住人口87670人。2020年6月,高陂鎮共轄1個社區、35個行政村。

2019年,高陂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2.5億元、農民人均收入16386元、稅收853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7.6%、10.46%、7.4%。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因水源居高處築陂,故名高陂。

建制沿革


民國時期,設高陂區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設區人民政府管轄十三鄉。
1958年,撤區政府改為公社。
1981年,撤公社改為高陂鎮和高陂區。
1985年,鎮區合併為高陂鎮。
高陂鎮
高陂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高陂鎮共轄1個社區、3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福地街1號。
高陂鎮區劃詳情
高陂社區平原村古埜村埔田村古西村古田村
古東村坪溪村銀灘村黨溪村九龍村培美村
三洲村赤坑村三崗村北坑村五家輋村岩霞村
逆流村代富村陂村村陂寨村稼社村陶溪村
堯溪村赤山村烏槎村黃塘村羅基村黃泥凹村
黃坑村渡頭村紅星村桃花村大塘壩村福員村

地理環境


高陂鎮
高陂鎮

氣候特徵

高陂鎮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平均氣溫為23℃,最低氣溫-4℃,平均日照數1720小時。

人口民族


高陂02
高陂02
截至2018年,高陂鎮戶籍人口87670人。
截至2020年,高陂鎮常住人口330948人。

文化


方言

高陂鎮的地方方言為客家話。

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5年,武頌廬被大埔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埔客家山歌大致可分為情歌、勞動歌、時政歌、雜歌。新山歌。這些歌謠中又以情歌為主,約佔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山歌,即客家山歌,與船工號子、扛樹歌、龍船歌、五句板等同屬民間歌謠。廣東省大埔縣的客家山歌腔調各地不盡相同,主要有西河山歌、長治山歌、光德山歌等。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縣內山歌活動蓬勃開展,縣文化部門多次舉行山歌培訓班,舉行山歌邀請賽和擂台斗歌。
廣東漢樂舊稱外江弦、儒家樂、漢調音樂等,流行於廣東省大埔縣一帶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廣東漢樂是一千多年前客家先民南遷時帶來的中原古樂,在大埔流傳至少有五百年以上的歷史,有“中州古樂”之稱。在與大埔的民間音樂(如打八音、中軍班音樂)相融合的基礎上,同時又吸納了潮汕音樂(如大鑼鼓)的一些成分,成為廣東三大樂種之一;大體包括絲弦音樂、中軍班音樂、八音、民間大鑼鼓和廟堂音樂五大類。
客家圍屋
客家圍屋,又稱圍屋、客家圍等,是客家民居經典的三大樣式(客家圍屋、客家圍龍屋、客家土樓)之一,是一種富有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見、保存最多的一種,被譽為“東方的古羅馬城堡”“漢晉塢堡的活化石”,被中外建築學界稱為中國民居建築的五大特色。

旅遊


景點

風景名勝
李光耀祖居
李光耀祖居位於梅州市大埔縣高陂鎮唐溪村,李光耀祖居“中翰第”位於大埔縣高陂鎮黨溪村唐溪,中翰第面前是一片開闊的田野,正對面兩山對峙,左邊鷹嘴山氣勢不凡,有如金鳳起舞;右邊蛇頭崗蜿蜒起伏,又似潛龍欲奔,風景秀麗,一派田園風光。
田家炳故居
田家炳故居拱辰樓位於高陂鎮銀灘村,建於清光緒七年(1881年),為田家炳曾祖父田百籌所建。拱辰樓佔地面積320平方米,建築面積264平方米。殿堂式布局,磚木結構,二進院落,上廳樓房高二層,中間為主廳,兩側各有兩個廂房;下廳平房,中間為天井。大門屋脊有簡易灰塑,門坪外砌有圍牆;門左側有一廂房對門坪,廂房正面用木隔板、木屏風組成。木隔板固定在廂房正面上節,中間大,兩邊小,分別畫有山水、人物彩畫,下節為活動屏風。主體右側築有呈60度角的斗門。牆體自高至低分四級與圍牆相連。
武頌廬
武頌廬位於高陂鎮古田村,建於1947年,為趙公武所建。該建築為磚木結構,佔地面積642平方米,建築面積452平方米;二進院落成四合院布局,屋內梁架斗拱雕有花鳥飛獸,屋脊兩邊用沙灰塑成高翹的殿堂式瓦頂,大門兩側有人物、山水、花鳥等彩繪圖案,工藝十分精緻。左側還建有一拱屋和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洋樓”,作為附屬建築。

著名人物


趙公武(1900—1953),黃埔軍校潮州分校第三期畢業。民國中將。抗戰時,曾參加上海“八.一三”大會戰、徐州大會戰、保衛武漢大戰以及三次長沙大會戰等戰役,每次均戰果輝煌,有“趙子龍再世”之稱譽。1946年冬,以軍長兼代安東省主席。1947年因病赴香港治療,以後未再任職,1953年病逝於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