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文鄉

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轄鄉

習文鄉,隸屬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地處臨漳縣西南,東鄰孫陶集鎮,南連河南省安陽縣柏庄鎮,西鄰安陽縣安豐鄉和磁縣講武城鎮,北隔漳河與香菜營鄉和杜村集鄉相望。轄區面積58.48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習文鄉戶籍人口為43283人。

1953年,建習文鄉。1958年,改設習文公社。1984年5月,復設習文鄉。截至2020年6月,習文鄉轄34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義城村習蔡公路28號。

2018年,習文鄉有工業企業5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5個。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屬臨漳縣第五區。
1953年,建習文鄉。
1958年,改設習文公社。
1984年5月,復設習文鄉。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習文鄉境內為漳河沖積扇平原,地勢平坦,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最高點位於時固村,海拔82米;最低點位於窯頭村,海拔76米。
水文
習文鄉境內河道屬漳河水系,漳河自西太平入境,至常巷村東出境,境內長18千米。
習文鄉實景
習文鄉實景

行政區劃


轄34個行政村。
習文、栗辛庄、時固、西太平、東太平、上柳、馬辛庄、板屯、板堂、
義城、芝村、倪辛庄、河圖、洛安台、定花城、劉太昌、張彭城、靳彭城、趙彭城、
公界、邊庄、仁壽、核桃園、邢固、明陽屯、賀北、曹村、何庄、北吳庄、常巷、窯頭、吉田、南王莊、西吳庄
(轄34個行政村,35個自然村)

