糙葉黃芪

蝶形花科黃芪屬植物

徠糙葉黃耆(Astragalus scaberrimus Bunge)本品為蝶形花科植物糙葉黃耆(Astragalus scaberrimus Bunge)的根。採制:春、秋兩季採挖。洗凈泥土,去鬚根,曬乾

形態特徵


糙葉黃芪
糙葉黃芪
多年生草本,密被白色伏貼毛。根狀莖短縮,多分枝,木質化;地上莖不明顯或極短,有時伸長而匍匐。羽狀複葉有7~15片小葉,長5~17cm;葉柄與葉軸等長或稍長;托葉下部與葉柄貼生,長4~7mm,上部呈三角形至披針形;小葉橢圓形或近圓形,有時披針形,長7~20mm,寬3~8mm,先端銳尖、漸尖,有時稍鈍,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兩面密被伏貼毛。總狀花序生3~5花,排列緊密或稍稀疏,總花梗極短或長達數厘米,腋生;花梗極短;苞片披針形,較花梗長;花萼管狀,長7~9mm,被細伏貼毛,萼齒線狀披針形,與萼筒等長或稍短;花冠淡黃色或白色,旗瓣倒卵狀橢圓形,先端微凹,中部稍緞縮,下部稍狹成不明顯的瓣柄,翼瓣較旗瓣短,瓣片長圓形,先端微凹,較瓣柄長,龍骨瓣較翼瓣短,瓣片半長圓形,與瓣柄等長或稍短;子房有短毛。莢果披針狀長圓形,微彎,長8~13mm,寬2~4mm,具短喙,背縫線凹人,革質,密被白色伏貼毛,假2室。花期4~8月,果期5~9月。

生長環境


徠糙葉黃芪—墨線圖
徠糙葉黃芪—墨線圖
糙葉黃芪耐旱,耐土壤瘠薄,為廣幅旱生植物。適宜在沙質、沙礫質和礫石質性的栗鈣土上生長,是針茅草原,其他草原和冷蒿rtemisafrigida)草原群落中的常見伴生種,也可進入荒漠草原邊緣礫石質殘丘坡地。亦可見於山地林緣。糙葉黃芪一般在4月末至5月初返青,5月中、下旬孕蕾開花,花期較長,最長者可延續至8月,7月結實,8月下旬種子成熟,最晚者可至9月初。

主要價值


藥理作用

【性味歸經】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利水。用於水腫、脹滿。也用於抗腫瘤。9~30克。

飼用價值

春季開花時綿羊、山羊喜歡採食其花和嫩葉,可食率可達80%左右。夏秋季節家畜對它的果實也喜食,往往出牧后的綿羊和山羊在草群中首先採食莢果,但對其葉叢則避而不食。由於植株低矮,只適宜小牲畜利用。據分析,糙葉黃芪在開花期的粗蛋白質含量很高,是春季小牲畜增補蛋白質的良好豆科飼單,具化學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