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渡河
江河
洪渡河系烏江一級支流,發源於正安縣謝壩仡佬族苗族鄉,流經湄潭、正安、鳳岡、務川、德江、沿河等縣,在沿河縣洪渡鎮匯入烏江。幹流全長205公里,積水面積3739平方公里。
洪渡河經鳳岡縣冉渡灘在務川縣豐樂鎮新田村大灘口入境,流經我縣豐樂、都濡、大坪、柏村、蕉壩、紅絲等鄉鎮,在紅絲鄉兩河口出境。境內幹流全長125公里,流域積水面積2150平方公里,占洪渡河全流域的58%。
著名景點有洪渡河漂流景區。
春季(3-5月):春暖風和而時有倒春寒;季平均氣溫15.3℃左右,總降水量接近300mm。春季氣溫回暖較早,晴天日數增多,一般在4月初穩定通過≥10℃初日,但氣候極不穩定,3月下旬到4月上旬常常有倒春寒出現。由於冷暖空氣交匯頻繁,4、5月份時有冰雹發生,個別年份還會帶來較重災害。雨季開始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
夏季(6-8月):初夏多雨,盛夏多旱,但熱而不酷;季平均氣溫24.1℃左右,總降水量400-500mm。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下旬,達37.4℃,但每年≥35℃的高溫天氣僅1-5天。夏季是全年降水量最多的季節,特別是初夏6月為一年中雨量最多的月份,多強降水天氣過程發生,某些年份有較重洪澇災害發生。盛夏7-8月常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常有伏旱出現。
秋季(9-11月):秋溫陡降,時有秋風、綿雨;季平均氣溫16.1℃左右,總降水量240-280mm。秋季由於夏季風急劇南退,冬季風南下,降雨量明顯減少,氣溫顯著下降,陰雨天數逐漸增多。9月上旬時有秋風出現,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有一半以上的年份有綿雨天氣出現,綿雨較重年份還影響“三秋”生產。雨季結束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
冬季(12-2月):冬無嚴寒,陰雨寡照且時有凝凍。季平均溫度5.5℃左右,總降水量60-70mm。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下旬,達-7.1℃。冬季由於冷空氣活動頻繁,常形成滇黔靜止鋒,造成我市多陰雨寡照,是全年各季中輻射最少的季節。最冷時段往往出現在隆冬1月,並常伴有凝凍發生。
重慶所屬武隆縣源興電力有限責任公司設立的務川仡佬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洪渡河漂流項目,經過半年的施工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設,5月25日,在務川縣豐樂鎮舉行隆重的開漂儀式。
務川是仡佬族的發源地,純樸的民族風情、古老的民族文化,獨特的自然景觀,讓務川的旅遊資源不僅具有獨特性和豐富性,而且具有極強的競爭力。務川利用緊鄰重慶的地沿優勢,抓住渝黔合作的大趨勢,積極引進重慶資金,著力打造“渝黔人文旅遊新區、中國仡佬文化中心”。
洪渡河作為黔北主要河流之一從務川逶迤而過,峽谷幽深、峰巒疊翠,迴環婉轉、壁立千仞。正是這奇山秀水,吸引武隆縣源興電力有限責任公司於2010年底投入3000多萬元,啟動了洪渡河景區一期工程。經過幾個月的緊張施工,現已完善了景區的配套設施。洪渡河漂流全程5公里,22個灘口。逐水而下,船在水中走,人在畫中游。
洪渡河漂流
該流域水力資源較為豐富,但開發力度遠遠不夠,遠遠不能適應流域內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特別是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的不斷深入,貴州國民經濟發展加快,貴州電網負荷日顯緊張,遵義電網從2002年元月開始限電至今,以致本地企業生產均受不同程度影響。為此,應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能源開發力度,尤其要大力開發當地較為豐富的水力資源,以滿足供電電能需求。開發洪渡河,對加快地區工農業生產發展的步伐,迅速改變流域內貧窮落後的面貌,滿足日益增長的電能要求具有重要的意義。
