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神威無敵大將軍炮陳列在軍事博物館《古代戰爭館》,在雅克薩(位於今黑龍江省呼瑪縣西北黑龍江北岸,歷史上屬於中國)抗俄作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17世紀中葉,沙俄派兵侵佔了雅克薩,築室盤踞。1674年(康熙十三年),沙俄甚至將其編入尼布楚管區,在色楞河與楚庫河匯合處建立色楞格斯克,並利用清廷對"
三藩"用兵之時,霸佔中國大片土地,搶掠財產,殘殺中國民眾。
神威無敵大將軍炮
康熙帝多次派使和沙俄和談解決邊界事端問題,但對方始終無理拒絕。為了懲罰沙俄的侵略行徑,決心奪回雅克薩,收復被侵佔的大片領土。戰前,清廷作了充分的準備,在黑龍江地區增設了10個城池,加強了對該地區的管理和戰備,調兵遣將,勘察地形,設驛站儲軍需,造船鑄炮並派兵駐紮於愛琿、呼瑪爾、額蘇里等地。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又在愛琿設黑龍江將軍,進一步加強對該地區的管理,以便直接指揮雅克薩作戰。1685年4月(康熙二十四年)清廷命都統彭春、副都統郎坦、黑龍江將軍
薩布素率領水陸軍3000餘人由黑龍江城(今愛琿)出發,5月22日進圍雅克薩。當即通牒俄軍撤離。俄軍統領托爾布津恃強負固,置之不理,企圖負隅頑抗。24日,從尼布楚增援雅克薩的俄軍哥薩克兵乘筏順江而來,被清軍福建藤牌水兵猛劈狠砍,大部被打入江中,餘眾潰散而逃。清軍無一傷亡。同日晚,清軍在城南
佯攻的同時,其他陸路清軍激烈攻城,用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和
紅夷大炮等火炮從三面轟擊,殺傷城內100多人,摧毀所有城堡和塔樓。第二天早晨,清軍又在城下三面積柴,聲言要火攻。托爾布津招架不住,乞求投降,率600餘人撤往尼布楚。被俘而自願留住中國的俄軍100多人,后編入鑲黃旗
滿州第四參領第十七佐領。從而被沙俄侵略軍竊踞長達20年之久的雅克薩重返祖國。沙俄賊心不死,俄軍撤回尼布楚后,又拼湊兵力,於同年八月再次竄到雅克薩,在舊址上築起城堡,四處燒掠我邊民,無惡不作。康熙帝又下令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等率軍討伐。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6月,清軍2000餘人和漢軍八旗內福建藤牌兵400人再次進抵雅克薩城下,用神威無敵大將軍等火炮日夜向城內猛轟。俄軍膽顫心驚,挖洞穴居,鏖戰4晝夜,800俄軍被殲只剩下百餘人,托爾布津被擊斃。接著,清軍在城外掘壕圍困,截斷城內水源,並擊敗了俄軍的5次反撲。俄軍傷亡累累,最後只剩下20餘人,彈盡糧絕,危在旦夕,被迫請求清軍解圍。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夏,其殘部退回尼布楚。
沙俄連吃了兩次敗仗,內部又矛盾重重,因其戰略重點在西方,無力向東方擴張,於是在1689年,俄軍退出雅克薩。兩國簽定了《
中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了中俄東段邊界。自此使我國東北邊疆獲得比較長久的安寧。這是我國第一個與外國列強簽訂的平等條約,說明了只要中國強盛,任何侵略者都不怕。在這段光輝歲月里,神威無敵大將軍炮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清聖祖征討葛爾丹時,神威無敵大將軍炮成為了制勝的關鍵,在一次戰役中,葛爾丹使用駱駝陣勢抵禦清軍,如果清軍直接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與葛爾丹軍隊正面廝殺,駱駝陣將使清軍蒙受巨大損失,康熙帝在分析了形勢以後,提出必須首先破壞駱駝陣才能變被動為主動,於是調來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對葛爾丹的駱駝陣施以狂轟濫炸,最後葛爾丹軍損失慘重,向西潰逃,為清軍最終平定叛亂奠定了基礎。
在抗擊沙俄的
雅克薩自衛反擊戰中,神威無敵大將軍炮戰功卓著。該炮為銅質前膛炮,上有銘文:"大清康熙十五年三月二日造"(1676年),炮重1137千克,炮身長2.48米,口徑110毫米。筒形炮身,前細后粗,上面有五道箍,兩側有耳,尾部有球冠。炮口與底部正上方有"星"、"斗"供瞄準用。火門為長方形,每次發射裝填1.5~2千克火藥,炮彈重3~4千克。該炮用木製炮車裝載,多用於攻守城寨和野戰,在兩次雅克薩攻城戰中發揮了巨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