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花機

繡花的機械

繡花機,從字面上一看我想大家應該都明白,繡花機,繡花的機器,或者是繡花的機械。在繡花剛開始脫離手工刺繡的時候,當時所謂的繡花機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繡花機,因為當時的繡花機是用傳統的縫紉機,換上一個帶小圓孔的底板,縫紉機針不停的上下進出,再加上手持用綉框繃緊了的布,來回的動,實際上講,這種所謂的繡花機,其實仍然是手繡的一種。

發展史


對於全球繡花機的發展歷史,大致上是這樣:
1828年
Joshua Heilman 生產了第一台手搖繡花機。是由 Mulhouse 的 Koechlin 製造的,一年以後賣給了英國曼徹斯特的 Houldsworth。
1834年
手搖繡花機在巴黎博覽會(Paris Exposition)展出,並獲得 Legion of Honor 金獎。
1860年
瑞士提花編織者 Isaak Groebli 對將手搖繡花機技術與當時的縫紉機(或鎖針)技術結合在一台機器中很感興趣。他的目的是為了研製一種能使用連續線(繞在線軸上)的機器。對鎖針的利用必將給機器繡花帶來一場完全徹底的革命。
繡花機
繡花機
1864年
Groebli 在瑞士 St. Gallen 的 M. Wehrli 先生支持下開發了第一台實驗樣機,因為其梭子形狀像一隻小船,因此被稱作“schiffli 機”(在瑞士和德國的方言里,schiffli 的意思是指小船),中文則譯成:“飛梭繡花機”。這台機器有24根針,1 1/2 碼長,只有一根針能工作正常。瑞士溫特圖爾市的機器製造者 Reiter 先生將 schiffli 的開發工作承接了下來。
1865年
繡花機控制面板
繡花機控制面板
Reiter 推出第一台 Reiter 型的 schiffli 機。工廠的生產能力卻不足以應付定單。此機的特性如下:
4 1/2 碼長
28轉/分
由提花機驅動
1867年
第一台飛梭繡花機在巴黎世界展(Paris World Exhibition)上展示,並被授予公認獎。
1870年
德國 Plauen 的 Schnoor and Steinhouse 商行開發了一種類似 Rittmeyer 的手搖繡花機。此商行取得了成功,僅1982年便售出2325台。
其後較有名的手搖繡花機製造廠有:Martini 公司、Tanner 公司和 Adolph Saurer 公司。
1873年
紐約的柯賽特公司(Kursheedt Co.)進口了12台手搖繡花機,Jacob Klaus 作為機械師也隨之來到美國。
1875年
飛梭繡花機的第一次出口定單是給美國的柯賽特公司(Kursheedt Co.),一單便是18台。這次隨機來的機械師是 Arnold Groebli 和 Isaak 的兒子。Kursheedt 同時買下了在美國的專利權。
1878年
蘇拉(Saurer)和桑司(Sons)在瑞士的 Arbon 開始製造飛梭繡花機。
另一個飛梭繡花機製造商(Vogtlandischer Machine Works AGE)進入了市場,它又被稱為溫邁格(Vomag),Vomag 不久便成為飛梭繡花機技術的領導者。
Isaak Groebli 開始實驗將提花技術(同樣也用於製造編織機的設計指導)結合在新機器的製造中,這種革命思想和實驗導致了 Groebli 自動化的發展,對現代飛梭繡花機技術帶來了極大的提升。
1890年
第一台自動機械飛梭繡花機在紐約運行,但此後沒有打版系統可用的狀況一直持續了六年。
19世紀初
繡花機
繡花機
羅比聖紡 織公司 (Robison Textile Co.)在新澤西開張,生產並銷售飛梭繡花工業用的線。
1905年
普絡(Plauen)和蘇拉(Saurer)雙雙推出10碼飛梭繡花機。
1890年至1906年,美國的飛梭繡花工業得到顯著增長,建立了143家工廠,擁有600台飛梭繡花機。且大部分集中在新澤西的哈得孫縣,因為這裡靠近紐約的服裝工業基地。相比之下,瑞士有6000台飛梭繡花機在使用中。
1907年
溫邁格(Vomag)的首席工程師 Robert Zahn,開發出一種全新的自動機器,遠遠勝過市面上的其它機型。
1911年
美國的繡花工業已發展到:241家飛梭繡花工廠,1013台飛梭繡花機和5900個從業人員;248家手搖繡花工廠,1159台手搖繡花機和2500個從業人員。
勝家縫紉機公司(Singer Sewing Machine Co.)開始刊登廣告宣傳一種縮放儀驅動的六頭繡花機,但到30年代後期便不再生產了。
1919年
在德國 Freiburg,Rudolf Schmidt 和一個合伙人成立了 Burkhardt & Schmidt,專門生產縫紉線和繡花線,稍後,公司改名為 Madeira Gamfabrik。
1919年-1920年
服裝的流行式樣使用了大量的繡花,從業者獲得有史以來最高的收益(直到現在來說都是如此)。包括西班牙披肩在內的一些最困難的繡花也在嘗試中。
1920年
在美國康涅狄格州,Dominick Golia 成立了紐黑文繡花公司(New Haven Embroidery),最後(根據一次繡花界合同的操作)演變成超霸繡花機公司(Ultramatic Embroidery Machine Co.)
