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楠竹的結果 展開

楠竹

禾本科剛竹屬植物

毛竹(學名: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Carr.)Mitfordcv.Pubescens)是禾本科、剛竹屬單軸散生型常綠喬木狀竹類植物,竿高可達20多米,粗可達20多厘米,老竿無毛,並由綠色漸變為綠黃色;壁厚約1厘米;竿環不明顯,末級小枝2-4葉;葉耳不明顯,葉舌隆起;葉片較小較薄,披針形,下表面在沿中脈基部柔毛,花枝穗狀,無葉耳,小穗僅有1朵小花;花絲長4厘米,柱頭羽毛狀。穎果長橢圓形,頂端有宿存的花柱基部。4月筍期,5-8月開花。

毛竹是中國栽培悠久、面積最廣、經濟價值也最重要的竹種。其竿型粗大,宜供建築用,如樑柱、棚架、腳手架等,篾性優良,供編織各種粗細的用具及工藝品,枝梢作掃帚,嫩竹及竿籜作造紙原料,筍味美,鮮食或加工製成玉蘭片、筍乾、筍衣等。毛竹葉翠,四季常青,秀麗挺拔,經霜不凋,雅俗共賞。自古以來常置於庭園曲徑、池畔、溪澗、山坡、石跡、天井、景門,以及室內盆栽觀賞。常與松、梅共植,被譽為“歲寒三友”。

植物名稱


楠竹
楠竹
南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Carr.)Mitfordcv.Pubescens)又名毛竹(栽培型)南竹、貓頭竹(中國樹木分類學)

形態特徵


蜀南竹海
蜀南竹海
竿高達20餘米,粗者可達20餘厘米,幼竿密被細柔毛及厚白粉,籜環有毛,老竿無毛,並由綠色漸變為綠黃色;基部節間甚短而向上則逐節較長,中部節間長達40厘米或更長,壁厚約1厘米(但有變異);竿環不明顯,低於籜環或在細竿中隆起。籜鞘背面黃褐色或紫褐色,具黑褐色斑點及密生棕色刺毛;籜耳微小,繸毛髮達;籜舌寬短,強隆起乃至為尖拱形,邊緣具粗長纖毛;籜片較短,長三角形至披針形,有波狀彎曲,綠色,初時直立,以後外翻。末級小枝具2-4葉;葉耳不明顯,鞘口繸毛存在而為脫落性;葉舌隆起;葉片較小較薄,披針形,長4-11厘米,寬0.5-1.2厘米,下表面在沿中脈基部具柔毛,次脈3-6對,再次脈9條。花枝穗狀,長5-7厘米,基部托以4-6片逐漸稍較大的微小鱗片狀苞片,有時花枝下方尚有1-3片近於正常發達的葉,當此時則花枝呈頂生狀;佛焰苞通常在10片以上,常偏於一側,呈整齊的復瓦狀排列,下部數片不孕而早落,致使花枝下部露出而類似花枝之柄,上部的邊緣生纖毛及微毛,無葉耳,具易落的鞘口繸毛,縮小葉小,披針形至錐狀,每片孕性佛焰苞內具1-3枚假小穗。小穗僅有1朵小花;小穗軸延伸於最上方小花的內稃之背部,呈針狀,節間具短柔毛;穎1片,長15-28毫米,頂端常具錐狀縮小葉有如佛焰苞,下部、上部以及邊緣常生毛茸;外稃長22-24毫米,上部及邊緣被毛;內稃稍短於其外稃,中部以上生有毛茸;鱗被披針形,長約5毫米,寬約1毫米;花絲長4厘米,花藥長約12毫米;柱頭3,羽毛狀。穎果長橢圓形,長4.5-6毫米,直徑1.5-1.8毫米,頂端有宿存的花柱基部。筍期4月,花期5-8月。
毛竹開花時,枝葉發黃,在竹枝頂部,生出諸多如紡錘形的苞,大量消耗竹子養分。毛竹開花結實后,竹葉脫落,竹稈枯黃死亡,竹鞭失去萌芽力。

