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烏縣
江西省贛州市轄縣
徠尋烏縣,江西省贛州市轄縣,萬曆四年(1576)建縣,取名長寧縣,民國3年(1914年)改為尋鄔縣,1957年經國務院批准,縣名尋鄔改為尋烏。尋烏縣位於江西東南部,居贛、閩、粵三省交界處,東鄰福建省武平縣、廣東省平遠縣,南接廣東省興寧市、龍川縣,西毗安遠縣、定南縣,北連會昌縣。截至2017年,尋烏縣總面積2351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173個行政村、11個居委會。
尋烏是客家聚居地、客家的搖籃,2013年,被國家文化部正式納入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區。尋烏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故土,毛澤東、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從事過偉大的革命實踐。毛澤東同志在尋烏寫下了《尋烏調查》、《反對本本主義》等篇章。2019年4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決定尋烏縣退出貧困縣。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1年,贛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尋烏縣常住人口為280219人。
明朝萬曆四年(1576年)以前,尋烏屬安遠縣。萬曆四年析安遠黃鄉、雙橋、南橋、八富、腰古、項山、勞田、滋溪、石痕、尋鄔、大墩、桂嶺、水源、三標、石溪15堡建縣,取長寧久安之義,定名長寧縣,擇石溪堡的馬蹄崗為縣治所在地,屬贛州府領轄。清沿明制,屬贛州府領轄。
民國3年(1914年)冬,廢州府為道,屬贛南道領轄。是年,因避四川省同名的長寧縣,縣名長寧改為尋鄔。
民國17年(1928年)3月25日,尋鄔縣共產黨組織領導發動農民暴動,宣布成立尋鄔革命委員會,屬贛粵革命根據地之一。
民國19年(1929年)5月,工農紅軍佔領縣城,成立縣蘇維埃政府,屬江西省蘇維埃政府管轄。
民國20年合併為蕉(廣東省蕉嶺縣)平(廣東省平遠縣)尋(尋鄔)縣,屬閩粵贛蘇區特支東江西北分委。
民國21年,復稱尋鄔縣,屬江西省管轄。
民國22(1933年)年9月,屬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粵贛省。
民國23年(1934年)2月,尋鄔、安遠合併為尋安縣,仍屬粵贛省。民國23年(1934年)9月,尋鄔、會昌、安遠合併為會尋安縣,直屬中央蘇維埃政府辦事處。同年底,縣境被國民政府佔領,復回尋鄔縣。
民國21(1932)年,國民政府把江西劃分為13個行政區,尋鄔屬第十三行政區。
民國24年(1935年),尋鄔屬第四行政區。冬,原屬安遠的雁門堡(今羅珊鄉),劃歸尋鄔縣管轄。
1949年8月27日,尋鄔解放,成立尋鄔縣人民政府,屬寧都分區。
1952年9月6日,撤銷寧都分區,併入贛州專署。
1954年5月25日,撤銷贛州專員公署,成立贛南行政公署,尋鄔屬之。
1957年,經國務院批准,縣名尋鄔改為尋烏。1964年5月15日,撤銷贛南行政公署,恢復贛州專員公署,尋烏隸之。
1971年1月,改稱贛州地區,尋烏隸之。
1999年7月1日,贛州撤地設市,尋烏隸屬贛州市。
尋烏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邊睡武夷山與九連山余脈相交處,是閩一粵贛三省近鄰煙火相連的三角要衝。東鄰福建武平縣、廣東平遠縣,南連廣東龍川縣,西毗安遠、定南縣,北接會昌縣。地理坐標為北緯24°30′40″—25°12′10″與東經115°21′22″—115°54′25″之間。境內南北長約78公里,東西寬約61公里,總面積2351平方公里。尋烏交通便利,距省會南昌市492.6公里,距贛州市213公里。區位優勢她是整個中部地區與珠江三角洲的空間距離最近的地方,並可在數小時內到達。尋烏以山地丘陵為主,其中山地佔總面積的75.6%。項山甑主峰海拔1529.8米,為尋烏縣第一高峰。境內河流眾多,尋烏河、晨光河自北向南注入東江,系東江源頭。羅塘河自南流入貢江,為貢江源頭。境內山多田少,氣候溫暖濕潤,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為東江發源地。
尋烏縣地圖
地層
尋烏的底層除前震旦、奧陶、志留、二疊、三疊、上第三系缺失外,其他皆有出露,但不發育,分佈零星。震旦和寒武地系層為一套巨厚的淺海相碎屑岩建造,在縣城、藍貝、河嶺以北、吉潭、濁水塘、老墓等地出露。中上泥盆係為濱海相碎屑岩建造,出露於留車石背一代。石炭系底層以淺海灘相碳酸鹽建造為主,零星出露於老墓、白石灘山間盆地中。下侏羅系湖沼相碎屑岩建造,僅在南部及黃垇出露。上甲、定田園一帶有上侏羅系碎屑岩建造。菖蒲鄉分佈有晚侏羅系砂質頁岩,為可觀的含鈾層位。在古坑崗、車頭、留車一帶廣泛分佈著內陸湖碎屑岩建造的白堊系地層。下第三系僅在留車丘坊見有出露。第四系主要分佈於尋烏河兩岸。
