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坯
手拉坯
手拉坯成形是一種古老的技術,它是在轉動的輪盤上,用手工將可塑泥拉製成各種形狀的方法。
▲手拉坯成形是一種古老的技術,它是在轉動的輪盤上,用手工將可塑泥料拉製成各種形狀坯體的方法。
▲手拉坯成形要求手工技術水平高,勞動強度也較大。
拉坯輪現在用電動輪,過去則用的是手攪輪。手攪輪是用一特製青石輪盤,固定放置在一個輪軸上,石輪上面邊緣處有一小坑眼,手拿一細長木棍插入小坑眼內,按逆時針方向用力搖動,使石輪快速轉動,石輪上放一泥團,待石輪轉開后利用其慣性即可拉坯。當石輪轉速降低將停下時,繼續轉動石輪,使其運轉,循環往複直至指導坯拉成。
手拉坯
手拉坯主要講究的幾個要點:
選用泥料也就是說泥的配比,不同的陶瓷用不同的泥料,鈞瓷的用料大致由黃道土、劉家溝土、黑膜土以及一些長石組成。
煉泥也就是說把選好的石料經過球磨機的加工把它們磨碎,磨成漿,然後用壓濾機把泥漿里的水分給慮出來,之後再通過真空煉泥機一遍一遍的把泥給煉出來,直到適用與拉坯為止。(適用程度:根據個人掌握)
揉泥就是在以上的基礎上使可塑泥更加有利於成型,其目的就是為了排除可塑泥中的雜質和氣孔。我們在製作陶藝作品之前,必須經過揉泥這道工序,因為揉泥可以令粘土緻密,不僅增加粘土的柔韌性和可塑性,降低收縮率,還會直接影響陶藝的燒成率與收縮率。如果揉泥的方法不恰當,令泥團中有空隙、氣泡,不僅收縮率增加,而且燒成時表面會鼓起氣泡,甚至會炸裂。揉泥的過程主要是把不同乾濕度的粘土揉勻,令粘土乾濕適度,如果粘土太硬,在揉壓的時候需要加水。反之則需要脫水。揉泥的意義就好像做面點之前要揉面一樣。注意:可塑泥一定要揉好才能更容易成型。揉泥的方法很多,一般我們常用的揉泥方法是:雞心式揉泥法和牛頭式揉泥法。
雞心式揉泥
1. 先取一塊粘土,雙手合 2.左手扶住泥團作為支點,右 3.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泥團重
拍成泥團,視其乾濕度決定 手有節奏地操壓泥團,並不斷 復動作50-60次為宜。在
要不要加水以及加水的分量。旋轉。揉搓、旋轉的過程中泥團
呈現雞心的形狀故稱為“雞
心式揉泥法”。最後揉成錐形泥團。
牛頭式揉泥法:
1. 將所取的泥塊拍打成長 2.雙手握住泥團的兩頭均勻地 3.在操壓的過程中,泥團呈現羊
形,使泥團的長度可以容納 揉壓,使泥團滾動起來。重複 頭的形狀,泥團的兩端正好是牛
雙手的操壓。同樣的動作大約30-40次即可。角。最後將泥團揉成橢圓形。
拉坯就是整個工藝的核心內容,拉坯的好壞是直接決定了之後的上釉燒成的重要因素,首先拉坯要具備兩個個必要因素:心平氣和、眼准手穩。其次,拉坯之前一定要明確目的,要做什麼樣的器物,怎麼運用手法,這都是必須在心裡揣摩好的!要做的器物在本子上反覆的畫上幾遍,想想這樣的線條該怎麼用手拉坯去完成,做好這些準備,就可以拉坯了。
拉坯的第一個環節在與抱泥頭,泥頭正不正就決定了能不能拉成坯。
抱泥頭指的是把揉過的泥摔在輪盤上,用雙手把這塊泥給抱正,所為抱正就是泥和輪盤是同一個圓心。這樣才能進行下一個工序。
經過來回數次的拔高和摁壓,用以來再次排除泥之中的雜質、氣孔和提高泥的可塑性。然後開始拉坯,拉坯過程中一定要穩,速度要適當,根據你心中所想的器物線條,轉換成手法使手上的這塊泥運用自如。
修坯可以是藉助工具修的也可以在拉坯機上獨立完成的。它是在拉坯的基礎上完成,也就是說你所拉的器型的內形控制了外形,里型的線條順不順,也就決定了修坯的修的好壞,在修坯過程中,要做到:勤、穩、准、快。
“勤”講的是要多感受坯體的厚薄,也就是用手敲打坯體聽聲音來辨別坯體的厚度,做到整體厚薄均勻。
“穩”講的是修坯過程中下刀的力度,有時候走一刀可能會要一氣呵成,所以一定要穩。
“准”講的是拉坯的內形與外形配合,線條要准,要流暢。
“快”講的是修一個坯的用時,提高工作效率。
手拉坯成形要求手工技術水平高,勞動強度也較大。這種方法適用於鈞瓷圓形器皿,如盤、碗、洗、樽、壺、罐、瓶等產品的成形,尤其是傳統鈞瓷仿古器型,非手拉坯不能得其神韻。手拉坯產品一般手感較重,個別的胎體較薄而分量較輕。由於是手工製作,即使是同樣的產品,其高低、大小、輕重和形狀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就像千人千面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