20年代中期
在德國的 Plauen(稱作花邊和繡花城),Paul Gunold 開始提供繡花設計和打卡的業務。
1926年
德國德累斯頓的 Carl Wurker 取得工程師 Max Bretschneider 的幫助,並委任其設計第一台讀卡自動縫紉機。結果使得多頭繡花機變的更小、更自動化。其原型機僅僅是單頭,但不久3頭機便成為標準型號,到1940年,使用中的3頭“沃克”(Wurker)機便達到3000台。
1933年
在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E.B. Meister 和他的弟兄們開發了一種有手綉效果的、縮放儀驅動的、生產各種花押字母的機器,稱作 Meistergram。
1937年
北哈得孫縣的商業議會設立了繡花局(Embroidery Bureau)。其後此局的一部分人與另外一些人合夥成立了“飛梭花邊與繡花製造協會”(Schiffli Lace & Embroidery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1938年
Geoffrey E. Macpherson 在英國諾丁漢開辦了一家銷售紡織機械和配件的公司-- Geoffrey E. Macpherson Ltd.。這家公司以後至少在五個國家設立了辦事處,在商業繡花工業界具有主要影響力。
1942年
繡花衰退時期過去了,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90%有關戰爭的徽章都是在美國的飛梭繡花機上製造的。
1944年
東海縫紉機株式會社(Tokai Industrial Sewing Machine Co. Ltd.)成立了。這是田島公司(Tajima Industries)的母公司。
40年代中期
美國繡花工人的報酬很低。1942年,一個看機工的薪金是19美分/小時。四年以後,一個有經驗的看機工的工資是1.5美金/小時。
1945年
紐約的 Harry Hirsch 開辦了Albihirsh International,推銷針織設備和成型設備。
日本幸福工業株式會社開始生產電腦繡花機,並命名品牌為:幸福(HAPPY)
1946年
Jack Krasnitz 建立了銷售縫紉機的“縫製機器交易中心”(Sewing Machine Exchange),以後由 Sons Ron and Marty Krasnitz 接手經營並成為美高(Melco)和田島(Tajima)的經銷商。
1948年
HAPPY(幸福)繡花機出口到國外,主要市場為亞洲和美國。
1949年
四月底,Paul Gunold 帶領全家離開了飽受戰亂的 Plauen,三周以後,在 Stockstadt 又開始了他新的打版設計生意。
1950年
Harvey Anton 在紐約 Broome 街開張一家名叫 Anton Yam Co. 的公司,出售飛梭繡花線。
1951年
Erik Gross 以“沃克”(Wurker)機為模型,生產出了美國本土製造的第一台多頭機械式繡花機。
Coleman Schneider 在新澤西西紐約成立了“斯內德國際設計打版公司”(C. Schneider International Designers & Punchers),是美國國內唯一能提供“格露斯”(Gross)繡花機花樣紙帶的公司。後來,也開始為飛梭繡花機提供打版服務。再後來,這家公司至少擁有19名專業設計師,發展成一家最大的打版中心。
繡花業主 Lenny LaVeghetta 發明了一種電子斷線感應器,用鈴聲或燈光提醒看機工人。
1953年
一部分飛梭繡花業主從繡花局(Embroidery Bureau)分裂出來,成立了與之對抗的另一個貿易協會——“飛梭花邊與繡花製造協會”(Schiffli Lace & Embroidery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Zangs(蒼克斯)開始製造多頭機械式繡花機。
Geoffrey E. Macpherson Ltd. 簽約銷售新的“蒼克斯”(Zangs)繡花機
50年代中期
“全美紡織工人協會”(Textile Workers of America)成功的組織了繡花廠的工人們,代表了80%的繡花工人,20年來,其代表性下降到不足50%。
飛梭繡花廠開始向南遷移,在卡羅來納州和喬治亞州建立基地。
戰後,多頭繡花技術在“沃克”(Wurker)的基礎上得到飛躍發展。德國漢堡的邁高公司(Markscheffel Co. 縮寫為 Marco)和德國 Krefeld 的蒼克斯公司(Zangs Co.)首次緊密合作,在1952年和1953年的歐洲展覽會上展出新機型。在當時,邁高公司和蒼克斯公司是日本市場上多頭繡花機的主要供應商
在美國,製造多頭繡花機的廠家是新澤西州Bergenfield 的“格露斯自動繡花公司”(Erik Gross Embroidery Automat Inc.)。
1957年
日本 Ichinomiya 市的“愛麗娜工業公司”(Elena Industries——Yoshio Shibata 的家族服裝生意)在美國買了一台“格露斯”(Gross)多頭繡花機,由於機器的規格不合用,為了更好的滿足其公司的需要,Shibata 開始研製繡花機。1959年,只供其內部使用的新機器誕生了。
繡花局(Embroidery Bureau)和飛梭花邊與繡花製造協會(Schiffli Lace & Embroidery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合併,沿用後者的名字。
1959年
Robison Textile 公司和 Anton Yam 公司合併成 Robison-Anton Textile Co.