構造
尋烏地處南嶺東西向複雜構造帶中,岩漿活動強烈。起主導作用的緯向構造有石馬、熱水—古坑崗、鵝湖—石排、河嶺—藍貝四條斷裂帶及新華夏系斷裂帶,如縣城—鵝湖—湖崬、吉譚—丘坊兩條。
火成岩
尋烏境內岩漿和混合岩發育廣泛,分佈面積廣,佔全縣總面積的80%。成岩時代有加里東至燕山三個成岩期。主要分佈在大同、菖蒲、白面石、留車、南橋、上甲、下坪、藍貝、吉潭、銅坑嶂等地。
尋烏境東南連武夷山余脈,西北接九連山支脈。地勢呈東北、西北與東南高,向西南傾斜,似掇箕狀,中山、低山、丘陵、崗地呈階梯狀分佈。
境內海拔標高500~1000米,相對標高200~500米。最低標高為南部斗晏村西河谷,海拔180米。最高標高為東部項山甑,主峰海拔1529.8米。縣城河床標高272米。
全縣山間谷地佔總面積的2.38%,崗地佔總面積的7.68%,丘陵佔總面積的14.3%,山地佔總面積的75.62%。
全縣以山地丘陵為主,僅沿河兩岸呈狹小谷地,其中山地佔總面積的75.6%,縣境內重巒疊嶂,大小山峰聳立。從東到西大致可分為武夷山、基隆嶂兩個隆起帶和南部紅層盆地的沉降帶。
據統計,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峰多達908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30座。縣內主要高峰,東面有項山甑、老鴉石、筆架山;南面有陽天嶂、亂羅嶂、西部有桂龍嶂:北部有基籠嶂、太陽關,其中項山甑主峰海拔1529.8米,為尋烏縣第一高峰。
山脈
尋烏縣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峰有908座,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座。
名稱 | 海拔高度(米) | 位置 | 名稱 | 海拔高度(米) | 位置 |
項山甑 | 1529.8 | 項山 | 饅頭石 | 1475.0 | 項山 |
基隆嶂 | 1444.7 | 三標 | 老鴉石 | 1368.9 | 項山 |
亂羅嶂 | 1348.0 | 丹溪 | 唐京石 | 1299.5 | 三標 |
白水寨 | 1286.0 | 三標 | 白花崬 | 1263.0 | 吉潭 |
豬羊山 | 1261.0 | 吉潭 | 三磊石 | 1228.0 | 項山 |
豬嫲石 | 1208.6 | 項山 | 笠嫲嶂 | 1202.0 | 丹溪 |
乳姑墩 | 1199.0 | 項山 | 天子嶂 | 1186.8 | 丹溪 |
老虎石崬 | 1157.0 | 三標 | 觀音嶂 | 1128.0 | 三標 |
帽子崬 | 1115.0 | 三標 | 椏髻缽山 | 1101 | 三標水源交界處 |
筆架山 | 1100.0 | 吉潭 | 狗子崬 | 1098.0 | 三標 |
堆禾崬 | 1093.0 | 項山 | 馬鞍石 | 1088.0 | 項山 |
雲蓋崬 | 1077.6 | 文峰 | 蘇州筆 | 1074.0 | 吉潭 |
尖筆崬 | 1043.6 | 吉潭 | 角山嶂 | 1030.4 | 留車 |
桂龍嶂 | 1026.9 | 桂竹帽 | 太陽關 | 1021.0 | 三標 |
分金嶂 | 1018.5 | 水源 | 陽天嶂 | 1017.4 | 丹溪 |
尋烏屬亞熱帶紅壤區南部,土地肥力較好,土壤普遍呈酸性。根據海拔高度和地域分類,尋烏主要有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紅壤、山地黃壤和山地草甸土等6種土類,其中紅壤面積最大,有270多萬畝,占土壤總面積的86%。紅壤廣泛分佈於低山、丘陵地區,主要成分是鐵的氧化物、鋁的氧化物和石英,有黏性和強酸性,適合種柑桔、臍橙等農作物。
尋烏境內河網密布,水力資源相當豐富。據統計,全縣共有大小河流547條,河道總長1900公里,其中集雨面積達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73條。較大的河流有尋烏河、晨光河(水金河)、羅塘河,其中尋烏河和晨光河屬東江水系,羅塘河向北流人會昌的湘水,屬贛江水系。尋烏河發源於三標鄉三桐村的椏髻缽山,境內河道長約120公里,自北向南貫穿全縣,流經三標、水源、澄江、吉潭、長寧、文峰、南橋、留車、龍廷9個鄉鎮,於龍廷鄉斗晏村渡田出口,匯人東江。
尋烏地處低緯度地區,緊靠北回歸線,東距海洋又較近,海洋對尋烏氣候起了很大的調節作用,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總的特徵是: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冬少嚴寒,夏無酷暑。全縣年平均降水量為1650.3毫米,乾燥度為0.57。
