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貴州省銅仁市轄縣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貴州省銅仁市轄自治縣,位於貴州省東北角、銅仁地區北部、烏江下游,地處貴州高原東北邊緣斜坡、大婁山脈和武陵山脈交錯地帶,氣候溫暖濕潤,水熱同期,光溫同步;縣域面積2468.8平方千米,轄4個街道、17個鎮、2個鄉;2018年戶籍人口69.08萬人。
沿河土家文化、紅色文化、烏江文化輝映。烏江流經沿河境內132千米,被稱為“烏江百里畫廊”,是國家風景名勝區、水利風景區;麻陽河黑葉猴保護區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葉猴的棲息地和多種珍稀動植物寶庫,是世界最大的黑葉猴種群分佈地,是國家自然保護區;以沿河為中心的黔東革命根據地是全國八大革命根據地之一,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是雲貴高原上第一個紅色政權,其舊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2020年7月,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2020年,沿河縣完成地方生產總值1316952萬元,增長4.3%。其中,一產實現增加值379111萬元,增長6.7%;二產實現增加值234789萬元,增長3.3%;三產實現增加值703051萬元,增長3.2%。
沿河,春秋時屬巴國南疆一部分。
戰國屬楚,一度入秦。秦代屬黔中郡。
西漢先屬酉陽縣,后屬涪陵縣,東漢分屬涪陵縣和永寧縣。
蜀漢在縣地置漢復縣,沿河縣分屬漢復縣和萬寧縣。
晉太康元年(280年)涪陵郡治所移往漢復(今沿河洪渡),咸和三年(328年),涪陵郡“地歿蠻僚”。
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涪陵蠻帥田思鶴以地附周。
宣政元年(578年),沿河地置費州。沿河在北周分屬黔州和費州。
沿河麻陽河風光
唐《元和郡縣誌》載:“內江水,一名涪陵水(烏江),在縣西四十步,因川為名,曰務川縣。”唐武德元年(618年),黔州招慰使冉安昌以務川縣當牂牁要道,請置郡撫之,武德四年(621年),於縣地置務川郡,旋改為務州,領務川、扶陽、涪川三縣,以冉安昌為刺史。
乾元元年(758年)複名思州。唐思州治地一說在今沿河縣城東岸,與務川縣城同城,二說在今沿河縣城北城子上。
宋初沿唐制,把不能派流官統治的經制州列為化外州,設置羈縻州委任土官管理。
烏江奇石
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田祐恭請求內附,願為王民。
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朝廷以其地置思州,領務川、邛水、安夷三縣。將思州、務川縣治徙於北部荷葉坪,后又移到原都濡縣治所,州、縣同城。務川縣治沿河歷519年,思州治沿河歷497年。
南宋、元、明、清時期沿河縣城均為土司駐地。
元置沿河祐溪長官司,治今沿河縣城西岸,沿河司直到民國三年才改為沿河縣。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於沿河北部置洪杜縣,隸屬於黔州,以境內洪杜山得名,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廢洪杜縣,洪杜縣從置至廢歷444年。
民國三年於縣北置后坪縣,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撤銷后坪縣,以金竹山以東併入沿河縣,以西併入務川縣。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貴州省政府調整縣域時,撤後坪縣併入沿河縣和務川縣,形成今沿河縣域,總面積2468.8平方千米。
1934年,沿河縣譙家土地灣建立了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在沿河縣內建立10個區、30個鄉蘇維埃政府。
1949年12月29日沿河解放。
2020年11月,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正式退出貧困縣。
沿河碼頭
沿河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均氣溫13~18℃,年降水量1050~1220毫米,年日照1100~1400小時。氣候溫暖濕潤,水熱同期,光溫同步,適宜多種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生長、發育和繁衍。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沿河地處貴州高原東北邊緣斜坡、大婁山脈和武陵山脈交錯地帶,烏江由南至北將沿河縣分割為西北、東南兩大部分,西北部屬大婁山脈,東南部屬武陵山脈。有山峰8815座,平均每平方千米3.6座山。最高海拔1462米,最低海拔225米。山地佔69.9%,丘陵佔27%,壩地佔3.1%。岩溶區佔72.5%,非岩溶區佔27.5%,是典型的岩溶山區。
截至2014年,沿河縣已探明或發現的礦藏有煤、螢石、重晶石、鉛鋅、汞、鐵、磷、方解石、硫磺、銅、鋁礬土、高嶺土、冰洲石、硫鐵(黃鐵)、大理石、石膏、金、鈷猛、石英砂、石灰石、白雲石、陶土等20多種。煤礦理論儲量2億噸,螢石保有儲量250萬噸,鉛鋅礦153萬噸,鐵礦871萬噸。
截至2014年,沿河縣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有烏江及其支流洪渡河、暗溪河、白泥河、壩坨河等26條河流。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地下水動儲量為3.43億立方米,豐水年4.135億立方米,平水年3.327億立方米,枯水年2.71億立方米,特枯水年2.024億立方米。地下水地區分佈與降水量一致,北部多於南部。每平方千米產水量比長江流域12萬立方米多2萬立方米,地下水較充沛,水溫在8~20℃之間,溫泉水溫可達55℃。
黑葉猴
截至2014年,沿河縣境內野生植物主要有森林植物、灌叢植物、草叢植物,人工栽培主要植物有農田植物、經濟林植物、果木林植物等。野生植物中,有記錄的維管束植物有140科358屬596種,其中蕨類植物20科33屬56種;種子植物120科325屬540種。種子植物中,木本植物82科222屬403種,草本植物38科103屬137種。以鮮毛蕨科、松科、杉科、柏科、楊柳科、殼斗科、金縷梅科、樟科、大戟科、蝶形花科、玄參科、馬鞭草科、馬桑科、禾本科、豆科、苦木科、薔薇科、樺木科、胡桃科、唇形科、菊科為主。