地理分佈


中國分佈自秦嶺、漢水流域至長江流域以南和台灣省,黃河流域也有多處栽培。1737年引入日本栽培,后又引至歐美各國。

生長習慣


毛竹根系集中稠密,竹稈生長快,生長量大。因此,要求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年平均溫度15--20℃,年降水量為1200--1800毫米。對土壤的要求也高於一般樹種,既需要充裕的水濕條件,又不耐積水淹浸。板岩、頁岩、花崗岩、砂岩等母岩發育的中、厚層肥沃酸性的紅壤、黃紅壤、黃壤上分佈多,生長良好。在土質粘重而乾燥的網紋紅壤及林地積水、地下水位過高的地方則生長不良。在造林地選擇上應選擇背風向南的山谷、山麓、山腰地帶;土壤深度在50厘米以上;肥沃、濕潤、排水和透氣性良好的酸性砂質土或砂質壤土的地方。
毛竹林的林下植被有油茶、拎本、姜子、鵝掌楸山礬懸鉤子紫金牛、柔毛繡球,還有木荷,絲栗拷等,草本植物主要為禾本科、莎草科和蕨類植物如里白鐵芒箕等。有時,毛竹亦與杉木、馬尾松、長柄水青岡、頭狀四照花等組成各種類型的混交林。在這些混交林中,毛竹一般居於第二層,L層為形體較高大的馬尾松等。

營養價值


楠竹
楠竹
毛竹筍是公認的最佳綠色天然食品,是傳統的森林蔬菜之一,被列為“素食第一品”的“山珍”之一;在日本、加拿大和韓國,更是被認作“餐餐必備,天天必食”的蔬菜。據測定,每100克竹筍中含蛋白質3克、脂肪0.2克、糖類0.4克,還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磷、鐵、鈣和18種氨基酸、胡蘿蔔素等成分,是一種全天然營養食品。近年來還發現竹筍具有減肥、降血脂、抗衰老等多種保健功能,是一種新型的保健食品。竹筍中含量最多的纖維素,在現代營養保健上有著重要作用。常吃纖維素多的食品,可防治高血脂症、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病、糖尿病、腸癌及痔瘡等疾病。這是因為纖維素在腸內可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增加腸里動,促進烘便函排泄。因此,纖維素又被現代營養學家稱之為“第七營養素”。