•氣溫尋烏年平均氣溫為18.9℃,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年份是1998年,為19.9℃;年平均氣溫最低的年份是1984年,為18.3℃。極端最高氣溫日是1963年9月2日,為38.2℃,出現極端最低氣溫日是1963年元月16日,為-5.5℃。日照尋烏光能資源十分豐富,全年太陽總輻射量為109.5千卡/厘米’。最多是7月,為13.7千卡/厘米’,最少是2月,為6.1千卡/厘米’。全年平均日照時數有1823.8小時,春季多陰雨天氣而日照最少。7月份平均日照時數有236小時,為最高月。
•降水尋烏年降水量的平均值為1650.3毫米。有些年份達到2000毫米以上,1961年是有記載以來總降水量最高的年份,為2488.7毫米,1991年是年總降水量最少的年份,為959.5毫米。1961年8月26日,日降水量為213.3毫米,在可查資料中,是尋烏一日最大降水量的極端值。尋烏降水量是春夏兩季多,秋冬兩季少。4至6月最多,是全縣的多雨季節,又叫主汛期。6月份是降水量最多月,平均266.6毫米;11月和12月份為全年月降水量最少月,只有40多毫米。建國后歷年來各月降水量以1966年6月為最高月,達585.4毫米,以1964年11月為最少月,整月無點滴降水。
2017年全縣年平均氣溫比2016年略高,全年降水量比2016年偏少,年日照時數比2016年偏多。年平均氣溫為20.0度,比歷年平均值(19.1度)高0.9度,比2016年(19.9度)高0.1度。年內最高氣溫為37.4度,出現在7月29日、9月27日,比2016年最高氣溫(36.9度)高0.5度。最低氣溫為零下0.5度,出現在12月21日,比2016年最低氣溫(零下3.4度)高2.9度。
徠總體來看,該縣氣候溫和濕潤,加上武夷山脈及南部高山隔阻,受颱風影響相對較小,災害性天氣較少。
尋烏縣水資源
地表水由境內產水和過境客水組成,主要來源是降雨。過境客水有從廣東省興寧流入的大信河、福建省流入的湘水水系,佔地表水總量的7.79%。地下水根據分佈特徵,分為四類,即鬆散岩類孔隙水、碎屑岩類裂隙孔隙水、碳酸鹽岩類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全縣地下水徑流總量為5.57億立方米。
全縣水資源總量21.32億立方米,理論蘊藏量為12.5萬千瓦,可開發量9萬千瓦。東江發源於我縣三標鄉東江源山。全縣東江源水系流域面積占整個東江源流域面積的37.8%,占江西境內東江流域面積的56.5%,每年從尋烏流入東江的水資源總量為18.3億立方米,是江西省內流域面積最大、流入量最多的東江源區縣,是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同胞的重要飲用水源地。
縣境內已發現的礦種有鎢、錫、鉬、銅、鉛、鋅、稀土、鈮鉭、鐵、鈷、金、煤、泥炭、石灰石、石材、磷、鉀、石膏、粘土、水晶、硫鐵礦、礦泉水、鈾等。按用途分為稀土金屬、稀有金屬、有色金屬、黑色金屬、貴金屬、燃料、非金屬、礦產及溫泉。其中稀土金屬是縣內的主要礦產資源,礦床規模大、品位高、埋藏淺,初步查明全縣稀土總儲量35萬噸,潛在資源儲量大於100萬噸,有礦區礦化點111處。
縣內主要旅遊景點有青龍岩、雲蓋崬、仙羊岩、仙華堂、萬安石、周田圍屋、斗晏水庫、椏髻缽山、項山甑、麟石背溫泉、河角溫泉、長亨精品果園等。其中青龍岩為接待遊客最多的景點。
縣內動物資源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雲豹、豹、黑麂、蟒蛇,二級保護動物有黑冠鵑隼、黑鳶、蒼鷹、赤腹鷹、游隼、燕隼、褐翅鴉鵑、草鴞、雕鴞、斑頭鵂、白鷳、獼猴、穿山甲、豺、小靈貓、斑靈貓、金貓、水麂、蘇門羚、斑羚、虎紋蛙。省級保護動物有鸕鶿、中華鷓鴣等35種。
縣內植物區系起源古老,是江西珍貴樹種較多的地區。屬於國家一級樹種的有南方紅豆杉、銀杏,二級樹種有觀光木、半楓荷、花櫚木、櫸樹、苦梓、香樟、杜仲、閩南、紅豆樹、黃蓮等,三級樹種有金手狗、八角蓮、馬蹄香、草珊瑚、金豆、巴戟天、柳杉、華南栲、天竹桂、沉水樟、楠木、傘花木、海南石梓、銀鍾樹、江南油杉、凹葉厚朴、寶花玉蘭、紅花木蓮、紫莖、銀鵑樹、紅楝子、長苞鐵杉。屬江西珍貴、稀有、瀕危樹種有三尖杉、青鉤栲、伯樂樹、紫樹、金豆等。
中國臍橙之鄉
全縣耕地面積18.9萬畝,山地面積276萬畝,其中宜果山地面積90萬畝。尋烏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溫度適中,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晝夜溫差大,是發展蜜桔的最優區和發展臍橙的特優區。
豐富的山地資源和適宜的氣候,帶來了尋烏果業的大發展。全縣現有果業30餘萬畝,其中精品果園面積5萬畝,有市級精品8個,縣級精品果園15個。已經開發形成了澄江至文峰、長安至縣城頗具規模的200里果業帶。
獨特的氣候造就了尋烏臍橙和柑桔的風味濃郁、無核化渣、肉質脆嫩、含糖量高、甜酸適度、可溶性固形物高、自然著色、鮮艷有光澤等特點,使尋烏果品多次在全國性的評比中摘得桂冠。蜜桔“尋烏119”被評為國家部優產品,特早熟“石子頭1號”獲國家農業博覽會國家優質產品銅獎,臍橙“紐賀爾”、“奈沃利娜”多次被評為國家優質產品,並被國家外經貿部定為“無病毒優質出口產品”。在現有品種的基礎上,又引進了新品種福本、清見、不知火等。經國務院農業開發辦公室批准立項,臍橙、柑桔良種母本園落戶尋烏,柑桔良種繁育推廣體系正在建立。