1962年
感謝 Erik Gross 發明了跳針裝置,使得綉框移動時針可以不穿透布料。幾年以後,他放棄了其擁有的發明專利權。
1963年
專門用於多頭繡花機的尼龍線首次問世,是加拿大多倫多的 Robison-Anton 為 Beauty-form Lingerie Co. 生產的,開始的定單是每4種顏色24卷。
1964年
日本 Tokai 的東海縫紉機株式會社(Tokai Industrial Sewing Machine Co. Ltd.)開始生產“田島”牌多頭自動繡花機。
第一台百靈達繡花機離開生產線進入市場。
Coleman Schneider 在美國代理 邁高(Marco)和蒼克斯(Zangs)多頭繡花機,美國市場上的其它牌子繡花機則由格露斯公司(Gross)代理。
60年代中期
在德國,Paul Gunold 的兒子,建立了 Stickma,銷售繡花線和其它輔料配件。
60年代後期
新澤西州 Paterson 的 Haggar Bros 開發了一種實用的換色系統。
1967年
日本京都的愛德公司(Eltac Co.)開始製造繡花機,他們是世界上第一家將電子控制的8單位紙帶機引入多頭繡花機,愛德機器主要銷售在港澳台和東南亞地區,主要代理是香港的漢興公司。愛德公司破產以後,其繡花機的生產業務由日本幸福公司(Happy Machine Co.)接手進行。
Tampa, Fla.空軍基地的鐘錶匠 Sidney O. Beck 開發了一種“帶上花押字刺繡機”,一種縮放儀驅動的、用來在名字帶上對軍用字元進行精確刺繡的機器。
1968年
日本百靈達公司(Barudan)推出其第一台機械式多頭繡花機。
繡花業主兼打版師 Coleman Schneider 出版了他的第一本關於繡花的書:《Machine-Made Embroidery》。
1968年--1969年
Coleman Schneider 委託 Auto-Trol 公司(位於科羅拉多州的 Arvada,從事計算機研究和數字化業務)為多頭繡花設備研製電腦打版系統,Auto-Trol 公司雇傭了一幫工程師(其中有 Randall Melton 和 Bill Childs)進行此項目。其第一條樣帶實際使用在 Schneider 的廠里,可惜的是,在這個項目還未徹底完成之前 Auto-Trol公司便被賣掉了。
1970年
電子技術應用於飛梭繡花機,帶來了繡花機技術的更新換代。
1970年
紐黑文繡花公司(New Haven Embroidery)的 Golia 家族從 Coleman Schneider 手上買下了“邁高”在美國的代理權,成為美國和加拿大市場上的德制“邁高”(Marco)機械式繡花機的代理商。
田島(Tajima)開發出跳針機構技術。
1972年
Bill Childs 和 Randall Melton 在丹佛建立了美高公司(Melco Industries of Denver),他們在1969年受雇於 Auto-Trol 時曾參加了開發電腦繡花打版系統的項目,現在他們在原項目的基礎上,又開始進一步細化精製。
百靈達(Barudan Co. Ltd.)推出跳針機構技術和自動換色功能。
1973年
經過代理“蒼克斯”(Zangs) 20年以後,Geoffrey E. Macpherson 的公司開始在歐洲經銷百靈達(Barudan)的全線產品。
田島(Tajima)首次推出具有換色功能的6針機。
1974年
Golias 公司推出機械式繡花機,平均速度為每分鐘300-400針。為了打理其新產品,Golias設立了一個新部門:綉霸繡花機公司(Ultramatic Embroidery Machine Co.)。
蒼克斯公司(Zangs)推出電子多頭刺繡機。
70年代初期
帶繡花后兜的斜紋布工裝褲成為最熱門的流行趨勢,同時刺激了公眾對繡花的接受、繡花機的銷售和簽約承包的活躍水平。
70年代中期
據報告,日本有13000台多頭繡花機,大部分是機械式的,競爭的焦點是開發全電腦化的機器。
Harry Hirsch 透過他的賀斯公司(Hirsch International)開始進口田島(Tajima)機械式多頭繡花機,他的第一個客戶是得克薩斯州El Paso 的 Jim Yates。
1975年
Rudolf Schmidt Jr. 成為 Burkhardt & Schmidt(股東是 Madeira Garnfabrik 和 Rudolf Schmidt KG.)的行政總裁和唯一擁有人,他是其創始人 Schmidt 的兒子。Schmidt 的另外兩個兒子 Michael 和 Ulrich 不久也加入了這門家族生意,計劃將生意擴張到美國、英國和新加坡。
1976年
