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畫

一種古代傳統建築的裝飾

彩畫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是古代傳統建築裝飾中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它以獨特的風格和物有的製作技術及其富麗堂皇的裝飾藝術效果,仍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為傳統建築藝術的精華而載入史冊。古老的梁架,玉白的石壇,赤紅的門窗和金黃的琉璃瓦。雕樑畫棟這句成語足以證明中國古代傳統建築雕飾彩畫的發達和輝煌。古建築上色彩之分配,是非常慎重的。檐下陰影掩映部分,主要色彩多為“冷色”,如青藍碧綠,略加金點。柱、門客和牆壁則以丹赤為主色,與檐下的冷色的彩畫正相反格調,與白色的台基相映襯,給紅牆黃瓦一個間斷。主要色彩以冷色調為主,如青藍碧綠,略加金點。給人無暇的想象力。

史料


頤和園長廊的蘇式彩畫,白蛇傳
頤和園長廊的蘇式彩畫,白蛇傳
在建築上畫彩畫不單是美學上的要求,而且黨政軍民學有社會禮制和保護木質構件的實際意義。早在《論語》中已經有“山節藻櫚”的記載,《禮記》載:“楹,天子丹,諸侯黝”。考古上能確切證明古代建築上有彩畫的是陝西咸陽三號秦宮,曾發掘出畫在牆的車馬壁畫。《周禮冬官考工記》載畫繢之事,“青與白想次也,赤與黑想次也”,這可能是有關繪畫的最早理論。從這些繪畫的色彩關係到取材內容,都可以看出中國彩畫的傳統是很古老的,甚至連秦始皇陵發掘出土的灰陶兵馬俑,當初也是五彩繽紛的。
彩畫原是為木結構防潮、防腐、防蛀,後來才突出其裝飾性,宋代以後彩畫已成為宮殿不可缺少的裝飾藝術。可分為三個等級。

等級


和璽彩畫

1.和璽彩畫
彩畫照片集錦
彩畫照片集錦
是等級最高的彩畫。其主要特點是:中間的畫面由各種不同的龍或鳳 的圖案組成,間補以花卉圖案;畫面兩邊用《》框住,並且瀝粉貼金,金碧輝煌,十分壯麗。
和璽彩畫在保持官式旋子彩畫三段式基本格局的同時,逐漸剔除舊花紋,加入新花紋:藻頭部分刪去了“旋花”;枋心繪行龍或龍鳳圖案,枋心頭由劍尖形式改為蓮瓣形,以求與藻頭輪廓線相適應;箍頭盒子內繪坐龍,等等。清代中葉以後,和璽彩畫的線路和細部花紋又有較大的變化,畫面中主要線條均由弧形曲線變為幾何直線:藻頭部位彎曲的蓮瓣輪廓變為直線條玉圭形,亦稱“圭線光子”;皮條線、岔口線、枋心頭等線路都相應地改為“Σ”形線。和璽彩畫用金量極大,主要線條及龍、鳳、寶珠等圖案均瀝粉貼金,金線一側襯白粉線(也叫大粉)或加暈,以青、綠、紅作為底色襯托金色圖案。其花紋設置、色綵排列和工藝做法等方面都形成了規範性的法則,如“升青降綠”、“青地靈芝綠地草”等,逐漸完善成為規則最為嚴明的彩畫形式。根據不同內容,和璽彩畫分為“金龍和璽”、“龍鳳和璽”、“龍草和璽”等不同種類。
和璽彩畫主要用於紫禁城外朝的重要建築以及內廷中帝后居住的等級較高的宮殿。太和殿乾清宮養心殿等宮殿多採用“金龍和璽彩畫”;交泰殿慈寧宮等處則採用“龍鳳和璽”彩畫;而太和殿前的弘義閣、體仁閣等較次要的殿宇使用的則是龍草和璽彩畫。使用和璽彩畫的各處宮殿,由額墊板均為紅色,平板枋若用藍色,則繪行龍,若用綠色,則繪工王雲。