優良的品質使尋烏果品倍受國內外廣大消費者的喜愛。不僅在國內的廣東、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暢銷,還出口遠銷東南亞、新加坡、俄羅斯等國,使尋烏“果欣”品牌享譽海內外。2001年全縣果品總產量達9萬噸,實現總產值2.04億元,超過糧食總產值,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而2011年全縣果品總產量已超過30萬噸,尋烏已成為“中國一流,世界著名”的贛南臍橙的主要產區、核心基地縣和龍頭縣。
尋烏縣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零時,尋烏縣常住人口總數為288207人(不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和居住在縣內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員)全縣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84844人,佔總人口的98.83%;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363人,佔總人口的1.17%。城鎮的人口為99498人,佔總人口的34.52%,鄉村的人口為188709人,佔總人口的65.48%。
2016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為330514人,比上年增長0.70%;其中,農業人口270838人,下降1.24%。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3680人。年內出生人口5037人,比上年減少2323人,下降0.32%;出生率為15.29‰,比上年下降7.21個千分點。年內死亡人口1112人,比上年增加133人,增長13.6%;死亡率為3.38‰,上升0.39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1.91‰。
2017年末,尋烏縣戶籍總人口330601人,比上年末增加87人。全年出生人口6853人,出生率為20.79%0;死亡人ロ5372人,死亡率為16.3%0;自然增長率為4.49%0。年末常住人口296234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2.68%,比上年末提高1.64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口城鎮化率為20.17%,比上年末提高2.11個百分點。全縣有170餘姓。縣內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16個,其中畲族人口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5%以上,分佈在澄江鎮的汶口村、北亭村和桂竹帽鎮的龍歸村。
2019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331138人,比上年末減少796人。全年出生人口3508人,出生率為12.9‰;死亡人口1326人,死亡率為6.3‰;自然增長率為6.6‰。年末常住人口298769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5.9%,比上年末提高1.6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23.1%,比上年末提高1.7個百分點
2021年,贛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尋烏縣常住人口為280219人。
縣內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16個,其中畲族人口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5%以上。漢族分佈在全縣各鄉村。少數民族中以畲族人口最多,分佈在澄江鎮的汶口村、北亭村和桂竹帽鎮的龍歸村。
尋烏縣政中心夜景
2018年,尋烏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8.91億元,同比增長9.3%,與市平均水平和去年同期持平,增速在全市排第10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21.18億元,同比增長4.0%,拉動GDP增長0.5個百分點,對GDP貢獻率為5.6%;第二產業增加值實現24.24億元,同比增長8.7%,拉動GDP增長3.3個百分點,對GDP貢獻率為35.7%;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33.49億元,同比增長13.1%,拉動GDP增長5.5個百分點,對GDP貢獻率為58.7%;三次產業結構比從去年的29.3:30.1:40.6調整優化為26.8:30.7:42.5,二產、三產佔比分別提高0.6個、1.9個百分點。
