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
二級學院
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是同濟大學二級學院,來源於同濟醫工學堂時期的機電科(1912年6月)。1987年11月,機械工程學院正式成立。2012年3月,學院更名為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
根據2016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下設8個研究所,開設5個本科專業,有國家重點學科1個,上海市重點學科1個,上海高校一流學科(B類)1個;博士后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8個,專業學位碩士點3個;有教師170多名,本科生1288名、碩士研究生551名、博士研究生182名、在站博士后5名。
時間 | 大事記 |
1912年06月 | 同濟醫工學堂設機電科。 |
1930年 | 工科升格為工學院,設有電工機械系。 |
1945年 | 抗戰期間隨學校內遷到四川李庄,宜賓等地堅持教學。 |
1952年07月 | 院系調整,同濟大學的機械系,電機系和造船系併入交通大學。 |
1958年 | 學校成立建築機電及設備系,簡稱機電系。 |
1979年08月 | 學校撤消機電系,成立機械工程系。 |
1987年04月 | 機械工程系升格為機械學院(籌)。 |
1991年04月 | 增設汽車工程系。 |
1998年08月 | 學校調整有關院系機構,機械學院更名為機械工程學院。 |
2000年04月 | 在同濟大學與上海鐵道大學合併后,機械工程學院新設機車車輛系。 |
2000年12月 | 學院設置8個二級學科專業委員會,3個工程碩士專業。 |
2001年02月 | 機械工程學院成立同濟大學路面機械工程中心,同年3月,組建同濟大學機械電子教研室。 |
2002年04月 | 汽車工程系劃出機械工程學院,另行成立汽車工程學院。 |
2002年05月 | 即由院-系-教研室三級管理體制改為院-研究所二級管理體制。 |
2003年05月 | 學院增設“工業工程”二級學科碩士點,同年11月,機車車輛研究所轉入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所。 |
2004年11月 | 學院成立專業基礎教學部。 |
2005年05月 | 成立機械工程綜合實驗中心,先進城市能源及建築環境控制與安全綜合實驗中心。 |
2005年09月 | 機械工程學院搬遷至嘉定校區。 |
2007年 | 機械設計及理論獲國家重點學科。 |
2009年12月 | 教育部重大工程施工技術設備工程研究中心立項實施。 |
2012年03月 | 更名為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 |
更名揭牌
根據2016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教師170多名,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柔性引進院士1名)、1名,及教授33名(其中博士生導師38名)、副教授52名。大部分中青年教師都具有博士學位。學院還聘請了多名國內外知名教授、學者專家為兼職、顧問和榮譽教授。
中國工程院院士 | 郭重慶 |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外聘院士 | 林宗虎 |
根據2016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下設機械電子工程研究所、機械設計及理論研究所、現代製造技術研究所、製冷與低溫工程研究所、暖通空調研究所、燃氣工程研究所、熱能與環境工程研究所及工業工程研究所等8個研究所,開設5個本科專業。
系所設置 | ||
---|---|---|
機械電子工程研究所 | 機械設計及理論研究所 | 現代製造技術研究所 |
暖通空調研究所 | 燃氣工程研究所 | 熱能與環境工程研究所 |
製冷與低溫工程研究所 | 工業工程研究所 | -- |
專業設置 | |||
---|---|---|---|
編號 | 名稱 | 編號 | 名稱 |
04003 | 工科試驗班(機械能源類) | 04004 | 中德機械與能源工程(創新實驗區) |
04014 |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 04024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04034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04054 | 工業工程 |
04064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中意班) | 04094 | 工業工程(中德班) |
根據2016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國家級卓越工程師培養專業1個,教育部、財政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上海市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上海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規劃教材7本。
國家級卓越工程師培養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教育部、財政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2009)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同濟大學機械實驗教學中心
上海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上海市機械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精品課程:
