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在1953年華中工學院建院時的機械工程二系的基礎上,經華中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發展演變而來。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經國家批准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擁有塑性成形模擬及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加工工程”國家重點學科、“材料學”湖北省重點學科。學院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以及科技部設立的快速原型技術生產力促進中心。

歷史沿革


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學院堅持科研與教學並重,學、研、產協調發展的方針,教學改革與科學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1978年以來獲得省部級以上教學和科研獎勵近200項,其中國家級獎勵23項,大學領先獎1項,GM中國科技成就一等獎2項。2001年學院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發表學術論文248篇,其中被《SCI》收錄論文13篇、《EI》收錄論文10篇。獲授權專利6項(其中實用2項,發明4項)。200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回國人員基金2項,省基金1項,博士點基金1項,省攻關1項;獲授權專利7項(其中:實用6項,發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2002年發表學術論文268篇,其中,國外期刊21篇,國際會議16篇,被《SCI》收錄論文18篇、《EI》收錄論文20篇、《ISTP》收錄論文3篇。2003年科研經費首次突破1000萬元,獲自然科學基金5項,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一項;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SCI》收錄32篇,《EI》收錄30篇,《ISTP》收錄15篇;申請專利24項,獲批11項(其中實用4項,發明7項);承擔國家“863”項目2項,“十五”科技攻關項目1項,教育部基金3項,湖北省基金2項。
塑性成形模擬及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2003年順利通過國家評審。在2003年7月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再度對我國高校本科專業進行的排名中,我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全國排名第一。學院在新型模具材料、塑性成形設備計算機控制、凝固模擬研究與軟體開發、金屬納米粉體材料研究與開發、現代模具技術、金屬液態與塑性精密成形和快速成形技術、化學粘結劑砂成套技術、材料激光加工技術、現代塑性成形設備及數控技術等領域形成了穩定的學科方向和優勢。近兩年又在模具熔射快速製造、高強輕金屬精確成形等方面形成新的方向與優勢。教學改革開創了新局面,2001年,為加快學院建設以適應21世紀材料科學的發展和教學改革的需要,學院用信息技術對傳統的專業進行整調整,合併成立了“材料工程與計算機應用系”和“材料科學與技術系”。學院開始以“材料科學與工程”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兩個全新的專業培養本科生。

辦學條件


師資隊伍

學院具有一支素質好、水平高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130多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雙聘院士2名,中組部2名、外專千人1名、青年千人10名,講座教授2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名、優青2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9名,擁有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 教授40名(博士生導師31名),副教授33名。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占教師比例50%以上,已形成以具有博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為骨幹的師資隊伍。目前,在校博士生151人,碩士生386人,本科生1140人。

人才培養

現有材料科學與工程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在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電子封裝技術等3個本科專業方向招收本科生,其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連續多年排名第一,新增“功能材料”專業方向已獲批。在數字化材料成形及先進功能材料領域具有明顯的優勢和特色。 

學科體系

學院的材料科學與工程涵括“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三個二級學科,是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該學科1998年獲得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目前學科ESI排名已進入全球前1‰,美國USNews排名居全球第45位。 
學院設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封裝技術、功能材料4個本科專業。其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已通過國際工程專業認證(華盛頓協議),是國家級品牌專業,多年來全國排名第一;設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納米科學與技術、數字化材料成形、電子封裝6個研究生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在國內名列前茅。 
學科分佈
學科實力強勁,在材料成形計算機模擬、快速成形製造、模具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材料激光加工、精密成形技術、機器人輔助材料加工、納米材料、光電材料、金屬材料、電子封裝等領域都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1、數字化材料成形
1)快速原形製造及反求工程:包括薄材疊層、選擇性光固化、選擇性激光燒結、選擇性激光熔化等成形方式,開發了從裝備、工藝、軟體到成形材料在內的成套技術,在國內外100餘家單位中得到應用。(相關負責人:史玉升教授)
2)材料成形過程模擬:涵蓋鑄造成形、板料成形與塑料注射成形等領域,開發出了三個國內知名的模擬模擬系統,在300多個單位應用,並出口多個國家和地區。(相關負責人:李德群、陳立亮、柳玉起教授)
3)數字化模具設計與製造:包括模具CAD/CAM/CAPP技術,研製出了多工位級進模CAD、覆蓋件模CAD、塑料模CAD、鑄造模具CAD等系統。(相關負責人:李建軍、李志剛、張宜生、周華民教授)
4)材料加工裝備與自動化:研製開發出了多模式模糊控制鍛造液壓機、數控電動螺旋壓力機、金屬板材數控無模漸進成形機、鎂(鋁)合金真空低壓消失模鑄造工藝及裝備、基於視覺焊縫跟蹤與檢測裝備、機器人等離子噴塗等系統。(相關負責人:莫健華、劉順洪、余聖甫、王桂蘭教授)
2、先進功能材料
1)納米材料製備技術和器件集成:研究開發了一系列納米材料製備技術與裝置,成功製備出微型集成化氣敏感測器陣列,研發出了電子鼻系統。(相關負責人:謝長生、曾大文教授)
2)塊體非晶材料及其應用技術:開發了系列具有強玻璃形成能力和優異性能的新型塊體非晶和非晶基複合材料,開展了塊體非晶合金生物相容性和超塑性微成形的研究。(相關負責人:柳林教授)
3)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進行了SOFC設計、材料、製備及系統集成等研究,成功研製了壓縮密封材料和金屬連接體材料。開發了可商業化的SOFC測試平台。(相關負責人:李箭、黃雲輝教授)
4)熱電材料:利用電化學原子層外延技術,成功沉積了VA-VIA族化合物半導體納米熱電薄膜。發明了製備Skutterudite化合物的固相反應法,研製了半導體熱電性能測試系統以及ECALE和MA-PAS等新材料製備設備。(相關負責人:楊君友教授)
5)功能陶瓷材料:研製出了具有高紅硬性、高溫耐磨性、抗氧化性和抗衝擊性能的Ti(C,N)基金屬陶瓷。製備了具有新型功能的氧感測器,研發了陶瓷基和陶瓷/高分子模具材料、藥物緩釋骨類修復材料和特種陶瓷粉體的合成技術。(相關負責人:熊惟皓、肖建中、胡樹兵、索進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