栽培方法


全墾深翻,施基肥;全墾的目的是要疏鬆土壤,改良土壤物理性狀,促進土壤有機質和礦物質的分解,改善土壤肥力條件。
楠竹
楠竹
在全墾深翻的同時,挖除竹林內的“三頭”(石頭,竹蔸頭,樹樁頭)和老竹鞭,創造有利於鞭根生長發育的良好環境。深翻深度30~40cm,注意避免損傷幼壯竹鞭的鞭芽和鞭根。深翻時間以冬季12月~翌年1月,結合挖冬筍進行較好b這時竹林行鞭結束,地上、地下部分均處於休眠狀態,鞭根損害較少;或者在筍一功竹高生長停止,而鞭梢又尚未大量生長前的6月中旬進行也可以。
筍用林一般留母竹較少,林內陽光充足,容易滋生雜草。為防止林地水分和養分的消耗。必須及時除盡雜草。除草鬆土可結合進行,使土壤疏鬆透氣,減少行糧阻力,有利於鞭根生長和發筍。每年夏秋(6~9月)季節,氣溫高,濕度大,雜草生長快,應進行1~2次,深度10~15cm。要求除盡草根,不損傷竹鞭和筍芽3把雜草翻埋上中,腐爛當肥料。
在深翻基礎上再施基肥,基肥以人糞尿,豬、牛欄廄肥,菜餅等有機肥為最好。一般每1,000m2竹林中施人人糞尿或豬、牛欄廄肥4,000~5,000kg,菜餅400~500kg。有條件的地方還可割青草進行“埋青”,每1,000m2“埋青”6,000~10,000kg。“埋青”后再蓋8~10cm厚的土,稱“扛土埋青”。這對培養竹林和培養大筍很有好處。施肥深度150~25cm,先開溝后施肥,施后覆土。
楠竹
楠竹
留好母竹,合理砍伐:筍用竹林與材用竹林一樣,為獲得高額的竹筍產量,除了有一個良好的生長條件外,還必須有一個合理的竹林結構。竹筍在生長發育時期,主要靠母竹供給養分。因此,母竹的數量和年齡直接影響到發筍的數量和質量(表)。
據研究一般筍用毛竹林的立竹數,每1,000m‘保留母竹250~300株為宜,母竹年齡為6年(3度)。竹齡組成:l~2度竹各佔35%,3度竹佔30%。
楠竹筍
楠竹筍
根據日本野中重之教授的研究報告認為,毛竹筍用林母竹立竹數,以每1,000m2竹株留130~200株為宜。留竹時間以竹林出筍最盛期前10天開始出土的,竹筍留為母竹最好。母竹年齡l~5年生為好。
選留母竹應以中、後期出土的竹筍為宜,因為這個時期出筍數量多、質量好、成竹率高,可以從中均勻地選擇健壯的竹筍成為母竹。如前期出筍選留母竹,消耗養分過多,影響後期出筍和產量;而後期出上的竹筍成竹率低,成竹質量差,不宜留作母竹。
筍用林的母竹砍伐更新應在冬季進行,每年砍伐量應與新竹數大致相等。在風雪危害較嚴重的地方,對保留的母竹需進行鉤梢,一般在Ic~11月間進行。為保持竹林有一定的葉面積指數,鉤梢強度要予以控制,一般鉤梢后要留枝12~15盤。
楠竹筍
楠竹筍
及時搶筍,施好肥料:毛竹春筍一般3月中、下旬開始出土,挖春筍要遵從“初期挖筍,中期選筍留母竹,後期筍挖光”的原則。早期筍價格高,經濟效益好,及時挖除早期筍,還可減少養分消耗,促使處於休眠狀態但具有分生能力的筍芽萌發,達到多出筍,提高產量的目的。據研究,在不同出筍時期選留母竹,對竹筍產量有很大影響。江蘇宜興地區,穀雨留母竹比清明至穀雨留母竹增產30.7%,比清明目母竹增產373%。
毛竹的筍芽在秋季7~8月份開始萌動,這時筍體小,無食用價值,到了冬季芽體膨大成為竹筍,稱為“冬筍”,可挖取食用。
水濕栽竹法
先挖好長1.5米、寬1米、深0.5米的栽植穴。留2/3的鬆土在穴內,澆入6?D8千克水,調成泥漿,拌入鈣鎂磷肥4.5-D5千克。然後把母竹栽入穴中央,將鞭根和竹蒲頭輕埋入泥漿中,上面用1/3鬆土蓋住,成饅頭狀。
移筍栽竹法
即只挖掘鞭筍栽竹,當年栽竹當年出筍。方法是:每年3月,挖取2-D3年生長健壯的母竹竹鞭附近的筍芽,留鞭長0.3-D0.4米,去鞭長1-D1.2米。挖掘時要特別注意不能損傷筍芽與鞭的連接處(螺絲頂),挖取後用稻草包紮運往林地栽竹。栽植方法與水濕栽竹法相同。
埋鞭栽竹法
埋鞭栽竹主要是依靠竹鞭上的芽發育成新竹。竹林地要選擇肥沃、疏鬆、濕潤的沙質壤土。翻耕林地,深耕24?D25厘米,並挖好栽竹穴,穴長1.2-D1.5米,寬70-D100厘米,深50?D75厘米。穴底施有機肥和生物菌肥25?D30千克,上蓋7-D10厘米厚的泥土。3月上旬出筍前挖鞭栽竹。母鞭要求選擇1?D2年生的母竹竹鞭,鞭色深黃或黃銅色,鞭芽飽滿直徑2?D3厘米,每段鞭長60-D70厘米。鞭上帶13-D14個筍芽。栽竹時,將母鞭埋入穴中壓實,上蓋12-D15厘米的土。一般每畝栽竹鞭40-D50根。若遇乾旱,上面必須蓋草保濕。
竹蔸栽竹法
先在林緣或竹林稀疏處選擇2?D3年生健壯、無病蟲害、竹枝分椏低、竹葉墨綠的母竹。再將母竹留來鞭長30-D40厘米,去鞭長70-D100厘米后挖起。(注意不要傷螺絲頂),然後在竹蔸20-D25厘米處鋸斷竹竿,留下竹蔸用稻草包紮,保護好鞭根后運往造林地栽植。栽植方法與水濕栽竹法相同。

