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

漢語詞語

行者是漢語詞語,拼音是xíng zhě,指出行的人。佛教語。即“頭陀”。指行腳乞食的苦行僧人;又指方丈的侍者及在寺院服雜役尚未剃髮的出家者:泛指修行佛道之人。

佛教用語


1、“行者”指的是出家而未經過剃度的佛教徒。
2、.出行的人。《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行者甚眾,豈唯刑臣!”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丁壯之人,不識兵器,路不拾遺,行者不囊糧。”清 閻爾梅 《漁父辭》:“峒山 居者笑行者,我自乘船君乘馬。”清 昭連 《嘯亭雜錄·用洪文襄》:“上笑曰:‘譬諸行者,君等皆瞽目,今獲一引路者,吾安得不樂也!’眾乃服。”
3、佛教語。即頭陀。行腳乞食的苦行僧人。《三國演義》第七七回:“身邊只有一小行者,化飯度日。”
4、佛教語。方丈的侍者,及在寺院服雜役尚未剃髮的出家者。《釋氏要覽》卷上:“《善見律》云:‘有善男子欲求出家,未得衣缽,欲依寺中住者,名 畔頭波羅沙。’今詳,若此方行者也。”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十九:“院有行者,名 宗顥。嘗給事公左右。及公作相,顥 已為僧。”《古今小說·明悟禪師趕五戒》:“原來長者有兩個行者在身邊伏事。”
行者[佛教用語]
行者[佛教用語]
行者[佛教用語]
行者[佛教用語]
行者[佛教用語]
行者[佛教用語]
5、泛指修行佛道之人。《觀無量壽經》:“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幾箇參頭行者,著箭后即時坐化。”

造句


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

英文翻譯


pedestr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