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岩
青龍岩
青龍岩(又名龍岩仙跡),是“尋烏八景”之最,遠近聞名,由寺廟、岩洞、山水、石觀音等組成,氣勢磅礴、風景幽美。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南橋鎮青龍村的尋烏河畔,地處縣城南25公里處,距廣東省平遠縣城僅40公里。
據贛南梨樹塘吉卜子《松風館史記》載,遠古時期,創造天地的宇宙之神有四靈,位居四靈之首的青龍主東方和春季。它妝點完春景后,陶醉於涅水(東江)之上,對神州美景仍戀戀不捨,便將其肉身化成岩石留在人間。秦始皇年間,南越王趙佗從龍川乘船開拓疆土,來到青龍岩不遠的一個險灘下船,在岩下歇息。趙佗深知此岩石為青龍司春時留下的化身,並有神靈在其上。為了得到岩石神靈的護佑,趙佗便把這一帶的疆域統稱為“岩邑”。公元前111年,南越國被漢武帝所滅。劉徹見此岩山形蜿蜒有勢,如一條青龍鳧湟水而上,就相信此岩確為上古青龍司春留下的化身,並尊稱其岩為“青龍岩”。以後,人們也習慣稱之為“龍岩”。
青龍岩摩岩石刻(江西省尋烏縣)
御龍氏(LDT)
龍岩古寺(江西省尋烏縣)
龍岩古寺康熙十四年鐫刻的日月碑
沿著小徑往裡走,青龍岩就在前面,一座高達百丈的大石山聳然壁立,綴有大小岩洞百餘穴,由11個大岩洞組成的青龍岩最為著名,現能攀登的只有 4個殿洞。倚岩有龍岩古寺,古寺建於巨岩之下,深潭之上,前臨大江,后靠懸崖,因地勢險要,它的建設為人力所難及,所以,該寺由仙人所建的典故流傳至今。相傳赤腳大仙奉如來佛祖的佛旨,帶領楊公先師在夜間於懸崖峭壁上挖窟鑿洞,並施展仙術,趁附近的村民熟睡時,拆了村民的灶堂,將灶磚搬來建佛殿,當地的土地神由於擔心村民日後怪罪他護佑無力,所以學做雞叫,楊公以為天即將亮,怕驚動村民,使草草地收了工。也許是拆了村民的灶堂,出於內疚,如來佛祖封寶“當地的青龍村人,初一、十五隨時可以作灶,不用擇日”。
青龍岩和尋烏水
古道出來,便到了將軍布陣。將軍布陣是由劍刀石、斬人墩和堡壘石組成。相傳有一天赤腳仙人受玉帝旨意,為保護“仙跡”,嚴防妖怪搗亂,派二郎神帶兵遣將,在“仙跡”的西南邊安營紮寨,修築堡壘,前來作怪的妖怪尾隨後面,看到陣營防守嚴密,便不敢輕舉妄動,只好見機行事。到半夜時分,雞突然啼叫,二郎神誤以為是回軍信號,便下令收兵,那些大小妖怪,見作亂時機成熟,便發起了進攻。二郎神因已接收軍號令,無心戀戰,慌亂中丟下寶劍,斬妖台、堡壘也來不及拆除,急急回宮去了。二郎神因丟了兵器,怕玉皇大帝怪罪,便施用法術將寶劍變成“劍刀石”,斬妖台變成“斬人墩”,堡壘變成“堡壘石”。為懲罰那些大小妖怪,也把他們立地成石,遂成“石傘飄兵”,從此留下了“將軍布陣”的遺址。正所謂是“劍石巍巍立山前,將軍布陣保仙岩,斬人墩台今猶在,除盡妖邪不等閑”。
逛完這些再逆流而上的話可以觀賞水上風景,往下遊方向看,那便是南龍電站和青龍大橋了,而大橋旁邊那塊怪石因長的有點像鱷魚,所以被稱之為“鱷魚下海“,溯流而上大約兩公里便是有名的磷石背溫泉。
鱷魚出海(LDT)
奇形怪狀的岩石被當地村民渲染之後,更增添了不少奇幻的魅力。溫紋年告訴記者,村民們把“將軍布陣”中的岩石想象成二郎神帶兵遣將除妖的畫面,二郎神還施用法術將寶劍變成“劍刀石”,而斬妖台變成“斬人墩”,堡壘變成“堡壘石”。為懲罰那些大小妖怪,二郎神使他們立地成石,遂成“石傘飄兵”,從此留下了“將軍布陣”的遺址,正所謂“劍石巍巍立山前,將軍布陣保仙岩,斬人墩台今猶在,除盡妖邪不等閑”。
從青龍岩西行還能看見尋烏縣的南龍電站和青龍大橋,而大橋旁邊的一塊怪石因長得有點像鱷魚,所以被稱之為“鱷魚下海”,繼續往前還能看到“石壓蛤蟆”等景觀。此外,“青龍岩仙跡”、“出來洞”、“仙人石”等還流傳著動人美妙的神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