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高陂鎮的結果 展開

高陂鎮

江西省萬安縣高陂鎮

高陂鎮隸屬於江西省吉安市萬安縣,位於萬安縣西北部,東倚韶口鄉,南靠潞田鎮,西與遂川縣交徠界,北和泰和縣接壤,距萬安縣城26公里。

全鎮轄7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戶數2408戶,總人口12800人。全鎮國土面積125.45平方公里,山地面積8440公頃,佔總面積的70%;耕地面積1027.2公頃,占面積的10.8%。地勢東北低,西南高,東南多丘陵,中部與西北部為山區,年降雨量1438mm。境內主要河流為蜀水,發源於井岡山,由西向東流經泰和縣進入贛江,為贛江的主要支流之一。

農業發展


鎮內土地肥沃、氣候宜人,山水資源豐富,出產頗豐。全鎮有小(二)型水庫9座,蓄水量達140萬立方米,可供養殖水面1.67萬畝,年出產水產品達32萬公斤。山林面積14.5萬畝,立竹106.3萬根,活立木25.5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1.6%,屬萬安縣重點林區鄉,曾 獲“江西省造林綠化最佳鄉”稱號。茂密的森林,為許多野生動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最佳場所。近年來,對野豬、果子狸等野生動物的人工飼養、繁殖也已初具規模。主要農作物以水稻、無籽西瓜、柑桔為主,每年可生產水稻650多萬公斤、無籽西瓜300多萬公斤、柑桔400多萬公斤,無籽西瓜的生產在當地小有名氣。另據有關部門勘測,全鎮地下蘊藏有豐富的煤、銅、鐵等礦產資源,目前尚未開發。

經濟社會發展


隨著浪雙洲電站的動工建設,為開發高陂鎮的旅遊資源帶來了新的契機。電站大壩一旦蓄水,流經彭門、谷中、象湖、沔坑的蜀水河無疑變成了一個狹長的人工湖。河兩邊的險山峻水、奇花異木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淳樸的客家風情融入其中,只要稍經開發,就是一個旅遊休閑的好去處。
徠2007年全鎮完成3.5米寬進村主幹道路硬化7.59公里,完成通戶路硬化2.8公里,集中供水2個示範點,單戶有塔式和無塔式供水5個示範點,基本實現供水戶戶通。拆除舊房61幢4940平方米,外牆粉刷16500平方米,漿砌檐階1976米,新建房屋42棟3420平方米,拆除舊廁和旱廁172間,共計1020平方米,新建三格式,雙瓮式水沖廁所196間840平方米,受益農戶257戶,受益人口1160人。德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獨樹一幟,在縣工作組的大力支持下,相關部門單位的大力扶持下,鎮政府悉心指導下,建設了以環村公路,綠樹合抱為基礎的生態型新農村,修建了休閑廣場,成立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購置了彩電、DVD、,辦起了圖書、報刊閱覽室,創辦了廣播室。
2007年農業產業結構通過精心合理規劃,扶持大戶進行示範,現已建成苗木花卉基地2個400餘畝,發展苗木種植大戶40戶。新建果園750畝,低產果園改造500畝,無籽西瓜種植3200畝,綠色野豬養殖基地2個和一個肉牛養殖示範點。苗木,無籽西瓜已成我鎮的一大亮點和經濟增長點。
2007年在培植稅源的同時,積極採取措施加強稅費征管工作。2007年超額完成各項財稅工作任務。其中完成契稅48250元,車船使用稅20000元,毛竹生產費11240元,耕地佔用稅88000元,其它費用14570元。
2007年以招商引資為“第一菜單”,通過在多方的共同努力,積極爭取,主動出擊,園滿完成了招商引資工作任務。萬安合成針織廠二期投資300萬元全部到位。溫洲波詩曼服飾有限公司已租用高陂林茂大廈投工生產。東莞時美鍾業已簽訂合同落戶該鎮,擬投資600萬元。
鎮計劃內出生138人,人口出生率10.63‰,計劃生育率為89.。86%;嬰兒性別比為112.91:100;加強了計劃生育源頭管理,全鎮已婚育齡婦女“雙查”率達95%以上,加強了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建立了信息交換平台,及時掌握了流動人口的動態;有效遏制了計劃外生育,依法徵收了計劃外社會撫養費29萬元;認真落實了惠農政策,全鎮共辦理0—6歲平安愛心保險213人,7—14歲獨生子女獎勵78人,總金額8886元。

高陂鎮交通


十分便利。105國道橫跨全境,全長約10公里,距贛粵高速公路韶口互通口4公里,距京九鐵路井岡山火車站27公里,離井岡山機場40公里左右。境內交通四通八達,郵政電訊方便快捷,電力資源充足,電網覆蓋率達100%。位於105國道旁的高陂墟鎮,面積約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00多人,墟鎮建設初具規模,已列入江西省小城鎮建設重點鎮之一。目前,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已經上級批准,開發建設工作正在按總體規劃要求組織實施。墟鎮商業網點門類齊全,生活娛樂服務項目完備,是投資興業的好地方。
鎮黨委、政府率全鎮人民致力於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曾多次獲得省、市級“文明單位”稱號。全鎮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為發展經濟,該鎮將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加快招商引資步伐,目前,落戶鎮轄區外商投資大小企業共有31家。在未來幾年內,將集中主要精力,在以下幾個領域招商引資:農產品深加工、花卉苗木種植、造林綠化、野生動物飼養繁殖、小城鎮建設、旅遊資源開發及其它勞動密集型工業企業。

歷史沿革


解放前屬永和鄉,建國后,高陂鎮屬萬安縣第三區人民政府管轄,1956年農業合作化時分設高陽、常勝、先進、新民四個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成立高陂人民公社,1961年分為高陂、谷中兩個公社,1966年合併為高陂人民公社,1968年高陂、潞田公社合併為潞田公社,1972年與潞田公社分開,稱高陂公社,1984年恢復稱鄉,1995年1月撤鄉改鎮,稱高陂鎮人民政府。1949年三區(系韶口區)主要負責人:王華中、賀傳林、劉智、劉明鑒(區委書記);賀傳林、劉明鑒、許錦倫(區長);1956年撤區並鄉,歷任高陂鄉黨委書記:廖承菁、黃厚智、許國賓、匡翼;鄉長:張利雲、郭隆祠;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歷任公社書記:匡翼、黃厚智、何寶生、張能良;社長:郭隆祠、趙為漢;1961年重設區,區委書記劉家道;區長蔡德芳、曾文益;高陂公社社長張敬祿,谷中公社社長孫魁;1966年撤區並社,歷任公社書記張能良、方名洋、胡仁信、蕭振秋、巫武發;社長:張敬祿,1967年成立革命委員會,主任方名洋,1968年調整公社規模后,公社主任張學祥,1972年撤銷革命委員會稱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歷任主任胡仁信、蕭振秋、蔣理洪、劉祥愷;1984年機構改革,實行鄉、鎮建制,歷任書記:鄒日坤、蕭益香、黃正平、劉閑衷、羅青秋、劉波。歷任鄉(鎮)長:賴克剛、肖益香、陳建生、黃正平、肖世海、羅青秋、塗力、劉波。現任班子主要成員:書記聶春曉,鎮長羅飈,班子主要成員:胡勤、鄧小文、肖烈平、劉火福、劉水涼、郭路秀、朱挺仰、陳小雲、劉龍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