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發佈於2007年12月31日,是關於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目的是為了限制和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
這份被群眾稱為“限塑令”的通知明確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2020年7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9部門公布文件,要求紮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8月底前,各地要啟動商場超市、集貿市場、餐飲行業等重點領域禁限塑推進情況專項執法檢查。
國家實行“限塑令”是為了限制和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
塑料購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中國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購物袋。塑料購物袋在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由於過量使用及回收處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嚴重的能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特別是超薄塑料購物袋容易破損,大多被隨意丟棄,成為“白色污染”的主要來源。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已經限制塑料購物袋的生產、銷售、使用。
該通知中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針對0.025毫米的具體指標要求,有關專家表示,市場80%以上的塑料購物袋厚度都無法達到要求,一般農貿市場提供的塑料購物袋厚度在0.005毫米左右,大型超市和商場提供的塑料購物袋厚度一般在0.015毫米至0.020毫米之間。
2008年2月5日,國家標準委出台首部塑料購物袋國家標準的徵求意見稿,開始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截止日期為3月4日。塑料購物袋國家標準由國家標準委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完成。其中規定,塑料購物袋的厚度必須≥0.025毫米。在顏色方面,直接接觸食品用塑料購物袋應為本色。外觀上,不允許出現氣泡、穿孔等瑕疵。在食品安全方面,直接接觸食品的塑料購物袋必須標有“食品用”字樣。使用安全方面,塑料袋必須有安全性說明和警告語,如“為了避免和防止窒息等危險,請遠離嬰兒和幼兒”等。在環保方面,塑料袋必須標有“為了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請多次使用”文字。同時,塑料袋應明確標識生產廠家名稱,並明確標識公稱承重,單位為千克。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
(國辦發〔2007〕7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塑料購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我國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購物袋。塑料購物袋在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由於過量使用及回收處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嚴重的能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特別是超薄塑料購物袋容易破損,大多被隨意丟棄,成為“白色污染”的主要來源。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已經限制塑料購物袋的生產、銷售、使用。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從源頭上採取有力措施,督促企業生產耐用、易於回收的塑料購物袋,引導、鼓勵群眾合理使用塑料購物袋,促進資源綜合利用,保護生態環境,進一步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經國務院同意,現就嚴格限制塑料購物袋的生產、銷售、使用等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
