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鎮墓獸的結果 展開

鎮墓獸

一種冥器

鎮墓獸,古代風俗,指一種冥器。古代人認為,陰間有各種野鬼惡鬼,會危害死者的鬼魂。因此設置鎮墓獸的目的首先是為避邪,以佑護死者亡魂的安寧。

楚墓中常見的隨葬器物,也是楚漆器中造型獨特的器物之一種。此種器物外形抽象,構思譎詭奇特,形象恐怖怪誕,具有強烈的神秘意味和濃厚的巫術神話色彩。迄今出土的鎮墓獸大部分為戰國時期文物,以戰國中期為多。

簡介


鎮墓獸[一種冥器]
鎮墓獸[一種冥器]
鎮墓獸是我國古代墓葬中常見的一種怪獸,有獸面、人面、鹿角,是為鎮攝鬼怪、保護死者靈魂不受侵擾而設置的一種冥器。《周禮》記載說,有一種怪物叫魍象,好吃死人肝腦;又有一種神獸叫方相氏,有驅逐魍象的本領,所以家人常令方相氏立於墓側,以防怪物的侵擾。還說這種方相氏有黃金色的四隻服,蒙著熊皮,穿紅衣黑褲,乘馬揚戈,到墓壙內以戈擊四角,驅方良、魍象。方良亦為危害死者的惡魔,人們就藉助方相氏的力量來驅趕它們,所以有學者認為,使用鎮墓獸的習俗,就是從“方相氏”的傳說演化而來的。也有人根據早期鎮墓獸頭上的雙角推測,鎮墓獸應與“辟邪”、“靈神”、“士伯”等相關。
從考古發現的情況考察,鎮墓獸最早見於戰國楚墓,流行於魏晉至隋唐時期,五代以後逐步消失。鎮墓獸的製作,早則為木、骨質、陶質極少,以後主要為陶質和唐三彩。金屬和石製品極為少見。
鎮墓獸[一種冥器]
鎮墓獸[一種冥器]
鎮墓獸
鎮墓獸
鎮墓獸[一種冥器]
鎮墓獸[一種冥器]
在楚國墓葬中已發現數百件用於鎮墓辟邪的木雕鎮墓獸。年代從春秋中期到戰國中晚期。春秋中 晚期到戰國早期多為單頭單身,戰國中期的式樣與數量最多,單頭單身與雙頭雙身兩大類。
江陵天星觀1號墓出土的一件雙頭“鎮墓獸”,背向的雙頭曲頸相連,兩隻獸頭雕成變形龍面,巨眼圓睜,長舌至頸部。兩頭各插一對巨型鹿角,四隻鹿角權椏橫生,意象極為奇異生動。通體髹黑漆后,又以紅、黃、金色繪獸面紋、勾連雲紋。方座浮雕出一些幾何形方塊並飾菱形紋、雲紋、獸面紋。虯曲盤錯的巨大鹿角,對稱獸體和穩重的方形底座構成了一個神秘的氛圍。

出土文物


木雕雙頭鎮墓獸

木雕雙頭鎮墓獸由實心方木底座,獸和頭部插兩對成年鹿角組成。背向的雙頭曲頸相連,兩隻獸頭雕成變形龍面,巨眼圓睜,長舌至頸。鹿角向兩翼張開,氣勢雄偉,增加了鎮墓獸的神秘感。鎮墓獸的造型,可能與身披熊皮,頭套面具,執戈舉盾,到墓壙內以戈擊四角,驅逐鬼怪的方相氏有關。鎮墓獸的頭上安裝鹿角或木製鹿角,是鹿角具有某種神異之力,對死者在冥界生活起到保護作用。東周時期的楚墓流行使用鎮墓獸,應與他們對地府的認識有關。鎮墓獸在楚地出現后,向外流傳,後來各地都出現了鎮墓神物,五代以後逐步消失。
木雕雙頭鎮墓獸似人非人、似獸非獸,給人一種猙獰恐怖的感覺。鎮墓獸背向的雙頭曲頸相連,兩隻獸頭雕成變形龍面,巨眼圓睜,長舌伸至頸部。兩頭各插一對巨型鹿角,鹿角杈椏橫生,枝節盤錯,轉側變幻,意象極為奇異生動。通體髹黑漆后,彩繪獸面紋、勾連雲紋、幾何形方塊及菱形紋等,顯得神秘而魔幻。這是楚墓鎮墓獸造型中最為怪誕、最為壯觀的一件。

人面獸身鎮墓獸

鎮墓獸
鎮墓獸
西安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長安區韋曲一帶發掘了一座唐代古墓,其中出土一座人面獸身鎮墓獸甚為稀奇罕見。該墓葬距地表深達7.5米,有長斜坡墓道附帶兩個天井。墓葬的主人名叫王士通,在唐代官職為“左監門府錄事參軍”。墓誌銘文中炫耀了墓主家族世代為官的顯赫,其曾祖、祖父、父親在北魏、隋等朝代都曾擔任重要官職。王士通66歲逝世,與夫人合葬於長安京城附近的萬年縣高平鄉。
在墓葬中,考古工作者出土了鎮墓獸、武士俑、男立俑、騎士俑、銅盤、銅盆、銅壺和開元通寶錢幣。墓主的右手骨中握有一個小石柱。專家解釋說,“握豬”的喪葬風俗在我國流傳已久,豬象徵著財富,地位高貴和家境富有的墓葬常以玉豬為握。負責發掘的市考古所研究員張全民說,在墓門口發現一座彩繪依然鮮艷的人面獸身鎮墓獸雄踞,可謂“獅身人面像”。這座鎮墓獸只有20厘米高、10多厘米寬,但其頭面儼然是一副古代常人的嘴臉,面相慈眉善目甚是溫和。它與古埃及的“司芬克斯”是否有人類歷史上的某種不謀而合之玄妙,很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