Geoffrey E. Macpherson 最年輕的兒子 Neil Macpherson 來到美國,建立了 Macpherson Inc.,經銷百靈達(Barudan)機器。
美高公司(Melco Industries)推出世界上首套電腦繡花打版系統——Digitrac,並賣給了位於日本大阪市的高達繡花公司(Goda Embroidery)。
綉霸公司(Ultramatic)在 Bobbin Show 展覽會上展出其第一台單針6頭電腦繡花機。
1977年
Meistergram 在 Bobbin Show 展覽會上展出其第一台字元電腦繡花機。
百靈達(Barudan)製成其第一台全電腦多頭繡花機。
Randall Melton 和 William Childs 為綉霸公司(Ultramatic Machine Co)也開發了一種字元電腦繡花機,並取得“弧形化鍵盤字元”的專利權。
1978年
田島公司(Tajima Industries Ltd.)推出其第一台電腦多頭繡花機——TMBE型。
非官方的工業歷史學家 Coleman Schneider 發表了他的第二本著作:《Embroidery: Schiffli & Multihead.》
百靈達公司(Barudan Co. Ltd)推出其第一套電腦繡花打版系統
幸福工業公司在台灣和美國的設立子公司,開始大量向亞洲和美洲出售繡花機。
1979年
在澳大利亞的悉尼市,加拿大人 Bill Wilson 和澳大利亞人 Robert Pongrass 建立了威爾考公司(Wilcom),開發和銷售電腦繡花打版系統。
70年代中期至晚期
日益激烈的競爭最終迫使 Erik Gross 關閉了他的繡花機製造業務。
70年代晚期
在此期間的三項重大發展是:自動剪線,自動換色,8單位電子紙帶閱讀機。
莫利茲公司(Moritz Embroidery Works)首家用威爾考公司(Wilcom)生產的電子卡將其飛梭繡花機改造成電腦化。
1980年
美高公司(Melco)推出其第一台單頭繡花機,運用了自動弧形化的技術,使其能夠沿圓周軌跡車花。
繡花承包商 Jim Yates(在德克薩斯州擁有 Yates Monogram 公司)與賀斯公司(Hirsch International)的 Harry Hirsch 合作建立了經銷繡花設備的 Sedeco 公司(Southwestern Embroidery Design & Equipment Co.),Yates 最後取得 Sedeco 公司的全部所有權。
威爾考公司(Wilcom)擴張其在美國的業務,建立了芝加哥地區辦事處。
幸福公司(HAPPY)的繡花機正式被德國的福昌商貿公司所代理,地點為德國杜塞爾多夫。
1982年
在亞特蘭大市,G+S公司(Gunold + Stickma)建立了美國G+S公司,經營線和打版服務。稍後,其經營的產品擴展至繡花輔料和打版設備及打版軟體。
Tas Tsonis 和 Brian Goldberg 在地下室開張了 帕爾斯公司(Pulse Microsystems)。他們為繡花工業界開發了第一套花樣存檔軟體和網路管理軟體以及數據採集軟體。
1983年
Macpherson 公司開發了其第一台圓柱臂型的多頭繡花機。
Macpherson 公司的僱員 Dennis Smith 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套用於成品帽子繡花的框架,這種專利產品是用在百靈達繡花機上的。
1984年
Zangs (蒼克斯)改組后成立了 ZSK (綉麗)。
田島公司(Tajima)為了對美國市場提供更好的技術服務,在新澤西建立了技術中心。
Ken Paige 和他的妻子,在紐黑文市的拉哥尼亞開張了美國 Madeira 公司,是德國一家制線公司——Madeira 公司的分支機構。6年中,這家美國公司在佛羅里達和加利福尼亞開設了辦事處,經營的產品也擴張到各種繡花輔料及工具。
1985年
Macpherson 公司買下了克利夫蘭市的 Meistergram 公司,並將公司遷移到北卡羅來納州的格林斯博羅市。
1986年
日本繡花機廠商中,百靈達公司(Barudan)率先在美國建立繡花機生產廠。
1987年
《stitches Magazine》於本年5月首次發行,大約寄出7000份,開始是雙月刊,出了幾期以後,決定改為單月刊。首期出版6個月後,雜誌社就主辦了其首屆繡花大會(Embroidery Conference)。
第一屆“Stitch-Off”繡花比賽在丹佛市的 The Press Expo. 舉行。
1988年
美高公司(Melco)推出一種名為“Epicor”的電控系統,是第一個將繡花機電腦與繡花機機械分離而單獨提供電控系統的商家。
田島(Tajima)在其綉帽的機型上推出一種上下線自動剪的裝置(作為選件),在當時還未聽說其他廠家有這種裝置可供客戶選用。