截至2014年,沿河縣境內的野生動物種類多,見記錄的脊椎動物有85科309種,陸棲寡毛類動物有2科3屬19種。沿河縣境內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動物類等野生脊椎動物有309種,陸棲寡毛類有19種。魚類有鯉形目、鯰形目、鱸形目、鰻鱺目等5目15科6l屬82種,以鯉科居多,有50種。沿河縣境內有珍稀動物28種,其中一級保護動物5種,有黑葉猴、豹、白冠長尾雉、鬣羚、斑羚。二級保護動物23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有黑葉猴、小黃豹、黑熊、小靈貓、獼猴。
沿河縣城
1953年調整為10個區,112個鄉鎮;
1956年調整為9個區,68個鄉鎮。1958年組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沿河縣下設區、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沿河縣區劃為9個區,64個社鎮;
1959年改區為公社,改公社為管理區;
1961年復改公社為區,改管理區為公社,沿河縣調整為9個區,35個社鎮;
1963年調整為9個區,62個社鎮。
1984年政社分設,改公社為鄉鎮,改生產大隊為村,改生產隊為村民組,沿河縣區劃為10個區鎮,61個鄉鎮。
1986年10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沿河縣,設立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1987年11月23日,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正式成立,設9個區、1個區級鎮、59個鄉、2個鄉級鎮。
1992年10月撤區、並鄉、建鎮,沿河縣設12個鄉、10個鎮。
2015年2月撤鄉、設鎮、街道辦事處,沿河縣設20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
2019年10月,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沿河縣從團結街道、淇灘鎮、中界鎮析出設立祐溪街道。
貴州省人民政府與2015年1月23日關於同意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複,同意撤銷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和平鎮、黑獺鄉、沙子鎮、黑水鄉、甘溪鄉、泉壩鄉、中寨鄉、黃土鄉、新景鄉、板場鄉、中界鄉、塘壩鄉等12個鄉(鎮)建制。沿河縣現轄4個街道、17個鎮、2個鄉。
轄區詳情 | ||||
和平街道 | 團結街道 | 沙子街道 | 祐溪街道 | 中界鎮 |
譙家鎮 | 夾石鎮 | 甘溪鎮 | 淇灘鎮 | 黑水鎮 |
板場鎮 | 官舟鎮 | 土地坳鎮 | 泉壩鎮 | 中寨鎮 |
思渠鎮 | 黃土鎮 | 新景鎮 | 客田鎮 | 洪渡鎮 |
塘壩鎮 | 曉景鄉 | 后坪鄉 |
截至2019年,沿河縣總人口69萬人,常住人口450109人,家庭戶人口總共207608戶。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362632人,佔51.49%,女性人口328178人,佔48.51%;0~14歲人口108476人,佔24.1%,15~64歲人口308325人,佔68.5%,65歲以上人口33308人,佔7.4%。沿河縣常住人口民族構成中,少數民族335781人,佔74.6%,漢族114327人,佔25.4%;沿河縣常住人口分布中,城鎮人口116938人,鄉村人口512606人,人口密度為182人/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沿河縣有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回族、藏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滿族、白族、傣族、蒙古族、水族共14個少數民族。
職務 | 姓名 |
縣委常委、縣委書記 | 任廷浬 |
代理縣長 | 代忠義 |
縣委副書記 | 龔仆 |
2018年,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0.1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9.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1.46億元,同比增長6.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0.42億元,同比下降0.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8.30億元,同比增長14.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4408元(以常住人口計算),凈增1625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9.8%。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8.6%,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18.5%(其中工業增加值比重為9.6%),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2.9%。
2018年,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共有500-50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23個,500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82個;全年500萬元及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5%,其中: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41.7%;產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23.8%。