洪渡河是黔北三大河流(赤水河、芙蓉江、洪渡河)之一,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赤水河開發正如火如荼,茅台酒、赤水河生態旅遊已經成為一塊集經濟、文化、生態為一體的品牌,其效應已遠遠不限於赤水河流域本身,而成為遵義對外開放,對內發展的一個極富特色的象徵;芙蓉江在其開發過程中,經濟的、文化的、生態的作用已逐步為人們所共識,其品牌效應正逐步惠及其流域的道真、正安等縣。三大河流中,唯洪渡河長期待字閨中,其獨特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水能資源,詩性的人文景觀長期鮮為人知。為展示洪渡河風光,提升仡佬族文化品位,讓務川直向全國,讓仡佬族走向世界。同時,摸清洪渡河流域內的資源分佈情況,為務川縣日後開發利用洪渡河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2003年,務川縣委、務川縣人民政府決定組隊對仡佬族母親河--洪渡河進行考察,並成立了考察相應機構。
考察採取分組進行的方式,劃分為電視攝製組(負責對考察情況作全程跟蹤報道和專題片攝製)、文字資料組(負責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報道考察情況、拍攝考察圖片、撰寫考察日誌)、文藝組(負責用文藝形式再現洪渡河及其沿岸的自然風光及人文景觀)、林水組(負責了解和整理洪渡河流域內的水資源情況與動植物資源分佈情況)和後勤組(負責我們的後勤服務、安全保衛等工作)。
考察隊從廣場啟程出發。鄭健勇、李應新、畢榮東、陳瑕等務川縣領導和眾多市民為我們送行。考察隊一行20多人乘車抵達豐樂鎮新田村大灘口,開始對仡佬族母親河--洪渡河進行徙步考察。
當日,我們從大灘口起,至楠木弔橋止,對約6公里的河段進行了考察。途中,山光水色、美不勝收,令初踏山水的我們沉迷其間,新奇不已。文藝組於雙龍村龍塘組發現一古寨中有一清代仡佬族民居,其檐柱、窗花雕刻技藝精緻,圖案栩栩如生,有極高的美學價值。與影視組匯同,文藝組還在相林村洪渡河峽谷山岩間一石洞內發現約有三百年歷史的木棺兩具。
為提高考察工作效率,考察隊8日晚在宿營地研究決定,考察採取分組進行:貴州省電視台節目主持人周雪梅、記者沈啟震,遵義市電視台新聞部主任武書明、遵義日報記者吳傳彥在作家戴紹康、務川縣文廣局副局長田業、記者伍端麗的陪同下啟程前往大坪,到江濱拍攝漢墓文化。餘下考察人員繼續沿河考察。
因考察河段兩岸植被破壞較為嚴重,加之晴轉陰的氣候影響,影視、圖片拍攝均不令人滿意。
考察過程中,務川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畢榮東、務川縣委常委、武裝部政委趙錢及武裝部長邱寧等親臨大坪羅溪看望考察隊員,並隨同考察了焦岩溫泉至隘溪渡河段。
晴了兩天的天氣,為完成考察任務。我們只得撐開傘,背上包,踏著泥濘向洪渡河下游冒雨行進。至江濱大橋,我們又人分二路,一路由傅強帶隊到江濱寨中訪錄鄒慶墓處所,一路由羅舉賢帶隊考察漢墓群。全天行走近10小時,行程40多公里,至長腳,人人腰酸腿軟,體味了自考察來最累的滋味。
考察組全體人員在樂居匯合,到小江口拍攝錄製了河谷風光和仡佬健兒激流飛舟,長灘擊槳的圖景后,即沿下游考察至蕉壩肖家溝。
肖家溝河谷山色空濛、風光旌妮。省市電視台攝製組在此攝製了我們足穿長統雨靴,手戴長袖膠套,穿越洪渡河無人區的畫面。
當晚,省市電視台攝製組及龐仕笏、吳傳彥在傅強、田業陪同下乘車前往茅天,餘人宿營蕉壩。
4月17日早上,考察人員乘車經茅天到銅仁地區的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洪渡鎮,配合先期抵達的省市電視攝製組拍攝成功穿越洪渡河畫面。
洪渡河從我縣豐樂鎮新田入口,流經100多公里后匯入烏江浩蕩東流。陽光、沙灘、江浪別有異域情調。
拍攝完成後,省市攝製組與部分陪同成員返回務川製作拍攝圖像,其餘隊員乘車返蕉壩住宿。第二天,我們徒步向考察的最後河段紅絲境內的兩河口進發。在兩河口,影視組鄒世春、徐江波攝製到黑葉猴活動畫面,填補了我縣黑葉猴無圖像資料佐證的記錄。
各組在蕉壩總結考察以來所獲。認為本次考察全體隊員盡職盡責,沒有草率收兵,圓滿考察完成了縣境內洪渡河段。對宣傳、推介務川,提升仡佬族文化品位,展法仡佬族民族風情及自然風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當天中午考察隊一行抵達務川縣城,在務星賓館受到了縣委、縣人民政府和縣城人民的隆重迎接。
通過為期11天的考察,洪渡河考察隊攝製組分別錄製了《穿越洪渡河》、《與洪渡河同行》等系列專題片。貴州電視台、遵義電視台、務川電視台分別在新聞聯播中播報了系列專題片;文字資料組完整記錄了考察活動情況,拍攝考察圖片2000多幅,向《貴州日報》、《遵義日報》、《務川報》等投寄、刊發新聞報道9篇7200多字、圖片6幅;文藝組考證記載史料20多條、收集故事傳說40餘篇、整理民歌俚曲30多首、繪畫洪渡河風光近10幅。我們先後在全國各類報刊雜誌發表洪渡河相關文藝作品40多篇(首);林水組向縣委、縣人民政府提交了《洪渡河考察綜合報告》、《洪渡河梯級開發與漢墓文化保護》、《洪渡河考察林業綜合報告》等,詳細闡釋了洪渡河資源分佈與開發利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