2018年,尋烏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53億元,同比增長4.0%。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1.9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0%,增加值率達65.4%。
文峰小布、吉潭古豐、圳下等文化遺址中採集出多種磨製石器和的印紋陶片,可以看出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尋烏地區就有人類在這裡勞動生息並有較為先進的手工業。
2018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1%,較一季度提高1.2個百分點;增幅居全市第14位,較一季度前移5位。全縣規下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9%,較一季度提高2.1個百分點。
2018年,尋烏縣服務業增加值達33.4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3.1%,比第一、第二產業增幅快9.1個、4.4個百分點,對GDP的貢獻率達58.7%,拉動GDP增長5.5個百分點,真正撐起尋烏縣經濟增長的“半邊天”。全年我縣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27372萬元,同比增長38.2%,增幅居贛州市第1位,其中,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7264萬元,增長51.4%,增幅居全市第2位。
尋烏調查紀念館
《尋烏調查》是毛澤東1930年5月所作的江西省尋烏縣的農村經濟調查報告。當時中國共產黨已在江西、福建的邊界建立了革命根據地,為了認清中國農村和小城市的經濟狀況,開展土地革命,鞏固農村革命根據地,毛澤東從實際出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作了這個調查。1930年6月5日,毛澤東作完《尋烏調查》后離開了尋烏縣城,和朱德、古柏帶領紅四軍往閩西進行偉大的革命實踐,下午2點左右紮營在劍溪村,毛澤東和古柏選住在石壁下的劍溪區蘇維埃政府,朱德住桅杆下的劍溪區黨支部。2點半左右,毛澤東在古柏的配同下進行了劍溪實地調查,並在劍溪區農會主席劉隆寶的組織下,把村裡的文人、老人叫到劍溪桅杆下黨支部給毛主席問情況。毛澤東問得最多的人是劉翰元,劉翰元是村裡的儒商,毛主席聽完他介紹鄉情后想引導他參加革命,結果劉翰元表示不參加任何黨派組織,只想安心經商服務鄉鄰,所以毛澤東在《尋烏調查》劉翰元的名字後面加註了三個字“不中用”。在問劍溪寒地的代表時,毛澤東了解到劍溪和寒地都是漢高祖劉邦的後裔,最後毛澤東把“寒地”重新改名為“漢地”;交通問題由農會主席劉隆寶回答,他是木匠出身,經常過鄉過省做工,所以他把劍溪禮齊到福建民主和瀝塔泥經項山下廣東的路線都跟毛澤東詳細說了遍,毛澤東也一一記本子里。之後,在農會主席劉隆寶的要求下,由古柏主持劍溪區會議,正式成立了劍溪區蘇維埃政府,毛澤東在會上講了話。毛澤東在《尋鄔調查》中寫道:“在全部工作上幫助我組織這個調查的,是尋鄔黨的書記古柏同志。”
解放前,由於尋烏地處偏僻山區,文化事業十分落後。解放后,尋烏人民本著汲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宗旨,積極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創造性地發展各項文化事業,文化設施不斷健全和完善,文化藝術大放異彩,在滿足全縣人民不同層次的各種文化需求方面,歷代流傳的文藝活動有龍燈、舞獅、迎故事、鯉魚燈、竹板歌、採茶舞、漢劇、雜技、民歌等。截至2010年末,全縣有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博物館(紀念館)1個,劇院1個,文化站15個;採茶劇團1個。
•迎故事活動是尋烏一帶特有的民間娛樂方式,它是用戲劇人物造型,以2個以上小孩化妝成某齣戲中人物,固定在特製的木架上,由數人抬著的一種活動。“迎故事”活動來源不明,活動時間各異,是尋烏群眾十分喜愛的一種活動,每次舉辦時,數十裡外的群眾攜男帶女前往觀看,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根雕藝術是以七分自然之奇和三分人工之巧融為一體的天人合作的造型藝術。因其具有千姿百態、獨一無二的審美特徵而顯得高雅華貴,是人們美化生活、饋贈友好、永久收藏的藝術品。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林木繁茂、樹種齊全的資源優勢奠定了我縣發展根藝的厚實基礎。隨著根藝創作理論研究隊伍的日益壯大和技藝水平的不斷提高,尋烏根藝定會衝出贛南,走向全國,跨人根藝的先進行列。
