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慈航寺的結果 展開

慈航寺

山西省五台山慈航寺

五台山慈航寺,又稱:觀音廟,為觀世音菩薩的祖庭,位於山西省五台山風景區護銀溝內,始建於唐代,於現代重修。

位置


慈航寺位於山西省五台山風景區護銀溝內,建於半山腰,三面環山,山峰疊翠,花香草秀,門前水波瀲灧,山影倒影,周圍更兼綠樹蔥蘢,慈航寺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

歷史


唐代時期,日本臨濟宗僧慧鍔(中國普陀洛伽山寺開山祖師),奉橘太后之命多次來唐,由雁門登五台山巡拜聖跡,五台山靈岩、古松、澗水、百花,而其中一寺院(今慈航寺故址)隱現於深山密林之間,幽靜安然,慧鍔大和尚認為好的修行之地。並與寺院方丈參禪悟道,成為莫逆之交。某天,慧鍔在大殿後院,見到有尊檀香木雕成的觀音佛像。那佛像神態安詳,鬢髮眉毛均極細膩,栩栩如生。慧鍔站在觀音佛像前讚嘆不已,方丈見他喜愛有加,送與慧鍔大和尚供奉,慧鍔大和尚本意回日本建寺供養。於奉歸日本途中,經過梅岑山(今普陀山)潮音洞附近,遇到大風浪,船不能行。夜裡,慧鍔夢到一個老和尚對他說:“汝但安吾此山,必令便風相送。”慧鍔把這個夢告訴眾人,大家都感到驚異,於是把觀音像放在潮音洞旁,師遂止而建寺奉像,號補陀洛伽山寺,為南海第一名剎,即現在浙江普陀山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因此,五台山實為浙江普陀山觀世音菩薩的祖庭。而觀世音菩薩又名慈航道人,五台山供奉觀世音菩薩的寺院即命為慈航寺。
相傳清代時期,康熙皇帝便衣微巡私訪來五台山朝拜,並探視父皇順治帝,隨從帶來幾十車銀兩、珠寶及寶物供養,遇到一群強盜,情急躲一山溝,才得以躲過此劫難。康熙爺發現此山溝千年娑羅樹,古木蒼翠,雲霧瀰漫,水波瀲灧,山間樹木鬱鬱蔥蔥,康熙爺脫口而出“護銀溝”,即現五台山護銀溝的由來。康熙爺在此地一廟宇即慈航寺休憩數日,並將隨帶寶物等全部供奉到廟宇,用於修繕寺院,此後,此寺院供奉的財神特別靈驗,各地善信居士聞名而來,香火不斷。
慈航寺后毀於戰亂,年久失修,廟宇坍塌……

重建


五台山慈航寺作為佛教活動場所正式開放后,廣大善信居士發心在原址重修慈航寺,使古剎重見天日。因緣殊勝,2007年,年僅31歲的釋伽明法師駐錫慈航秉持正法。隨之法師發心傾其生平,不畏辛勞,恢復慈航道場。
上報國恩、普令眾生、同沾法喜。幾年來法師為恢復古剎嘔心瀝血,衣食簡單,事必躬親,在政府的大力支持,眾護法善信、社會賢達的至誠擁戴下,遂使千年古剎重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