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信訪

網路信訪

網路信訪是信訪工作的一種創新機制,我國各地紛紛開通網路信訪平台,老百姓有了什麼煩心事、不平事,足不出戶就可以把問題反映給政府各級部門。

註釋


網路信訪將成為群眾信訪的主流方式網路給人提供了一個參與政治的機會和平台,“上訪不如上網”已成為網民中廣為流傳的一句口頭禪。網路信訪作為傳統信訪的探索性補充,為百姓信訪增加了一個新的渠道,有其積極意義,值得推廣,最終將會成為群眾信訪的主流方式。

意義


網際網路已成為中國人生活、工作中無法分割的一部分。4億多網民日漸成為這個社會的民聲主體,成為不可忽視的輿論力量。各地越來越重視網路信訪,上海、廣東等經濟發達省份的領導籲請網民向政府“拍磚”,廣東省汕尾市則把網路視為“民間智庫”。溫總理在和網民互動時曾說:“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工作人員每天會從網上搜集重要信息,以供領導人參考”。

範例


首都之窗

1998年7月1日正式開通的首都之窗是北京市國家機關在網際網路上統一建立的網站群,包括北京市政務門戶網站(即首都之窗門戶網站)和各分站。開辦宗旨是為了統一、規範地宣傳首都形象,落實“政務公開,加強行政監督”的原則,建立網路信訪機制,向市民提供公益性服務信息,促進首都信息化,推動北京市電子政務工程的開展而建立的,“宣傳首都,構架橋樑;信息服務,資源共享;輔助管理,支持決策”。

鄭州心通橋

2011年12月29日上午,河南省鄭州市網路問政全媒體平台“心通橋”正式上線。老百姓和政府之間就像開通了一趟“直通車”,為老百姓提供了一個網路信訪的平台。
市民胡先生嫌樓下小飯店油煙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在網路問政全媒體平台“心通橋”上發帖抱怨。社區工作人員登錄該平台,看到他的投訴后,表示關注此事,並將儘快處理。在每一次上報或轉發后,系統會自動根據工作時間,對問政帖子有無人員處理和回復計時。胡先生可以通過帖子上方的顯示框,了解到自己帖子的去向,以及被處理到了哪一步。

政務微博

網路信訪升級版
2010年以來,許多地方政府及官員開通微博,與網民互動更為直接。微博作為一種集信息公開、即時互動、流程透明於一體的新媒體,為政府與群眾提供了更有效的溝通互動平台,逐漸成為新時期的信息諮詢中心和社情民意集散地,開闢了網路信訪的新格局。
官員通過網路回復民生問題日漸成為一種趨勢,官員或以信箱,或以貼吧論壇等與網民互動。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官民接觸不僅僅限於現實的面對面交流,網路交流同樣可以密切幹群關係。自從人民網開通“地方領導留言版”后,各地的網友抱著試試看的心理,陸續給省委書記、省長留了不少話。已有多位省委書記、省長頻繁“現身”網路,“跟帖”回復網友留言。

民間網路信訪

還有一種是以天涯等論壇為代表的“民間網路信訪”。“天涯雜談”被網友戲稱為“全國信訪辦”。近兩年來,微博異軍突起,成為一種更新的“網路信訪”方式,於建嶸、王小山等名人微博成為頗受歡迎的“民間信訪局”,於建嶸甚至親自幫上訪戶解決問題。

觀點


成都市新都區區委辦副主任、區信訪辦主任晉鴻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2010年新都區網上信訪占信訪總量的75.4%。新都區群眾通過網路信訪呈逐年上升趨勢,由於便捷、高效,公開發布率達到了95%以上,與群眾形成了良好的互動。
晉鴻認為,與傳統信訪相比,網路信訪在處理上的優點主要有:
第一,提高了工作效率。按照國務院《信訪條例》的規定,信訪問題一般在60天內辦結,複雜問題經批准可以延長到90天。新都區在實際工作中,對群眾來信來訪反映的問題,一般是在30天內辦結。推行網上信訪后,與之配套,新都區建立了網上信訪自動化管理平台,群眾來信一般7個工作日辦結,複雜問題經批准,可延長到15個工作日辦結。
第二,提高了工作質量。網上信訪必須在網上對群眾進行答覆,辦理結果將接受包括信訪當事人在內的所有網民監督,這對政府處理群眾問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做到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政策正確,處理結論恰當,語言表達妥當,回復格式規範。
第三,節約了管理成本。作為來信受理單位,區委群工局和來信承辦單位之間的工作聯繫基本上在網上就能完成,免除了過去來人簽收、電話銜接、來人報送辦理結果等環節,每個單位的人力、物力、財力都得到了節約。
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凱認為,網路民主在不斷進步,中國有4.2億網民,網路有巨大的力量。網上發帖、發微博等“間接上訪”模式擴散速度快,通過轉載,有放大效應。網路的力量一開始使有些部門措手不及,對傳統信訪制度產生了倒逼作用,這才使相關政府部門推出網路信訪、設立網路新聞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