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加入歐共體

英國加入歐共體

英國加入歐共體,1971年6月23日西歐國家達成協議:同意英國、丹麥、愛爾蘭和挪威加入共同市場。

1972年1月22日,在布魯塞爾簽訂條約,接受了英國等四國加入歐洲共同體

1973年1月1日,英國正式成為歐共體的成員國。

基本介紹


英國加入歐共體,“西歐共同市場”成立之時(1958),英國依然在執行依附和追隨美國的政策。但是為了與共同市場相抗衡,1960年1月,英國聯合瑞典、丹麥、挪威、瑞士、奧地利與葡萄牙組成一個七國“小自由貿易區”(即歐洲自由貿易聯盟)。進入20世紀60年代中晚期后,由於英國實力的進一步下降,英聯邦及英、美特殊關係作為英國外交戰略基石變得越來越脆弱,英國已根本不可能再把全球作為其外交視野。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政府意識到,英國的外交出路只能是面向歐洲,除此別無選擇。1961年8月—1963年1月,英國第一次申請加入歐共體。由於英國仍不肯從根本上放棄與美國的特殊關係,而法國又擔心英國進來會起“特洛伊木馬”的作用,因而遭到了否決。1967年5月,英國再次申請加入歐共體,同年11月,法國總統戴高樂表示:鑒於英國還未放棄追隨美國的立場,因此不能恢復談判。在是年12月召開的共同市場部長理事會上,法國再次拒絕了英國的申請。到70年代初,東西方關係出現了深刻的變化:美、蘇戰略均勢形成,美歐矛盾加劇,美、蘇攻守態勢衍變及全球緩和勢力拉開了,這一切加快了歐洲聯合的步伐。與此同時,1970年6月,英國保守黨成員愛德華·希思出任首相。鑒於當時英國經濟狀況的進一步惡化,國際貨幣體系的搖搖欲墜,國際性美元危機又使得英鎊收支不平衡問題更趨嚴重,而此時,英國已不可能再像從前那樣尋求美國的支持。為此,希思調整了英國的外交政策。降低了英聯邦的重要性,宣布英美特殊關係已為“自然關係”所取代,開始推行面向西歐、以西歐為重點的新外交政策,而且反覆表示英國願意同其他西歐國家一起建立“歐洲人的歐洲”。這時,共同體表示同意與英國恢復談判。談判於1970年6月開始,經過談判,最後英國同意放棄英美特殊關係、英聯邦的“帝國特惠制”和英鎊的儲備貨幣單位。法國出於加強西歐合作和統一的願望,再加上戴高樂在1969年4月25日公民投票失敗后而退出政壇,在英國加入歐共體問題上作了一定的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