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重彩的結果 展開

重彩

繪畫類別

重彩在中國繪畫的早期階段佔有重要位置。“丹青”是古人對繪畫的代稱,“丹”即硃砂,“青”即石青、石綠,兩者均是重彩的常用顏料。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重彩在我國繪畫史上的歷史分量。

簡介


重彩[繪畫類別]
重彩[繪畫類別]
重彩在中國繪畫的早期階段佔有重要位置。但隨著文人畫的勃興,其“恬淡幽雅”“瀟散空靈”的格調意境逐步佔據上風,重彩畫開始受到冷落,甚至被看成是“艷俗”和“匠氣”。近百餘年來,隨著歷史的變革和西方繪畫藝術的傳入,人們的藝術認知也發生了變化,水墨畫一統天下的格局已不復存在,重彩畫隨之迎來繁榮和復興的有利契機。

背景


林風眠重彩作品
林風眠重彩作品
當代重彩畫如何走向復興?中西美術史發展都揭示了一個顛撲不破的規律,思想的高度決定藝術的高度。當代重彩畫的創新發展,歸根結底也要由既符合藝術內在規律、又反映時代特定內涵的藝術思想和創作觀念來支撐和促發。而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要達到這樣的藝術思想高度,則必須兼具歷史和國際兩種大視野,也即融匯古今、貫通中西。
一方面,要將融匯古今作為繪畫創新的思想基點。師古不泥古,察今不媚今,這無疑是當代中國畫創新發展的根本原則。而在重彩畫的探索上,實現古今融合的一個現實路徑,就是讓水墨意境和重彩風韻在新的時代精神滋養下相互滲透、彼此交映,以色助墨光,以墨顯色彩,厚中見韻,濃中見雅,使之去“匠”脫“俗”。劉小剛的繪畫探索正始於此,他以堅實的筆墨功力和學術思想為根基,將傳統繪畫理念與現代藝術審美相互交融,將個體生命的心靈體驗與厚重的宗教藝術、人文底蘊有機貫通,將水墨意趣創造性地融於重彩花鳥畫創作之中,在凸顯強烈現代視覺外在張力的同時,從本質上植入深沉內斂、不激不厲的筆墨意境和哲學內涵,從而造就了色墨迭現、濃郁脫俗、清雅奇崛、筆隨心運的高貴畫格。另一方面,要將貫通中西作為繪畫創新的不竭源泉。中西繪畫各有所長、別具千秋。博採中西之長,兼容眾家之要,是全球化視域下中國美術創新發展之必然趨勢。特別是在對外開放和文化交融日益深入和廣泛的時代格局下,西方繪畫藝術在構圖布局、色彩運用及造型能力等方面的特徵,對當代人的審美認知產生不容小覷的影響,對重彩畫的創新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流派


中國現代重彩畫是傳統重彩在現代文化和審美條件下變革和發展下產生的一個新畫種。始於70年代初,延續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歷程。它重新高舉以敦煌壁畫為代表的中國民間重彩的旗幟,力求重振漢唐雄風,恢複色彩特有的表現力;它充分利用了現代色彩、材質運用方面的特長,大膽把西方抽象、及構成與裝飾美感引進繪畫中來,以特有的造型、色彩、肌理交織而成的視覺美感,極大的強化了繪畫的本質特徵,豐富了中國繪畫的表現力。
中國現代重彩畫的出現不僅在中國畫壇形成了強有的衝擊力,令人耳目一新,而且轟動了西方世界,廣為世界各國人民所稱讚,顯示了強勁的生命力。今天看來,中國現代重彩畫兼容古代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它以其獨特的裝飾風格與情趣和明快華麗的色彩,為中國繪畫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新的空間。在當代中國畫壇形成了一股以融合中西創新國畫的潮流,併產生一批具有民族探索精神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現代重彩畫大師及著名畫家,如:林風眠黃永玉、劉小剛、張光宇、丁韶光、蔣鐵峰、周菱、王伯勛、尹大德、劉秉江、胡永凱、張宏賓、張一民等。