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
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以下簡稱超薄塑料購物袋)。發展改革委要抓緊修訂《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將超薄塑料購物袋列入淘汰類產品目錄。質檢總局要加快修訂塑料購物袋國家標準,制訂醒目的合格塑料購物袋產品標誌,研究推廣塑料購物袋快速簡易檢測方法,督促企業嚴格按國家標準組織生產,保證塑料購物袋的質量。
二、
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
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是使用塑料購物袋最集中的場所,而且目前大多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為引導群眾合理使用、節約使用塑料購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商品零售場所必須對塑料購物袋明碼標價,並在商品價外收取塑料購物袋價款,不得無償提供或將塑料購物袋價款隱含在商品總價內合併收取。商務部要會同發展改革委制訂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的具體管理辦法,並切實抓好貫徹落實,逐步形成有償使用塑料購物袋的市場環境。
三、
加強對限產限售限用塑料購物袋的監督檢查
質檢部門要建立塑料購物袋生產企業產品質量監督機制。對違規繼續生產超薄塑料購物袋的,或不按規定加貼(印)合格塑料購物袋產品標誌的,以及存在其他違法違規行為的,要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等法律法規,相應給予責令停止生產、沒收違法生產的產品、沒收違法所得、罰款等處罰。要完善質量監管措施,加大執法力度,嚴格執行曝光、召回、整改、處罰等制度。
工商部門要加強對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監督檢查,對違規繼續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等行為,要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等法律法規予以查處。商品零售場所開辦單位要加強對市場內銷售和使用塑料購物袋的管理,督促商戶銷售、使用合格塑料購物袋。塑料購物袋銷售企業要建立購銷台賬制度,防止不合格塑料購物袋流入市場。
旅客列車、客船、客車、飛機、車站、機場及旅遊景區等不得向旅客、遊客提供超薄塑料購物袋(包裝袋),鐵道、交通、民航、旅遊等主管部門要切實履行監督檢查職責。
四、
提高廢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
環衛部門要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分類處理,切實減少被混入垃圾焚燒或填埋的廢塑料數量。廢舊物資回收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廢塑料的回收利用管理工作,指導、支持物資回收企業建立健全回收網點,充分利用價格槓桿和提供優質服務等措施促進廢塑料的回收,大力推進規模化分揀和分級利用,充分發揮塑料資源的效用。
環保部門要加大對廢塑料回收利用過程的環境監管,制訂環境准入條件、污染控制標準和技術規範並監督實施,建立廢塑料從回收、運輸、貯存到再生利用的全過程環境管理體系。
科技部門要加大對廢塑料處理處置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開發推廣提高廢塑料利用附加值的技術和產品,提高廢塑料資源利用水平。
財政、稅務部門要儘快研究制定抑制廢塑料污染的稅收政策,利用稅收槓桿調控塑料購物袋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支持、鼓勵廢塑料綜合利用產業的發展。
五、
大力營造限產限售限用塑料購物袋的良好氛圍
結合環境日、節能宣傳周等活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誌、網際網路等各種媒體,採取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式,重點選擇社區、村鎮、學校、超市、商場、集貿市場及車站、機場、旅遊景點等場所,廣泛宣傳“白色污染”的危害性,宣傳限產限售限用塑料購物袋的重要意義,使廣大群眾和生產、銷售企業牢固樹立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意識,自覺合理使用塑料購物袋,依法生產、銷售合格塑料購物袋。
