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紙
高麗紙
高麗紙(朝鮮語:고려지)又名韓紙(朝鮮語:한지)、高麗貢紙,書畫用紙。產於朝鮮半島,高麗為其古稱,故名。質地堅韌、光潔,受墨微滲有韻,宜書宜畫,且有鏡面及髮箋等多類品種。《紙墨筆硯箋》稱:“高麗紙以綿繭造成,色白如綾,堅韌如帛,用以書寫,發墨可愛。”
古代高麗國(西元918年-1392年)(又稱 高麗王朝, 王氏高麗)所產之紙。北宋陳 《負暄野錄》云:"高麗紙以棉,繭造成,色白如綾,堅韌如帛,用以書寫,發墨可愛。此中國所無,亦奇品也。"此紙多為粗條簾紋,紙紋距大又厚於白皮紙,經近人研究,宋元明清時我國書寫所用高麗紙,大部分是桑皮紙。清乾隆時我國有仿製的高麗紙。
高麗紙自唐朝起由朝鮮輸入,享譽“天下第一” ,宋稱“雞林紙”。每紙有固定規格,其長4尺、橫2.5尺。製作時以棉、繭為主要原料,故其纖維甚長,類似我國長城古紙或皮紙。厚如夾貢,然其表面毛茨四起,又不及夾貢平滑。其韌如皮革部份,僅吸收水份而不易吸墨。蓋此紙製作工藝不及宣紙進步之故。又因其分解、漂白未盡徹底,故一般紙色略呈紅黃、且浮有較粗之料痕。高麗紙自唐、宋時期傳人我國后,價值頗昂。粗製者,取其堅厚若油,用以為窗帘、為雨帽、為書夾;亦有精製,則大多用於書畫,其色白亮如緞、其質柔韌如綿。運筆紙上,膩滑凝脂,毫不澀滯。落墨則成半滲化狀態,發墨之可愛,別有韻味。
《蘭亭序》用紙爭議
韓國為書法申遺緣起於2003年在韓國召開的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韓國一家博物館的館長公開宣稱“王羲之的《蘭亭序》是用韓國的高麗紙寫的”。但藝術評論家徐建融指出:“所謂‘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寫在高麗紙上’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因為高麗紙是在明代才傳入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