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梵

佛陀十種德號之一

薄伽梵,在佛學中稱之為如來梵語bhagavat,巴利語 bhagava或 bhagavant。為佛陀十號之一,諸佛通號之一。又作婆伽婆、婆伽梵、婆哦縛帝。意譯有德、能破、世尊、尊貴。即有德而為世所尊重者之意。

辭彙簡介


在印度用於有德之神或聖者之敬稱,具有自在、正義、離欲、吉祥、名稱、解脫等六義。在佛教中則為佛之尊稱,又因佛陀具有德、能分別、受眾人尊敬、能破除煩惱等眾德,故薄伽梵亦具有有德、巧分別、有名聲、能破等四種意義。另據佛地經論卷一載,薄伽梵具有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等六種意義。此外,亦有將佛與薄伽梵並稱為‘佛薄伽梵’者。[大智度論卷二、清凈道論卷七、大乘義章卷二十](參閱‘世尊’1522、‘婆伽婆’4453)

辭彙詳述


薄伽梵,在佛學中稱之為如來。梵文為Bhagavad。佛地論云:“薄伽梵者,謂薄伽聲。依六義轉:一、自在義;二、熾盛義;三、端嚴義;四、名稱義;五、吉祥義;六、尊貴義。”惟由薄伽梵而來之薄伽梵歌或博伽梵曲,則遠在佛教或佛學之前,即已流行。此薄伽梵歌或博伽梵曲,在梵文中名Bhagavad-gida,此乃印度古典歌曲、哲學泉源、正教文獻、修行法典。印度國父甘地,在其一生中,即懷此一書於衣袋內,時時取閱,無時間斷。而一般之印度人士,亦多能誦讀。
薄伽梵在薄伽梵歌中,又被稱為 克西拏。此克西拏之字義為黑,亦可譯為:“大地之成就。”據考證,在印度歷史上,有克西拏此人,乃雅達婆族之一族長。在薄伽梵歌曲一書中,薄伽梵其人,更被尊稱為:何逸多、雅達婆、宇宙主等等,一共有十八個別名。
目前世界翻譯此Bhagavad-gida一書者,幾不可勝計。在英、美、法、德等國,則每一國皆有十數種譯本之多。而以英文譯註此書者,更屬可觀,其中譯本凡四十四種,另論注與疏解等凡九十種,我國之譯此書者,為徐梵澄與程徠兆熊。在近代歐洲譯本之中,最早出版者為英人查理士.威爾金斯(Charles Wilkins)所譯,其時為西元一七八五年。
薄伽梵
薄伽梵
在此薄伽梵歌曲一書中,又可稱為“克西拏如是說”,內敘印度古時,有句盧國國王,乃一 瞽者,名狄多羅史德羅。其子妥威檀那不肖,惟其弟班卓之子班荼縛等皆賢,但被流放於外,凡十三年。其時雅達婆國國王名克西拏,即薄伽梵,與句盧王友好,欲作調停。但句盧內戰爆發。薄伽梵遂謂“求助於其軍隊者,不能求助於彼;求助於彼者,不能求助於其軍隊”,於是妥威檀那獲其軍隊之助,而克西拏則助班荼縛軍,並為其將阿瓊那駕車。惟阿瓊那欲退卻,克西拏,即薄伽梵乃於陣前說教,促其奮勇直前,結果大勝而復國,此正所謂“援之以道”。阿瓊那之名,字義為白,其母向雷神祈禱而生彼,彼在此書中之別名,凡十七,如孔底子、左臂子弓、波南多波等等。彼亦此書主角之一。薄伽梵說道,而彼則力行,終於復國。此薄伽梵歌曲一書凡十八章,先由阿瓊那之疑惑與懊惱開始,隨即由克西拏以詩的形式敘述真知與篤行,以至“聖教應用”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