•書法藝術和詩詞教育尋烏2007年在全縣推行“寫字教育”工程,舉辦了以“果欣杯”為果業品牌推廣模式的兩屆“中國書法篆刻大獎賽”。詩詞教育進校園活動深入推廣,尋烏已批准為“贛南詩詞教育基地”和“江西省詩詞教育基地”。
尋烏是客家搖籃,境內全部是客家民系,民風比較淳樸,黨群、幹群關係和諧。2013年1月6日,文化部正式發文,同意在贛州市設立國家級“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區”。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區,是指在贛州市轄區內設立的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對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客家文化形態進行整體性保護設立的特定區域。
尋烏縣茶葉
茶葉:尋烏種茶歷史悠久,茶樹品種資源較豐,品質優良,茶葉主產區分佈在桂竹帽、龍廷、丹溪、晨光、長寧、文峰、澄江、項山等地。
尋烏縣名茶有文峰的“獅子岩茶”,又名“鵝子湖茶”,此茶葉芽肥壯,製成的綠茶條索細圓均勻,全身披毫,色香俱佳,具有清香、色純、耐沖泡、甘味深長等特點,被人們譽為“上等好茶”。
尋烏縣澄江的“大墩綠眉茶”屬尋烏名茶新秀,這是大墩茶場根據多年的制茶經驗,結合“婺源茗眉”、“黃山毛峰”等名茶的製作特點而創製的,此茶條索緊結圓直,挺鋒顯毫,葉底黃綠光潤,沖泡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醇厚鮮爽,湯色明徹黃綠。
此外,丹溪的竹嶺茶、柯珠峰茶和龍廷的陽天茶,具有清香、甘味深長、湯色清純等特點,正成為尋烏新一代名茶。
尋烏蜜桔
尋烏蜜桔
尋烏蜜桔面積達100萬畝,主要分佈在,長寧、文峰、澄江、吉譚和三標等鄉鎮。被國家命名為“中國蜜桔之鄉”。品種一般分為:特早熟、普通早熟、晚熟三大類。其中特早熟品種主要為宮本、日南一號、市文等。成熟期比較早,一般在農曆7月份就可以上市。普通早熟品種以溫柑為主上市一般在每年農曆8月份。晚熟上市一般在每年9--10月份。
尋烏臍橙
尋烏臍橙果實顏色橙紅鮮艷,香氣濃郁,品質極優,風味獨特,甜酸適中、脆嫩爽口、無核化渣,營養豐富,商品經濟價值極高,是我國各柑桔產區競相發展的優良品種。1993年在武漢由國家科委組織農業部、外貿部、中國農業科學院等專家鑒定,確認為是“外貿出口無病毒優質產品”,榮獲國家農業新產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在上海由中國柑桔學會確認為“國家優質果品”,並頒發了《國家優質果品》證書。
2019年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31451萬元,比上年增長2.4%。全年公路貨物運輸總量315萬噸,比上年增長3.3%。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68315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2.4%。全年公路旅客運輸總量245萬人,比上年增長1.7%。旅客運輸周轉量14147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0.6%。全縣通車里程數達2607.57公里,與上年持平,其中,水泥路面2463.4公里,與上年持平;柏油路面144.2公里,與上年持平(高速公路83.1公里)。
2019年末全縣汽車擁有量33803輛,比上年末增長36.9%,年末摩托車擁有量64252輛,比上年末增長58.8%。
206國道從北到南縱貫全縣,二級水泥路面直達廣東梅州、汕頭、深圳、東莞、廣州等地,並可在數小時內到達。
一、國家高速G35濟廣高速(瑞金—尋烏段,又稱“瑞尋高速”):由北向南貫穿全縣(約47公里),途經澄江鎮、吉潭鎮、南橋鎮,終於南橋鎮牛埃石並由此進入廣東境內,沿線設置有尋烏東、尋烏南橋收費站。於2011年12月28日建成通車,這也是江西省計劃建造的最後一條縱向高速公路。
二、尋全高速(尋烏至全南):
該項目為江西省2020年高速公路規劃的第18條地方加密線路。
起自尋烏縣羅珊鄉珊貝村(東接福建古武高速[漳州市古雷港-武平縣]),路線由東向西途經尋烏縣羅珊鄉、澄江鎮、水源鄉、三標鄉,安遠縣,途中在尋烏縣澄江鎮黃崗村與G35濟廣高速相接,終於信豐縣小江鎮(西接G45大廣高速)。
路線全長約112公里,採用雙向四車道標準,設計速度為80公里/小時,已於2011年開建。
