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農業合作社的結果 展開

農業合作社

農村生產互助組織

農業合作社是建國初期為恢復生產,增強農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而成立的農村生產互助組織。是人民公社的較低級形式,在當時人力物力有限的情況下產生。後來農業合作社的活動不斷擴大,才於1958年發展成人民公社。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既不同於企業法人,又不同於社會團體,也不同於行政機關,自有其獨特的政治性質和法律性質。

區別


早期是由農民自發組建的小型合作、互幫互助的組織,其前提仍然是土地私有制,即土地是各家各戶的,合作社只是在農忙季節調配勞動力。到後期,我國非理性發展農業合作社,所有制開始發生變化,進而產生人民公社。
農業合作社
農業合作社

改革時間

1953年春,中國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獲得土地的農民有著極大的生產積極性,但分散、脆弱的農業個體經濟既不能滿足工業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又有兩極分化的危險。中國共產黨當時認為只有組織起來互助合作,才能發展生產,共同富裕。1953年,先後發布了《中共中央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和《中共中央關於發展農業合作社的決議》,中國農村開始了互助合作運動。到1956年底,基本實現了農業合作化。

新時期

全稱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
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
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村流通領域撮合成交或直接組織農產品交易,迎合了農業、農村和農民(三農)的發展需求,在廠商和農民,城市和農村之間築起金色的經濟橋樑。它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推動農民走向市場經濟的重要力量。
為了支持、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規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和行為,保護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2006年10月31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

作用


橋樑

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將社員的各種信息和訴求收集整理后理性地傳遞給政府,並將政府的農業政策傳達給社員。藉助農民專業合作社,政府可以通過較少的投入獲取決策所需要的比較全面、真實的信息,又可以通過專業合作社的幫助促進政府政策的順利推行。同時,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幫助政府決策方面也能發揮獨特的作用。專業合作社對所從事的行業具有較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既了解社員意願,又了解國家發展狀況。專業合作社參與政府決策,不僅有助於避免一些決策失誤,還能夠促進政府決策的貫徹落實。

重要組織形式

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是把千家萬戶小生產的農民組織起來,抱成一團,使農民真正成為千變萬化大市場的主體,提高農業標準化、規模化、市場化程度,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小規模家庭經營的弱點逐漸顯現。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有效增強農民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克服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解決農業小規模生產與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之間的矛盾,讓農民抱成團闖市場,獲取規模效益。敖漢旗第一個婦女專業合作社——長勝鎮長勝村農家女子種養專業合作社是由7戶從事種養的婦女組成的。該合作社是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的社團法人組織,固定資產600萬元。主要從事大棚種植、養豬的產銷合作,本著門戶開放、進退自由、民主管理的原則,不以贏利為目的,加強社員間合作,增強社員的市場競爭能力,增加收入,降低風險,提升社員的實力和素質,促進產業發展和鄉村經濟發展,發揮集體智慧,真正走出了一條以健康為主線的綠色種養的合作道路。該社向社員提供或協助提供農畜產品的供求價格信息;向社員提供或協助提供優良品種、技術指導和相應的生產資料;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生產規模、品種,在此基礎上組織統一銷售,同時對社員交售的產品進行質量驗證、分等定級,形成統一品牌,建立廣泛的銷售網路,以爭取穩定的銷售渠道,擴大銷售規模和提升銷售價格。該合作社成為社員發展生產,增加收入,發展農業產業化的重要形式。該社發起人國秀玲說:“只有敢於嘗試,才有成功的可能,我對合作社的未來充滿信心。”
農業合作社
農業合作社
二是為農民的專業化生產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有利於推廣應用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提高農民抵禦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和自然風險的能力。例如,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種植習慣、經濟基礎等確定適合當地發展的產品以後,可以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註冊集體商標、地名商標,通過品牌化經營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敖漢旗四家子鎮成立的“敖漢塞沃肉牛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採取統一引牛、統一標準化飼養、統一飼料、統一防疫、統一銷售的“五統一”模式,現已發展社員32名。社員養牛從品種引進、飼養管理、飼料調製、疫病防治等得到了可靠的技術保障,專業合作社已成為科技服務的平台。由於實現了股份合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內帶農戶、外聯市場的局面,把分散的千家萬戶生產有效地整合起來,提高了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和養牛戶的組織化程度,增加了養牛戶的經濟效益,合作社與社員達到了“雙贏”效果。
三是加強社員自律,協調專業合作社的內外部關係。農業生產的分散化和非組織化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利用組織手段協調農戶關係,規範農戶行為,提高產品質量;可以利用其行業代表身份,協調社員與其他經濟組織之間的經濟關係;可以統一、協調社員的集體行動,爭取比較有利的市場競爭和談判地位。

