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鴞
鴞形目鴟鴞科動物
雕鴞【diāo xiāo】(學名:Bubo bubo):亦稱雕梟。屬夜行猛禽,雌大於雄,喙堅強而鉤曲,嘴基蠟膜為硬須掩蓋。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級飛羽缺,尾短圓,尾羽12枚,有時僅10枚。腳強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後反轉,以利攀緣。爪大而銳。尾脂腺裸出。耳孔周緣有明顯的耳狀簇羽,有助於夜間分辨聲響與夜間定位。胸部體羽多具顯著花紋。
多棲息於人跡罕至的密林中,營巢於樹洞或岩隙中。全天可活動,飛行時緩慢而無聲,通常貼著地面飛行。食性很廣,主要以各種鼠類為食,也吃兔類、蛙、刺蝟、昆蟲、雉雞和其他鳥類。叫聲深沉。雛鳥晚成性。遍佈於大部歐亞地區和非洲,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一直向東穿過西伯利亞到薩哈林島和千島群島,往南一直到亞洲南部的伊朗、印度和緬甸北部,非洲從撒哈拉大沙漠南緣到阿拉伯半島。
雕鴞實圖
大小量度:體重♀1410-3959g,♂1025-2200g;體長♂555-732mm,♀650-890mm;嘴峰♂40-49mm,♀44-50mm;翅♂430-480mm,♀410-500mm;尾♂225-300mm,♀260-295mm;跗蹠♂66-99mm,♀73-84mm。(註:♂雄性;♀雌性)
雕鴞棲息于山地森林、平原、荒野、林緣灌叢、疏林,以及裸露的高山和峭壁等各類環境中。在新疆和西藏地區,棲息地的海拔高度可達3000-4500米左右。
通常遠離人群,活動在人跡罕到的偏僻之地。除繁殖期外常單獨活動。夜行性,白天多躲藏在密林中棲息,縮頸閉目棲於樹上,一動不動。但它的聽覺甚為敏銳,稍有聲響,立即伸頸睜眼,轉動身體,觀察四周動靜,如發現人立即飛走。飛行慢而無聲,通常貼地低空飛行。聽覺和視覺在夜間異常敏銳。白天隱蔽在茂密的樹叢中休息。不能消化的鼠毛和動物骨頭會被雕鴞吐出,丟棄在休息處周圍,稱為食團。雕鴞在夜間常發出“狠、呼,狠、呼”叫聲互相聯絡,感到不安時會發出響亮的“嗒、嗒”聲威脅對方。以各種鼠類為主要食物。被譽為“捕鼠專家”。也吃狐狸、鼬、野貓、兔類、蛙、刺蝟、豪豬、昆蟲、雉雞,其他鳥類甚至有蹄類動物。
分佈於阿富汗、阿爾巴尼亞、安道爾、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白俄羅斯、比利時、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埃西亞、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喬治亞、德國、希臘、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義大利、日本、哈薩克、韓國、朝鮮、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黎巴嫩、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摩爾多瓦、蒙古、黑山、荷蘭、挪威、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土耳其、烏克蘭、美國、烏茲別克。
地區滅絕:土庫曼;旅鳥:巴林直布羅陀。。
繁殖期隨地區而不同,中國東北地區繁殖期4-7月。在四川繁殖期從12月開始。此時雌雄鳥成對棲息在一起,拂曉或黃昏時相互追逐戲耍,並不時發出相互召喚的鳴聲。3-5天後進行交配,交配后約1周雌鳥即開始築巢。通常營巢於樹洞、懸崖峭壁下的凹處或直接產卵於地上,由雌鳥用爪刨一小坑即成,巢內無任何內墊物,產卵后則墊以稀疏的絨羽。巢的大小視營巢環境而不同,每窩產卵2-5枚,以3枚較常見。卵白色,卵呈橢圓形,卵的大小為55-58mm×44-47.2mm,重50-60克。孵卵由雌鳥承擔,孵化期35天。
雕鴞(17亞種) | |||
---|---|---|---|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雕鴞准葛爾亞種 | Bubo bubo auspicabilis | Hesse, 1915 |
2 | 雕鴞指名亞種 | Bubo bubo bubo | Linnaeus, 1758 |
3 | 雕鴞天山亞種 | Bubo bubo hemachalana | Hume, 1873 |
4 | 雕鴞伊比利亞半島亞種 | Bubo bubo hispanus | Rothschild & Hartert, 1910 |
5 | 雕鴞地中海亞種 | Bubo bubo interpositus | Rothschild & Hartert, 1910 |
6 | 雕鴞西伯利亞亞種 | Bubo bubo jakutensis | Buturlin, 1908 |
7 | 雕鴞華南亞種 | Bubo bubo kiautschensis | Reichenow, 1903 |
8 | 雕鴞中東亞種 | Bubo bubo nikolskii | Zarudny, 1905 |
9 | 雕鴞土庫曼亞種 | Bubo bubo omissus | Dementiev, 1932 |
10 | 雕鴞伏爾加河亞種 | Bubo bubo ruthenus | Zhitkov & Buturlin, 1906 |
11 | 雕鴞阿勒泰亞種 | Bubo bubo sibiricus | Gloger, 1833 |
12 | 雕鴞東南亞種 | Bubo bubo swinhoei | Buturlin, 1928 |
13 | 雕鴞塔里木亞種 | Bubo bubo tarimensis | Buturlin, 1928 |
14 | 雕鴞西藏亞種 | Bubo bubo tibetanus | Bianchi, 1906 |
15 | 雕鴞遠東亞種 | Bubo bubo turcomanus | Eversmann, 1835 |
16 | 雕鴞東北亞種 | Bubo bubo ussuriensis | Poliakov, 1915 |
17 | 雕鴞北疆亞種 | Bubo bubo yenisseensis | Buturlin, 1911 |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7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Ⅱ級保護動物。
1989年在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被列為二級保護動物。
1996年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中被列為稀有種。
2021年,入選《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