該線路可以連通國家四條南北走向高速公路,即G15瀋海高速、G25長深高速、G35濟廣高速、G45大廣高速。
尋烏花旗國際大酒店
鷹汕鐵路(規劃中)由北向南貫穿尋烏縣,是內陸腹地至東南沿海地區新通道,區際幹線鐵路。
2008年9月5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將鷹汕鐵路列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
2010年5月10日,鐵道部發展計劃司主持召開了鷹潭至梅州鐵路預可研審查會,標誌著鷹潭經瑞金至梅州鐵路項目正式啟動了基本建設程序。
尋烏舉辦活動
尋烏的科研機構有農科所、林科所、氣象局、魚種場、示範場、地震局等。縣科學技術委員會是全縣科研事業的管理機構,成立於1958年4月,現有工作人員9名,文獻資料1萬餘冊。另外,設有科學技術協會,是科技工作者聯合的群眾性團體,主要職能是促進技術交流,進行科普教育諮詢,發現和解決基層科技難題,它下設農學會、林學會、園藝學會等14個學會,並在全縣15個鄉(鎮)設有科學普及協會,形成上下相連、左右相通的科普網路。其中1996年受中國科協表彰的“尋烏柑桔技術研究會’在為全縣科技種果、興果富民中作出較大貢獻。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尋烏縣已有各類科技人員3200人,他們正以昂揚的鬥志,積極工作,奮發圖強,為尋烏的各項事業和社會進步努力工作著。農業科技形成了縣有農科所、鄉有農技站、村有農技員、組有示範戶的科技網路,不斷推廣科技成果,據不完全統計,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推廣近20項科技成果。主要有:(1)50年代以引進水稻良種為主,1959年用有性雜交育成的“尋烏1號”,水稻畝產增加200斤,增產率達到33%;(2)60年代為適應北半縣氣候推廣矮桿品種:矮南特、廣矮、珍珠矮等。(3)70年代開始推廣雜交水稻,1978年在南橋、晨光等鎮用珍汕97AX國際24B製成汕優2號雜交水稻種子1.25萬公斤,推廣栽種7萬多畝。(4)80年代以後,將南橋廷嶺和冠州村作為全縣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制有V優6號、V優35、V優64和汕優64等優良雜交品種。(5)1979年,尋烏——119柑橘單株(制罐品種)選育成功並獲江西省科研成果四等獎。1985年12月,在全國20多個制罐品種中,鑒定為第一名。(6)柑桔特早熟品種——石子頭1號選育成功,1985年在全國寬皮柑桔評比中,獲第一名。(7)柑桔高產栽培及保鮮技術推廣,此項技術1989年通過地區科委鑒定,獲科技進步二等獎。(8)紫膠蟲越冬保種技術和夏代放養新技,1985年通過省林科院鑒定,填補了江西省冬代種膠的空白,擴大了中國紫膠蟲的地理分佈,其經濟和學術價值都較高。(9)中稻再生技術推廣、水稻壯秧劑育秧技術推廣獲2000年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表彰。(10)水稻拋秧技術2000年獲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表彰。
工業及其他科技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主要有:(1)1979年6月,用享有盛名的項山糯米釀造成低度“項山糯米酒”,並於1985年被評為省優產品。(2)1988年,縣科委支持留車鎮開展草酸生產的試驗獲成功,經省級化驗,純度為99.1%,符合國家二級草酸標準。(3)稀土微肥列為1989年省科技新產品,該產品可使農作物增產8—10%。(4)限流投幣式自動供電裝置、太陽能磁化飲水發生器、載客汽車行李箱等三項成果分別於1992年、1993年獲國家專利。
尋烏山川秀美,景色宜人,在眾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中,“毛澤東舊居”和“尋烏八景”以其深厚的文化意蘊和獨特的自然風貌而聞名遐邇。“尋烏八景”分別是“龍岩仙跡”、“鎮山高閣”、“江東曉鍾”、“文筆秀峰”、“西獻雲屯”、“桂嶺天香”、“石傘標英”、“鈴山振鐸”。它們風格各異,其中以龍岩仙跡、鎮山高閣、鈴山振鐸尤為著名。“江東曉鍾”原址在縣城東門外蛇山上,2000年因城市建設的需要而被拆除,此景從而成為歷史陳跡,如把“雲蓋崬”列人其中,可成為尋烏的“新八景”。
座落在城南馬蹄崗上,是一座河石石灰砌二層樓房。此樓建於1917年,原是一耶穌教牧師住宅,1930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這裡進行了著名的“尋烏調查”。紅軍撤走後,國民黨派兵攻佔尋烏,燒毀了這座小樓,直到1972年才按原貌重新修復,並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今的“毛澤東舊居”樓房寬厚而雄偉,正面和右側屋檐鼎立著八根米紅大圓柱,構成一條寬三米的直角走廊。蒼勁青翠的樟樹,剛毅的鐵樹,一簇一簇的桔樹,環護著毛澤東舊居,青枝綠葉,紅樓青瓦,交相輝映。小樓右邊是尋烏調查陳列館,裡面陳列著一批珍貴的革命文物和文史資料。
