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劇情片,由孫道臨執導,孫道臨、顧永菲、秦怡等主演。
該片改編自曹禺的同名話劇,講述了煤礦主周朴園專制、偽善,在他的控制下,周家變成了壓制人性的枯井,最終,多年的積怨在雷雨之夜爆發,釀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
該片於1984年在中國大陸上映。
中國電影《雷雨》(1984)精彩劇照
故事發生在20世紀初葉的一個盛夏。在中國北方城市的一幢豪華住宅內,住著某煤礦公司董事長
周朴園(
孫道臨飾)一家。董事長忙於礦務,龐大的住宅,只住著年輕的續弦夫人
蘩漪(
顧永菲飾)、兒子周沖(鍾浩飾)和前妻生的長子周萍(
馬曉偉飾)。
周朴園的專橫及長期的孤寂生活,使封閉在宅內的蘩漪幾乎悶死、枯死。和她年齡相差無幾的周萍對她表示了同情和愛慕,這使蘩漪猶如得到了雨露的滋潤,重新有了生氣。然而,對蘩漪厭倦了的周萍,後來又愛上了侍女四鳳(張瑜飾),並想撇下蘩漪離家一走了事。蘩漪不甘受兩代人對她的欺侮,她要反抗,要報復。這天下午,四鳳的母親魯媽(秦怡飾)來到周家看女兒,她驚異地發現四鳳的東家竟是30年前狠心拋棄了自己的大少爺周朴園。而且,她又得知自己心愛的女兒和大少爺相愛,這更使她痛苦萬狀。
這天夜裡,魯媽迫於無奈,應允四鳳跟隨周萍出走。可蘩漪卻突然出面阻攔,並呼出周朴園,當眾揭穿了周萍、四鳳的關係。在混亂之中,周朴園承認了魯媽即是周萍的生身母親、是自己30年前的情人梅侍萍。此時,四鳳和周萍才恍然大悟,發現他們原是同母異父的兄妹。無辜的四鳳、周沖和心灰意冷的周萍,相繼在這個電閃雷鳴的黑夜,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製作人 | 湯麗絢(製片主任)、沈儒梅 |
原著 | 曹禺 |
導演 | 孫道臨 |
副導演(助理) | 王潔、史久峰 |
編劇 | 孫道臨、祝鴻生 |
攝影 | 羅從周、梅雲熹、周宰元(副攝影) |
配樂 | 呂其明 |
剪輯 | 諸錦順 |
道具 | 錢章雄、林龍興 |
美術設計 | 韓尚義(總美術)、瞿然馨、彭文龍(副美術) |
造型設計 | 周美華 |
服裝設計 | 丁淑蘭 |
燈光 | 邱在耀 |
錄音 | 苗振宇(總錄音)、馮德耀 |
布景師 | 許多男(置景)、林福增(繪景)、張元鼎(繪景) |
編輯 | 祝鴻生 |
擬音 | 錢守一 |
繪刷 | 李新德 |
泥塑 | 潘祖德 |
特技設計 | 曹有光 |
特技攝影 | 梅雲熹 |
演奏 | 上海電影樂團 |
指揮 | 姚笛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周朴園
演員孫道臨
五十多歲,周公館的主人,在社會上有地位和名望的“正人君子”。冷酷狠毒、老謀深算,把自己遮護得刀槍不人,無往不利。作為家長,他以專橫的態度在精神上統治、虐待著妻子和兒子。作為礦主,他指使警察開槍屠殺罷工的工人。但他內心深處又害怕今生或來世難逃天譴,所以吃齋念佛盼望自己的靈魂能得到超度。
蘩漪
演員顧永菲
周朴園的妻子,美麗而憂鬱。生活在如一口枯井一樣的周家,令她在感情上十分孤寂而愁苦。她不滿丈夫的專制,想要過真正自由的生活,卻又無法擺脫周家。與繼子周萍的愛情曾使她乾枯的內心得到滋潤,但周萍的負心令她更加絕望,因而產生了反常的畸形變態心理。
魯媽
演員秦怡
周萍、魯大海和四鳳的母親,在濟南的學校當僕人。她年輕時與東家少爺周朴園相愛並生下兩個兒子,卻慘遭拋棄。她帶著生病的小兒子尋死不成,輾轉嫁給了魯貴。不幸的經歷讓她變得堅強,也讓她對有錢人有著清醒的認識和警惕,然而當發現女兒不但走了她的老路甚至遭際更加悲慘時,她只能痛苦地把一切歸於命運。
周萍
演員馬曉偉
周朴園的長子,自私而怯懦,精神孱弱無力。他憧憬個人的自由幸福,但又受到舊禮教觀念的束縛,時時恐懼受到封建道德的制裁,對父親充滿了畏懼。與後母蘩漪發生亂倫關係后,為減輕心中的罪惡感,想離開家庭,一走了之,與“過去的罪惡”一刀兩斷。同時,他為下人四鳳的青春活力所吸引,幻想著離開家后能同四鳳結婚。