旋子彩畫

2.旋子彩畫
等級次於和璽彩畫。畫面用簡化形式的渦卷瓣旋花,有時也可畫龍鳳,兩邊用《》框起,可以貼金粉,也可以不貼金粉。一般用次要宮殿或寺廟中。
旋子彩畫俗稱“學子”、“蜈蚣圈”,等級僅次於和璽彩畫,其最大的特點是在藻頭內使用了帶卷渦紋的花瓣,即所謂旋子。旋子彩畫最早出現於元代,明初即基本定型,清代進一步程式化,是明清官式建築中運用最為廣泛的彩畫類型。
長廊拐角處梁枋上的彩畫
長廊拐角處梁枋上的彩畫
旋子彩畫在每個構件上的畫面均劃分為枋心、藻頭和箍頭三段。這種構圖方式早在五代時虎丘雲岩寺塔的闌額彩畫中就已存在,宋《營造法式》彩畫作制度中“角葉”的做法更進一步促成了明清彩畫三段式構圖的產生。明代旋子彩畫受宋代影響較為直接,構圖和旋花紋樣來源於宋代角葉如意頭做法。明代旋花具有對稱的整體造型,花心由蓮瓣、如意、石榴等吉祥圖案構成,構圖自由,變化豐富。明代旋子彩畫用金量小,貼金只限於花心(旋眼),其餘部分多用碾玉裝的疊暈方法做成,色調明快大方。枋心中只用青綠顏色疊暈,不繪任何圖案;藻頭內的圖案根據梁枋高度和藻頭寬窄而調整;箍頭一般較窄,盒子內花紋豐富。
清徠代旋子花紋和色彩的使用逐漸趨於統一,圖案更為抽象化、規格化,形成以弧形切線為基本線條組成的有規律的幾何圖形。枋心通常占整個構件長度的三分之一,枋心頭改作圓弧狀,枋心多繪有各種圖案:繪龍錦的稱龍錦枋心;繪錦紋花卉的稱花錦枋心;青綠底色上僅繪一道墨線的稱一字枋心;只刷青綠底色的稱空枋心。藻頭中心繪出花心(旋眼),旋眼環以旋狀花瓣二至三層,由外向內依次稱為頭路瓣、二路瓣、三路瓣。旋花基本單位為“一整二破”(即一個整團旋花,兩個半團旋花),視梁枋構件的長短寬窄組合,又有勾絲咬、一整二破加一路、加兩路、加勾絲咬、加喜相逢等多種形式。岔口線和皮條線由明代的連貫曲線改為斜直線條。旋子彩畫按用金多寡及顏色的不同可分為金琢墨石碾玉、煙琢墨石碾玉、金線大點金、墨線大點金、金線小點金、墨線小點金、雅五墨、雄黃玉等幾種。

蘇式彩畫

3.蘇式彩畫
等級低於前兩種。畫面為山水、人物故事、花鳥魚蟲等,兩邊用《》或()框起。“()”被建築家們稱作“包袱”,蘇式彩畫,便是從江南的包袱彩畫演變而來的。和璽彩畫是清代官式建築主要的彩畫類型,《工程做法》中稱為“合細彩畫”。僅用於皇家宮殿、壇廟的主殿及堂、門等重要建築上,是彩畫中等級最高的形式。和璽彩畫是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畫日趨完善的基礎上,為適應皇權需要而產生的新的彩畫類型。畫面中象徵皇權的龍鳳紋樣佔據主導地位,構圖嚴謹,圖案複雜,大面積使用瀝粉貼金,花紋絢麗。
蘇式彩畫源於江南蘇杭地區民間傳統作法,故名,俗稱“蘇州片”。一般用於園林中的小型建築,如亭、台、廊、榭以及四合院住宅、垂花門的額枋上。
蘇式彩畫底色多採用土朱(鐵紅)、香色、土黃色或白色為基調,色調偏暖,畫法靈活生動,題材廣泛。明代江南絲綢織錦業發達,蘇畫多取材於各式錦紋。清代,官修工程中的蘇式彩畫內容日漸豐富,博古器物、山水花鳥、人物故事無所不有,甚至西洋樓閣也雜出其間,其中以北京頤和園長廊的蘇式彩畫最具代表性。
明永樂年間營修北京宮殿,大量徵用江南工匠,蘇式彩畫因之傳入北方。歷經幾百年變化,蘇式彩畫的圖案、布局、題材以及設色均已與原江南彩畫不同,尤以乾隆時期的蘇式彩畫色彩艷麗,裝飾華貴,又稱“官式蘇畫”。

