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宗

佛教的宗派

顯宗是佛教的宗派之一,亦可以教稱為“顯教”,其中字義微有差別,於今日則即一詞。根據情況,有時候“顯宗”可包括小乘,有時則不包括。

顯宗此名為密宗根據自己的教判,將與之相區別的佛教諸派別稱為“顯宗”,即和密宗“秘密之宗”相分別的“顯了之宗”。從密宗教理上說,即是由因向果施設,不重密咒修行的諸宗總稱。

佛教派別


簡介

用例
遼·覺苑《大日經義釋演密鈔》卷2(《萬續藏》第二十三冊)
今此宗等者,謂此秘密宗中也。對彼稱此,謂彼顯宗之中,具足六義,都名一“薄伽梵”更無別義。
藏傳佛教基本保存了印度佛教的基本形態,如果說有什麼特點的話,就是藏傳佛教是表相小乘修法。
藏傳佛教的理論可以這樣概括,:藏傳佛教認為人想成佛是沒有其他簡單途徑的,唯一正確的方法就是照釋迦牟尼佛的方法去做,也就是釋迦牟尼佛怎麼做就應怎麼做,因此藏傳佛教提出"身口意"的修鍊方法。
所謂"身口意"的修鍊方法是指,如果你在身體上,言語上和思想上都能做到和釋迦牟尼佛一樣了,那麼你就一定能夠成佛,這就是藏傳佛教思想的核心。
藏傳佛教中的密宗和顯宗在一致堅持"身口意"修行方式的前提下,有一個主要的差別,這個差別在於如何達到"身口意"與佛相同的途徑上。
顯宗認為只要按照那些公諸於世的佛經去做就可以了,所以顯宗主張公開宣道弘法,顯宗被稱為顯宗也是因為他們的這個觀點。
而密宗認為要想達到到"身口意"除了公開的佛教以外,還有一套秘密的方法,沒有人傳授密法修行很難達到"身口意",所以密宗強調傳承、真言、密咒和灌頂和福慧雙修最後成佛。
這就是密宗和顯宗的區別。

介紹

修持方式
十方如來內證的功德境界,正是“不可思議”,不能用心靈去思考這個境界有多高,亦不能用說話來議論這個境界有多深,即使用盡人世間的思維及語言,亦不能說明及描述這個境界於萬一,只能說到這個境界相似接近之處,這個不可思議之境界,就是如來的秘密。
顯宗的修持方式,尤其是凈土宗,一般都以誦念經文、禮拜懺悔,及持念佛菩薩的名號或真言為主;而密宗的修持方法,主要是以身之行為─以雙手交結印契、語之行為─以口持念陀羅尼、意之行為─以意念思維觀想佛菩薩之形象為主。諸佛菩薩的內證功德秘密,以身體的部分來說,表現於外在者,即是手印;在語言的部分來說,發乎於外在者,就是陀羅尼;在意念的部分來說,表現於外在者,就是其清凈莊嚴之報身相好。佛菩薩生生世世在意念上發起宏大的誓願為利益眾生而修行,這些在意念思維中所發起的願力,若通過精進修持,永不言退的話,因緣成熟,果報顯現發乎於外在者,就是佛菩薩的“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八十種報身上的莊嚴形態”。
諸佛菩薩的三種內證功德秘密,就是身密、語密、意密,亦即是手印、真言及觀想。凡夫若學習聖者之三密,停止了其平時生命運作中之三業─身體、語言及意念上之善、惡與不善不惡行為,晝夜不舍地精勤修持,則可立轉因地凡夫之身心,而成就果地聖者之階位。雖然在性質上來說,修持三密仍屬於善性行為,但這些善性之業,卻與世間上一般人所做的善業大大不同,皆因密乘行者在修持三密之時,能夠獲得諸佛菩薩的加庇及攝持之功德力。此種功德力用除了能開發修行者的內在佛性功德,使修行者的身心逐漸轉化成佛菩薩的身心之外,還能攝持修行者使其不會退失菩提心及永遠皈依於正道上。密宗的加持力,並不是像一般人所理解成的替人驅邪或治鬼之一種外在神秘力量,雖然密乘行者在其精勤修持期間都會獲得。此種力量之來源,亦是隨著修行而得到如來加庇,久而久之,此種力量便會積存於修行者的靈身之中。
在顯宗來說,雖沒有特彆強調三密的修持方法及力用,但當一位凈土宗的修行者在念經或念佛之時,其身體亦停止了造作世間的業,可說是已交結了最普通的印契;其口中在念誦經文或佛號已是語密;若其意念集中而不分散,專註在當下修持的一剎那,亦可說是一種意密了。所以在密宗的角度來說,顯宗亦具備了密乘行者所修持之普通層次之三密,因為每位佛菩薩或金剛明王及諸天護法聖者,都有與其特定相應相通之印契、真言及觀想等等方法。若對顯宗而言,這些便是比較特定而又進一步的三密修行形式,這點亦是顯宗與密宗在修行模式上最大不同的地方,亦是密宗的特有修持方式。
修行人
顯宗的修行人亦持念真言咒語,但真言咒語在學理上則屬於密宗的範疇;密宗的修行人亦有誦經禮懺,但誦經禮懺在學理上卻屬於顯宗的範疇。但是不論你持念真言亦或誦經禮懺,你所覺醒及證得的內在境界同是“不可思議”、同是秘密,只有你自己及佛菩薩明白了解,沒有修持的人卻不能共享。
十方如來的內證功德秘密境界,唯佛與佛方能完全通達了悟,這個“不可思議”之證境卻沒有宗派之分。宗派由人而立,由人去分,以方便行者能專一修行,但一切宗派所產生的負面效果,就是由人而起的派系之爭。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絕對沒有宗派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