類別 | 名稱 | 時間 | 負責人 |
上海市精品課程 | 機械原理 | 2011 | 李小江、奚鷹 |
國家級規劃教材:
類別 | 教材名稱 | 主編姓名 | 出版社 |
“十二五”規劃教材 | 現代工程圖學 | 楊裕根 | 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
“十一五”規劃教材 | 機械設計基礎(第4版) | 汪信遠、奚鷹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機械製圖 | 錢可強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現代工程圖學 | 楊裕根 | 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 |
機械結構設計(第2版) | 盧耀祖、鄭惠強 | 同濟大學出版社 | |
機械製圖(第6版) | 何銘新、錢可強、徐祖茂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機械製圖習題集(第6版) | 何銘新、錢可強、徐祖茂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上海市教學成果獎:
年份 | 獲獎成果 | 等級 |
2009 | 機械專業基礎實驗教學體系研究與實踐 | 二等 |
2009 | 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實踐型創新性汽車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 二等 |
2009 | 大學生CAX綜合實踐能力及創新思維意識的構建與研究 | 三等 |
•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機械設計及理論
上海市重點學科:機械設計及理論(含車輛工程)
上海高校一流學科(B類):機械工程
•學位點設置
博士后流動站:機械工程博士后流動站、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博士后流動站
碩士點及博士點設置 | ||
---|---|---|
專業層次 | 類別 | 專業名稱 |
博士研究生 | 一級學科博士點 | 機械工程 |
二級學科博士點 -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 |
機械電子工程 | ||
機械設計及理論 | ||
熱能工程 | ||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 ||
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 二級學科碩士點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
機械電子工程 | ||
機械設計及理論 | ||
工業工程 | ||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 ||
工程熱物理 | ||
熱能工程 | ||
製冷與低溫工程 | ||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點 | 機械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 | |
工業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 | ||
動力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 | ||
資料來源: |
根據2016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校級研究機構10個,共建聯合科研機構10個,中國工程機械學會掛靠學院。
校級研究機構:現代製造技術研究所、機械電子工程研究所、機械設計及理論研究所、工業工程研究所、暖通空調研究所、熱能與環境工程研究所、製冷與低溫工程研究所、燃氣工程研究所、機械工程綜合實驗中心、先進城市能源及建築環境控制與安全綜合實驗中心
共建聯合科研機構:中國荷蘭熱能環保技術實驗室、上海建設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濟大學-新奧先進城市能源聯合研究中心、同濟大學-西門子數控技術應用中心、同濟大學-斯來福臨磨削聯合實驗室、同濟大學-瀋陽機床研究院、同濟大學-派克漢尼汾傳動與控制聯合實驗室、同濟大學-常州新能源汽車聯合研究中心、上海市振華港口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濟大學分中心、建設部同濟大學環衛機械研究所、同濟大學太倉高新技術研究院
2012年,學院科研合同立項126項,合同總經費4723萬元,,經費到款3609.5萬元,其中縱向經費2401.92萬元。各類期刊雜誌發表論文近400篇,三大獎勵檢索論文收錄97篇,出版教材與專著8部。申請專利44項,其中申請發明專利26項,申請實用新型13項,軟體登記5項。國家自然基金共申請基金52項,獲批10項,總金額680萬,其中8項面上基金,2項青年基金,上海市自然基金獲批2項,獲批上海市科委國際合作項目1項。
2011年,學院科研合同立項128項,經費到款2660多萬元,其中縱向經費1510多萬元。各類期刊雜誌發表論文400餘篇。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申請國家自然基金44項,獲批6項,總金額149萬,其中2項面上基金,3項青年基金,1項國際會議資助。獲得6項高校專向基金資助,每項資助金額20萬。獲批博士點基金2項。
2010年,學院在國內外學術雜誌上發表文章400餘篇,三大檢索論文收錄近40篇,出版專著3部。當年科研項目立項120多項,科研經費到款2200餘萬元,其中,縱向到款1300餘萬元,橫向到款900餘萬元。共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6項(1項傑青),獲批5項。
部分國家級獲獎 | ||||