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籃子,重複使用耐用型購物袋,減少使用塑料袋,引導企業簡化商品包裝,積極選用綠色、環保的包裝袋,鼓勵企業及社會力量免費為群眾提供布袋子等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共同營造節制使用塑料購物袋的良好氛圍。
六、
強化地方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責任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地區限產限售限用塑料購物袋工作,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周密部署,精心組織各職能部門制訂具體辦法並抓好落實。發展改革、商務、質檢、工商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通力協作、密切配合,確保各項限產限售限用措施落實到位。要加強行政監察和執法監督檢查,切實落實執法責任追究制度,強化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責任。對行政不作為、執法不力的,要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追究有關主管部門和執法機構主要負責人及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二○○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限塑令
國內一些大型超市數月前就已經開始有步驟地推行環保布袋。在廣州華潤萬家五羊城新店,從去2007年中秋節開始,就策劃了如購買一定價格的商品即贈送精美環保布袋的一系列環保促銷活動。但是,一些小商品店、菜市場等可能成為“限塑令”的“盲點”。
大多數地區的工商及物價部門為了配合“限塑令”,紛紛表示要對不合格塑料袋生產廠家及經營商家進行全面清理,但並未要求統一定價,由商家依據自己的成本支出自主定價。一些專家據此認為,以前消費者使用塑料袋的費用其實是包括在商品里的,而“限塑令”的到來促使商家把原來商品的價格還原,讓以前隱含在商品里的塑料袋價格“浮出水面”,不過是把“暗收費”改成了“明收費”。
誠然,“限塑令”效果的顯現,需要一個過程,也存在執法上的多種難處。但要真正讓“限塑令”落到實處,政府相關部門必須採取剛性的監管措施。一是要對購物袋的材質嚴格把關,一定要使用環保的、可循環利用的材料;二是對於因現實條件還無法完全以環保材質替代的地區,在盡量減少塑料袋使用的前提下,嚴格定價標準,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各種經營機構進行抽查,完善相關獎懲機制,不可使“限塑令”淪為一紙空文。
2020年11月25日,湖南省發改委、湖南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湖南省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方案》,對湖南省的塑料製品生產、銷售及使用明確最新政策要求。
2023年起,全國機場和國際客運航班實施限塑令。
國家在2008年的6月1號實施了“限塑令”,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有些地區的產業結構也必須隨著限塑令的實施而調整。
消費者的影響
在超市買完東西之後還要再花幾毛錢再買一個塑料袋,原來都是免費的,少數消費者心理上可能有些不舒服。但也有一些消費者認識到塑料袋對環境的危害,也表示理解,“境界”更高的消費者,將塑料袋換成了無紡布袋,支持環保事業。限塑令如令已經實施一個多月了,大部分消費者已經適應了新的規則。
小商販的影響
在菜市場上,賣菜的小商販很難擺脫對這種方便輕巧的塑料袋的依賴,如果再加上塑料,很可能生意就被同行拉走。附加成本的比率較高,所以依然不能完全實施國家的限塑令,當前小商販抱怨塑料袋越來越難買到了。
聰明商家的響應
最近的一段時間,大家在超市裡購物的時候,不難發現經常有某些商品附商品贈送無紡布袋。
聰明的商家主動地將環保購物袋的使用結合到市場營銷和品牌傳播中,使環保購物袋成為一種流動的廣告和商業名片,在一定程序上取悅了消費者的心理,提高了銷售量,同時隨著無紡布袋走入千家萬戶,企業的知名度也在提高,同時也能體現企業的環境保護責任,一舉好幾得。
服裝行業的相關影響
在有些商場的服裝,在包裝袋上必須使用帶有環保標記的環保袋,原先成本低廉的PP袋已經被停止進入商場了。大部分服裝公司響應號召,但由於服裝的用品是批量生產的,完全用完原先已經生產出來的PP袋,還需要些時間。考慮到成本因素,小部分的工廠可能會考慮繼續使用PP袋。
