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拾荒媽媽的結果 展開

拾荒媽媽

拾荒媽媽

近日徠,武警廣東總隊醫院來了一位特殊母親和她的五個子女。母親叫張菲,此行她是帶五個患病的子女前來治病的。最大的今年8歲,最小的才兩個多月大,他們都是張菲先後撿來的棄嬰。昨日,記者走進武警廣東總隊醫院,採訪這位特殊的母親,了解多年來她堅持收養棄嬰的故事。自從三十年前,張菲收養了第一名女棄嬰以來,她已經成為三十餘名棄嬰的母親,目前還有十三名子女和她一同居住,生活在一個特殊的大家庭里。五十六歲的張菲,至今沒有結過婚。她一共收養了三十多名棄嬰,並將他們撫養長大。

事情簡介


拾荒媽媽
拾荒媽媽
五徠十六歲的張菲,至今沒有結過婚,26歲那年,她收養了第一個棄嬰。以後30年的時間裡,她陸續收養了30多名棄嬰,並將他們撫養長大。雖然生活很艱難,但她沒有放棄再收養棄嬰的做法,目前還有十三名子女和她一同居住,生活在一個特殊的大家庭里。(廣州日報5月31日)
媒體評述:這是一位特殊的母親,未婚、拾荒,30年的歲月里,她勞累貧困,晚上出去拾荒,在橋下、路邊,甚至垃圾堆里,發現被遺棄的嬰兒,不管孩子身上有什麼先天缺陷,她都會把孩子帶回家去。從這30多個孩子的身上,我們分明看到了一束光芒在流淌:愛的暖流和善的力量。

社會救助


“你是個好媽媽,很令人欽佩,一個人的力量太單薄,但go-vern-ment、社會各界會支持你!”2011年5月18日上午,省慈善總會秘書長許敏謙前往武警醫院看望“拾荒媽媽”張菲(見圖,蔡弘攝)和她的三個孩子,受省民政廳和省慈善總會委託,許敏謙將5萬元慈善資金交給張菲,捐助孩子完成醫療手術。
三天前,4歲大的小豪和8個月大的小妹同時進入手術室,分別接受了“補心手術”和“唇齶裂修復術”,而最小的則患先天脊椎裂和腦積水,因身體太弱,需要等到滿周歲后再來治療。
這三個孩子,都是普寧“拾荒媽媽”張菲撿回來的棄嬰。小豪和小妹順利完成手術,對張菲是莫大的安慰,從入院到現在,武警醫院一直為他們開闢“愛心通道”,尚未收取任何手術費用,這一切都離不開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的幫助。
5月5日,恤孤會將張菲和三個孩子從普寧接來廣州,馬上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事實上,羊城晚報最早在2006年就用大篇幅刊出這位普寧“拾荒媽媽”的感人故事,當時即引起了普寧go-vern-ment的高度重視。
目前張菲收到的善款可用於支付小豪和小妹的一期治療費用。病情最危重的“大頭”幾個月後若動手術,最少需要7萬元左右手術費。如果您想幫助張菲,請聯繫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

個人解讀


媒體讓我們從張菲身上讀出“愛的暖流”和“善的力量”,我想我讀出了,但我所讀出的,絕不僅僅只是這些。
與此類似的新聞我還讀過四川興文縣的王正龍。在該縣仙峰山上有一所全縣條件最差的村小———高山好村村小。嚴重缺水、設施簡陋……學生步行上學大都需要兩小時,學校長期留不住老師,在編教師哭著甩手下山另謀職業,只有一位代課教師堅持在這代課長達27年。他每年只領10個月工資,而且月工資從1982年的30元,到2007年也僅有460元。他的名字叫王正龍。
媒體報道時,所用的標題是《感動人心的力量》。我讀過之後確實被感動,感動得流出了眼淚。可我的眼淚不是鹹的,而是苦的。
我不知道,在王正龍的27年、張菲的30年裡,他們,享受過多少“愛的暖流”和“善的力量”,他們又讓社會產生過何種“感動”?也許是社會底層人被用糖豆子喂慣了,以至於什麼人都可以在偽裝的道德制高點將他們招呼過來,賞兩粒不能抵飽的精神糖豆!感動?感動什麼?王正龍和張菲幾十年的遭遇證明們從未感動過什麼人,更未感動過能夠幫他們脫離苦海的社會機器,他們實際上是被“輝煌”的社會丟在浮華之外的荒野徹底遺忘了。
我千百次地問自己,這些新聞的主人翁為什麼不是張百萬、楊千萬這樣的富豪,為什麼不是民政局、教育局這樣的專業管理機構?我們可以看到,公款消費一年是3000個億。可以看到先富們無比豪爽地一擲千金。都說改革開放的政策好,讓勤勞者致富,讓奉獻有回報。可是,王正龍張菲不勤勞嗎?王正龍張菲沒貢獻嗎?可他們一個拾荒,一個每年只領10個月工資,而且月工資從1982年的30元,到2007年也僅有460元。那些在跑了偏的政策中投機出了第一桶金第N桶金的先貴們,那些在強權籠罩下醉生夢死的政客富豪們,你們憑什麼比王正龍張菲們過得好?你們給過王正龍張菲們多少“愛的暖流”和“善的力量”?
把這種帶血的“事迹”拿出來博取善良者的眼淚,這本身的動機就卑鄙無恥。還是收起那廉價的糖豆吧,張菲和王正龍們所需要的,絕不是這個,而是這個社會良心的集體贖罪!媒體的“感動製造者”們,求求你們,別再往因生活而苦苦掙扎的底層人心口上撒鹽吧!你們要的“感動”太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