獲獎類別 | 成果名稱 | 主要完成人 | 時間 | 等級 |
---|---|---|---|---|
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獎 | 微型扭桿剛度及小滯后角測量儀 | 萬德安等 | 2003 | 三等獎 |
建設部科研進步獎 | 中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 錢涌根等 | 2003 | 三等獎 |
教育部科技進步獎 | 國產化智能溫室及其環境控制系統等配套設施研製 | 蔡龍俊等 | 2005 | 一等獎 |
華夏科技進步獎 | 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築技術規範 | 沈晉明等 | 2005 | 二等獎 |
華夏科技進步獎 | 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築技術規範 | 沈晉明等 | 2005 | 三等獎 |
教育部優秀成果獎科技進步獎 | 面向重大建設工程的快速集成柔性施工裝備及技術 | 石來德 | 2008 | 二等獎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 海上重型起重裝備全迴轉浮吊關鍵技術及應用 | 陸敏恂等 | 2010 | 二等獎 |
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 | 光學跟瞄動態檢測驗證平台 | 李安虎 | 2011 | 二等獎 |
● 學術期刊
《中國工程機械學報》
《中國工程機械學報》是2003年中國工程機械學會主辦的半月刊。期《中國工程機械學報》刊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全文收錄、中國科協科技導報社《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文版)》收錄、《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版)》收錄,被科技部科技情報所定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以及中國學術期刊評價委員會和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定為A類核心期刊之一。
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圖書館每年均出版《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中國工程機械學報》在全國86家機械類雜誌中影響因子居13—17位。
概況
根據2016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與德國、奧地利、美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法國、阿拉伯葉門共和國、泰國、烏克蘭、新加坡、芬蘭、韓國、瑞士、波蘭、加拿大、義大利、墨西哥、紐西蘭、荷蘭、越南以及港台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校(企業)簽署了164項校級協議(包括簽署意向書和重新更改協議)。同濟大學校際合作已經拓展至歐、美、亞、大洋洲各個國家。與德國、日本、法國等多個國家的高校開展認證學分的交換生項目。
學位合作
根據2016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國際學位合作如下表所示:
合作項目 | |
---|---|
類別 | 備註 |
中德雙學位 | 與八所德國機械工程強校合作開展的大機械類碩士雙學位合作培養項目 |
中法雙學位 |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的對法雙學位項目主要是與同濟大學中法學院合作共建的。合作院校主要有法國國立高等工程技術大學校、法國布爾日國立高等工程師學校、法國國立海軍工程學院、法國高等礦業學校集團和法國瓦倫西納工程師學院 |
中意雙學位 |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的對意雙學位項目主要是和中意學院合作共建的“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中意國際班”。合作院校主要有都靈理工大學和米蘭理工大學兩所。 |
國際會議
根據2016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主辦或承辦國際會議如下表所示:
會議名稱 | 主辦/承辦單位 | 會議開始日期 | 會議結束日期 |
第七屆國際供暖通風及空調大會(ISHVAC2011) | 同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 2011-11-7 | 2011-11-9 |
2011工程機械與車輛工程新進展國際學術會議 | 同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 2011-11-5 | 2011-11-7 |
2007年工程機械與車輛技術進展國際會議 | 同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 2007-5-25 | 2007-5-27 |
第二屆中國住宅建築的能源消費與環境問題學術會議 | 同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 2002-10-17 | 2002-10-18 |
國際能源組織蓄能專業委員會執委會 | 同濟大學機械學院 | 2001-9-26 | 2001-9-28 |
2001'上海綠色建築國際研討會 | 同濟大學機械學院 | 2001-7-9 | 2001-7-9 |
國際生產研究協會亞太地區秘書長成立大會 | 同濟大學機械學院 | 1992-10-28 | 1992-10-30 |
第三屆現代製造技術國際學術討論會 | 同濟大學機械學院 | 1990-10-22 | 1990-10-31 |