限塑令頒布后,全球許多國家均實行了限塑令,然而德國98%的塑料包裝均通過回收體系進行處理,德國媒體對歐洲委員會減少手提袋使用量的提議進行了報道,代表著德國包裝生產商的IK塑料包裝協會對此表示強烈不滿。歐洲委員會宣布其提議,歐盟成員國可自由選擇降低塑料袋使用量的最佳措施。歐洲委員會宣布這項提議是出於超薄塑料袋對環境的污染,尤其是對海洋環境造成的影響。
優勝劣汰洗牌提速
有的包裝用品公司原先既做超薄塑料袋,也做厚塑料袋。有的企業自主研發的新型技術投入生產後,新型塑料袋的厚度符合標準,不但更環保,成本也大大節省。面對限塑令,這類企業放棄從前的生產線,全力投入新品生產。
當然,能夠從容轉身的企業並不多。例如對上海塑料包裝行業的調查結果顯示,上海塑料馬甲袋年產量約5萬噸,分佈在大大小小1500多家塑料企業,其中通過食品級塑料袋生產QS認證的企業只有10多家,大型塑料袋生產企業不到10家。很多小廠使用回料生產,生產環境惡劣,一些作坊之間掛靠廢品回收站,兩三台吹塑機就可以加工,每月產銷量達30噸左右。
塑料袋還是塑料製品中最低層次的產品,行業利潤率不足5%,遠遠低於其他工業包裝類產品。一般家庭作坊生產超薄塑料袋,每噸原材料能生產出100萬個塑料袋,批發利潤分攤到每個袋子上只有0.003元左右。
有專家認為,限塑令一出,價廉質次的超薄塑料袋失去銷路,行業內眾多小企業、小作坊將面臨洗牌。大型塑料包裝企業超薄塑料袋產品較少,轉型容易,因此多數表示所受影響不大。新規出台,市場上可降解塑料袋、環保厚塑料袋、無紡布袋等產品銷路變得更好,刺激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加快技術研發,塑料行業的整體利潤率也將顯著提高。
但也有一些大型企業表示擔憂,不知道政策執行後市場行為會怎樣變化。最初政策會對市場帶來強烈衝擊,但幾個月後政策會不會被鑽空子?政策效應能不能一直持續?如新標準中規定塑料購物袋要達到重複使用7次以上,但強度很難檢測,厚度達標的塑料袋可能大量使用回料、填充料,強度反而不夠,很容易破損。
收銀減速需尋對策
塑料袋從免費到收費,作為塑料袋使用的主要場所——超市大賣場,在服務上已有了悄悄的跟進動作。
收銀流程悄悄變化。實施“限塑令”,大賣場的收銀通道要比過去增加一道程序——詢問顧客是否打算花錢購買塑料馬甲袋,這勢必影響收銀速度,那麼大賣場是如何解決的呢?據了解,沃爾瑪早在2008年3月份就開闢了“無塑料袋快速通道”,凡是自帶購物袋的顧客可以在此通道快速結賬,而需要購買塑料袋的顧客則在其它收銀台結賬,顧客分流后加快流通速度。
限塑令實施第一天恰逢“六一”兒童節,將是銷售高峰,有的商家在開啟所有收銀台的基礎上,還將在一些收銀台配備兩名工作人員,一位專門刷條碼、收錢,另一位幫著顧客把東西裝進購物袋。
同時,超市賣場方面建議消費者在結賬時,就事先將自帶的購物袋打開準備好,以此加快收銀速度。
提供購物籃租用服務。為了將環保進行到底,有些超市還推出了“出租購物籃”服務。據沃爾瑪上海區有關負責人介紹,如果顧客來超市購物忘了帶袋子,也不打算花錢買塑料袋,超市可以提供租用購物籃服務,消費者只需付一定押金就能租用一個塑料網狀購物籃,大約有40厘米深,如果在一周內將購物籃歸還,憑租用小票就可以拿回押金。目前,租用價格等相關細則正在制訂中,預計2008年6月中旬公布。
限塑令
在人們為選擇購物袋頭痛的時候,曾經提供免費塑料袋的商家們,也採用了不同的應對方式。大型超市在按部就班準備,從2008年6月1日開始,顧客要想得到塑料袋肯定要另付費。可對一些小商戶而言,提供免費的塑料袋還要執行一段時間。
在超市的收銀台,總可以看到收銀員身邊成堆的塑料購物袋,不過從2008年6月1日起,他們身邊的塑料袋將大量減少。塑料袋將不再是免費贈品,而是成了明碼標價的商品。為了響應“禁塑令”,各大連鎖超市已經準備好相當數量的環保型購物袋。
與華潤萬家超市相似,家樂福超市現在也在“吃老本”,到本月末,超市庫存的塑料袋也將用光。記者走訪了5家連鎖超市發現,每個連鎖店都在採取換購、贈送等方式,向顧客提供環保購物袋。從超市有關負責人口中得知,從6月1日起,該超市塑料包裝袋也將收費,小號購物袋價格為0.2元/個,中號為0.3元/個,大號為0.4元/個。
在其店內看到,關於“禁塑令”的宣傳廣告被設置在醒目位置。不少顧客在購物的同時已開始購買或兌換環保購物袋。從公司負責人口中得知,“禁塑令”執行當天開始,超市的塑料袋將“明碼標價”,大號塑料袋價格為0.3元/個,小號塑料袋價格為0.2元/個。
津工超市是天津市連鎖店最多的超市,已達300個左右,遍布天津市各社區。同樣,從2008年6月1日起,塑料袋將不再是免費贈品,而是按照不同尺寸收費。此外,超市還將向消費一定金額的顧客免費提供環保購物袋。走訪幾處連鎖店周邊的社區了解到,不少經常到津工超市購物的居民,已經通過超市宣傳對“禁塑令”有所了解,有些居民甚至已經自備好可以反覆使用的包裝袋、菜籃子。
在大衚衕批發市場看到,為了“不給自己找麻煩”,一些專門批發塑料袋的商販也開始“轉變思路”,原先放在攤前的各種顏色的超薄塑料袋已經蹤影全無,取而代之的是可降解的厚塑料袋。
