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文字

綠,漢語常用字(一級字),讀作lǜ,最早見於甲骨文。形聲字。從糸,錄聲。“綠”是“綠”的簡化字。《說文》:“綠,帛青黃色也。”本義是草和樹葉壯盛時的顏色。藍顏料和黃顏料配合時即呈綠色。古時謂之青黃色。《詩·邶風·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裏。”又通“菉”,一種野菜。《詩·小雅·采綠》:“終朝采綠,不盈一匊。

字源演變


綠,形聲字。從糸,錄聲。甲骨文“綠”字如圖1,戰國文字變作圖2形式。《說文》篆文承襲戰國文字,但形體有所訛變。《包山楚簡》262:“一縞席綠裏。” 269:“綠組之縢。”

詳細釋義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形容詞青中帶黃的顏色。green
綠,帛青黃色也。——《說文》
君朱綠。——《禮記·玉藻》
綠葉素榮。——《楚辭·橘頌》。注:“猶青也。”
綠車名曰皇孫車。天子有孫,乘之以從。——蔡邕《獨斷》
綠碧青絲繩。——《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水綠、碧綠
顏色昏暗,烏黑色。dark綠雲擾擾。——唐·杜牧《阿房宮賦綠鬢、綠媛
動詞呈現綠色。present green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名詞指綠色的東西。瓢棄尊無綠,爐存火似紅。——唐·杜甫《對雪》
通“菉”。一種野菜。hispid arthraxon終朝采綠,不盈一掬。——《詩·小雅·綠竹猗猗》
帝王受命的符籙。後作“籙” 。book of prophecy河出綠圖,地出乘黃。——《墨子》
化學元素氯的舊譯。昨年古籬夫人化分其綠,令成銀綠二,計其量,然後算得鈤之分劑為二百二十五。——魯迅《集外集·說鈤》
又用於綠林(綠林山)、綠營(清代漢人地方武裝)、鴨綠江等。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帛青黃色也。從糹彔聲。
說文解字注
帛靑黃色也。
綠衣毛傳曰。綠、閑色。玉藻正義曰。五方閑色。綠、紅、碧、紫、駵黃是也。木靑剋土黃。東方閑色為綠。綠色靑黃也。火赤剋金白。南方閑色為紅。紅色赤白也。金白剋木靑。西方閑色碧。碧色白靑也。水黑剋火赤。北方閑色紫。紫色黑赤也。土黃剋水黑。中央閑色駵黃。駵黃色黃黑也。
從糹。彔聲。
力玉切。三部。
康熙字典
《廣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並音錄。《說文》:帛靑黃色也。《釋名》:綠,瀏也。荊泉之水於上,視之瀏然綠色,此似之也。《詩·邶風》:綠兮衣兮。《傳》:綠,閑色。
又《詩·衛風》:綠竹猗猗。傳:綠,王芻也。《釋文》:《爾雅》作菉。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綠
書寫演示
綠
書法賞析

音韻彙集


字頭小韻聲符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擬音聲調
上古音系roɡ
廣韻力玉ljuok入聲
蒙古字韻ly入聲
中原音韻魚模撮魚模liu入聲作去聲
洪武正韻祿盧谷一屋luk入聲
分韻撮要第六東董凍篤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