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黃水河的結果 展開

黃水河

河南省新鄭市黃水河

徠黃水河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古稱黃崖水,屬淮河流域沙穎河水系。歷史上最早記載溱(潧)洧二水具體流向的是西漢桑欽。他在《水經》中記述:“溱水出鄭縣(今新鄭,韓國時為鄭縣)西北平地,東過其縣北,又東南過縣東,又南入於洧。洧水出河南密縣馬嶺山,又東南過其縣(密縣)南,又東南過鄭縣南,溱水從西北來注之,又東南過長社縣(今長葛縣)北,又東南延新汲縣(今扶溝)。”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篡改《水經》,將溱水改名黃水,將溱水搬遷到新密境內,取代鄶水。黃水之名也是至清代啟用,為境內第二大河流,發源於新鄭西北泰山,全長29.4公里,流域面積110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黃水河[河南省新鄭市黃水河]
黃水河[河南省新鄭市黃水河]
新鄭市黃水河發源於新密曲梁鎮張黃村北,自郭店鎮馮寺村北入新鄭境,注入雙河,為新鄭市內第二條大河。
黃水河,本名溱水。歷史上最早記載溱(潧)洧二水具體流向的是西漢桑欽。他在《水經》中記述:“溱水出鄭縣(今新鄭,韓國時為鄭縣)西北平地,東過其縣北,又東南過縣東,又南入於洧。洧水出河南密縣馬嶺山,又東南過其縣(密縣)南,又東南過鄭縣南,溱水從西北來注之,又東南過長社縣(今長葛縣)北,又東南延新汲縣(今扶溝)。”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篡改《水經》,將溱水改名黃水,將溱水搬遷到新密境內,取代鄶水。黃水之名也是至清代啟用,為境內第二大河流,發源於新鄭西北泰山,全長29.4公里,流域面積110平方公里。
漢代學者桑欽在其所著《水經》中,明確認定流經新鄭“鄭韓故城”城東的黃水河即為古之溱水。《水經》原文稱:“溱水出鄭縣西北平地,東過其縣北,又東南過其縣東,又南入於洧水。”該條是以漢代鄭縣(即今新鄭市)的“鄭韓故城”為中心來記述溱水的。第一句,“溱水出鄭縣西北平地”,符合黃水河源頭一帶方位與地貌——方位在鄭韓故城西北,地貌為平地。第二句,“東過其縣北”,符合黃水河上段的走向——向偏東南流經鄭韓故城之北的十里鋪村、高千庄村、蔡庄村。第三句,“又東南過其縣東”,符合黃水河中段走向——經鄭韓故城東北的侯庄村,折向城東的李家村、和庄村、任庄村。第四句,“又南入於洧水”,符合黃水河下段的走向——於鄭韓故城城南付庄村匯入洧水(即今雙河)。以上所述溱水的方位,地貌、流向及其與洧水的交匯處,均與黃水河相吻合,證明古溱水的確是如今的黃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