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體工程

抗體工程

抗體工程是指利用重組DNA和蛋白質工程技術,對抗體基因進行加工改造和重新裝配,經轉染適當的受體細胞后,表達抗體分子,或用細胞融合、化學修飾等方法改造抗體分子的工程。

基本釋義


這些經抗體工程手段改造的抗體分子是按人類設計所重新組裝的新型抗體分子,可保留(或增加)天然抗體的特異性和主要生物學活性,去除(或減少或替代)無關結構,因此比天然抗體更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

發展背景


21世紀,生物技術將與信息技術一道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成為全社會最重要並可能改變未來工業和經濟格局的技術”。抗體工程技術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完善,並且是生物技術產業化的主力軍,尤其在生物技術製藥領域佔有重要地位。至2000年底為止,在美國藥品市場上生物技術藥物有76種,其中抗體藥物有15種;正處於臨床研究階段的369種生物技術藥物中,抗體藥物有70種。我國自1986年實施“國家高技術研究與發展(863)計劃”以來,生物技術的研究和開發都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而抗體工程項目一直得到“863”計劃的重點支持,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科研基礎和出現了產業化的良好發展勢頭。抗體工程發展歷程抗體作為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的製劑已有上百年的發展歷史。早期製備抗體的方法是將某種天然抗原經各種途徑免疫動物,成熟的B細胞克隆受到抗原刺激后,將抗體分泌到血清和體液中。實際上血清中的抗體是多種單克隆抗體的混合物,因此稱之為多克隆抗體。多克隆抗體是人類有目的利用抗體第一步。多克隆抗體的不均一性,限制了對抗體結構和功能的進一步研究和應用。1975年Kohler和Milstein首次用B淋巴細胞雜交瘤技術製備出均一性的單克隆抗體。雜交瘤單克隆抗體又稱細胞工程抗體。雜交瘤技術的誕生被認為是抗體工程發展的第一次質的飛躍,也是現代生物技術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利用這種技術製備的單克隆抗體在疾病診斷、治療和科學研究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這種單克隆抗體多是由鼠B細胞與鼠骨髓瘤細胞經細胞融合形成的雜交瘤細胞分泌的,具有鼠源性,進入人體會引起機體的排異反應;完整抗體分子的分子量較大,在體內穿透血管的能力較差;生產成本太高,不適合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在80年代初,抗體基因結構和功能的研究成果與重組DNA技術相結合,產生了基因工程抗體技術。基因工程抗體即將抗體的基因按不同需要進行加工、改造和重新裝配,然後導入適當的受體細胞中進行表達的抗體分子。
與單克隆抗體相比,基因工程抗體具有如下優點:
1.通過基因工程技術的改造,可以降低甚至消除人體對抗體的排斥反應;
2.基因工程抗體的分子量較小,可以部分降低抗體的鼠源性,更有利於穿透血管壁,進入病灶的核心部位; 3.根據治療的需要,製備新型抗體;
4.可以採用原核細胞真核細胞和植物等多種表達方式,大量表達抗體分子,大大降低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