1989年
豐田(Toyota)電腦繡花設備的生產廠——美國的 Nomura 公司推出一種6針的電控系統。
Accessory Resource Corp. 在丹佛開張了,全天候24小時供應繡花配件和輔料。
80年代晚期
潘投拉模斯(Pantograms)公司成為豐田(Toyota)電腦繡花機的分銷商。
1990年
Barbara J. Behm 寫了一本書:《The Business of Computerized Embroidery》,是第一本講述有關繡花業務與管理的書。
Lance 和 Cindy Sabo 在亞利桑那州建立的繡花貿易協會(Embroidery Trade Association)本年九月實行股份化,下一年的一月,開始接受繡花業者和其他工業人士為會員。
百靈達(Barudan)和田島(Tajima)計劃在莫斯科設立服務中心。
瑞士 Arbon 的蘇拉集團(Saurer Group Holding Inc.)取得美高公司(Melco Industries.)的主要控股權。
《Stitches Magazine》雜誌和日本繡花協會(Japan Embroidery Association)著手評選誰是年度交換獎(美國的“Stitch-Off”獎與日本的“All-Japan Embroidery Contest”獎)的競爭優勝者。
《Stitches Magazine》在國際城市——加拿大阿爾伯達省的卡爾加里市主辦了首屆國際繡花會議,四個國家的繡花業者出席了會議。
兩本講述繡花的新書成功發行。一本是關於打版的:《From Thought to Thread》,作者是加拿大阿爾伯達省卡爾加里市 Opal 繡花公司的 Wendy Griffiths。另一本是關於繡花工業的最新概述:《The Art of Embroidery in the '90s》,作者是 Coleman Schneider。
據說,第一家用錄象形式進行多頭繡花機操作培訓的是 Affiliated 繡花服務中心(Affiliated Embroidery Services)的電視繡花學校(Video Embroidery School)。一年以後其錄象教材又被翻譯成西班牙語。
德國的 G+S 公司(Gunold + Stickma)的單頭和雙頭繡花機在德國科隆的 IMB 展上亮相,據報道這種機型是針對非美國市場。
威爾考公司(Wilcom)和美高公司(Melco Industries)同意交換技術所有權,威爾考公司批准美高公司使用其針跡處理技術,美高公司則許可威爾考公司使用其弧形化專利並與其“美高”機直接相連。
Aisin Seiki Co. Ltd. 推出第一台橡皮驅動的微型繡花機,刺繡面積4”×4”,總重量約為8英鎊,型號稱作 P.O.E.M 500,由佛羅里達州坦帕市的 Toyota/Pantograms 公司經銷。
第一個美國製造的繡花機機頭在美高公司(Melco Industries,位於丹佛)總部離開了裝配線
邁高公司(Marco Co.)經過短暫的消失后,又重新出現在美國和歐洲的多頭繡花機市場上,但到1992年春季,他們又決定對此項業務不再繼續進行了。
1991年
幸福(HAPPY)公司正式設立歐洲產銷中心,地點設立在德國法蘭克福。
1992年
威爾考公司(Wilcom)和 Mark Steinberg's Graphic Applications 合併成 Wilcom Graphic Applications(威爾考圖形應用公司)。
Barcelona 的 Puntada Group 開發了一種稱作 Thor 的電腦多頭繡花機系列,在美國的首次亮相便不順利,可能是由於機械問題而最終導致停止發售。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的 Filtex 在美國佛蒙特州的 Richford 開辦了一家製造多頭繡花尼龍線的工廠。
1993年
James Buck 在德克薩斯州的沃思堡市開辦了 Mesa Distributors 公司,銷售 Excel 和 Kashmir 打版系統。
Barudan America (美國百靈達)在俄亥俄州 Solon(靠近克利夫蘭)的新工廠開張了。
《Stitches Magazine》雜誌被 Intertec 出版集團(Intertec Publishing)收購。
Monograms Plus Inc. 從前的特許權人建立了 Sew Smart Owners Association,這個集團以後又改名為 Monograms America。
美高(Melco Embroidery Systems)推出一種嶄新的繡花機—— Advantage 18,它只有一根針,卻可以用18種顏色的線。它使用了氣動技術,使繡花機可以自動剪線、接線和穿線。