2018年,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實現財政總收入10.29億元,比上年增長7.4%。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84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稅收收入3.58億元,增長0.6%,佔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比重達74.0%。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7.93億元,比上年增長0.5%,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76億元,比上年下降5.1%,教育事業支出11.43億元,比上年下降4.8%,醫療衛生支出5.81億元,比上年增長10.9%,社會保障支出6.85億元,比上年增長20.7%。全年實現稅收總額8.63億元,同比增長5.9%。
2018年,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84元,同比增長9.1%,其中:工資性收入17361元,同比增長4.5%;經營凈收入3523元,同比增長17.4%;財產凈收入5769元,同比增長119.5%;轉移性凈收入1531元,同比下降57.3%。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50平方米。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2元,同比增長9.8%,其中:工資性收入5715元,同比增長40.8%;經營凈收入1483元,同比下降18.9%;財產凈收入-68元,同比下降117.1%;轉移凈收入1671元,同比下降3.5%。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1平方米。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750元,比上年增長37.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761元,比上年增長41.2%。
2018年,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0.6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6%,其中:農業產值32.49億元,同比增長8.7%;林業產值21050萬元,同比下降0.4%;牧業產值13.30億元,同比增長4.8%;漁業產值9665萬元,同比下降3.0%;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80億元,同比增長4.5%。
2018年,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56692畝,同比下降29.3%;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09352畝,同比下降15.7%;蔬菜播種面積266929畝,同比下降12.6%。年末實有茶園面積100445畝;果園面積121567畝,同比增長69.1%。
2018年,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實現糧食總產量251293噸,同比下降20.4%,其中稻穀產量66019噸,同比增長12.7%;油料產量13827噸,同比下降15.2%;茶葉產量2259噸;水果產量75935噸,同比增長67.7%。
2018年,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肉類總產量36306噸,同比增長0.8%,其中:豬肉產量27750噸,同比增長0.5%;牛肉產量4739噸,比上年下降1.3%;羊肉產量2301噸,比上年增長9.6%;禽肉產量1516噸,比上年增長1.1%。禽蛋產量970噸,比上年增長21.3%。全縣生豬出欄319852頭,同比增長0.6%,存欄252644頭,同比下降11.3%;出欄牛36062頭,同比下降4.8%,存欄112597頭,同比下降8.9%;出欄山羊133220隻,同比增長6.2%,存欄188463隻,同比增長12.1%;家禽出欄867305隻,比上年增長1.3%,存欄717673隻,比上年增長0.9%。
2018年,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實現工業增加值10.5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2.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同比增長2.0%。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399333萬千瓦小時,同比下降0.2%;混凝土9.81萬方,同比增長56.7%;水泥107.74萬噸,同比增長14.0%;精製茶879.4噸,同比增長38.6%。
2018年,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額21.64億元,同比增長22.4%;實現營業收入32.33億萬元,同比增長0.1%;實現利潤總額2.16億元,同比增長28.6%;實現稅金總額1534萬元,同比下降26.9%。
2018年,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實現建築業增加值9.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3.5%。年末全縣具有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6戶。其中:二級資質企業2戶,三級資質企業4戶。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4.71億元,比上年增長86.4%。建築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95億元,比上年下降0.8%;利潤總額4905萬元,比上年增長2.4%;稅金總額7843萬元,比上年增長165.9%。