四鳳
演員張瑜
侍萍和魯貴所生的女兒,周公館的女僕。是一個健康、美麗的少女,舉止活潑,說話大方爽快,也有分寸,但思想感情很幼稚。在不知內情的情況下與同母異父的哥哥周萍相愛。
周沖
演員鍾浩
周朴園和蘩漪所生的兒子。只有17歲,天真幼稚,受到民主思想的影響,相信人人平等,對自家的女僕四鳳懷著純真的感情,希望父親能允許他出錢供四鳳讀書。
魯大海
演員梁同裕
到周家談判的煤礦工人代表,身材魁梧,性格倔強。當著周朴園的面,他揭露了對方過去殺害工人的罪行。然而,他不知道面前人正是他的親生父親。
魯貴
演員胡慶樹
周公館的僕人,在主子面前總是表現得很懂事,很懂禮節,實際上非常貪婪,時刻窺探著主人的隱私。他知曉了繁漪與周萍私會的秘密,以此來威脅蘩漪,企圖保住在周館的工作。
劇照
• 該片是孫道臨第一次執導影片。
• 蘩漪一角最初的人選並非顧永菲,而是一位比她年輕的演員。孫道臨和曹禺看了顧永菲出演的影片《但願人長久》后,感到她具有那位年輕演員所欠缺的氣質,於是請她來上海試鏡,並最終確定由她扮演蘩漪。
• 顧永菲在學生時讀過《雷雨》的劇本,但從未看過話劇演出,當她為這一角色做準備時,有人提議她去觀摹話劇版《雷雨》,或者香港影片《雷雨》,但她回絕了。因為她認為無論別人演的好壞,都會影響自己的表演,而她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塑造蘩漪。而為了使顧永菲能準確把握角色性格,孫道臨請了曾在話劇中扮演過蘩漪的張瑞芳來給她上課。
• 由於曹禺提到《雷雨》故事背景最好是放在1918年,故而孫道臨在改編時曾設想過加入一些細節表現1918年的時代特徵,比如周沖與同學談論時事,周萍看到學生宣傳抵制日貨,但他總覺得這樣設計比較勉強。在向曹禺請教時,曹禺表示《雷雨》不像茅盾寫的《子夜》那麼寫實,他創作時更多的是從個人感受出發,而且劇情和人物本身已經足夠有時代感,沒必要再加上軍閥混戰之類的內容。另外,他還表示,劇情雖發生於1918年的天津,但拍攝時不必局限於此,服裝也不必嚴守1918年的樣式,只要觀眾看著舒坦即可。
• 孫道臨在創作改編本中曾為蘩漪添加了一些簡單回敘,描寫她在精神上受到周朴園的虐待。但他把自認為得意的一二段內容念給同行聽時,聽者的反響讓他覺悟到原劇中“吃藥”一場已經將蘩漪所受的凌辱寫得淋漓盡致了,不必畫蛇添足。
創作緣起
孫道臨十五歲就讀過了劇本《雷雨》,留下深刻印象。1939年他在燕京大學讀書時,學校業餘劇社排演《雷雨》,他曾應黃宗江之約去試演周沖一角,雖未中選,但他擔任了劇組的場記工作。那是他第一次接觸戲劇表演。因此,他將該劇視為自己在文藝上的啟蒙之作。
1982年,孫道臨為上海電影視台的國慶節目擔任報幕時,遇到參加同檔節目的秦怡。秦怡和他談起上影劇團將話劇《上海屋檐下》改編為電視片的情況。談話間,有人提出像《雷雨》《日出》這樣的話劇也應該拍成電視片或電影。孫道臨由此產生了把《雷雨》拍成電影和電視片的想法,並且很快向上影廠領導彙報。上影廠領導主張只拍電影,而且由孫道臨負責改編、導演事宜。
劇本改編
對於電影的形式,孫道臨想出了兩種方案,一種是拍成舞台藝術紀錄片,一種是儘可能電影化。在原作者曹禺商量時,曹禺贊同後者,認為如果採取舞台紀錄方式不如不拍。
在改編劇本時,考慮到原劇已深入人心,所以,孫道臨決定電影劇本不衝破原作的結構,就算插入一些倒敘也不能過長,以免破壞戲劇動作的緊迫感。為了適應電影的容量,他把情節集中於周朴園與侍萍的主線,刪除了與周沖、魯大海等角色有關的支線劇情。由於原劇人物中沒有一個可以說是最主要人物,所以,為了令觀眾在觀看影片時不會感到頭緒太多難以進戲,孫道臨選擇盡量以四鳳為敘述視角,因為舞台本就是從四鳳與魯貴的對話開始的,觀眾也更多地關心四鳳的命運,而且他以為四鳳的遭遇是全劇中最令人同情的。
場景設計
