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帽
篾帽
篾帽 拼音讀為:mie mao 意為斗笠。竹篾編製的帽子。
![篾帽](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5/m45630f7e7151ba595654b55ccfbdeba7.jpg)
篾帽
騰衝蔑帽之所以不叫斗笠而叫篾帽,主要因為“蔑”類太多,“篾”字十分重要,共有“起頂篾”、“穿頂篾”、“戧頂篾”、“長把”、“短把”、“邀線”、“花胎篾”、“撬篾”和“扎邊篾”等九種,每頂篾帽都如此,絕對無法省去一種。帽分兩層,表面一層的主篾分為“長把”和“短把”,編“轉”部分用“邀線”夾勒,“修邊”部分為“長把”獨編;中心部分由“起頂篾”、“穿項篾”和“戧頂篾”編成;內里一層“花胎”由“花胎篾”編成,用五根“撬篾”五等分放射狀地布置起到加強筋作用;“扎邊”時用“扎邊篾”包紮,“扎邊篾”又有一根單篾和兩組細篾。每一種篾在工藝廠都各有特色,都以一種半成品形式出現。在實際製作中,從頭至尾在一戶人家製作的,數量極少,只是自用和饋贈親友的那幾“頂”。正常情況下,編好表層尚未“戧頂”就做為商品售出,由一些專做後面幾道工序的專業戶收購去集中製作才出成品。進入半成品交易的共有表層、花胎兩種。
騰衝篾帽由於其工序繁瑣而成為天下無二的一種工藝品,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是騰衝旅遊商品中的又一新秀。
雲南蘭坪來龍的拉馬人,人人手巧,這裡出產的篾帽牌子老,名聲響,遠銷各地。
說它是篾帽,當然因為主要原料是竹篾,但這種說法又不全面,編織來龍篾帽,還必須用樺樹皮。人們到海拔3000多米高的高山上背陰潮濕處,把生長在這裡的樺樹皮剝下來,背回家后泡在水裡,10多天之後撈出,鋪在乎整的地面上壓板晾乾,然後剝成若干層使用。
人們先用竹篾片編成大小相配的兩面帽殼,把大的一頂套在小的一頂上,中間夾上白樺樹皮,再用細篾片把夾好樺樹皮的雙層帽殼縫起來,就做好了一頂只有半斤重的篾帽了。
來龍篾帽,熱天可以遮陽避熱,雨天可以擋雨。由於是雙層的,所以無論雨下得再大,它都可以"滴水不漏"。
雖然塑料雨具越來越多,但來龍篾帽仍以它那優良的質量和優雅的造型贏得了人們的青睞,成為拉馬人手中的一個拳頭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