生活用途


藥用功效

江南竹 繪畫作品
江南竹 繪畫作品
毛竹筍的藥用價值也極高。在古代醫書《綱目拾遺》中載:竹筍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等功效。筍被認為是減肥和防止腸癌的健身食品。因筍內的纖維素能促進腸蠕動,增進消化腺的分泌,故有利於消脹和排泄,能減少有害物質的積留和吸收,可減少中毒病和腸癌的發生。近年還發現,竹筍內的多糖物質具有抗癌作用。纖維素和脂肪酸結合能防止血漿中膽固醇的形成,竹筍中的酪氨酸能治療甲狀腺亢進,抑制癌細胞的擴散。
常吃竹筍,能防止致癌物質亞硝胺的產生,對腸癌、食道癌和高血壓等都有一定療效。竹筍還含有Se、Ge等有防癌、抗癌、抗人體衰老功能的微量元素。日本已從毛竹筍中提取Se、Ge等作為保健食品。認為Ge可以活化人體細胞,使人血色好轉,還有通便等作用。國內的研究也證實,缺Se是大骨節病的主要原因;Se有防衰老的保護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還可防止胰腺退化及防鉛汞等重金屬對人體的毒害,這些新發現更使毛竹筍的身價倍增。

裝修材料

據不完全統計,在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四川等竹資源豐富的南方各省,僅建立的上百家竹膠板企業,年產量5萬立方米,這相當於每年節約15萬立方米的木材,與此同時,各地大力推廣楠竹種植,封山育林,修補因木材的大量採伐導致的環境破壞,楠竹林這種既是速生林又是經濟林,更是生態林的大力推廣,對生態環境的建設將是不言而喻的。
我國竹地板發展史並不長,只有八,九年歷史,開始成規模進入市場也是最近幾年的事。最初進入我國竹地板行業的是台灣人,但由於其竹源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最終退出。隨後各竹產區在當地政府的大力護持下,加快林業深加工產業發展,才有現在百花齊放,大規模發展的局面。目前我國竹地板的加工水平是最好的,也是僅有的,世界其他產竹國家紛紛來我國洽談引進竹地板加工技術。

楠竹板材

楠竹作為竹地板的材料,是天然竹地板中最好的品種。因為楠竹體粗肉厚,質地細密,其糖分,澱粉,蛋白質等含量較低,所以更有利於做防霉防蟲的工序。楠竹竹質尤以湖南竹為最好,江西,福建次之。。福建武夷山地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光照,雨水,氣候適宜,土壤不施而肥,故所產楠竹有別於其他區域的楠竹。在楠竹深加工過程中,發現當地楠竹的纖維管束更質密,比重更大,紋路更清晰自然。楠竹地板的加工一般選用4-5齡,甚至6-8齡的成年楠竹,以保證地板的硬度,韌度,彈性都處於最好狀態,確保楠竹地板的優良品質。