蘇畫等級


高等級的官式蘇畫(金線蘇畫)
中等級的官式蘇畫
低等級的官式蘇畫(墨線蘇畫)
彩畫
彩畫
官式蘇畫在等級制度上的劃分是很嚴格的,不同類別的彩畫在建築裝飾上是不能濫用的。而官式蘇畫的等級劃分是比較困難的,它不像“合璽”、“旋子”彩畫那樣,在細部紋飾上都有嚴格地規定,甚至排列順序都不能顛倒,用金部位多少都有詳盡的要求。官式蘇畫在紋飾和工藝上都是比較自由的,官式蘇畫總體上大致可分為三個等級:
1、高等級的官式蘇畫(金線蘇畫),主體線路為金線,卡子、錦紋、夔龍、夔鳳、花團等細部紋飾為片金或金琢墨拶退做法,局部枋心、盒子為窩金地做法。
2、中等級的官式蘇畫,主體線路為墨線,卡子、蝠磬、卷草等細部紋飾基本上為煙琢墨拶退做法,個別地方點金做法。
3、低等級的官式蘇畫(墨線蘇畫),主體線路及紋飾均為墨線,不見金色。
官式蘇畫的等級關係難於劃分,一般的說一組建築群的主體建築採用高等級的官式蘇畫,次要建築採用低等級的官式蘇畫。

特徵


裝飾性強

《工部工程做法註釋》上說:蘇畫做法,名目雖繁,初制唯以五彩變幻運用自然,除金琢墨蘇畫一種線路花紋飾金,其餘類以淡雅樸素見長。不若後來名目之繁,大量使用金飾。清早期蘇式彩畫在“金箔”的使用上是十分有限的,用金量只佔畫面的很小部分。到了清中期,金箔的使用大大增加了,由原來的大線、卡子局部紋飾飾金演變成較大面積飾金,如寧壽宮花園的雲光樓彩畫,枋心裡紋飾是窩金地青綠山水,倒掛楣子的牙子是混金的。碧螺亭海墁式蘇畫的檐墊板是渾金底色上飾以黑花蕊的白色梅花。金色是諸顏色中最易於表現華貴、莊重的顏色。在清中期蘇式彩畫較大面積的使用金箔,是與當時康、乾盛世的政治經濟相關的,象徵統治階級的皇權。清晚期,由於兩次鴉片戰爭,清王朝逐漸走向衰敗,蘇式彩畫的用金量減少,只在局部殿座用金。例如西六宮的長春宮四角游廊彩畫,枋心為窩金地花卉。

題材廣泛

官式蘇畫在題材的選擇上是為皇家服務的,體現皇帝的尊嚴、皇權的威嚴,出現了一些以夔龍、夔鳳為主題的圖案,配以博古、寫生畫、人物畫、花鳥畫等活潑的紋飾。從寧壽宮花園整體園囿建築上看,中軸線上的主要殿宇,如寧壽宮花園的古花軒、遂初堂、萃賞樓、符望閣倦勤齋等建築彩畫的紋飾是以龍紋為主要題材,次要的殿宇(配殿、亭子、游廊、敞軒)的建築彩畫有了相應降等級的紋飾變化,主要以錦紋、西番蓮、博古、寫生畫、團花和吉祥圖案為主。
官式蘇畫的紋飾題材上還出現了一定數量的吉祥圖案,它運用景物隱示吉祥,寓意極為豐富。如“萬壽”即萬壽無疆,彩畫上“萬”字用在飛頭上“片金萬字”,“壽”字用在椽頭上“片金園壽字”。萬壽無疆原本是祝願長者長壽之詞,後來就成為祈祝皇帝長壽的專用詞。再如清中晚期官式蘇畫上大量使用雲、蝠圖案,表示萬千之意,故稱“萬福流雲”。因為“蝠”與“福”字同音,故以此代之。清中期官式蘇畫的枋心、包袱心裡多使用“壽山福海”,“海鶩添籌”等吉祥圖案,“壽山福海”是祝辭“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演變而來的。這兩種吉祥圖案在皇家建築彩畫中最常見,特別是繪於祝壽之所。如故宮的體和殿、儲秀宮,是光緒十年為慶祝慈禧太后50歲壽辰而繪製的彩畫。
清中期的官式蘇畫里的寫生畫,以工筆重彩為主,到了清晚期,寫生畫大部分為兼工代寫的小寫意,主體紋飾多以花卉組成的吉祥圖案為主,其中又以牡丹花最多。牡丹花和玉蘭、海棠寓意“玉棠富貴”,牡丹花和石榴寓意“富貴多子”,牡丹花和石榴、佛手、桃子寓意“富貴三多”,三多即多子、多福、多壽。石榴象徵多子,佛手象徵多福,桃子象徵多壽。人物畫的內容、多畫“四儒八愛”等反映封建社會“賢、儒”思想的題材。

