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西堡鎮

張西堡鎮

張西堡鎮,隸屬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地處永年區東部,東與雞澤縣曹庄鎮、曲周縣白寨鄉接壤,南與西河庄鄉相鄰,西與廣府鎮相連,北與徠辛庄堡鄉毗鄰。轄區面積50.87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鎮常住人口42825人。

1949年,屬永年縣三區。1953年5月,設張西堡鄉,屬辛庄堡區。1957年5月,撤區並鄉,仍為張西堡鄉。1958年11月,成立張西堡公社。1983年2月,政社分設,復設張西堡鄉。1984年5月,撤鄉,置張西堡鎮。1996年1月,豆下鄉併入。截至2020年6月,張西堡鎮轄2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張西堡村為民路3號。

2018年,張西堡鎮有工業企業20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0個。

歷史沿革


1949年,屬永年縣三區。
1953年5月,設張西堡鄉,屬辛庄堡區。
1957年5月,撤區並鄉,仍為張西堡鄉。
1958年11月,成立張西堡公社。
1983年2月,政社分設,復設張西堡鄉。
1984年5月,撤鄉,置張西堡鎮。
1996年1月,豆下鄉併入。
2016年9月,邯鄲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永年縣,設立邯鄲市永年區,以原永年縣的行政區域(不含南沿村鎮小西堡鄉姚寨鄉)為永年區的行政區域。張西堡鎮改屬永年區。

行政區劃


徠2011年末,張西堡鎮轄張西堡、南七急、閻胡寨、后陳義、前陳義、王莊、李庄、陳庄、大屯、借馬庄、豆下鄉、夏堡店、岳小寨、史屯、杜屯、邢屯、中堡、中堡屯、趙城堡、伊下鄉、張下鄉、劉下鄉、余家寨、馬軍營一、馬軍營二、馬軍營三26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張西堡鎮轄2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張西堡村為民路3號。
張西堡村王莊村陳庄村李庄村借馬庄村前陳義村后陳義村
南七急村大屯村閻胡寨村豆下鄉村余家寨村劉下鄉村張下鄉村
伊下鄉村邢屯村杜屯村史屯村岳小寨村下堡店村中堡村
中堡屯村趙城堡村馬一村馬二村馬三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張西堡鎮地處永年區東部,東與雞澤縣曹庄鎮、曲周縣白寨鄉接壤,南與西河庄鄉相鄰,西與廣府鎮相連,北與辛庄堡鄉毗鄰。轄區面積50.87平方千米。
水文
張西堡鎮境內主要河渠有淦陽河、溜壘河、革新渠。淦陽河流經張西堡、馬軍營、余家寨3個村,境內長5.78千米;溜壘河流經前陳義、后陳義、南七急、大屯、閆胡寨、中堡、夏堡店7個村,境內長8.41千米;革新渠自馬軍營村東入境,至夏堡店尾涵出境,境內長8千米,流域面積12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張西堡鎮轄區總人口46085人。總人口中,男性23549人,佔51.1%;女性22536人,佔48.9%;14歲以下13710人,佔29.75%;15~64歲30103人,佔65.32%;65歲以上2272人,佔4.93%。總人口均為漢族。人口出生率13.17‰,人口死亡率5.13‰,人口自然增長率8.0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02人。
2017年末,張西堡鎮常住人口48551人。
截至2018年末,張西堡鎮戶籍人口為53549人。
張西堡鎮
張西堡鎮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鎮常住人口4282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張西堡鎮財政總收入300萬元,比上年增長9.5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00萬元,比上年增長6.1%。農民人均純收入7564元。
2018年,張西堡鎮有工業企業20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0個。
農業
2011年,張西堡鎮耕地面積5.51萬畝,人均1.20畝。
2011年,張西堡鎮農業生產總值達到6.77億元,比上年增長1.05%,農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51.8%。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2.59萬噸,人均562千克,其中小麥1.23萬噸,玉米1.35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葡萄、棉花、蔬菜。葡萄種植面積2.15萬畝,產量8.4萬噸;棉花種植面積1.18萬畝,產量673噸,可向社會提供473噸商品棉;蔬菜種植面積2.1萬畝,產量22.91萬噸,主要品種有芹菜、洋白菜、菠菜、大蔥、西紅柿、茄子、香菜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3.3萬頭,年末存欄1.3萬頭;羊飼養量3.8萬隻,年末存欄2萬隻;牛飼養量0.3萬頭,年末存欄0.1萬頭;家禽飼養量93萬羽。生產肉類1806噸,其中豬肉1339噸,牛肉207噸,羊肉260噸;禽蛋11219噸;畜牧業總產值1.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3.6%。大型農業機械52台。
工業
2011年,張西堡鎮是棉花紡織、加工、鑄造基地。工業總產值達到22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31.8%。工業企業28家,職工3000餘人。
商業
2011年末,張西堡鎮有商業網點112個,職工356人;已成為葡萄、蔬菜商品集散地。出口總額4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0.2%,主要產品有蒜瓣、棉紗2類6個產品,銷往日本、韓國、美國等6個國家和地區。
金融
2011年末,張西堡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4億元,比上年增長30.5%;各項貸款餘額700萬元,比上年減少76.7%。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張西堡鎮有文化藝術團體26個,會員260人;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26平方米;鎮檔案室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新建張西堡村、李庄村、馬庄村等10個“農家書屋”。累計取得殘奧會銀牌2枚、銅牌1枚,全國殘運會金牌1枚、銅牌2枚。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張西堡鎮有幼兒園(所)5所,在園幼兒1315人,專任教師40人;小學16所,在校生4315人,專任教師17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699人,專任教師13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主要學校有永年縣第八中學。
2011年,張西堡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461萬元,比上年增長8.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張西堡鎮有衛生院1所,村衛生所26個,專業衛生人員105人。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932.37/10萬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89萬人,參合率97.65%。孕產婦死亡率為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7.36‰、7.36‰、7.36‰。
社會保障
2011年,張西堡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1398戶、1465人,支出12.6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6人,支出2.4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99人,支出11.9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7萬人次支出8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3萬元,比上年增長32%。敬老院1家、互助幸福院6家,床位共33張。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3.65萬人,參保率90%。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張西堡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110個。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12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萬門,固定電話用戶0.5萬戶;行動電話用戶2.67萬戶,寬頻接入用戶0.2萬戶。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張西堡鎮有鎮區自來水廠3座,鋪設幹線水管9千米,生產能力0.44萬噸/日,生活用水0.31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50.2%,年人均生活用水73.3噸。
供電
2011年末,張西堡鎮有鎮區35千伏變電站1座。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張西堡鎮鎮區綠化覆蓋率42.3%。

交通運輸


張西堡鎮境內主要道路有邯臨線、洺李線、洺張線3條。
2011年末,張西堡鎮有鎮區公交汽車線路2條,鎮區道路總長度82千米。運營總里程達0.006萬千米,公交運營車輛3輛,其中汽車3輛。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因鎮政府駐張西堡村而得名張西堡鎮。

歷史人物


張翠平,張西堡鎮夏堡店村人,2012年倫敦殘奧會冠軍。

榮譽稱號


2011年末,張西堡鎮被譽為冀南最大的無公害葡萄專業生產基地,有“中國葡萄之鄉”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