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帝龍的結果 展開
  • 一種小型具有羽毛的暴龍超科恐龍
  • 顧問

帝龍

一種小型具有羽毛的暴龍超科恐龍

帝龍(學名Dilong)是一種小型、具有羽毛的暴龍超科恐龍,化石從中國遼寧省北票市的義縣組陸家屯發現,年代為下白堊紀,約為1億3000萬年前。

該科種類


含義( meaning )→ 屬名:di-long 乃中國的漢語拼音"帝龍",意為恐龍之皇帝,帝王類( infraorder)→ neotheropoda新獸腳類
帝龍效果圖
帝龍效果圖
tetanurae堅尾龍類
avetheropoda鳥獸腳類
coelurosauria虛骨龍類
maniraptorifromes手盜龍形類
tyrannosauroidea暴龍超科
屬( genus )→ dilong 帝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 d.paradoxus奇異帝龍
時代( period )→ 早白堊世
分佈( found in )→中國遼寧省北票市陸家屯
發現地層( stratum )→義縣層
食性( diet )→ 肉食
典型狀態( length up to )→ 長1.5米
發現者( discoverer )→ ivpp

物種學史


帝龍像與化石
帝龍像與化石
羽毛帝龍是最早、最原始的暴龍超科之一,且有著簡易的原始羽毛。羽毛痕迹可在 帝龍的下頜及尾巴看到。這些羽毛並不類似現今的鳥類羽毛,缺少了中央的羽軸。
當帝龍被發現時,它們被認為是最原始、年代最早的暴龍超科。在2007年,艾倫。特納( Alan Turner)等人重新研究虛骨龍類各支系的演化關係。他們提出帝龍不屬於暴龍超科,帝龍比虛骨龍衍化,但比美頜龍科原始。在2010年,湯瑪斯·卡爾( Thomas Carr)、湯瑪斯·威廉森( Thomas Williamson)在命名Bistahieversor時,將帝龍重新歸類於暴龍超科,而非更衍化的虛骨龍類演化支。
首先證明了霸王龍類早期的祖先類型是小型的,其後慢慢演化為巨大的霸王龍。後來出現的霸王龍,隨著體型的增大和長出鱗片,羽毛就逐漸消失了;其次,帝龍覆蓋著羽毛的事實再一次證明了獸腳類恐龍和鳥類有著共同的祖先。

外形特徵


帝龍保存極好,頭骨基本是完整的,這是極為難得的,因為恐龍的頭骨骨骼相當薄,難以完整的保存。古生物學家在帝龍的下頜和尾巴尖端周邊還發現有纖維構造物,其尾骨化石上的羽毛長約2厘米,並且向30到40度的方向展開,研究人員推測它可能存在羽毛,並起著保溫的作用。

敘述

模式標本(編號IVPP 14243)是一個幾乎完整、部分關節仍連接的頭骨與骨骼,身長約1.6米長,被認為是個幼年個體,成年個體身長可能有2米。其他化石包含:一個幾乎完整的頭骨與前段薦椎、一個頭骨、以及一個可能屬於帝龍或其他屬的頭骨。

羽毛

帝龍是最早、最原始的暴龍超科之一,且有著簡易的原始羽毛。羽毛痕迹可在帝龍的下頜及尾巴看到。這些羽毛並不類似現今的鳥類羽毛,缺少了中央的羽 軸,用作保暖而不是飛行。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及蒙古發現的成年暴龍類,其皮膚上有一般恐龍的鱗片。在2004年,徐星等人認為暴龍超科的身體不同部分皮膚,分別覆蓋者鱗片或羽毛。他們並認為有可能幼龍是有羽毛,但成長後會脫落,因為不需要羽毛保暖。

分佈範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ivpp)的徐星研究員等古生物學家在中國遼寧省北票市陸家屯的義縣層發現了距今1.39到1.28億年早白堊世的早期霸王龍類(tyrannosauroidea)骨骼化石,該新屬新種命名為奇異帝龍(dilong paradoxus gen. et sp. nov.),其屬名“di-long”乃中國的漢語拼音“帝龍”,意為恐龍之帝王;種名意為“奇異”,因為以前的霸王龍類一般都相當巨大,不少超過10米,帝龍則體型小,只有1.5米長。帝龍共有四具標本,最長一具約1.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