楠竹造紙

利用竹麻進行手工造紙是竹鄉農民的一項傳統副業,其經濟收入在解放前維占整個農村副業收入的1/2。民國十六年,咸寧鳴水泉、飛仙洞等地有70戶造紙,碾槽有877架,年產羊山紙60萬擔,六篾紙70餘萬塊,引紙6萬餘刀,草紙近3萬擔,主要銷往武漢和荊襄兩河沿岸區域,時為成寧造紙鼎盛時期,曾成立過咸寧紙業工會。民國二十五年,湖北《建設評論》曾記述:咸寧東南西部多山,山中有竹麻、葛藤等造紙原料,尤以竹麻為最優且廣,又多流泉飛瀑,居民多利用此豐富資源與天然水利,架設槽碾,手工製造羊山紙、六篾紙、引紙和草紙等。咸寧盛產楠竹,鄉村集鎮竹篾匠人多,自製日用竹器早有傳統,其中,解放前素有小漢口之稱的汀泗橋鎮,長竹業、短竹業和掃把業聞名荊楚,他們製作的竹器傢具、日用器具,品種繁多,工藝精湛,暢銷各地。鼎盛時期形成了竹廠街,至今街名俱存。建國初期,咸寧尚有紙槽510架,竹器加工廠18家,個體竹器加工人員有200餘人。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個體從業人員減少,常年性生產變為季節性生產,造紙業和竹器加工業都不景氣。

園林用途


庭園觀賞,風景林
楠竹造林
1.造林地的選擇:根據楠竹的生態學特性要求,在楠竹分佈區域,一般應選擇海拔800米以下的山窩、山麓和山腰緩坡地段作為造林地。乾燥多風的山脊、山坡和易積水的平窪地,均不宜發展楠竹。竹區群眾有“松戴帽,杉樹腰,楠竹窩”之說。楠竹對土壤的要求如下。
(1)地層深厚,達50厘米左右,肥沃、濕潤。
(2)排水和透氣性能良好。
(3)呈酸性,pH值4.5~7.0為宜。適宜土壤有,壤土、沙壤土(俗稱烏沙土),輕黏土。鹼性土和鹽鹼土不宜栽楠竹。
2.造林整地:整地是楠竹造林的重要環節,整地好壞直接影響造林成活率和成林快慢。
(1)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三種,視具體地形,人力、財力而選擇。一般在平緩地段(坡度20°以下)造林應力爭全面整地。
楠竹
楠竹
(2)造林密度。楠竹造林密度一般為20~35株/畝。株行距可選擇6米×6米,6米×5米和4米×5米。也可視地形隨機布點。
(3)栽植穴規格。長1.5米~1.7米,寬0.8~1米,深0.5米左右。挖成長方形或隨圓形。
3.造林季節:整地宜在6~7月份進行。栽稈則宜於冬季和早春(即12~2月),且宜早不宜遲。
4.造林方式:楠竹主要有兩種造林方式。
(1)移竹造林。就是在竹林中選擇分枝低,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直徑3~6厘米,2~3年生的竹株作為母竹,連同竹鞭挖掘移栽。
(2)實生苗造林。挖取2~3年生的實生苗,每3~5株一叢,帶有竹鞭,多帶土,剪去頂梢及枝葉1/3左右,進行栽植。
楠竹林撫育管理
1.新造林地撫育管理:楠竹栽植后,頭3~4年需要進行撫育管理。主要抓除草鬆土,適時施肥、護筍養竹。可以耕代撫、搞林宵間作。除草每年需進行兩次,第一次在5~6月份進行。第二次應在8~9月完成。撫育要達到消除草荒、松疏土壤的目的。
湖北省咸寧市林科所1965年採用移竹造林方式,營造30畝楠竹林。造后堅持抓撫育管理。到1970年就鬱閉成林。目前,竹林已護展到60餘畝,畝平立竹達469株,平均眉圍32.2厘米,成為咸寧市楠竹經營模式林。