代碼

130423206
~201河圖村 ~202栗辛庄村 ~203時固村 ~204芝村 ~205義城村 ~206板屯村 ~207西太平村
~208東太平村 ~209上柳村 ~210馬辛庄村 ~211板堂村 ~212倪辛庄村 ~213劉太昌村 ~214曹村 ~215北吳庄村
~216長巷村 ~217河庄村 ~218仁壽村 ~219定華城村 ~220洛安台村 ~221核桃元村 ~222明陽屯村 ~223邢固村
~224賀北村 ~225西吳庄村 ~226張彭城村 ~227靳彭城村 ~228趙彭城村 ~229公界村 ~230邊庄村 ~231吉田村 ~232窯頭村 ~233南王莊村 ~234習文村
習文
北宋叫修仁為與講武城對稱,改名習文。清乾隆年以來皆為習文。習文。習文耕地面積2310畝,農業人口1479人。
馬辛庄
清乾隆年間漳河改道,鄴鎮南半部被沖毀,馬姓南遷另建新村,取名馬新莊。后演變為馬辛庄。馬辛庄耕地面積1005畝,農業人口825人。
上柳
北宋有東上流,西上流。清乾隆年間漳河改道,西上流被沖毀,併入東上流,從此合稱上流。后演變為上柳。乾隆年至今皆為上柳。上柳耕地面積1650畝,農業人口1495人。
東太平
據查,東太平歷史悠久。清代以前叫焦家谷駝。清代皇帝南巡路過此地,聞此村名認為不詳,遂改名為太平。因有東西兩村,此村位於東部,故名東太平。咸豐年以來皆為東太平。東太平耕地面積1530畝,農業人口1395人。
西太平
西太平舊稱段王。唐代已有段王村,宋代叫段王,明代仍之。清代皇帝南巡路過此地,聞此村名認為不詳,遂改名太平。因有東西兩村,此村位於西部,故名西太平。咸豐年以來皆為西太平。西太平耕地面積2490畝,農業人口2014人。
西太平現有新石器時期遺址。
板堂、板屯
北宋為板堂。明正德年為板堂屯,清乾隆年仍之,咸豐、光緒年為東、西板堂,今為板堂和板屯。據查,北齊時,此地有個花園,園中建有木板祠堂,形成村落後,取名板堂。到了明代,在板堂附近又建一村,並設屯於此,故名板堂屯,后簡化為板屯。
板堂耕地面積1260畝,農業人口928人。
板屯耕地面積1515畝,農業人口1214人。
時固
北宋為時故,明代仍之。清乾隆年以來皆為時固。時固耕地面積2445畝,農業人口2130人。
村西有西門豹祠遺址。
栗辛庄:
據查,明初,栗姓人山西洪洞遷此定居,故名栗新莊,后演變為栗辛庄。栗辛庄耕地面積1230畝,農業人口1103人。
義城:
東魏、北齊村,增築鄴南城。後人在鄴城遺址定居,把“鄴”演為“義”,故名義城。明正德年為義城屯。清乾隆以來皆為義城。義城耕地面積1290畝,農業人口727人。
芝村
北宋為支村。清咸豐年以來皆為芝村。據查,此地原是曹操的花園,種有芝蘭花,後人定居於此,取名芝村。芝村耕地面積1650畝,農業人口1193人。
胡連莊
明《嘉靖彰德府志·鄴都宮室志》記載,齊左丞相咸陽王斛律明月宅在城北,其所居之地為南、北斛律二村。北宋為南胡律、北胡律。清乾隆年以來皆為胡連莊。今為胡連莊,和東太平為一個行政村。
倪辛庄
清乾隆年間漳河南移,將東昭德村沖毀,倪姓遷此定居,取名倪家新莊。后演變為倪辛庄。倪辛庄耕地面積2794畝,農業人口1981人。
河圖
北宋叫河頭,清乾隆年為河圖,咸豐年上為河圖庄,光緒年以來皆為河圖。河圖耕地面積1679畝,農業人口898人。
劉太昌
北宋為太倉,清乾隆、咸豐年仍為太倉,光緒年以來作太昌,今為劉太昌。
據查,太倉即皇家倉庫。今太昌是鄴都南城內皇家倉庫所在地,後人在此遺址上建村仍名太倉。民國四年,漳河從倪辛庄至曹村之間決口沖毀劉村,該村居民搬過到太倉村東另建劉村。后二村合一,改名劉太倉,演變為劉太昌,劉太昌耕地面積1507畝,農業人口1216人。
曹村
明《嘉靖彰德府志》記載,北宋即有曹村。清乾隆年為隸曹村、劉家曹村,咸豐年為劉曹村、曹村莊,光緒年為甘曹村、劉曹村、李曹村,今為曹村。據傳,因該村有一個巨大的馬槽,取名槽村,后演變為曹村。曹村耕地面積1174畝,農業人口982人。
河庄
明《嘉靖彰德府志》記載,北宋為河庄。清乾隆年為河狀村,咸豐年為河庄村,光緒年為東河庄、西河庄。今為河庄。因靠河建村而得名。河庄耕地面積1073畝,農業人口799人。
仁壽
仁壽歷史悠久,北宋已形成村落。《臨漳縣誌》記載,該村位於東魏、北齊國鄴南城仁壽門外,故名仁壽。北宋叫仁壽。明正德年以來皆作仁壽。仁壽耕地面積1539畝,農業人口1449人。
北吳庄
據查,明初,1949年改為北吳庄。北吳庄耕地面積1389畝,農業人口1098人。
常巷
據查,明初,常岳從山西洪洞遷此定居,取村名常岳村。后演變為常巷村。清咸豐年以來皆為常巷村,簡稱常巷。常巷耕地面積1172畝,農業人口836人。
定花城
北宋叫定誇城,明代仍之。因此地是定誇古城遺址,形成村落後取名定誇城。后演變為定花城。《鄴乘·地理志》曰,在南城東南,以舊地為基,築東、西定誇城。清咸豐年以來皆為東、西定花城,今為定花城。定花城耕地面積308畝,農業人口222人。
張靳趙彭城
北宋有個東彭城、西彭城,明代仍之。清乾隆年為彭城村,咸豐年為張彭城、東彭城,光緒年為趙彭城、靳彭城,今為張彭城、靳彭城、趙彭城。據查,北齊時,彭城王居此,形成村落後得名彭城。后村分為三,以姓氏居多取村名。
張彭城耕地面積989畝,農業人口594人。
靳彭城耕地面積473畝,農業人口329人。
趙彭城耕地面積874畝,農業人口502人。
洛安台
據查,曹操到練兵場閱兵,常在此地離鞍下馬登台,后在此地形成村落,得名落鞍台,演變為洛安台。清乾隆年為樂安村,咸豐年至今皆為洛安台。洛安台耕地面積917畝,農業人口500人。
邢固
宋代為邢固,明代仍之。清乾隆、咸豐年為邢固,光緒年為東、西邢固,今為邢固。邢固耕地面積958畝,農業人口714人。
明陽屯
據查,明初,有個姓明的叫明大發和姓楊的遷此定居,故稱明楊屯,后演變為明陽屯。清乾隆年為名楊屯,咸豐年為明羊屯,光緒年以來綿為陰陽屯。陰陽屯耕地面積1257畝,農業人口871人。
核桃園
據查,鄴南城外有個果園,園內核桃樹多,此村建在果園遺址,故中核桃園。清乾隆年以來皆為核桃園。核桃園耕地面積1065畝,農業人口788人。
公界
北宋叫公廨即衙門。後人在此遺址上建村得名公廨。后演變為公界。清乾隆年為公建村,咸豐年上為功建村,光緒年至今皆為公界。公界耕地面積580畝,農業人口350人。
賀北
據查,洹水曾流經村南,人們在此定居后取名河北,后演變為賀北。賀北耕地面積1240畝,農業人口963人。
西吳庄
據查,明初,吳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取名吳家莊。清《乾隆彰德府志》記載為吳家莊。清咸豐年以來皆為吳家莊。為區別同名村莊。西吳庄耕地面積742畝,農業人口556人。
邊庄
據查,明初,邊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定居,取名邊家莊,簡稱邊庄。邊庄耕地面積876畝,農業人口645人。
窯頭
鄴為六朝古都,建城時用磚很多。此外燒窯出名,建立村落後,取名窯頭。窯頭耕地面積1998畝,農業人口1532人。
南王莊
據傳,過去村裡有個姓王的財主養了條惡狗,故有惡狗王莊之稱。人們嫌村名不雅,改名南王莊。南王莊耕地面積1000畝,農業人口541人。
吉田
《臨漳縣誌》記載,吉田古稱籍田,位於鄴南城南郊。東魏、北齊時,在鄴南城建都,每逢春天便召集百姓給牛披紅掛綠,皇帝、大臣出城親自扶犁舉行家耕典禮。這種儀式就叫“籍田”。此處是籍田的地方,建村后仍名籍田。后演變為吉田。吉田耕地面積294畝,農業人口216人。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習文鄉轄區總人口3534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094人,城鎮化率22.9%。另有流動人口4782人。總人口中,男性18182人,佔51%;女性17159人,佔49%;14歲以下7987人,佔22%;15~64歲25372人,佔72%;65歲以上1982人,佔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5339人,佔99.99%;有回、滿2個少數民族,共2人,佔0.01%。人口出生率14.03‰,人口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長率7.9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57人。
2017年,習文鄉常住人口36720人。
截至2018年末,習文鄉戶籍人口為43283人。
實景
實景