在兩處攤位前看到,其中一家雖然還有一些各色的超薄塑料袋,但比以前已經少了很多。“雖然現在我們還沒聽到消息到底讓不讓賣,但已經不敢多進貨了。”這名攤主介紹說,雖然以前批發塑料袋給自己帶來的收入還不錯,但現在國家有規定了,所以,自己也只能改變思路,不會“頂風作案”。
和這個還存有少量超薄塑料袋的批發商比起來,另外一家專門批發環保購物袋的商家似乎“禁塑”得更為徹底。“價錢確實是比以前貴了,但這種明顯比以前那些厚不少,用著也結實啊。”對於一些想要批發塑料袋的人,女攤主忙著解釋。在她看來,自己這也是變相地宣傳環保,讓大家更接受環保塑料袋。
批發的忙著“轉變思路”,使用的等著“靜觀其變”。和塑料袋批發商對於“禁塑”的重視比起來,記者在各農貿市場所看到的情況,卻是大相徑庭,而對於“再有一個星期就要實施‘禁塑令’”的說法,小販們也並沒放在心上。顯然,農貿市場成了“禁塑”的盲區。
在紅橋區一家大型農貿市場里看到,由於正是買菜高峰段,小商販們都是忙個不停,而就掛在攤位前的塑料袋也被他們一個個免費送給顧客裝東西用。“禁止使用塑料袋的事我倒是聽說了,但現在市場里也沒個規定告訴我們到底怎麼辦。”一名賣蔬菜的中年男子說,人家來買菜,他還得告訴人家得收塑料袋錢,如果市場沒硬性規定的話,他真不知道怎麼張嘴。
少了袋,咋裝垃圾
家住浦東新區的張曉貞,一天的生活離不開各種塑料袋——早晨為家人買早點、下午到菜場買菜、晚上到超市採購日用品,用的都是塑料袋。她告訴記者,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她也是支持“限塑令”的,但塑料袋不再免費,買東西可以用布袋子,拎菜籃子,最讓她犯難的是:多年養成的用塑料袋裝垃圾的習慣,該怎麼改呢?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與張阿姨有同樣煩惱的市民不在少數。大多市民家裡裝垃圾的塑料袋都是從超市、菜場購物時免費送的,回家往垃圾桶上一套,垃圾裝滿了就直接打包、扔掉。“限塑令”實施后,用何種物品替代塑料袋裝垃圾成了大家關心的問題之一。年輕人大多傾向在超市購買專用的環保垃圾袋。在金橋家樂福超市記者看到,這些環保垃圾袋品種、規格都比較豐富,每百隻價格在4元至10元之間。
中老年人打算買垃圾袋的人並不多。他們未雨綢繆,早在“限塑令”出台後,就忙著“囤積”各種塑料袋了。據了解,本市不少居民都在收集塑料袋,以備6月之後使用,有的甚至從4月份就開始了,至今已經“攢”了近200個。一位年近六十的老年人說出了他們的心聲:生活垃圾雜七雜八,剩飯泔腳、菜皮蛋殼,這些不用塑料袋裝,怎麼處理?他們習慣了有袋的生活,乍一離開,有些不適應。
作為垃圾收集儲運單位,上海市環衛部門也有隱憂。一位環衛工作者告訴記者,為了解決暴露垃圾污染環境問題,上海用了10年使市民漸漸養成了垃圾袋裝化。現在一紙“限塑令”減少了塑料袋的產生,有可能導致暴露垃圾的回潮,增加環衛作業的麻煩。
“限塑令”的核心內容、適用範圍,以及如何實施等問題已經成為廣大市民百姓議論的熱點。
為此,記者專門採訪了某市商務委有關負責人。
問:為什麼要對塑料購物袋實行有償使用制度?
答: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是提高廣大市民百姓環保意識的手段之一。其目的,就是培養廣大市民百姓樹立“減少或不用”塑料購物袋的觀念,引導和鼓勵廣大市民百姓改變購物習慣,合理使用塑料購物袋,從而減少塑料購物袋使用總量,遏制“白色污染”,促進資源綜合利用,保護生態環境。
問:“限塑令”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答:“限塑令”有兩個核心內容,一是規定商品零售場所不得銷售、使用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塑料購物袋;二是規定商品零售場所應當依據本辦法向消費者有償提供塑料購物袋。
問:“限塑令”主要適用於哪些範圍?
答:“限塑令”規定:有償使用塑料購物袋的實施範圍限定為超市、商場和集貿市場。“限塑令”所稱的超市和商場包括: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倉儲會員店、百貨店、專業店、專賣店、家居建材店、購物中心等,可以說基本涵蓋了所有商品零售環節。
問:“限塑令”中所稱的塑料購物袋是不是我們平日在商場、超市經常見到和使用的塑料袋?
答:“限塑令”明確規定,塑料購物袋系指由商品零售場所提供的,用於裝盛消費者所購商品,具有提攜功能的塑料袋。但這裡所講的塑料購物袋不包括商品零售場所基於衛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於裝盛散裝生鮮食品、熟食、麵食等商品的塑料預包裝袋。這與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於2008年4月16日發布的《塑料購物袋標準》的規定相一致。
問:“限塑令”並沒有對塑料購物袋明確定價,但對某些零售企業採取定價過低、不明碼標價銷售塑料購物袋或變相無償提供塑料購物袋等違規行為是如何界定的?