百福公司(Pfaff)72%的股份賣給了 Semi-Tech (Global) Co. Ltd.( Singer Co.——勝家的母公司)。
服裝廠購買大型繡花廠和印花廠的趨勢有增無減,最大的兩宗是:Russell 購併 Game, Fruit of the Loom 購併 Salem Sportswear。
日元對美元的比價漲落失衡,使得多頭繡花機的售價在3-4個月內上漲了將近15%。
1994年
賀斯公司(Hirsch International)上市,以每股 8美金開市。在 NASDAQ——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表上的名稱為:HRSH。是美國繡花工業界第一家上市的公司。
Stitchmaster 公司建立了第一個為繡花從業者提供連續服務的電子公告牌——Stitchmaster Online。
Macpherson Inc., Macpherson Monogram 和 Meistergram 合併重組成一家公司——Macpherson Meistergram.
G+S公司(Gunold + Stickma)推出它的“One-Stop”(“一次搞定”)軟體,號稱可以用九種顏色對掃描后的圖案不用人工干預進行全自動打版。
Tultex 公司(一家有悠久歷史的羊毛服裝企業)的工人投票選舉工會。
田島(Tajima)開發出了可以旋轉270度的帽框,使得對成品帽子真正能進行從左耳部到右耳部的全面刺繡。
1995年
工業先驅者 Walter A. Floriani Sr 逝世,《Stitches Magazine》為此設立了 Floriani 獎,用來獎勵那些為繡花教育貢獻終身並卓有成就的人們。第一屆獲獎者是 Walter A. Floriani Sr 本人。
Universal Design公司在全球網 Internet 上建立了繡花廠商和打版廠商的通訊錄。
田島(Tajima)為其生產的繡花機增加了激光切割功能。
幸福(HAPPY)正式在中國建立工廠,地點設立在中國上海!
1996年
Technology Exchange 開始為服裝工業(包括繡花工業)提供在線式交互參閱和信息導向。
美國G+S公司(Gunold + Stickma of America)將它的兩個部門分立成兩個獨立的企業:Gunold + Stickma 公司在 Ole Prior 的領導下從事繡花輔料和配件業務;Gunold Technology 公司在 Ed Harof 的領導下從事軟體、設計、裁剪業務。這次分立是由於其德國的同名母公司分立而引起的。
在這次分立活動中,瑞士 Thal 的 C. Beerli AG 獲得了德國 Stockstadt 在 Gunold + Stickma GmbH 公司的 50% 所有權。
出現在網路上的與繡花有關的公司明顯的有所增加。Lee Printwear 和 Outer Banks 共同主辦的工業網址:Printers and Embroiderers World 還可以連接到其它繡花公司的網頁上。
繡花業主 Jennifer Ritchie Cox 和她的兩個合伙人 Arch 與 Susan Ritchie 為繡花業主們建立了地區性貿易協會:Embroidery Network。
《Stitches Magazine》和 THE PRESS 與CD-ROMDigital Product Locator(具有網路特性)上的 Cat Access 通力協作。
Bobbin 展會(1960年創辦)和 Bobbin 雜誌(1959年創辦)的創辦人 Ronald Segal 去世。Bobbin 展會在北美逐漸成為展示繡花新技術、新機器的重大事件。
賀斯公司(Hirsch International)買下了位於芝加哥的、具有50年經營機器和配件歷史的家族公司——“縫製機器交易中心”(Sewing Machine Exchange)。
賀斯公司停止經銷 Brother(兄弟)的機器,一門心思經銷 Tajima(田島)的機器和系統。
賀斯公司收購“縫製機器交易中心”以後,美高公司(Melco Embroidery Systems)只好重新開始自己設點在中西部經銷。
兄弟公司(Brother International)擴展現存的銷售代理網,以覆蓋原來由賀斯公司負責的地區。
《Stitches Magazine》設立了 Embroidery Hall of Fame(繡花榮譽紀念堂),首批入選者是:
Joshua Heilman
Isaak Groebli
Carl Wurker
Max Bretschneider
E.B. Meister
Erick Gross
