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朗鎮
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轄鎮
楓朗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位於大埔縣東南部,地處西岩山麓,梅潭河上游,西連本縣平原,東接大東,北依百候,南鄰饒平縣,距大埔縣城18公里。全鎮地域面積87.23平方公里,山地面積6033.3公頃,耕地面積800公頃。全鎮3.5萬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楓朗鎮常住人口為22496人。
境內中心地帶平坦,開闊,溪流蜿蜒,四周山峰環繞,是西岩名茶的產地。屬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8℃,無霜期240天,年平均降雨1193mm。氣候宜人,環境優美 。鎮內交通便利,省道1938線和楓陂線貫穿其中,交通便捷,四通八達。鎮區有4間電站,總裝機容量1270千瓦,電力供應穩定可靠 ,鎮區自來水納入全縣地面水併網工程,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淡水,日供水能力5萬噸。數字程式控制電話、行動電話、寬頻網路、郵政特快等通訊業務全面開通,通訊暢通無阻。目前鎮區擁有醫院2間,衛生站14間;有程式控制電話1700多部,已建成電話專業村58個;行動電話覆蓋率達100%。中小學、幼兒園等教育配套設施齊全,銀行、保險、會計、律師、外貿、運輸等中介服務機構一應俱全,廣播電視、文化娛樂、餐飲服務、酒店旅館設施良好,三產繁榮,百業興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楓朗鎮常住人口為22496人。
近年來,該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縣委“創新增活力,瓷電增實力,生態增引力,人文增動力”的發展思路,進一步解放思想,紮實工作,銳意進取,確保了全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又好有快發展。2007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3.7394億元,農村人平收入4238元。
該鎮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的基礎上,著力抓好農業結構的調整優化,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一是緊緊抓住該鎮被上級授予市級茶葉專業鎮稱號和高山烏龍茶獲得省政府“一鄉一品”項目資金支持以及西岩單叢茶、烏龍茶分別榮獲國家級金、銀獎的契機,大力實施興茶富鎮富民發展戰略。到2007年底,全鎮茶園面積達21200多畝,年產茶葉總量達70多萬公斤,產值4000多萬元。二是鞏固和發展和村、梅溪蜜柚、青梅基地。近年來,該鎮在認真抓好和村、梅溪原有蜜柚、青梅管理的同時,大力引導群眾新發展優質琯溪蜜柚和紅肉蜜柚,到2007年底,全鎮蜜柚種植面積達7100多畝,青梅面積3100多畝。2007年,全鎮青梅總產量約130萬斤,產值130萬元以上,蜜柚總產量達300多萬斤,產值300萬元以上。三是充分利用雙溪水電站庫區豐富的水資源優勢,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點、以點帶面、示範帶動的工作思路,加快雙溪庫區水產養殖業發展步伐。到2007年底,全鎮網箱養魚面積達8280平方米,養魚1589箱,參與水產養殖的農戶達40戶,150多人。四是充分利用“大埔縣楓興桑蠶產業有限公司”設在我鎮的優勢,積極把種桑養蠶項目做大做強,做好示範帶動作用。到2007年底,全鎮桑園面積達1000畝。五是發揮漢峰公司的龍頭帶動作用,抓好黃沙坑村豆乾專業村建設。2007年,黃沙坑村95%的農戶參與豆乾生產,戶均年純收入達萬元以上。
近年來,該鎮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按照“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原則,進一步落實鎮黨政領導成員招商引資責任制,選好特色項目,出台並實施了一系列優化投資軟環境的措施,積極營造“崇商重企”的良好氛圍。2007年,全年引資總額達450多萬元,超額完成了縣委縣政府下達的年度招商引資任務。主要項目有:(1)引進深圳奧林集團公司計劃投資4000多萬元,興建溪背坪電站。2007年11月上旬電站動工興建,至2008年1月上旬,已投入資金近200萬元。(2)引進賴錦文老闆投資60萬元,在楓朗黃沙興建沙磚廠。(3)引進庄瑞英老闆投資60萬元(計劃投資120萬元),興辦了楓朗抽沙場。(4)引進吳恩明老闆投資70萬元,興辦了楓朗黃土凹紅磚廠。
楓朗豆乾
青梅肉厚、質脆、酸度高,品質上等,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用途廣,除可鮮食外,大部分可加工製作成果脯蜜餞、藥材和保健用品等,國內外需求大。楓朗鎮和村種植青梅3000畝,加工青梅120多萬斤,年產值 130多萬元,和村除大力發展青梅種植外,還致力發展青梅加工業。以市場為導向,依靠科技發展青梅生產、加工、貿易,使青梅生產走上“產供銷”一條龍的農業 產業化道路。
楓朗鎮下轄村:
楓朗村 大埔角村 保安村 上山下村 王蘭村 仙子下村 墩背村 溪背坪村 東城村 坎下村 隔背村 石圳村 芹彩洋村 黃沙坑村
楓朗鎮下轄小學:
大埔縣楓朗鎮上山下小學
大埔縣楓朗鎮東城小學
大埔縣楓朗鎮中心小學
大埔縣楓朗鎮原生學校
大埔縣楓朗鎮墩背小學
大埔縣楓朗鎮廣德小學
大埔縣楓朗鎮新政學校
大埔縣楓朗鎮王蘭小學
大埔縣楓朗鎮石圳小學
大埔縣楓朗鎮能德龍學校
大埔縣楓朗鎮隔背小學
大埔縣楓朗鎮黃沙坑小學
基礎設施
近年來,該鎮在全縣率先實現鎮通行政村公路水泥硬底化的基礎上,多方籌集資金2500多萬元,大力抓好通自然村道路水泥硬底化建設和農村“明亮工程”建設。目前,全鎮已有80%自然村道路實現了水泥硬底化,23個村的主要道路架設了1500多盞總里程達程46公里的高標準路燈。城鎮建設日臻完善,新建街道5條,店鋪500多間,積極抓好中心圩鎮的規劃建設,引導農戶建設小康房。興建了集市場、店鋪、文化活動室於一體的鎮級文化活動中心,興建了楓朗鎮牌坊,並對城鎮進行了美化、亮化和凈化。2007年,投資40多萬元,興建了集花草樹木於一體楓朗鎮牌坊口群眾休閑長廊,大大提高了楓朗鎮的整體品味。
人文發展
全鎮有中學3所,小學23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年鞏固率100%,小學畢業升中率100%,“普九”教育工作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有線電視實現了光纖傳輸,電視節目由原來的16套增加到27套。全鎮有中心醫院2間,衛生站所23間。全鎮衛生保健、計劃免疫工作進一步加強。2007年,全鎮農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口達80.89%。充分發揮華僑、“三胞”和外出鄉賢眾多的人緣優勢,積極開展對外聯絡,做好接待工作,增進鄉誼,激發旅外僑賢、鄉賢共建家鄉的熱情,捐資興辦各項公益事業,據統計,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鎮捐資款額達8000多萬元。
客家箏派一代宗師—羅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