答:“限塑令”規定,商品零售場所可自主制定塑料購物袋價格,但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低於經營成本銷售塑料購物袋;
二、不標明價格或不按規定的內容方式標明價格銷售塑料購物袋;
三、採取打折或其他方式不按標示的價格向消費者銷售塑料購物袋;
四、向消費者無償或變相無償提供塑料購物袋。
也就是說,塑料購物袋的定價不得低於經營成本;商品零售場所必須按照規定對塑料購物袋明碼標價;要按明碼標定的價格向消費者足額收費,並在銷售憑證上單獨列示消費者購買塑料購物袋的數量、單價和款項;打折銷售、無償提供或以舊換新、購物超過一定額度免費贈送等方法皆為違規。
無論是在經濟較為發達的美洲、歐洲,還是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較多的亞洲和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已經出台各種政策法規限制使用塑料購物袋。限制塑料袋的使用以減少“白色污染”、減輕環境壓力,已逐漸成為世界的共識。
德國的大多數商店讓消費者自行選擇是使用塑料袋還是帆布或棉布購物袋—當然要花錢。塑料袋根據大小來收費,從0.05歐元到0.5歐元不等;帆布袋或棉布袋售價不到1歐元。此外,所有向消費者提供塑料購物袋的商店都要繳納回收費。
美國舊金山市議會2007年3月通過了禁止超市、藥店等零售商使用化工塑料袋法案,從而成為通過此類環境法案的第一個美國城市。法案規定,當地零售商只允許向顧客提供紙袋、布袋或以玉米副產品為原料生產的可降解生物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嚴格禁止。
限塑前後銷量相差不大
國家禁止生產銷售厚度低於0.025mm的超薄塑料袋,但這些塑料袋卻依然在農貿市場、地攤常見。昨日,記者走訪一德路的批發市場,輕易便買到了超薄塑料袋。根據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的調查,限塑令實施之初,全國3萬多家塑料袋生產廠家有一半企業停產或轉產,但現在廠家數字又再恢復到2萬多家企業。專家認為,超薄塑料袋屢禁不止主要是政府監督力度不夠,但市場開辦者也要負起第一責任。
超薄塑料袋隨便買
“限塑令”兩年後,在肉菜市場、街邊攤檔,甚至是麵包店,免費提供塑料袋的情形又再俯拾皆是,而這些免費提供的塑料袋,又很多都是明令禁止生產銷售的超薄塑料袋。這些超薄塑料袋到底哪裡來的呢?記者從小食店和路邊走鬼處了解到,這些塑料袋都是在一德路買的。
記者在一德路附近的批發市場走訪,發現限塑令禁用的塑料袋在這裡不難買到。在一德路一處小巷口,記者向一個賣環保袋店的店主詢問有無超薄塑料袋賣時,店主立即給記者指路:“內巷32號,可以買到。”當記者要求買超薄塑料袋時,店主下意識地看了下門外,然後從地下的一處柜子里,掏出一大包,“是這種吧,2.5元50個。”店主毫不忌諱:“這些是禁用的,所以賣得小心些。”
產量相差不大
“你想要多少都可以,很多超市、小店都向我們要貨的,今年以來賣了多少我們都數不過來。”昨天,本報記者致電位於廣州海珠區的一家塑料袋生產企業,據業務員趙小姐告訴記者,他們能夠供應各式塑料袋,“檔次從高到低,應有盡有”,記者注意到,即使是那種非常廉價、質量差的塑料袋,在塑料袋生產企業中也有一席之地。“最便宜的塑料袋一毛錢一個。”趙小姐說。
記者隨後又致電另外一家位於廣州番禺的塑料袋廠,與剛才的塑料袋廠稍稍不同的是,該廠除了能提供大量廉價的塑料袋,也生產一些“環保型”袋子。
兩家塑料袋廠的業務員都說,產量與2008年限塑令前後相比“相差不大”,趙小姐向記者直說,塑料袋產量只是略有小幅的下降,基本上不影響公司的生意,因為超市、各類商店都有大量的需求,“這幾年網店對我們塑料袋的需求也很大”。
八成企業恢復生產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昨日向本報記者表示,限塑令實施之初,的確有很多塑料袋生產企業停產或者轉產,根據協會的調查,當時全國3萬多家生產企業減少了一半左右,但最近生產企業的數字又回升到2萬多家,“原來停下來的企業有80%都恢復生產了”。儘管不能說這些企業都在生產超薄塑料袋,但塑料袋產量回升是可以確定的。
在流通領域執行方面,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在去年底曾作過調查,部分農貿批發市場限塑令執行率僅兩成,“而且這個比例還在下滑。”