管理措施


(1)護筍養竹
楠竹
楠竹
護筍養竹是提高竹林密度,增加產量的關鍵措施。做到不挖鞭筍和冬筍,保護春筍,及時疏退筍。鞭筍俗稱鞭梢,是楠竹地下系統構造者。挖掘鞭筍,不僅直接妨礙新鞭鞭延,而且帶來次年出筍量減少,成竹質量差。一般認為冬筍不能成竹。花紋鄉星星村群眾在1972年冬觀測3株冬筍證明,冬筍是春筍的前身,是竹筍生長發育的一個階段,冬筍是能成竹的,因此應嚴禁挖取冬筍。春筍出土后,林內應禁止放牧。在清明、穀雨出筍盛期,要及時疏除退筍。退筍明顯特徵是,早晨筍尖上無“露水”和殼上的毛枯萎。
(2)劈林
就是砍除竹林內的雜草灌木,並留置於林地腐爛為肥料。目的在於:①減少林地養分和水分的消耗,增加林地肥力。②消除病蟲害的寄生棲息場所,減少病蟲害發生。劈林應在6~7月進行。這時氣溫高,濕度大,雜草灌木幼嫩。易於腐爛。有條件的地方可在9月份再進行一次劈林,俗稱劈“白露林”。
(3)深翻墾複
用鋤頭在竹林內挖鬆土壤。目的在於松疏土壤,給竹鞭行龍創造條件,提高竹鞭孕筍量。①墾複時間。以7~8月份為佳,谷稱“7月挖金,8月挖銀。”②墾複深度:要求達到10~15厘米為宜。③墾複要求:挖除林地柴兜、竹兜和石頭,以及死鞭和老鞭。切忌傷害新壯鞭和筍芽。星星村試驗證明,墾複可提高新竹量20%~30%。
(4)適時施肥
楠竹生長快,產量高,每年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養分。為保讓楠竹林穩定、高產,必適時施肥,補充土壤養分不足。
①施肥時間。每年追施兩次。第一次在清明前一個月(即4月)施筍前肥。第二次是在9月從施崔芽肥。
②施肥量。第一次以化學肥為主。每畝施用尿素10公斤,或碳氨20公斤及適量磷肥。第二次以有機肥為主。每畝施用土渣肥1000公斤,或餅肥50~100公斤。
③施肥方法。有機肥應以溝肥為主。即沿水平等高線方向,按1~1.5米的間距,開10×15厘米的施肥溝,將肥均勻施於溝內,並蓋土。化肥可穴施,或撒施,也可溝施。
(5)合理採伐
①採伐原則:“存三去四不留六,四、五度竹見空留。”嚴格執行“五砍五不砍”,即“砍密不砍稀。砍劣不砍優,砍老竹不砍嫩竹,砍冬竹不砍春竹,砍林內竹不砍林緣竹。”保持合理的竹齡結構,一、二度竹佔50%,三度竹佔30%,四、五度竹佔20%。
②採伐季節。在楠竹生長季節,因生理代謝旺盛,伐竹會引起大量傷流。這不僅損傷了竹林“元氣”,而且嚴重影響出筍量和成竹質量。因此,楠竹應在冬季採伐,春夏季節應嚴禁砍竹。
③採伐量。合理的採伐量應依據竹林採伐后應保留的合理株數。一般情況下,採伐量應視當年新竹量確定,做到採伐量不超過生長量。一般竹林應保留200株/畝以上的立竹度。豐產林應達300~350株/畝。因楠竹林有大小年之分,採伐時,應砍竹葉發黃來年即將換葉的竹株,而不能砍伐竹葉茂密正在“孕筍‘的竹株。忌砍林緣竹。