有效渠道

農民是我國最大的社會群體,但分佈比較散,組織化程度不高,其意願的充分表達和利益的有效維護較為困難。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代表和維護社員權益的組織,能及時向政府及有關部門反映行業的要求、建議和意見,積極爭取相關政策。專業合作社通過集中“過濾”原來分散的農業生產經營者的個體意願,在一定的法律框架內形成和維護行業整體利益。同時,專業合作社通過規範和約束農民、農業企業、農產品市場的行為,化解行業內外的矛盾,維護農業市場秩序和相關市場主體的經濟利益。
農業合作社
農業合作社

組織保障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越來越直接的國際競爭需要把分散的從事小規模生產的農戶組織起來,共同致力於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農民專業合作社代表農業經營者參與國際貿易,可以更好的打開國際市場,增加農民收入。2007年,敖潤蘇莫蘇木蒙元草柳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常戈華憑藉見多識廣,四處奔走,終於把草柳編織的民族工藝品搭上了從青島港出口外銷的快車,美國、新加坡等國的定單接連不斷,由於工藝品保持草、柳條的原生態性,很受歡迎。同時收購牧民柳條、草的價格也上漲,像掃帚草每斤達到1元多,光黃柳、掃帚草的出售一次就能有幾千元。牧民婦女大多根據想象和現實生產生活編織,並加入了一些蒙古族文化元素,品種有200多個,經濟收入明顯增加。

重要載體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在政府與農民之間,需要社會中介組織承接政府的相關職能。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對專業合作社組織的管理以經濟和法律手段為主,貫徹“入社自願、退社自由”原則,實行自願組合、民主管理,使成員真正當家作主。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使廣大農民在經濟活動中養成行使民主權利、進行民主管理的習慣,增強民主管理意識,提高民主決策能力。廣大農民在參與合作經濟活動過程中,能逐漸體會到合法守序、誠信經營的重要性,依法維權的意識也要加強。同時,專業合作社深入農民群眾,聯繫當地實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尊重農民意願,集中農民意見,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建議供群眾選擇,並在為群眾所接受的基礎上及時採用,這不僅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而且有助於推進農村民主管理進程。

拉動經濟發展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提高農業生產專業化水平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農村經營體制創新的一種有效形式,是建設新農村、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合作社的成立,不但提高了農民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還成為促進農民增收、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新支點,將進一步發揮品牌和專業聚集效應,促進產業的專業化、規模化、科學化,有力地推動縣域經濟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創建,為緩解農村資金緊張,解決農民貸款難等問題,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如:敖漢旗木頭營子鄉青山村農牧民信用互助協會的掛牌成立,成為全旗首家信用互助協會。此協會吸收了90位農民會員,選舉出11名理事和1名會長。協會將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信用為主、擔保為輔”的原則,在農牧民和信用聯社之間搭建起共同發展的金橋。加入協會的農牧民會員在向協會交納一定數額的互助基金后,農村信用社將按照會員交納基金的倍為其發放貸款,還會根據會員所從事的生產經營項目周期合理確定貸款期限,並且執行同檔次的最低貸款利率。當信貸資金緊張時,會員可以優先貸款。另外,會員辦理貸款時,只需持信用社發給的授信證和協會為其提供的信用擔保就可辦理,手續簡單。農牧民信用互助協會,不但會加強金融信用建設工程,還將助推“三農”工作進程。

美國的合作社


美國是一個農業發達的國家,號稱“農業世界冠軍”。美國農業是以家庭農場經營為主,那麼,農場主是怎樣迎接市場挑戰的,怎樣與政府發生互動的,又是以怎樣的方式和途徑推進農業一體化、現代化進程的呢?應該說,農業互助組織—農業合作社在其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有自己的組織