價值


當代重彩花鳥畫領軍者、北大劉小剛作品
當代重彩花鳥畫領軍者、北大劉小剛作品
放眼中國整個美術歷史長河,中國現代重彩畫的貢獻主要表現在於:
一、中國現代重彩畫是對敦煌壁畫及傳統工筆重彩、中國民間美術的繼承與發展敦煌是世界最大的美術博物館,壁畫繪製全部採用純天然顏料,而它產生的色彩之絢麗斑斕及藝術水平之高,是世人注目的。古代傑出的民間畫家採用了樸素的表現技法,同樣用色彩的力度震撼了人們的靈魂,同時體現了與西方不同的東方文明及中國人的傳統審美情趣。特別是唐代,由於唐高宗推行佛教,並實行開放策,大量繪製絢斕多彩的壁畫,使我國純天然顏料的開發及以工筆重彩為重要表現的繪畫形式在整個封建社會達到了最高峰。如胡偉教授所說:“古典美術研究是為當代藝術表現服務的。”敦煌壁畫及傳統工筆重彩是中國現代重彩畫研究的發展平台,並為其輸送營養和能量。而中國現代重彩畫研究的成果又反過來啟發和引導對中國古典美術的研究和挖掘,並更加深入、更大寬度的拓展傳統。這是一種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不可割裂的關係。對中國現代重彩畫和對敦煌壁畫及傳統工筆重彩的研究都不應該是孤立的,如果孤立的研究敦煌壁畫及傳統工筆重彩,只會重複古人的辦法與技法。中國現代重彩畫首先明白要從敦煌壁畫及傳統工筆重彩中繼承哪些東西,對自身的藝術創造發展又將產生什麼樣作用,對傳統的繼承與挖掘會有極強的針對性和主動性。中國現代重彩畫恢復並發展了敦煌壁畫及傳統工筆重彩、民間美術的特有色彩表現力,敦煌壁畫及傳統工筆重彩的色彩魅力在中國現代重彩畫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二、中國現代重彩畫實現了對中國傳統材料技法與西方材料技法的合壁與發展中國現代重彩畫是在壁畫及民間美術長期受到冷遇、特別是壁畫顏料失傳的情況下,對當時現有繪畫顏料進行探索的。運用中國傳統高麗紙、水墨、毛筆及西方的水粉顏料、及現代的馬克筆等現代材質、色彩進行創作的。水粉色彌補了當時中國畫色彩沒有不透明色、和有很強的覆蓋能力,並重現了昔日中國敦煌壁畫及傳統工筆重彩的色彩魅力和色彩表現力。現在的今天,又有了以中央美術學院蔣雪萍、胡偉教授為代表的中國現代重彩畫的岩彩派。
中國現代重彩畫的岩彩派是從日本學習中國已經失傳的礦物質顏料與技法,回國形成的中國現代重彩畫的新流派,注重把材料與技法的認識和對傳統藝術中文化內涵的認識結合起來,貼近傳統繪畫的內奧,在寬闊的文化視野中關照隱藏在古代藝術經典深處的材料與技法;把對古代繪畫現狀的分析和對材料與技法的研究結合起來,在技法中找到貼切而不浮躁的形式語言。
所以說,中國現代重彩畫派是在全面的研究和繼承傳統、發揚傳統為前提的,也是借鑒西方當代藝術為前提的。並形成了強有力的視覺美感與衝擊力、創造性和獨特的審美形象。
黃永玉 重彩
黃永玉 重彩
三、中國現代重彩畫是對中國傳統繪畫與西方繪畫、審美的合壁與發展中國現代重彩畫在繼承傳統技法的同時,也為自己建立起了一座坐標,它可以指向過去與未來,融通東方與西方。在對我們的傳統和國際文化藝術比較的同時,了解並發現人類文化藝術的很多共同點。中國現代重彩畫既有個性又有共性,拋棄為我獨尊的狹隘的民族主義思想,在中國獨有的鐵線描的基礎上,大膽融入了西方的裝飾色彩、色彩構成理論,並與敦煌壁畫及傳統工筆重彩、中國民間美術色彩形成了一個大的有機體系。這種寬容心,在學習階段,不急於去否定什麼的態度,並且看到歷史上發生過的藝術現象和形態都有其道理。寬容的國度會不斷有新生事物的產生,即使你不喜歡,不去理睬就是了。各自做自己的事情,很少分個高低,你對我錯。事實上,藝術不存在絕對的真理,真理是不斷發展的過程。因此,也沒有必要有意把東方與西方、把古典與現代分離開來。心態寬容、態度放寬,才能使藝術更加繁榮與發展,才會給藝術提供一個創造的最佳的環境與空間。