經濟


農業
習文鄉耕地面積4.4萬畝,人均1.2畝,全部為水澆地,以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為主。
2011年,習文鄉農業總產值3.5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3.6萬噸,人均1018.6千克,其中小麥1.6萬噸,玉米2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蔬菜種植面積9000畝,產量3.3萬噸,主要品種有韭菜、西葫蘆、白菜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3.5萬頭,年末存欄1.9萬頭;羊飼養量2.9萬隻,年末存欄2.3萬隻;家禽飼養量86萬羽。
工業
習文鄉以鑄造、機械加工、建築材料為主。
2011年,習文鄉工業總產值10.5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5.8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39%,比上年增長9.7%,工業企業120家,職工1800人。
商業
2011年末,習文鄉有商業網點135個,從業人員1025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9.7億元,比上年增長6.8%。
金融
2011年末,習文鄉各類存款餘額1.8億元,比上年增長0.7%;各項貸款餘額1.1億元,比上年增長8.6%。

文化


地名由來
因鄉政府原駐習文村而得名習文鄉。

交通


習文鄉有京港澳高速從境內通過。
習文鄉地圖
習文鄉地圖

社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習文鄉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4個,各類文化專業戶213戶;各類圖書室12個,藏書2.3萬餘冊。學校體育場2處,9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3%。習文鄉召開小散亂污整治調研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習文鄉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1100人,專任教師35人;小學12所,在校生1918人,專任教師11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579人,專任教師5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習文鄉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200萬元。習文鄉兩改一清一拆進行中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習文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7個,其中門診所46個;病床15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4.5張;固定資產總值128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2名,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4人。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萬人次。34個村村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5%。

社會保障

2011年,習文鄉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66戶,人數1106人,支出125.1萬元,比上年增長3.65%,月人均94元,比上年增長18%;醫療救助4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00人次,共支出3.78萬元,比上年增長11%。國家撫恤金、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6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80萬元,比上年增長15%。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8萬人,參保率92%。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習文鄉有郵政代辦所1個。郵政業務總量185萬元,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6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8000門,固定電話用戶3500戶,行動電話用戶3萬戶,寬頻接入用戶10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60萬元。習文鄉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

獲得榮譽


習文鄉被譽為鄴南城遺址所在地,境內還有西太平新石器文化、靳彭城古柏、曹操拴馬樁等眾多文物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