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宋中丞自薦表

為宋中丞自薦表

《為宋中丞自薦表》是唐肅宗時,李白替中丞宋若思寫的一篇把自己推薦給肅宗的文章。在文章中,李白歷敘自己的志向、才華和經歷。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為宋中丞自薦表》
【創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為宋中丞自薦表
臣某聞:天地閉而賢人隱。雲雷屯而君子用。臣伏見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天寶初,五府交辟,不求聞達,亦由子真谷口,名動京師。上皇聞而悅之,召入禁掖。既潤色於鴻業,或間草於王言,雍容揄揚,特見褒賞。為賤臣詐詭,遂放歸山。閑居製作,言盈數萬。屬逆胡暴亂,避地廬山,遇永王東巡脅行,中道奔走,卻至彭澤。具已陳首。前後經宣慰大使崔渙及臣推復清雪,尋經奏聞。
臣聞古之諸侯進賢受上賞,蔽賢受明戮。若三適稱美,必九錫先榮,垂之典謀,永以為訓。臣所薦李白,實審無辜。懷經濟之才,抗巢、由之節。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一命不沾,四海稱屈。伏惟陛下大明廣運,至道無偏,收其希世之英,以為清朝之寶。昔四皓遭高皇而不起,翼惠帝而方來。君臣離合,亦各有數,豈使此人名揚宇宙而枯槁當年?傳曰:舉逸人而天下歸心。伏惟陛下,回太陽之高暉,流覆盆之下照,特請拜一京官,獻可替否,以光朝列,則四海豪俊,引領知歸。不勝凄凄之至,敢陳薦以聞。

作品簡析


這篇文章題目中的宋中丞,即宋若思。呂華明在《李白〈為宋中丞自薦表〉寫作時間考辨》(《中國李白研究》2000年集)認為《為宋中丞自薦表》作於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楊栩生則認為此文作於公元757年(至德二載)。
李白的說理文,大都運用誇張手法,侃侃而談,頗類戰國策士之風。在文章中,李白歷敘自己的志向、才華和經歷。“抱經濟之才,抗巢由之節,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看來似乎自我誇張過甚,實際這種誇張只是作為達到取得對方信任的手段而已,也是縱橫家文章慣用的手法。
文章引經據典。“懷經濟之才,抗巢、由之節”,指上古高人巢父、許由,不求名利權位。“昔四皓遭高皇而不起,翼惠帝而方來”,是說昔日漢高祖劉邦欲請商山四皓出山而不可得。後來欲廢太子,而太子聽從張良之計,請出商山四皓為其輔翼,劉邦見太子羽翼已豐,於是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
這篇文章用事明當,語言簡煉,雖多少帶有六朝驕驪之風,但由於說的均系事實,無雕辭琢句之弊,讀起來使人感到真實動人。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后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