工藝精

北京故宮和璽彩畫
北京故宮和璽彩畫
清中早期官式蘇畫的題材主要和旋子、合璽彩畫一樣,是以龍紋、鳳紋為主,吉祥圖案、寫生畫為附。這樣就決定了它的繪製工藝與合璽、旋子彩畫無大的區別,遍刷青綠大色,瀝粉貼金。工藝上主要採用傳統的工藝做法,玉作、拶退、平塗開墨、糾粉、反切等手法,這個時期的瀝粉工藝是瀝雙粉,兩條細粉並列組成。到了清晚期,官式蘇畫的題材、紋飾轉向更多的寫生畫,故專用於寫生畫的“落墨搭色”、“硬抹實開”、“作染”、“拆垛”、“洋抹”等工藝作法便應運而生。“洋抹”是匠人用語,即從西洋傳過來的水粉畫,用光線的明暗表現物體的一種畫法。如寧壽宮花園的玉粹軒找頭部位的開光里,擷芳亭的枋心裡的寫生畫都是洋抹畫法。中國傳統的國畫是以形寫神,用線條的粗細、硬軟來表現物體的質感,如鐵線描、釘頭鼠尾、蒓菜條、春蠶吐絲式線描。而“洋抹”恰恰吸收了西洋繪畫的精髓,把它運用到彩畫中。
清中期官式蘇畫的顏料使用,主要以中國傳統的礦物質顏料為主,普遍大色為石青、石綠,少量範圍內使用洋顏料。除此以外,清中期官式蘇畫還廣泛使用了間色,如香色、紫色、粉紅色,並且一直延續使用到清晚期,成為區別其它類型官式彩畫的特點。中早期官式蘇畫的間色使用面積較大,一般用在找頭上、包袱心、枋心、柁幫等處。清晚期,官式蘇畫的主要顏料被洋青、洋綠所代替,間色的使用面積也逐漸縮小,只用在錦紋的箍頭、帶子、海棠盒等小型圖案里。
清中早期的官式蘇畫,在紋飾組合及設色上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規律,比較靈活。如清晚期成型的設色規律是“青箍頭、青楞線,綠找頭上畫軟卡子、黑葉子花卉。綠箍頭、綠楞線,青找頭上畫硬卡子、聚錦。”清中期官式蘇畫設色非常靈活,有的是“青箍頭、綠楞線,綠找頭上畫硬卡子,綠箍頭、青楞線,青找頭上畫軟卡子。”清晚期的找頭主要是青綠兩色顛倒,而清中期大量加入了中間色,香色、米色、石黃等,中間色與青綠兩色穿插重複使用,無疑沖淡了單純青綠色的莊嚴、肅穆感,使整體色調變暖,色彩更加豐富。

官式


山水彩畫
山水彩畫
清康、雍、乾時期,由於社會比較安定,經濟發達,海外文化交流非常頻繁,象朗土寧等一批外國傳教士進入中國傳教,把西方的文化帶入了中國。這個時期相當一部分為皇家服務的藝匠,吸收了西方的文化精華,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湧現出一批中西結合的宮廷畫家。中國的實用美術工藝品、琺琅、瓷器都吸收了西方的圖案、造型,同樣官式蘇畫也接受了西方繪畫的影響,出現了“西洋畫”。如玉粹軒找頭裡的開光水粉畫,用顏色來表現物體的光感、質感。粹賞樓枋心裡的洋卷草,就是從琺琅瓶上的圖案照搬過來的。清晚期,西洋畫更多的出現了,枋心裡的線法山水畫,即所謂的“界畫”,都是通過線條、造型、色彩、光感來表現的。
至此,清代的官式蘇畫,在流傳中不斷衍進、發展,從傳人至成型后漸趨完善、規範,始自清代中葉,成型於清代後期。大約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時間。它紋樣活潑、不呆板、在有秩序中求變化,形成皇家建築彩畫的獨特風格。

新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隨著我國有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蓬髮展,對於建築彩畫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據建築物的功能特點和歷代彩畫的用途、花紋的演變,考慮光線和視覺效果的不同要求,創造出多種新式圖案,繪製了大量新式建築彩畫。
新式彩畫有瀝粉貼金,瀝粉不貼金,瀝粉刷色;有“攢色”、“著色”、“退色”、“退暈”等;有帶枋心盒子和不帶枋心盒子,有帶枋心無花紋和帶花紋等多種做法。新式彩畫的繪製程序與舊式彩畫繪製程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