沒有創造力的藝術行為是沒有活力的,當然也不會有生命力,也不會打動人、去感染人。創造不是憑空的,需要有傳統和其他藝術門類作為養料與基石。如果把一個民族藝術的發展比做一個轉動的輪盤,那麼傳統應該是它的軸心,這個輪盤不停的轉動與輪迴,每一圈轉動又回到了原點與起點,不同的是,再次回到原點與起點時,已經不是原來的形式結構了。如果轉動下去,會產生繼續的變化。肯定的說,這個原點會永遠存在下去,它是民族審美意識的根源。中國現代重彩畫沒有僅僅站在那些已經形成的固有形態上看待歷史的和國際的文化遺產,而是把歷史的輪盤重新轉動起來,在轉動中保持與更生藝術的活力。
中國自古就有“大象無形”、“大樂無形”之說,這樣一個理念說明,“容天下萬物”包含在中國傳統的文化意識之中。這種抽象意識具有極大的包容性,中華民族思想的偉大亦在於此。它包眼了很多的內容,可以說博大精深,我們只能體會它的精神。五千年中國燦爛的文化積澱出來的精神財富震撼著我們的心靈,這決不是僅僅靠課堂上的幾節課就可以弄懂的,無論古典與當代、民族與國際、東方與西方,我們都應該廣泛的接觸與借鑒,知識多了,才不會少見多怪,才不會盲目否定與照搬照抄。在這一點上,中國現代重彩畫體驗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又寬容的大膽借鑒西方的文化藝術,立足當代,所以會厚積薄發,並震驚世界。
中國現代重彩畫從歷史與客觀角度看待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充分認識到東方與西方造型觀念之間早就存在的契合和相互影響,實現了與國粹主義不同方向上,架起一座新的橋樑。實現了與西方繪畫、審美的合壁與發展。
四、中國現代重彩畫拓展其表現領域,跳出了“唯筆墨”的羈絆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以丁韶光為代表的中國現代重彩畫派(美國稱雲南畫派)在世界上的成功,預示著中國現代重彩畫實現了中國繪畫在世界藝術之林的一席之地,它給長期以顯揚民族性為前提、為核心的關於“民族性”與“國際性”問題的爭論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給了一個響亮的答案。印度佛教文化以及古代希臘、埃及、美索不達尼亞兩河流域文化回合進入西域時候,在那片沙漠的綠洲里的文化融合,自然而然包含了“民族”與“國際”。同樣,在當今世界,中國重彩畫在國際上的成功,也是把中國傳統材料技法與西方材料技法、文化及審美巧妙融合在一起,向世人展示了中華民族文化融合外來文化的勇氣和探索精神及魄力。因此,我們沒有必要擔心借鑒外來文化藝術便失去“民族性”的問題。繪畫本身既是“民族”的,也是“國際”的。“民族性”應包含在“國際性”之中。
張大千重彩作品圖片
張大千重彩作品圖片
但長期以來,人們已習慣給中國畫作品規定一個比較統一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筆墨”,如果誰違背了這個標準而介入其他材料與技法,便是“犯規”,並遭到否定,這是一種不正常現象。這種程式化表現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中,始終貫穿中國繪畫藝術中的主線。於是,才會有各種描法和皴法。應該看到,它既是財富,也可能成為負擔。傳統技法應該是當代藝術表現的動力和資源,而不應成為阻礙藝術發展的條條框框,更不能成為僵化的公式與教條。中國現代重彩畫正是在繼承的基礎上賦予它新的生命力和時代精神。
打破國界的概念,中國繪畫本來就是在不斷融合外來藝術的同時,自身得到發展並逐步發展起來的。我們不應該停留在過去的“是不是中國畫”的問題中,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變它原有的定義。因此,多借鑒吸收國外一些能“為我所用”的材料、技法內容,中中國繪畫的發展是十分有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