Harry Hirsch
Randall Melton
William Childs
Minoru Goda
Ikuo Tajima
Yoshio Shibata
Madeira 集團的創始人 Rudolf Schmidt 去世。
新澤西州 Ridgefield 的 AA World Class Embroidery 的 Coleman Schneider 以他在繡花教育領域的終身成就而獲得第二屆 Floriani 獎。
1997年
賀斯公司(Hirsch International)宣布計劃與田島公司(Tajima)合資在紐約長島成立美國田島(Tajima USA),這將是首家在美國製造“田島”牌繡花機的工廠。
賀斯公司吞併了以德克薩斯州沃思堡市為基地、經銷“田島”繡花設備25年的 Sedeco公司,幾個月後,又吞併了丹佛的 Equipment Connection of Denver 公司。
Macpherson Meistergram 走過20年的歷程,被賣給了新澤西的 Willcox & Gibbs of Carteret(這是一家經營縫紉工業設備、有若干獨立部門的公司)。
1998年
Compucon:在Bobbin展會上推出AutoPunch和Color PhotoStitch軟體。
Ackerman North America:為客戶直接向製造商購買線和繡花產品開拓渠道,該公司位於Colo的 Denver,在Califonia,Illinoise,New Jersey ,North Califonia設有運輸點。
ETA:被Miller Freeman收購。
Textile Techonologies LLC:介紹購買數字化軟體的新途徑,PowerStitch Pay As You Go軟體允許免費使用數字化程序,只有在把設計結果輸出為機器格式時才要繳費,所有花費在設計上的前都將直接變為軟體所有者。
Sunstar:授權SWF East和SWF Mesa作為所有SWF繡花機的獨家代理。
兄弟國際公司:把辦公室移至New Jersey的Bridgewater。
兄弟國際公司:開放了Tennessee Complex作為美國的代理和倉庫。
田島:推出了Under Bobbin Changer(UBC)
兄弟:推出新6頭機BES-1260和單機BES-1261BC繡花機。
Toyota:推出了AD860型,該型號繡花機噪音小、速度快機電方面比以前的AD850有很大改進。
Toyota:推出“維護CD”手工服務版,CD包含許多調整和程序的錄象。
田島:設立東海縫紉機的北方工廠和東方工廠。
1999年
中國富怡集團:從事繡花機製造、繡花軟體設計、磁碟機、網路系統和服裝CAD業務,建立起全國性的銷售和網路支持。
百靈達:宣布有意收購Macpherson Meistergram。]
Wilcom:設立了在美國的Marietta GA設立了辦事處。
SWF East and SWF Mesa:向美國市場引入SWF的從單頭到12頭的成衣繡花機。
Compucon:在美國的NC Green設立了辦事處。
Compucon:在巴黎的國際縫製設備展覽會(ITMA)上展示了其新的繡花操作系統(EOS)——數字化和編輯軟體。
百靈達美國:收購了Geoffrey E Macpherson Canada,並且給其重新命名為百靈達加拿大有限公司,並且使它成為加拿大百靈達繡花機唯一的經銷商。
田島:推出了嬰兒帽框和窄的圓筒臂。
田島:推出了高速繡花機——TMFN系列。
Stitches Magazine:初次公布有利可圖的刺繡,第一本雜誌編輯內容為家庭刺繡。
兄弟:同時推出4頭PC控制型號繡花機——BES1240BC和單頭機BES-1241BC。
Pantograms:推出了Pantograms設計軟體——”ProLine”版本,ProLine系統有許多新的數字化特點。Embroidery Magic繡花軟體為客戶和家庭刺繡開發的,通過零售商銷售。它是Pantograms自己網路系統的第一個產品。
2000年
百靈達美國:收購了其以前的美國代理商Macpherson Meistergram of Greensboro N.C的銷售和支持部分。
兄弟:推出單頭升級的繡花機,型號為BES-916AC和BES-1216AC。
兄弟:在Tenn的Bartlett設立新的繡花支持系統。
Pantograms:推出工業的五年250000000stitch的擔保。
Pantograms:為制服行業開發一種名稱互補程序(a name patch process),可以在同一設置中有12種不同名稱。
Pulse Microsystems:的Stitchport取得專利,它可用於在線繡花設計和編輯字體。
