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固寺

位於青海門源縣的藏傳佛教寺院

珠固寺,全稱珠固尕旦曲 科林,也稱珠固具喜法輪州,位於 浩門鎮72公里的寺溝村內的解放村,是青海 門源縣古老的藏傳佛教寺院之一。南距浩門河7公里。

概況


珠固寺,全稱珠固尕旦曲科林,也稱珠固具喜法輪州,位於浩門鎮72公里的寺溝村內的解放村,是青海門源縣古老的藏傳佛教寺院之一。南距浩門河7公里。
珠固寺依山就勢,高低錯落地修築在月牙形山坡上,前面是一座白底金頂的塔,塔后對稱排列著大經堂、切拉院、護法殿、抓卡山神廟、茶房、探花佛及其餘9處活佛府邸。重檐歇山式大經堂是全寺的主體建築。佔地2畝余,高達四層,全部木質結構,雕刻精細,繪畫生動,與松多塘的美景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秀美的圖畫。

歷史沿革


據《安多政教史》記載,早在明代後期,這裡已有藏僧的修行靜房1座。清順治元年(1644),原西藏哲蚌寺郭芒扎倉主持、今大通縣廣惠寺的創建者贊布·頓珠嘉措(1613—1665),受四世達賴喇嘛雲丹嘉措指派,資助該靜房僧人仙米尼丹巴、多隆貢巴、哇薩貢巴等將原有靜房擴建為珠固寺。
關於珠固寺的建成年代,《如意寶樹史》載為藏曆第一繞迥的鐵龍年,即明崇幀十三年(1640),比智貢巴所言早4年。該寺建成后,從西藏邀請著名高僧柔闍梨設立了顯宗密宗學院。珠固寺建成后的第35年遭到洪水襲擊,寺院全被沖毀,后又耗時七年,完成了現址上的搬遷和重建。
清雍正元年(1723),羅卜藏丹津反清,珠固寺曾毀於兵燹。清雍正十年(1732),第二世敏珠爾羅桑丹增嘉獵 1700-1736)任該寺法台,主持重建。贊布·頓珠嘉措建成珠固寺后,於1650年開始建廣惠寺,故歷史上有珠固寺為廣惠寺之母的說法,但廣惠寺為贊布轉世系統的根本道場,其勢力和影響遠遠超過珠固寺,故一般將珠固寺列為廣惠寺的屬寺。
1910年因僧人點燈時不慎,引發火災,焚毀了大經堂,六年後,由內蒙古阿拉善美仁親王資助重建。
《青海記》載,清時,珠固寺有寺僧150人。1958年前,全寺有經堂等大小殿堂3座,昂欠8院,沒有顯宗學院和密宗學院,共有房屋300餘間,寺僧77人(其中活佛8人,管家8人,僧官 1人)。活佛除寺主贊布倉,尚有曇化·圖登、巴扎倉·羅桑隆朵嘉措、維守倉、加多合倉和多仁巴等。1958年後,除贊布昂欠和曇化昂欠,余皆拆毀。1983年批准開放,重新維修贊布昂的10間房屋為小經堂,並建僧舍84間。
現在,珠固寺已成為人民政府重點保護的單位,別緻的建築、精美的繪畫雕塑,濃郁的宗教文化,和優美的自然風光,迎接著越來越多的旅遊參觀者。2005年,三歲的第十四世探花活佛轉世靈童在隆重的儀式中坐床,成為解放后門源地區的第一個轉世活佛。