病蟲害防治


1.楠竹害蟲
蝗蟲
蝗蟲
竹蝗。又名蝗蟲蚱蜢、飛蝗、蚱雞子。常大面積危害,以成蟲、若蟲取食竹葉,致使竹林枯敗。防治方法:
①人工挖卵:可於11月份組織群眾至產卵多的地點挖卵塊。
②在跳蝻出土10天內,於早上露水未乾,用敵殺死噴撒。
③誘殺:用50公斤尿加1斤敵殺死,攔勻,再用稻草浸透,在竹林中每畝放5~10堆誘殺。
竹斑蛾:又名竹毛蟲。以幼蟲食葉危害。防治方法:
江南竹
江南竹
①消滅越冬蟲繭。冬季組織群眾在林內搜集蟲繭消毀之。②用蘇雲金桿菌,每毫升含2億孢子的濃度在竹林內噴灑。
竹筍泉蠅:以幼蟲蛀食竹筍,使內部腐爛,造成退筍。防治方法:
①挖除受害析退筍,殺死幼蟲。
②加強竹林撫育,消除棲息場所,保持林地衛生。
2.楠竹病害
竹水枯病:發病初,竹梢有部分葉子捲縮,變為枯黃,最後成灰白色脫落。接著小枝逐漸枯死,最後致使全株枯死。夏季枯死的竹子,節間有水,色黃而氣臭。目前沒有好的防治措施,只有加強竹林撫育管理。
楠竹枯梢病:常發生在一年生新竹上,最初側枝葉色變色,而後葉片開始捲曲並漸次脫落。輕者竹梢枯死、重者全株枯死。在防治上,首先要清除病株,減小侵染源。對病株要及時燒毀,不能留作它用。基次是加強竹林撫育,保護林地衛生。

發展情況


新中國成立后,楠竹一度有較大的發展,1958年以後,由於不適度的過量砍伐,使楠竹再度下降到歷史最低水平,蓄積量只有420萬根。1962年楠竹蓄積量開始回升,到1976年蓄積量增加到1000萬根以上。1985年,咸寧楠竹面積達到14.8萬畝,蓄積量達到了1700萬根,人均擁有分別為0.4畝和60株。主要分佈在境內的大幕、石橋、花紋、汀泗、古田南川、桂花等七個鄉鎮。

育竹試驗


花紋鄉是楠竹主要產地之一,這裡的星星村就有楠竹5000餘畝。60年代後期,星星村冒出了科學種植楠竹的新星人物,名叫王治槐,是村黨支部書記。他從1966年就開始了科學育竹試驗,辦起了1200畝楠竹試驗林,開展了墾複、育鞭、密度對比試驗,進行了土壤、肥料、出筍、成竹等各項觀察記載,實行了“留四抽六去八”的伐竹方法,即:留四年前的嫩壯竹,抽砍過密的6年竹,確去8年的衰老竹,做到“爺孫不見面”(出第三代竹筍就把第一代竹子砍去)、“母子不分離”(不能砍去繁殖第二代竹筍的母竹,因需要母竹給子竹輸送營養)。他的試驗竹林每畝蓄積量220根,平均圍徑40厘米,最大的50厘米。他所領導的星星村每年向國家提供3.5萬根商品竹。1975年星星村科學育竹的經驗被國家林業部在浙江召開南方12省、區毛竹生產會議上推廣。1981年8日4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記者劉衡、通訊員塗昭鏡關於花紋星星進行科學育竹的經驗介紹文章《不斷實驗,不斷前進》。1983年,國家林業部和省林業廳投資43萬元在咸寧建立1萬畝楠竹豐產試驗林,其範圍是星星、西嶺、花泉、賽豐和雙石5個村。僅2年時間,試驗林每畝蓄積量由原來的132根增加到183根,榮獲市科研成果三等獎。星星村科學育竹的經驗迅速推廣全市,促進了楠竹生產,到1990年,全市楠竹總面積達到16萬畝,蓄積量1868萬根,分別是1949年的1.7倍和2.7倍。

相關傳說


毛竹筍
毛竹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子倆相依為命。他讀書勤懇,極為孝順。
長大后,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何處能尋得竹筍!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有詩頌曰: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另有說他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有詩頌曰: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這是中國古時候有名的《二十四孝》中的一個故事。
后指盡孝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