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ward Bach
Edward Bach
貝曲花精自然療法的創始人
愛德華·貝曲(Edward Bach )1886年9月24日生於英國伯明翰附近的一個小村莊,有一個弟弟和妹妹。他從小體質脆弱,但是卻有超人的專註力和敏感善良的內心。在寧靜的鄉村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期,他常常獨自在大自然中沉思和感受。在他的生活中有兩個最顯著的興趣,一個是對所有生命所承受的痛苦和苦難的敏銳的感受和深切的同情,無論是人,還是動物和植物;另一個是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樹木和花草的喜愛。
16歲的貝曲開始在父親的鑄銅廠工作,艱苦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使工人們對疾病非常焦慮,擔心病倒后失去工作,沒有收入還要負擔昂貴的醫藥費;另外生病後醫生也只能把病症暫時緩解,並不能根治。這些使年輕的貝曲決心成為一名醫生。20歲的時候一場大病後,在父親微薄的資助他開始了半工半讀的醫學院生活。他一直抱著要徹底治療疾病和解除痛苦的理想,從不盲目跟從權威,他的知識和經驗來自於事實和他的直覺。在畢業的時候他說:我需要五年的時間來忘記和放下我接受的教育。
在成為一名醫生以後,他先在醫院的急診室工作,由於工作太投入而病到。康復后他開始在倫敦一家著名的私人診所工作。但是他仍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更好的辦法能夠徹底治療慢性病。不久他發現了免疫學,並回到大學學院醫院從事細菌學研究。他研製成了一種腸道細菌的疫苗,對關節炎和風濕病可以徹底清除和免疫一段時間。研究,教學和監護四百多張病床的工作再次使貝曲病到。手術后醫生斷言他最多不過只有三個月的生命。
經歷病痛后的貝曲醫生決心將剩餘的時間全部用於繼續研究,他不願放棄自己的理想。他的精神和身體在忘我的工作中竟然漸漸恢復。1918年全球爆發流感,許多人死亡。貝曲醫生研製出一種疫苗被應用在一些士兵中,取得很好的效果。他的研究也得到英國皇家醫學院的重視。
1919年貝曲醫生終於在倫敦順勢療法醫院建立了自己的細菌及病理學實驗室。這是貝曲醫生初次接觸順勢療法。順勢療法的創始人是德國的山姆·赫尼曼醫生(1755-1843),特點是藥物需經高度稀釋,無任何毒副作用,而且同時治療身心的疾病,急、慢性疾病。山姆醫生認為最理想的治療,是利用簡單、安全、可靠的方法,迅速、溫和、永久地把疾病徹底趕走。這正是貝曲醫生畢生的願望!順勢療法使貝曲醫生深受啟發,他開始研製口服的高度稀釋的疫苗代替注射。他的新的腸道疫苗使他在主流醫生和順勢療法醫師中都獲得了很好的聲譽。幾年後在總結多年對病人情緒敏銳的觀察和嚴謹的研究后,他研究出七種腸道疫苗針對七種不同性情的人。因為他發現病人,特別是慢性病人,他們的情緒才是他們的病根。他針對情緒的疫苗的治療效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這個臨床研究的成果奠定了花精療法的原則:針對情緒,而不是具體的病症。他的興趣也開始轉向利用大自然的植物來代替細菌,因為高度稀釋后的天然植物是最安全和無副作用的。他開始到處尋找和觀察植物。
1928年9月貝曲醫生來到威爾士的郊外,在河邊他發現了兩種美麗的野花,淡紫色的鳳仙花(impatiens)和金黃色的溝酸漿 (Mimulus)。憑著天生對植物和人性敏銳的直覺貝曲醫生將鳳仙花用於性情急躁的病人,而溝酸漿則適合膽小害羞的病人。野花的療效比細菌更好,這使他倍受鼓舞,隨後他又採集了鐵線蓮(Clematis),給經常昏昏欲睡,沉浸在幻想和夢境中的病人。這三種野花的成功效果使貝曲醫生決心放棄在倫敦的優厚待遇的工作而回到鄉村繼續花精(Flower Remedy)的研究。這對於當時的大多數人都是不可理解。1930年春天貝曲醫生離開了倫敦,在內心他感到有一種強烈的痛苦,他必須離開嘈雜的城市 回到他喜愛的大自然,全心從事他的研究。直到1936年9月通過勤奮的工作貝曲醫生陸續完成了38種花精的研究,並形成了一個成熟完整的情緒治療體系,其間還發表了很多著作和演講。最有影響的有《12種花精和其他花精》,《你的痛苦來自於你自己》,《治療你自己》和《釋放你自己》等。這其間他忍受 了疾病的痛苦,研究的壓力甚至貧困的生活,因為他總是無私地幫助病人。但是他始終懷著對人性的深切的關愛和同情。 9月貝曲醫生將研究的最後成果公佈於眾,希望儘可能幫助更多的人免除痛苦。同年10月貝曲醫生因癌症逝世,而他最終對花精的研究也實現了他關愛人性和回歸自然的理想最完美的融合。
花精從開始生產,就被英國藥品監督機構MAC(Medicine Control Agency)劃定為食品或飲料。這使貝曲花精的自然療法可以真正為所有的人甚至動物和植物帶來身心的幸福和健康。貝曲醫生開創了現代花精的研究,目前全世界已經有兩百多種由植物和動物製成的用於情緒調節的天然食品。
貝曲醫生是這樣解釋花精的作用和我們的生活:人不僅是傳統醫學治療的物質的身體,而且還包括人的情感和精神。疾病和痛苦是我們內心發出的信號,呼喚我們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花精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我們改變,遵循自然的天性, 重新回到真正幸福的體驗中。
1930年,在貝曲43歲的時候,他決定尋找一種新的治療方法。他將春季和夏季都花在了探索和準備新的花療方法——其中不包括植物的任何部分,而僅有其所聲稱的花的能量模式。在冬天,他免費為患者治療。
不是根據醫學研究或通過科學的方法,貝曲的花療源自直覺,基於他與植物的精神連接。如果他感受到消極情緒,他就將手置於不同的植物上方,如果情緒得到緩解,他會將此情緒問題的療效歸咎於該植物。貝曲認為,清晨的陽光照射到花瓣上的露珠會將花瓣的治療力量傳遞給露水,因此,他收集植物上的露水,並與等量的白蘭地混合製成母酊劑保存,待日後稀釋使用。後來,他發現他能收集的露水量不夠,所以他將花朵浸泡在泉水中,並讓陽光照射。
貝曲認為疾病是“靈魂和人格觀點矛盾的結果”。貝曲認為正是這內在的戰爭,導致了負面情緒和能量阻塞,從而導致缺乏“和諧”,繼而導致身體疾病。
貝曲曾在兩家日報宣布他的療法,但因為他的做法沒有遵循任何科學的準則,他的方法不被理解,他的研究成果未得到英國醫學總會的認可。在他的《治療你自己》中,他說道:
“疾病永遠不會被用物質的方法治癒或消除,理由很簡單,疾病的根源不是物質上的……疾病在本質上是靈魂和心智之間的衝突的結果,除非在靈性和心理上下功夫,否則永遠不會被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