2018年,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99億元,同比增長8.0%。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5%。按類別分,食品類上漲1.4%、煙酒及用品類上漲0.7%、衣著類上漲0.3%、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0.2%、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2.7%、交通和通訊類上漲2.0%、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3.8%、居住類上漲0.8%,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0.8%。
2018年,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7.6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9.1%。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2910萬元,同比增長5.6%,電信業務總量3,15億元,同比增長77.8%。年末電話用戶數38.5萬戶,同比增長12.9%。網際網路寬頻用戶7.12萬戶,同比增長27.1%。電話普及率為85.29部/百人(按常住人口計算)。旅遊總人數843.6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6.9%,其中:入境遊客395人次。旅遊總收入63.31億元,比上年增長34.3%。
截至2018年底,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49.8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5.87億元,增長4.1%,其中:住戶存款餘額91.8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3.36億元,增長17.1%,占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的比重為61.3%;非金融企業存款33.23億元,所佔比重為22.2%;廣義政府存款24.78萬元,所佔比重為16.5%。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08.79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89706萬元,增長36.3%。其中,住戶貸款50.70億元,占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的比重為46.6%;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58.10億元,所佔比重為53.4%。全年全縣保費收入1.54億元,同比增長13.6%;賠款支出7936萬元,同增長46.7%。
沿河話
沿河土家舞蹈肉蓮花
沿河土家族民俗
沿河土家族是中國古代巴人的後裔,他們奉祭白虎、住吊腳樓、喝油茶湯、飲麻糖酒、吃灰豆腐、唱土家山歌、跳擺手舞,唱哭嫁歌、跳喪鼓等,此外,還有洪水朝天等神話傳說,有針織挑花刺繡、木石雕刻、藤竹編織等工藝,有過趕年等節慶,保持著鮮明的土家民族風格和特色。
烏桕
沿河是貴州省烏桕主產縣之一,常年產量居貴州省第一位,主產地是甘溪、沙子、譙家、官舟區。明萬曆年間縣內利用烏桕籽榨取木油,加工制燭照明。清代烏桕已成為主要經濟林產品。民國時期,烏桕和桐油均為縣內主要貿易商品。木油是製作肥皂和提取脂肪酸、甘油的原料,梓油是製作油漆的原料,皮油可食,是提取內可可脂的原料。“
姚溪貢茶
姚溪貢茶是一個沿河地方優良茶種,主產於沿河北部姚溪一帶,屬苔茶類,茶葉主要特點:茶味清香醇厚、耐泡。據《華陽國志》,《茶經》等記載,今沿河北部姚溪一帶出產好茶的歷史可溯及巴國時代,姚溪茶至少在唐代已成名並已進貢。
金竹貢米
金竹貢米產於沿河北部塘壩鄉金竹一帶,相傳唐宋時期曾為貢品。沿河縣北部金竹一帶種稻歷史悠久,土質肥沃,水熱條件好,所產稻米蛋白質和油分含量較高。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距銅仁大興機場180千米,距渝懷鐵路酉陽火車站60千米,水陸通達。沿河至德江高速公路建成后,使包茂高速(渝湘段)和杭瑞高速(思遵段)得以順利連通,其過境沿河后與重慶酉陽的高速公路相接。從沿河縣城到重慶,真正實現了水陸並進:乘汽車走酉沿高速進入湘渝高速,全程只需4.5小時;乘輪船下烏江上長江,只要5小時航程;到秀山或酉陽乘火車走渝懷鐵路,最快6小時可達重慶核心區。
截至2018年底,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公路通車里程3608千米,其中:等級公路2980千米,高速公路56千米,通車油路(水泥路)3396千米,有437個村通油路(水泥路),有426個行政村通客車。全縣轄區內共有一類客運企業2家、三類客運企業1家、四類客運企業2家、一級客運站場1家、四級客運站場1家,公交出租企業3家。客車總數272輛6222座、貨車總數231輛516.58噸;計程車163輛,公交車44輛;客運班線共62條,其中省際客運班線11條、市際客運班線4條、縣際客運班線9條、農村客運班線49條。全縣22個鄉鎮街道437個行政村已有22個鄉鎮377個行政村通客車,通達率分別為100%、87.3%。全年實現客運量1850.3萬人次,客運周轉量165800.5萬人千米;實現貨運量260.6萬噸,貨運周轉量41000.9萬噸千米。
2018年,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716人,增長10.8%。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14%。全縣完成職業技能培訓6461人;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14602人。
截至2018年底,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有181576人參加了基本社會養老保險。其中: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13526人,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16558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51492人;有82232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其中:城鎮職工25046人,城鎮居民57186人;20487人參加了失業保險;54868人參加了工傷保險;21290人參加生育保險。全年全縣城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8381戶,共計73025人,其中:城鎮最低生活保障6743戶,共計11764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31638戶,共計61261人。有福利院1個,床位98張,集中供養人數141人。敬老院19個,床位142張,集中供養人數473人。
