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浣紗女的結果 展開

浣紗女

代詩人王昌齡創作的詩詞

《浣紗女》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前二句寫詩人在錢塘江畔看到了“勝花”的女子后不禁驚喜讚歎,后二句則引用歷史故事對錢塘女兒進行讚美。全詩話語平白明快中有耐人品味的意蘊,在讚美錢塘女兒的同時諷刺了歷代的荒淫統治者。

作品原文


浣紗女
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
吳王在時不得出,今日公然來浣紗。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1.浣:洗濯。紗:棉、絲織物的通稱。
2.錢塘江:在今浙江。
3.勝:超過,勝過。
4.吳王:特指春秋時期吳國的國君夫差。不得出:不能出。因夫差好色,越王勾踐曾獻美女西施與他,以亂吳國之政。據說西施本是越國的一個浣紗女,故說“吳王在時不得出”。
5.公然:毫無顧忌,公開地。

白話譯文

錢塘江邊是誰的家鄉呢?江上的女孩全部都漂亮如花。
好色的吳王統治時她們不敢出門,如今卻毫無顧忌地到春江洗紗。

創作背景


此詩是詩人為了讚頌盛唐朝政而作,胡問濤(胡嗣坤)和羅琴的《王昌齡集編年校注》將此詩繫於詩人謫官后,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此詩描繪了一幅十分迷人的圖畫:一群比鮮花還要美麗的女子在碧綠的江水中浣洗著輕紗,她們歡歌笑語,如花的臉龐映著碧綠的江水和水中的輕紗。詩的前二句寫詩人在錢塘江畔看到了“勝花”的女子,情不自禁地問起這些女子是誰家的女兒,是從正面對錢塘女兒進行熱烈讚美。
其中,“是誰家”三字的用意並不是在詢問這些女子是誰家的女兒,而是用反詰的方式來表達對錢塘女兒的讚美,充滿了驚喜讚歎的感情;同時,詩人只用“勝花”二字寫女子之美,簡潔而形象。緊接著,詩人並不是順勢對女子的美做進一步的具體描繪,而是把筆宕開,引用歷史故事對女子進行讚美,用浣紗將浣紗女與西施之聯繫起來的同時在同中求異,在異同之間略作點撥,在平白明快的話語中注入耐人品味的意蘊,表現浣紗女勝過西施的命運,顯出巧妙和深曲,使全詩在讚美錢塘女兒的同時,又對歷代的荒淫統治者進行了諷刺,豐富了全詩的內容。
其中,“吳王在時不得出”一句在遺憾中傳出對“公然來浣紗”的女子的慶幸,曲折深蘊而又留有空白;“公然”二字則不僅表現了女子們浣紗時的喜悅心情,還含著詩人對世事清平的由衷讚美。

名家點評

清代吳喬:王江寧“錢塘江上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吳王在時不得出,今日公然來浣紗。”直以西施喻之,借吳王作波,妙甚。喬謂此種詩思,宋人已絕。(《圍爐詩話·卷三》)
清代賀裳:此直以西施譽江上女兒,借吳王作波勢耳。漢文帝語李廣曰:“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同一語意,用之詩,尤法奇而思折。(《載酒園詩話》)

作者簡介


王昌齡(698年—757年),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屬陝西)人。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
晚年貶龍標(今湖南黔陽)尉。因安史亂后還鄉,道出亳州,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擅長七絕,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也有憤慨時政及刻畫宮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昌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