SWF East and SWF Mesa:推出小型繡花機,專門為家庭和商業繡花人員設計。
Compuncon: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取得ISO9001國際認證的繡花軟體供應商,它從事軟體產品設計、開發、供應、銷售、經銷、安裝和應用。
2001年
Punto:推出Punto WindowsTM版本,唯一可以在Windows和MAC機上運行的軟體程序。Punto通過平台硬體按鈕和相同的程序使用同一的USB。
百靈達:推出compact bridge 繡花機有2、4、6和8頭。
田島:在日本的Nagoya設立新的Tokai工廠。
田島:重組其整個生產線,推出了TFHX、TEHX 和TFGN繡花機,這些機器功能都受到田島新T3技術的加強,增加了許多功能。
Toyoto:開發為帽子和flatwork 開發快速變換系統。
Toyoto:繡花機維修零件可在世界各地的互動式在線倉庫獲得。
Pantograms:為制服行業開發了循序漸進的stitching系統,用於name pacth,該機器可使用氣控,也可用在Toyota單針的AD851的mecha –tronics。
兄弟:推出網路軟體—BINS,用於連接繡花機工作運行。
Pulse Microsystems:推出Stitchport Xpress,可在線運作,支持零售繡花網路。
田島:開始經銷Pulse Microsystems 生產線。
Pulse Microsystems:申請WindowsTM-基礎繡花機控制器。
SWF East and SWF Mesa:在Bobbin World向商業繡花市場展示了絎縫機,該機器可以自動為縫被子和裝飾roll feed fabric。
Compuncon:大大擴充其研發部門的職員。
2002年
美高:推出Amaya繡花機,它是一種網路繡花機有自動進線器,這樣,繡花 人員在進行大部分織物刺繡時不需襯背。
Great Notions :推出單頭9針繡花機,在美國市場叫Renaissance
百靈達:推出Elite Junior繡花機,一種更小更方便的繡花機,適用於家用市場的需要。
Pantograms:推出攜帶型繡花機系統/商務包叫M.E.O.W(Machine Embroidery On Wheels)。
Pulse Microsystems:在Bangkok設立辦事處。
Compuncon:慶祝從事繡花業務20年,並且開始了與百靈達美國、百靈達亞洲和百靈達歐洲新的世界性合作。
直到電子科技把電腦和繡花結合到一起的時候,我國的繡花機也就是1983年江蘇蘇州由焦惟立等人研製的第一台電子繡花機問世以來,由電腦編程並控制的機械才使繡花效率得到了突飛猛進到提升,當然,它已經可以稱之為電腦繡花機,已經不在本篇的講述範圍之內,在電腦繡花的詞釋內,我們將對電腦繡花機做詳細的解釋。對於繡花機的解釋先告一段落。
電腦繡花機的概念:
電腦繡花機品種繁多,規格各異,目前尚未制定統一的分類方法,一般說來常用以下一些分類方法:
1.以機頭的多少來分,可分為單頭與多頭機(2-24頭);
2.以每一頭所含機針的多少來分,可分為單針與多針(3-12針);
3.以送料綳架形式可分為板式與筒式;
4.以繡花所用線跡形式分為鎖式線跡(301線跡)與鏈式線跡(101線跡).。由於每一機型都有機頭多少、機針多少、綳架形式以及線跡形式問題,將這些進行組合排列、細化分類,繡花機型式將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因而它能滿足不同層次、上同規模、不同要求的客戶需要。

機械電器原理


繡花機機械和電器原理:
先用刺繡CAD軟體製版,生成樣版后,將載有刺繡程序及花樣的碟片先後分別放入電腦磁碟驅動器中,在程序控制下,電腦將花樣坐標值換成與綳框X、Y方向位移量量相當之電信號,送到X、Y、Z單片機系統進行電機 升降速處理后,輸出三相六拍號,線電機的功放箱進行功率放大,紅色支X、Y步進電機,帶 動綳框完成X、Y間的進給運動;同時驅動Z步進電機,帶動機針作上下運動,從而使刺繡連 續地進行下去。
Z步進電機通過同步齒形帶等驅動機頭傳動機構旋轉,機頭的特定機構使引線機構和機針帶頭著麵線作出、下運動,穿刺面料;鉤線機構中的旋梭旋轉,使麵線繞過藏有底線梭殼;挑線機構運動,輸送麵線,收緊線跡,準備下一個線跡的麵線線段。X、Y步進電機通過同步齒形帶等機構帶動綢框和面料作平面運動。將面料上每個待綉線跡點送往機針刺繡,機針上下運動的速度與綳框移動的方向、移動量以及移動速度的協調配合運動,使麵線和底線絞合,在面料上作出雙線鎖式線跡。當刺繡連續地進行下去,完成花樣的電腦刺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