2018年,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共減少貧困人口2.76萬人。其中,產業幫扶脫貧1.64萬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0.27萬人,教育幫扶脫貧0.41萬人,轉移就業脫貧0.35萬人,社會保障兜底脫貧0.07萬人,生態補償脫貧0.02萬人。貧困人口發生率由11.9%下降到7.4%,實現78個貧困村出列,進一步鞏固了76個貧困村的“減貧摘帽”成果。
2018年,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各級財政對教育事業的投入達11.43億元。有各級各類學校354所,在校生125229人(幼兒20827人、小學生53322人、特殊教育學生108人、初中生34793人、高中生13992人、職校生2145人),有教職工8988人,專任教師7806人。學前教育毛入園率為94.86%,小學入學率為99.71%,初中入學率為97.57%,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0.5%,三殘兒童少年入學率為90.78%。小學輟學率為0,初中輟學率為0.17%。小學六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8.1%,初中三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7.05%,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88.2%。小學寄宿率為30.28%,初中寄宿率為71.04%。
截至2018年底,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有醫療衛生機構457家,其中:縣直醫療衛生單位5家,鄉鎮衛生院1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家,村衛生室407家,民營醫院19家(二級綜合醫院3家、一級16家),個體診所4家。共有醫療衛生人員215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62人,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1.68人;註冊護士1028人,每千人擁有註冊護士2.27人;全科醫生68人,每萬人擁有全科醫生1.5人;鄉村醫生489人。共有床位2267張,每千人擁有床位5張。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為55.92萬人,參合率為99.65%。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截至2018年底,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有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文化館共培訓群眾文藝愛好者和文藝骨幹550人次;圖書館綜合閱覽室共接待讀者57084人次。有鄉鎮綜合文化站22個。在市級以上電視台播出502條。其中:《銅仁新聞聯播》252條、《銅仁報道》202條、《貴州新聞聯播》45條、中央電視台3條。在市級以上主流紙質媒體和新媒體上刊發新聞287篇(條),其中:《銅仁日報》150餘篇(條)、《貴州日報》16篇(條)、多彩貴州網120餘篇(條)、《人民日報》1篇(條)。
2021年8月27日,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家鄉村振興局確定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烏江山峽
沿河烏江山峽風景名勝區,2009年12月28日由國務院發布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千里畫廊”之譽的烏江,流經沿河132千米,形成89千米奇峽壯觀,從南至北由夾石峽、黎芝峽、銀童峽、土坨峽、王坨峽等五個峽段和百絲坨、洗心泉、珍珠洞、黃龍泉、飛龍過江等30餘個主要景點組成。山峽北接重慶市烏江峽谷旅遊線,南鄰梵凈山自然保護區。
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麻陽河石牌風光
淇灘古鎮
淇灘古鎮位於縣城南部10千米處,此鎮開發較早,古迹較多,現有保留完好的四合院6座、石板街、賀龍釣魚台、罕見的草書碑、嚴寅亮等人書寫的匾。黔東特區第四區革命委員會舊址就在該鎮,為磚木結構房屋,坐西向東,建於晚清時期,正面三門相連,內為四合天井,總面積810平方米,正門上部用石灰寫有“中國工農紅軍沿河縣第四區革命委員會”,1982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
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
姓名 | 備註 |
黎培松 | 沿河縣縣人民醫院副院長 |
范義勇 | 農藝師 |
陳謀韜 | 特級教師 |
楊勝全 | 高級農藝師 |
楊勝華 | 文化館館長 |
杜顯雙 | 農藝師 |
杜先芬 | 沿河縣縣級骨幹教師培訓授課教師 |
劉照進 |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文聯主席 |
冉茂易 | 沿河縣縣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
田應剛 | 沿河縣民族中醫院副院長 |
崔德富 | 貴州省特級教師 |
楊超 | 高級農藝師 |
何立高 | 沿河縣縣旅遊局局長 |
2020年7月,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申請脫貧摘帽的沿河縣符合國家貧困縣退出程序和標準,擬退出貧困縣序列。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2020年11月23日,貴州省政府宣布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