對於這樣的結果,董金獅直指政府部門監管不力,“監管是有難度,但現在難度卻成為借口”。他還表示,在一些農貿市場,市場開辦者也要負起責任,要訂合格的塑料袋,而且對於塑料袋的來源和價格明示,“但現在有的開辦者不是管理反而是通風報信,成了違規使用塑料袋的保護傘。”
2011年6月1日是我國“限塑令”施行滿三周年的日子。將來,人們到餐館用餐“打包”剩菜、到藥店買藥品等使用的塑料袋也將實行有償收費。
昨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有關負責人在“限塑令出台三周年”主題研討會上表示,國家“限塑令”將考慮擴大限制塑料袋的使用範圍,目前正在抓緊調查研究,力爭儘快出台。
餐館醫院將納入“限塑”
超薄袋
超市使用塑料袋減少2/3
對於實施3年的限塑效果,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李靜昨日介紹,超市的減少量達到2/3以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塑料袋減少量還要大。累計減少塑料消耗60萬噸,這個限塑成效相當於節約石油360萬噸,摺合標準煤510多萬噸,折算成二氧化碳1000萬噸,成績很可觀。
全國“禁塑”尚未提上日程
李靜副司長特別提到,目前正準備研究立法,把“禁塑令”上升到立法程序,準備提交給人大常委會討論。
對於雲南要立法進行全面禁塑,國家會不會考慮從“限塑”提高到“禁塑”?李靜表示,對雲南的禁塑立法充滿期待,不過對這麼大一個國家來說,現階段還是會繼續推進“限塑”過程,全國範圍內“禁塑”目前為止還沒有提上日程。
國家發改委等6部門2011年7月8日下發通知,7月至8月將在全國集中開展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專項行動,禁止無償或變相無償提供塑料購物袋,對違反規定的商品零售場所經營者,特別是集貿市場開辦者將給予處罰。我國“限塑令”實施已經3年,超市、商場的塑料購物袋使用量普遍減少三分之二以上,但部分農貿市場“限塑令”執行不理想。超薄塑料購物袋容易破損,大多被隨意丟棄,成為“白色污染”的主要來源。
通知指出,各地商務部門會同發展改革、工商等部門要加大在商品零售場所特別是集貿市場的宣傳力度,提示經營者和消費者有償提供使用合格塑料購物袋,引導市場開辦者設立專營或兼營塑料購物袋經營攤位,實行塑料購物袋統一採購、銷售。
此外,各地價格、工商部門要依照《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管理辦法》,對違反規定的商品零售場所經營者,特別是集貿市場開辦者給予嚴厲處罰,在專項行動期間將集中查處一批違規案件。
通知要求,對於集貿市場經營戶銷售超薄塑料購物袋的,由工商部門依據有關規定,對市場開辦者予以處罰。對於集貿市場經營戶不標明價格或不按規定的內容和方式標明價格銷售塑料購物袋的,由價格部門責令市場開辦者改正,並視情節依法予以處罰。
媒體:7年“限塑令”為何不痛不癢
2016年02月15日
“限塑令”的生效有賴於公民自律,而公民的自律有賴於政府的引導和善意的政策。
據報道,節假日期間是塑料袋使用的高峰期,而“限塑令”在我國實施七年多以來,效果並不明顯。為減少使用塑料袋產生的污染,多地提倡使用“環保袋”“菜籃子”,甚至推行“禁塑令”,試圖破解塑料袋的難題。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遺憾的是,這一規定一直難以嚴格落實。
有統計顯示,全球每年塑料總消費量4億噸,中國消費6000萬噸以上。“限塑令”規定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價格的槓桿調節機制來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引導、鼓勵公眾合理使用塑料購物袋,促進資源綜合利用,保護生態環境。但在很多消費者看來,相比便攜的需求,塑料袋幾毛錢的成本感受不明顯,在不少超市,每年僅出售塑料袋就能賺上千萬元,“限塑令”甚至淪為了“賣塑令”。
“限塑令”令行不止,反而讓賣塑料袋的賺得盆滿缽滿,這樣的尷尬不能不引起社會各方深刻反思。從表面上看,“限塑令”名存實亡,甚至淪為“賣塑令”,主要歸因於法令執行無力,執法部門失職,違規生產廠家猖獗等因素,但如果深入思考,卻會發現一些深層次的原因。