美國的農業合作社是農業勞動者的集體組織,它的成員必須與農事活動緊密相關。按照有關法律,只有“以農場主、種植者、畜牧和乳品生產者、乾鮮果品生產者的身份從事農產品生產的人”才有資格成為農業合作社的社員。
農業合作社是一種不以賺錢為目的的非盈利性企業。但為了有效開展社內各種經營活動,也從事一定的經營活動,追求有限的資本利潤率。例如,在能源短缺時,它以原價售給社員所急需的石油,而不是藉機抬價牟利。對窮鄉僻壤無人問津之地,他們承擔資助義務。其利益分配基本原則是,盈利共沽,風險共擔。合作社的盈餘分配通常採用“惠顧返還式”方式。按規定,合作社社員有惠顧他們所在合作社的義務,社員只要是通過合作社買進他們所需要的貨物,如化肥、油料等農資;或通過合作社賣出他們的農產品,如穀物、豆類、乳製品等;或者分享了合作社提供的其他服務,都被視為合作社的“惠顧者”。合作社年終分配利潤盈餘時(在支付了股息稅金,並提取了公積金、公益金之後),即可根據惠顧者與合作社的交易額按比例進行分配。合作社經營中若出現風險與虧損,社員亦應按比例合理分擔。

為農民服務

按照美國農業部的分類,合作社主要有四種類型,分別是生產、銷售、購買供應和服務合作社。其中有一種叫信貸合作社,它的職能是幫助農場主解決各類融資、貸款等問題,相當於農業部門中的信貸協會,是美國“農業合作信貸體系”中的骨幹機構。美國的農業信貸體系,完全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由農民經營,政府則通過農業信貸管理署予以監管。農業信貸體系由聯邦土地銀行(專門向農場主提供長期不動產抵押貸款的銀行,其貸款主要用於購置農場房屋建築和土地等不動產)、聯邦中間信貸銀行(專門向生產貸款協會提供資金的銀行,不直接面對農場主)和合作社銀行三個系統組成。其中,合作社銀行是這個體系中專門向各類農場主合作社提供貸款的機構。它的12個地區銀行負責向該地區的農場主合作社提供貸款。但按合作社銀行規定,只有符合一定條件的真正的農場主合作社而不是農場主個人才有資格向合作社銀行申請貸款,農場主需要向獲得貸款的自己所屬的合作社申請貸款。
還有一種是農村電力和電話合作社,根據美國法律規定,無論是合作社,還是公共電力網、電話公司,凡為無電的農村地區集資建設電力和電話線路及有關設備的,均可獲得農村電氣化管理局的貸款。目前,全美幾乎所有的農場都用上電,電氣化農場中大約有一半的電是由農村電力合作社提供的。到現在,美國96%的農場享有現代電話服務,6.3%的農場裝上了電纜電視。農村電力和電話合作社擁有的社員人數居所有合作社人數的首位,在推進農村電氣化進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體化

農業產業一體化是“農工商、產供銷一體化經營”的簡稱。它的顯著特點是,個體農戶走出了孤立封閉的生產運營圈子,單個農場擺脫了農資需求與產品銷售方面的壓力,加入“大農業”運行軌道。美國的農業合作社主要在流通領域,通過合作社這個中介體,農場主獲得了同外界廣泛聯繫的渠道或許可證,與許多業務相關組織發生聯繫。同時,農業合作社作為一種競爭力量,由於自身力量的不斷加強,具備了討價還價能力,從而形成對工商業資本對於農民壟斷性侵害的制衡。
美國雖然是個工業化程度很高的國家,但現代化農業仍然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我國農業正在經歷著由傳統向現代的轉變。在市場農業壓力下,個體農民在分散經營中尋求互助與合作。全國各地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農村經濟互助合作組織。美國農業合作社的先進做法和成功經驗,可以為我們提供某些啟發和有益借鑒。

重要經濟功效

2008年金融危機,歐美經濟遭受重創,企業大批倒閉、經濟發展出現停滯、失業問題突出。在社會動蕩時期,農業合作社經濟保持了強勁平穩的發展態勢,發展速度、發展規模呈現繼續增長勢頭,在解決失業問題、尤其是年青人、弱勢群體的就業、以及促進經濟復甦和增進社會融合方面,彰顯出一定的“救市”作用,其社會功效得到國際社會的日益關注。
美國農業合作社的市場份額相對平穩,在農產品供應中繼續保持重要作用。2012年,農場主的農資採購中,約32%通過合作社渠道,農產品銷售中35%通過合作社。其中穀物和油料合作社佔據40%、奶業合作社佔32%,水果、蔬菜和糖料佔據第三,不足30%(M.Cook,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