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陳季華的結果 展開
- 陳季華
- 2022年北京冬奧會火炬手
陳季華
陳季華
陳季華,女,57歲,中國紡織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工會主席,環境工程教研室主任,九三學社中國紡織大學委員。1965年畢業於華東紡織工學院紡織系,現任東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工程研究設計所主任。紡織部三八紅旗手、上海市三八紅旗手、先進教育工作者、全國環境保護先進個人、上海市三八紅旗集體帶頭人等。
《廢水處理工藝設計與實例分析》、《中國城市節水2010年技術進步規劃》、《紡織工業廢水治理》,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
申請了7項發明專利,獲得國家、部、市級發明和科技進步獎,為此獲得了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特殊津貼,中國紡織總會紡織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優秀工程師稱號,中國紡織總會巾幗建功獎和三八紅旗手,連續兩年獲上海市三八紅旗手和巾幗建功標兵,國家環保局全國環境教育先進個人,上海市環保局先進個人等光榮稱號。
水處理與資源利用。從七十年代末至今,以陳季華教授為主要負責人的課題組承擔和完成的科研項目近50項,其中許多項目都是難度很高,國內外尚未解決的環保問題。陳季華教授與課題組同志一起克服種種困難,查閱國內外資料,奔波於全國各地,經常夜以繼日地在實驗室內研究,又頻繁地到工廠、現場實踐,解決工程上出現的難題。由於她具有嚴密的科學態度,使她所研究的科研成果創出新水平,成為國際獨創。
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化纖原料,但對人體的危害極大,人飲用30毫克就會死亡,少一些可致人失明。地處黃浦江上游的上海吳涇化工總廠,是全國最大的甲醇生產廠家之一,該廠每天向黃浦江排放240噸高濃度的工業廢水,其中甲醇含量高達5000-10000PPM,是黃浦江上游危險最大的污染源之一。1989年7月,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同志下了死命令,限期在1990年10月前,將該廠排放廢水中甲醇含量降低到每升10毫升(即10PPM)的國家排放標準。並將此項目列為上海市政府1990年的實事項目之一。陳季華和她的課題組接受了這一艱巨任務后,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沒有找到治理高濃度甲醇的文獻記載,她們用熟悉的生化治理甲醇廢水,用好氧菌法,甲醇最高含量為200PPM,用厭氧菌,也只允許800PPM。而現在吳涇化工廠排放廢水為5千到1萬PPM,對廢液用25-50倍的水來稀釋,不但要增加處理量,環保法也不允許,於是她們從現場到實驗室,反覆試驗一年,不管炎熱的夏天,還是嚴寒的冬天,她總是踏著自行車往返在學校與吳涇化工廠的途中。在試驗中,陳季華同志從排球場上的二傳手受到了啟發,把既能在有氧環境又能在無氧環境中生存的兼氧菌夾在中間,讓好氧菌“固定”在處理槽的上層,把厭氧菌“壓”在槽的底層,而兼氧菌當作“二傳手”,使三種性質截然不同的菌族在同一個系統和同一個裝置中,互不干擾,但又協同作戰的新工藝終於使吳涇化工廠的高濃度甲醇精餾殘液的處理問題解決了,經測定處理后的廢水中甲醇含量在0.5PPM之下,甲醇去除率達99.998%。1990年9月,工程通過驗收,上海市副市長劉振元參觀工程后說:“如果每個工廠污水排放現場能像這樣,那麼,黃浦江水質就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