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湖

湖北襄陽鏡湖

在襄陽南漳縣城城西的一個風景區,距離南漳縣城2公里。

簡介


水鏡湖風景區位於南漳縣城西2公里處,由“五湖、四峽、三島”相連組成,俯視猶如一塊巨大的明鏡鑲嵌在群山環抱之中,因而被譽為“水鏡湖”。水鏡湖處處是景,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有狀如梅花的鳥島,還有形態各異的伏獅山、鴉雀嶺、金龜島等等。湖岸景色也非常奇妙,鷹子岩險峻、九龍山磅礴、龍門陣玄妙、紅葉谷斑斕、黃龍洞水簾等,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在襄陽城東北部,即大北門與長門之間地域,稱新城灣,清代中期在此修建了一個水清如鏡的湖------鏡湖。它是何年所建,因何得名呢?

歷史


據《襄陽縣誌。建置》篇載:明代以前,新城灣原是漢水旁的沼澤地,內有塘湖,東和襄陽城東護城河相通,南與道坑相接,構成襄陽城東北隅的扇形濠塹。
至正年末至明洪武初,在增拓新城灣北部和東部城垣時,曾對塘湖進行了根治,修成一個曲尺形的湖。此湖南自紹興橋(經紹興橋仍與道坑相通),北至鹿門書院而折向東,到長門附近。長門南側旁(即今襄陽公園辟的城門門口南)設有水閘,以利用東護城河的水,調節城內湖水。
清乾隆年間,守道陳大文見湖已淤塞,而周圍環境清幽,就帶頭捐俸並組織人力,將湖疏浚。湖水深處似龍潭,宜於養魚,湖邊淺水處,則遍植菱、蓮,湖兩岸種植桃、李、棗、柳。經過整治的湖水清澈見底,碧綠如染,波光粼粼;湖邊綠樹成陰,晨曦鳥鳴;周圍樓台掩映,樹影參差,更顯競秀,成為城內又一勝景,是人們小憩的佳地。
湖已疏浚,其景甚佳,尚且無名,令人企盼。一日,陳大文邀山陰道士同游,遊覽中陳大文無限感慨地說:余過去常游浙江的東部,探歷過大禹的的舊地,涉過浙江紹興有名的鏡湖(又名鑒湖、長湖,位於紹興會稽北麓),其勝景留在心中至今不忘。這新城灣內之湖雖不及那背些名勝的什一,然而也像湖南衡陽的酃湖(《清一統志》載:此湖水可釀酒,名醽醁)一樣醽醁、甘美,似琉璃一樣碧綠可愛。山陰道士聽完,遂提議道:既如此,何不就定名“鏡湖”!陳大文心悅地說:此議正合吾意。當即取名“鏡湖”。后又在湖旁增建鏡舫,使鏡湖又添新姿。不久,又將湖西南邊的橋定名紹興橋。至此,陳大文特撰《鏡湖記》一文,還賦《泛舟鏡湖詩》一首詠之。其詩曰:“古塘源檀溪,澄流繞城澳。歲遠苦湮塞,我來事疏導。水鏡一奩開,冷冷塵罕到。小春來嬉遊,輕舟泛深澳。煙銷峴黛濃,雲淡鏡容好。愛茲才木清,爛漫芳樽倒。歸棹夕陽中,寒風吹落帽。”
鏡湖自長門至原鹿門書院一帶,到清末因失治而淤積,逐漸闢為菜地,尚存的南邊道坑,也成死水坑。建國后,湖面又日漸縮小,周圍的亭台亦圮。1974年,新城內城地域移交襄陽公園,除公園留有少部分用地外,其餘連同道坑都陸續建起高樓,鏡湖只能是歷史的記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