珠固寺溝


寺溝所指,是處在仙米大峽谷的峽中峽,因峽中有古老的珠固寺而得名,全稱應為珠固寺溝。
寺溝口是門源全境中海拔最低點,從這裡往裡,進南走北,幽閉著一條長20餘公里的深峽。峽的盡頭,便是被人稱為聖境的東海
峽谷中,一道漲滿著浪花水波的清澈雪溪導引著你的走向。進入峽谷,就進入了原始森林和兩岸青山峭壁構成的深綠色隧道。山巔的松柏,半坡的紅、白樺,峽中的楊、柳、沙棘和各種更為矮小而開著野花的灌叢,匝地而生的苔蘚碧草,像一個園藝高手不露痕迹地布局成看似有點雜亂,但卻極具層次感和規制的一處景緻,裝滿你的眼睛。河水聲、鳥鳴聲、松濤聲組成了森林的交響曲,回蕩在你的耳畔。清純空氣中彌散的森林的清香,鮮花的芳香充塞著你的鼻吸。
正午,高峽長林,搖碎了一天的陽光,在林隙只投下細小的光柱和斑駁的光點。露珠滾動在葉梢花尖,溪水濺起的珠花拍打在五彩的河石上,洇透了一谷的濃綠,濕潤了一條奇石崇岩疊壘的隧道。若能空曠著一顆心,掬水月在手,攬花香滿身,回歸於人類原初的生命家園,以自身的文化感悟與山水構成寧靜的往返於默契,讓思想得到真正的休憩,那是一種何等的空靈心境。
霧山虎豹:霧山位於珠固寺溝口對面,浩門河南岸。此山山勢奇偉,四時風光擁翠,石角浮煙,望之若霧,遍山嘉木,扶疏有致,怪石咆哮,為門源古八景之一,有詩頌此美景:“霧黯碧天東,丹嶂空濛,一聲長嘯谷生風。更有管窺斑不見,隱在其中。勢力皆熊熊,比類皆通。文征煙蔚變無窮,待看出山行必素,莫於爭雄”。傳說古時候這裡虎豹成群,嬉戲於霧山之中,並不傷及人畜,被人稱為護山之神。現在雖然見不到虎豹了,但霧山巉岩嶙峋,如虎如豹,山風出山谷,狀如虎嘯豹鳴,給人以幻覺,為此被當地百姓稱之為神山,譽為門源八景之一——霧山虎豹。

古寺特色


珠固寺環山面水,風景秀麗。傳說是格薩爾的妃子珠姆曾在該地居住而得名,西藏哲蚌寺主持贊布端智嘉措到門源建寺后,設立了法相學院及經院教學制度,廣召賢德,並邀請西藏日喀則四世班禪洛桑確堅派哈江孜洛桑嘉措,班禪允許所請,他們抵寺後設立了特堡伏魔支及天女行會等官宗儀規,從此聲名遠播,周邊許多地區僧侶前來求學,盛極一時。
當地盛行華熱藏戲,華熱藏戲統稱為珠固藏戲,它在安多地區的藏戲當中是獨樹一幟的,是個獨立的藏戲劇種,珠固藏戲源於西藏,但它不拘泥於形式,在廣泛吸收當地藏戲、民間藝術營養成分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是華熱藏文化土壤中成長起來一朵鮮花。

民間傳說


在珠固寺一帶的百姓口裡,相傳著一個《財神阿卡》的故事,這個故事說,在很久以前,珠固寺里有好幾百阿卡,其中,有一個阿卡,他經文學不懂,念不會,學啥啥不會,學啥啥不懂,人人都叫他傻阿卡。
有一天,傻阿卡幹了一天活,老早就睡了,他剛睡下,夢見了一個白鬍子的老人,這個老人就是佛祖的化身,他託夢給傻阿卡說:“你是一個興財發旺的阿卡,福大、命大,但你磨難還沒受夠,若想早日修成正果,你到莊子里找上幾個伴兒,帶些吃喝,朝東北方向的斗金坡去搭夥求財,財神就會賜福給你。”傻阿卡醒來后,心裡想,這個夢如果真的,那該多好啊,哪怕我受點苦也要去,思來想去,他決定要去撞撞運氣了。
第二天,他到莊子上找到了幾個為人正直,老實忠厚的伴兒,帶上炒麵就上路了。他們翻山越嶺,跋山涉水,受盡了千辛萬苦,終於走到了斗金坡,果然看見半山腰裡金光閃閃,一見金光閃耀,同伴們不要命似的拚命往山坡爬去,到了山坡后,搶著要裝,他在後面趕到,叫住同伴勸說道:“我們先歇歇腳,老天爺給你的是有分量的,這裡沙子和金子各佔一半,但我們拿的吃的不多了,若要我們幾人平安回去,就不要貪心,我想撿純金拿,時間來不及,我們用皮袋裝上有金子的沙石,一邊走,一邊撿,這樣,家也到了,沙子也撿完了”。他們聽傻阿卡說的不錯,就照傻阿卡的辦法做,大家都平平安安地回到了家裡。傻阿卡背回金子后,全部交給了寺院主持,活佛大喜,就賜奉他為財神阿卡,從此,珠固寺興旺發達,香火越來越旺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