通過收費限制使用,有兩個因素不能不考慮,一是需求價格彈性,彈性大的話,確實有可能大幅度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量,但彈性小的話,則只能為消費者增加負擔,卻無法減少塑料袋用量。二是消費者付費以後,會產生代償心理,使用起塑料袋來反而會更理直氣壯,從本質上講,是與禁塑令的環保目的背道而馳的。同時,“限塑令”之所以在執行中有困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配套措施的缺席。目前,“限塑令”在執行過程中最大的難點是替代品環保購物袋價格太高,消費者難以承受。多數替代品平均售價3到5元,有的檔次更高,定價也更貴。可以想見,這樣的價位很難讓普通人接受。
方向錯了,就不可能收到預期之效。“限塑令”的生效有賴於公民自律,而公民的自律有賴於政府的引導和善意的政策。但事實是,“限塑令”頒布七年多來,我們只是在每年特定的時間才會因為媒體的回顧想起這條法令。筆者以為,要解決目前“限塑令”所面臨的困境,政府除了要做好相關宣傳引導外,還應嚴格控制生產環節,打擊違規生產超薄塑料袋的黑作坊,嚴格監控批發、零售、消費等環節。唯有在嚴格執行罰則、政府承擔責任等多種合力下,才能讓“限塑令”令行禁止,深入民心,不再我行我“塑”。
過去十年,快遞行業被稱為“限塑令”的灰色地帶。數據表明,從2008年到2016年,全國主要商品零售場所使用的塑料購物袋,共節約了約700億個,每年大概節約87.5億個。然而,僅2016年,全國快遞行業消耗塑料袋就約147億個,國內三大外賣平台一年至少消耗73億個塑料包裝,消耗量遠超零售商場節約量。而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外賣即時配送訂單量已超150億單,2018年中國快遞年包裹量則在12月28日突破了500億。
廣東省現代物流研究院院長曾亮兵表示,快遞行業一直在倡導減少塑料包裝袋的使用,但執行過程中做得不太好。塑料袋比紙箱成本更低,“目前比較大的平台例如順豐、京東、菜鳥等在塑料袋環保指標方面有一定要求,但需要用時還是會用。市民收快遞時,可看看快遞包裝上是否有可循環、可回收標識,由此初步判斷是否屬於環保類型”。
2020年1月19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19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明確了未來一段時間內塑料污染治理的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意見提出,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禁止以醫療廢物為原料製造塑料製品,全面禁止廢塑料進口。
2020年6月,河南升級“限塑令”:禁用一次性塑料製品。
截至2020年11月,全國已有30個省區市公布了塑料污染治理省級實施方案或行動計劃,相關行業企業也在抓緊行動。
2020年11月,《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徵求意見稿)公開徵集意見,這一政策也被認為是北京最嚴“限塑令”。
根據《行動計劃》,北京市將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生產、銷售。對餐飲業、外賣平台、批發零售、電商快遞、住宿會展、農業生產等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集中、易向環境泄露的重點領域,分別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治理措施。同時,聚焦體育場館、旅遊景區、文化設施、交通場站等四類重點場所,河道、公路、鐵路、背街小巷等四類沿線,與生活垃圾分類等重點工作相結合,協同推動塑料污染治理。
習慣1:用紙吸管影響“喝奶茶的快感”。
習慣2:塑料地膜用起來“熟門熟路”。
習慣3:不可降解塑料袋價廉易得且方便。
習慣4:懶得想可選擇哪些塑料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