位於南橋鎮青龍村,此處石岩屹立,岩高數十丈,石窟玲瓏,大小百餘處,穴下瞰溪壇前為僧寺,佛像成群,其中有一大佛高9.98米,蔚為壯觀。“幽徑雲邊轉,寒溪寺下流”是青龍岩勝景的生動寫照。溯流而上,可見寵然大物“左獅右象”,仙人造字“福如東海”、“石傘飄兵”、“絲線吊金鐘”等許多自然景觀。從青龍岩西行還有“鱷魚下海”、“石壓蛤蟆”、“一線天”等景觀。此外,還有“青龍仙跡”、“出米洞”、“仙人石”等美妙的神話傳說。青龍岩以她奇特的自然風貌,形態多姿的石岩景觀而列“尋烏八景”之最。青龍岩已開闢了一條10餘里的“水上觀景線”,溯流而上或順流而下,沿途可觀賞到幾十處自然景觀;隨著風景區溫泉的開發和利用,這裡已形成了集遊覽、休閑、娛樂於一體的風景旅遊區。
位於縣城北10公里,海拔1077.6米,山高雲布,變幻莫測,故稱雲蓋崬。山上有:蜈蚣吐珠、靈龜聽經、蓮花托果、玉屏錦障、鹽魚重生、悟道仙岩、猛虎點頭、茶樹紅花等風景。整個雲蓋崬,古樸清靜,景物宜人,歷來遊人不絕,是文人學士潑墨詠詩的好地方。其中清代吳之章有詩詠曰:“山盡雪未盡,陵坡似凌空,路出層峰外,天底咫尺中,不知時早暮;但見氣冥濛,笑語同來者,余今欲御風。”
位於縣城西巔,現闢為革命烈士陵園。由於此樓盤踞周圍眾山之上,登樓遠眺,諸峰林立,遠山近水盡收眼底;俯覽尋城,—排排嶄新的樓房鱗次櫛比,一覽無餘。鎮山園內建有莊嚴幽雅的革命烈土紀念館和高大雄偉的古柏烈土紀念碑,園內柏樹長青、鳥語花香。夏夜降臨之際,這裡幽靜的環境引來了一群群散步閑聊的男女老少;一抹晨曦剛過,這裡又聚集了許多聞雞起舞的老人,歡跳健身的少年,他們盡情地呼吸清新的空氣,晨練的吆喝聲與悅耳的鳥叫聲匯成一片,別有一番情趣。
鈴山位於晨光鎮高布村,山峰秀拔,山麓有一寺廟,叫靈山寺(也叫靈山禪院),是清代著名詩人、書畫家吳之章隱居處。吳之章,尋烏晨光香山村人,出身書香門第,但“因亂世紛紛,時運不佳”,加上“干戈擾攘,兵匪四起”,致使家境困窘。此後,吳氏又懷才不遇,屢困科場,便放蕩閩粵湘間,寄情於名山大川,足跡遍及江南各地。吳氏晚年隱居靈山,皈依佛門,過著落泊文人的清淡生活。由於吳之章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他在鈴山的晚年生活,給鈴山和靈山寺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如今,逢年過節,雲遊者絡繹不絕。
客家古建築
潘任 | 尋烏潘氏祖先,南宋兵部尚書,死後葬於尋烏縣吉潭鎮上車村烏石崗。 |
李桂英 | 歷任華東軍區後勤部軍需部科長,軍區軍事工業工會組織部部長、政治部主任,山東青島療養院副院長。 |
曾征 | 少將,任軍委炮兵山東周村高炮訓練基地副司令員,空軍第一航空預科學校校長,瀋陽軍區空軍副參謀長,空軍第三軍副軍長,青海省軍區副司令員,陝西省軍區顧問,1964年兼任青海省體委主任。 |
羅國添 | 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西省中青年骨幹教師。 |
劉建華 | 歷任中共贛西南區黨委第一書記,贛州軍分區第一政委,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江西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
鍾世啟 | 世界書畫家藝術認定委員會評定職稱一級畫師。 |
謝應茂 | 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贛南師範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副院長、應用物理研究所所長,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電子信息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協作委員。 |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尋烏縣在其中。
2019年7月,被列入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名單。
2019年12月,榮獲2019年度江西省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
2020年6月,贛州市委、贛州市人民政府決定授予該縣“第五屆贛州市文明城市”稱號。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10月9日,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藍賢林 中共尋烏縣委委員、常委、書記
何善祥 中共尋烏縣委委員、常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