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哨

漢語詞語

前哨,讀音qián shào,漢語詞語,意思為從主力部隊派往某處的兵站、宿營地或作戰地點以防止敵人的偵察或偷襲的防衛支隊。

解釋


1、軍隊駐紮時向敵人方向派出的警戒部隊。
2、在一些文學作品中可指“猶如第一線”。
3、從主力部隊派往某處的兵站、宿營地或作戰地點以防止敵人的偵察或偷襲的防衛支隊。
4、這種支隊的崗哨或警戒站。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時龍驤將軍王濬率水兵 順流而下。前哨報說:“吳人造鐵索,沿江橫截;又以鐵錐置於水中為準備。”
封神演義》第七九回:“前哨探馬報入中軍:‘前軍已抵穿雲關下。’”
明·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四回:“來至滑國,地名延津,恰好遇見秦兵前哨,弦高攔住前路,高叫:‘鄭國有使臣在此,願求一見!’”
柳青《銅牆鐵壁》第二章:“自從國共分界,鎮川堡變成反共前哨和逃亡地主會聚之地以後,米脂縣才在沙家店新設區,加強邊境工作的領導。”
秦牧《在仙人掌叢生的地方》:“我到過 海南島以南一些國防前哨的島嶼上,那裡的仙人掌在海灘上長得竟像堆成小丘一般。”
前哨
前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