在著手改編前,孫道臨去天津參觀原租界地的名人舊宅,其中,小德張所蓋的中西合壁式洋房讓他感到奇特。結合周朴園的經歷,他想周宅也不免是中西合璧式的。所以他在改編本中將周宅描繪成羅馬式又摻雜中國風味的建築。曹禺在看過改編本后,也表示同意,並稱周宅應該是周朴園親自設計的,周出身書香門第,又留學德國,房子會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味道,這也顯示出周朴園本人的性格。
在曹禺的啟示下,孫道臨和美術師韓尚義、瞿然馨決定應該把周家的房子提到以“典型環境”刻畫典型性格的高度來考慮。關於周宅的外觀風格,孫道臨進一步思考,認為以周朴園的性格與教養,不會像小德張或沒文化的暴發戶那樣搞一些不中不西的建築,房子一定是不差絲毫的德式建築。所以,該片的實景找的是具有全歐化外觀和樓梯大廳的建築,而美術師們在建築內外的細節裝飾和室內陳設方面點綴中國元素。比如,他們在西式護壁板上裝飾了中國青銅器時期的紋樣雕花,在羅馬式大理石壁爐上雕刻漢代石刻圖案,在大廳中擺上中國的“觀音”和希臘的“維納斯女神”。道具陳設方面也是中西合壁。
在選擇實景和設計內景時,他們還利用空曠的環境來烘託人物的空寂、渺小,例如周家的樓梯大廳是在上海科技會堂拍攝的,美工在大廳正中加工了一個高一米八、煙囪直通平頂的壁爐,沙發、立燈也選用大道具,以使大廳產生威壓感,顯示周公館內在的空虛。
色彩基調
在確定影片的色彩基調時,孫道臨回憶起自己在解放前度過的苦悶的青春時代,回憶起自己曾以“暗紫日記”為所寫日記的標題。他覺得那時的心情與《雷雨》所要表達的情緒是一致的。紫色是藍與紅兩種顏調和出來的,代表著兩種色彩的鬥爭與衝突,是一種不安定的統一體。他決定以紫色為影片基調,希望影片達到戲劇性高潮時紫色的感覺也能達到飽和的程度。
為了實現導演預期的效果,美術師根據劇情進展進行了設計,在各種細節貫穿紫色,從小客廳紫褐色的立燈罩到蘩漪回憶中穿的淡紫色上衣和紫藤花架,以及苦悶中的蘩漪罩著一層黑紗的紫色衣裳,門窗上的花玻璃透射出紫色散光等。他們還在周朴園與大海發生衝突的戲中,特意在被打碎的花瓶里插放淡紫色的花。另外,他們給蘩漪做的旗袍也是黑色的喬其紗配紫紅襯裡。為了襯托紫色”的情緒色彩,強調影片中“壓抑”氣氛,美工組為周公館設計的傢具門窗都以深褐色為主調,窗帘用了橄欖綠、灰褐色的厚重料子。
獲獎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備註 |
1985年 | 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 最佳女主角 | 顧永菲 | 提名 |
最佳攝影 | 羅從周 | 提名 |
最佳錄音 | 苗振宇、馮德耀 | 獲獎 |
最佳音樂 | 呂其明 | 提名 |
最佳美術 | 韓尚義、瞿然馨 | 提名 |
劇照
正面評價
該片忠實於原作的主題思想和藝術風格。無論人物性格的刻畫、情節的安排,還是矛盾衝突的展開,都比較準確地表現了原作的精神。孫道臨扮演的周朴園,把暴君式家長、偽君子的醜惡靈魂表現得很鮮明。而且影片沒有掩蓋原作存在的局限性,沒有拔高它的思想性。同時,該片充分發揮了電影藝術的特長,突破了舞台時空的限制,運用蒙太奇手法,將原作中通過對話交代的事情做了具體的描述,不但沒有損傷原作的主題詞思想和藝術風格,而且更豐富了情節的內容,加深了觀眾的印象,也加快了情節發展的節奏。(《電影評介》評)
負面評價
該片在對不同藝術品種進行移植的探索中作出了巨大努力,但是,這次探索未能盡如人意。該片的創作者既想保持原作固有的戲劇性,又要使其符合電影藝術的規律,既拘泥於話劇本的原結構,又想突破話劇的時空局陷,使自己陷入了難以解脫的矛盾之中。(《電影藝術》評)
該片的主要毛病是時空關係沒有掌握好,有的地方為了間隔而跳切,例如“說鬼”的戲跳得太厲害,周朴園送警察,一會兒在屋裡,一會兒又在樓梯過道,沒什麼戲。改編名著切忌這些不必要的枝蔓。有些慢鏡頭的運用破壞了悲劇的氣氛,讓人齣戲。(原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
闕文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