中瑞暖通控調學術會議 | 同濟大學機械學院 | 1988-5-23 | 1988-5-24 |
第二屆現代製造技術國際學術會議 | 同濟大學機械學院 | 1988-5-20 | 1988-5-22 |
中日超精密加工會議 | 同濟大學機械學院 | 1987-10-17 | 1987-10-21 |
現代製造技術國際學術討論會 | 同濟大學機械學院 | 1987-5-13 | 1987-5-16 |
科研合作
•科研項目
根據2016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與中國國外知名企業和高校保持著密切良好的科研合作關係。與眾多知名中國國外機構合作開展科研項目30多項,詳見下表:
項目名稱 | 合作單位 | 開始日期 |
空氣潔凈技術相關研究 | 日本無機株式會社 | 2011-03-10 |
規劃階段建築節能影響因素及促進機制研究 | 美國能源基金會 | 2011-05-01 |
模擬能量技術的研究 | 松下電工株式會社 | 2010-04-01 |
中國城鎮化進程中的建築生態解決方案(I) | 芬蘭技術研究中心 | 2011-03-03 |
中國城鎮化進程中的建築生態解決方案(II) | 芬蘭技術研究中心 | 2011-03-03 |
分層空調系統負荷有效係數研究 | 香港理工大學 | 2011-02-14 |
貝卡爾特瀋陽工廠空調通風系統性能診斷 | Bekaert貝卡爾特(比利時) | 2010-10-01 |
•共建機構
根據2016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共建聯合科研機構11個:
聯合實驗室名稱 | 建立時間 | 對方單位 |
同濟-派克漢尼芬液壓傳動實驗室 | 2009年 | 派克漢尼芬液壓傳動有限公司 |
同濟-西門子控制實驗室 | 2009年 | 西門子公司 |
同濟-荷蘭熱能環保技術實驗室 | 2006年 | 荷蘭政府 |
同濟大學-瀋陽機床研究院 | 2010年 | 瀋陽機床(集團)有限公司 |
同濟大學-新奧先進城市能源聯合研究中心 | --- | 新奧集團 |
同濟大學-常州新能源汽車聯合研究中心 | --- | 常州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建設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 上海市科委 |
上海市振華港口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濟大學分中心 | --- | 上海振華港口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建設部同濟大學環衛機械研究所 | --- | 建設部 |
同濟大學-斯來福臨磨削聯合實驗室 | 2009年 | 柯爾柏斯來福臨機械(上海)有限公司 |
同濟大學太倉高新技術研究院 | -- | --- |
資料來源: |
•院徽
院徽為圓形,意為圓滿、團結。兩圓相套,寓意學院師生以圓滿盡其使命自勉;雙圓間為學院中英文名稱;中間為院徽核心圖案,由C、M、E、T、U五個字母綜合構成齒輪(C、M、E)、鐵鎚(T)、葉芽(U)。“CMETU”為同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英文縮寫。
文化活動
校園活動
根據2016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舉辦國際青年學者論壇、“ME”論壇講座、研究生體育文化節之趣味運動會等活動,組織學生參加2016台灣夏令營、2016日本岡山大學暑期研究生國際論壇、2016年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活動,參加了2016年第六四屆全國大學生機械產品數字化設計大賽、中國國際工程機械及專用車輛創意設計大賽等學科競賽。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於航 |
黨委副書記 | 周奇才、李紅 |
院長 | 楊志剛 |
常務副院長 | 李理光 |
副院長 | 卞永明、誾耀保、李崢嶸 |
孫文傑,1968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機械系,2010年5月中共中央組織部宣布正式退休。
朱紹中,1979年至1982年同濟大學機械系熱能動力專業本科畢業。現任東華大學黨委書記。
於信匯,1979至1983年同濟大學機械系工程機械專業本科畢業,現任上海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
趙為民,1979年至1984年同濟大學工程機械系機械專業本科畢業。去世前擔任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辦公廳主任、市級機關工作黨委書記。
胡斌,1983年至1987年同濟大學(原上海鐵道學院)起重運輸與工程機械專業畢業。現任昆明中鐵大型養路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
虞麗娟,1979年至1983年同濟大學(原上海鐵道學院)內燃機專業本科畢業。現任上海海洋大學黨委書記。
楊金槐,1969年畢業於同濟大學機械設計專業,高級工程師,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昌河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了,江西昌河鈴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九江昌河汽車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唐登傑,1981年至1986年同濟大學工程機械專業本科畢業。現任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懂事、總經理、當副書記。
王洪宇,1984年至1988年同濟大學起重運輸與工程機械專業本科畢業,現任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