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狼徠,讀作láng。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形聲字,古字形從犬良聲。狼指一種野獸,形似狗,常群居。狼性情兇殘,故又引申為兇狠,由“狼”構成的語詞,多含貶義,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等。

基本釋義


哺乳動物,形狀像狗,性殘忍而貪婪,通常群居,晝伏夜出,能傷害人畜。毛皮可制衣褥:狼狽。狼奔豕突。狼吞虎咽。狼子野心(喻兇惡殘暴的人的狂妄慾望和狠毒用心)。引狼入室(喻引進壞人)。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音郞。《說文》似犬,銳頭白頰,高前廣後。從犬,良聲。《埤雅》狼大如狗,靑色,作聲諸竅皆沸,善逐獸。里語曰:狼卜食。狼將遠逐食,必先倒立以卜所向,故獵師遇狼輒喜。狼之所向,獸之所在也,其靈智如此。古之烽火用狼糞,取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爾雅·釋獸》狼,牡貛,牝狼。《注》牡名貛,牝名狼,辨狼之種類也。《詩·齊風》竝驅從兩狼兮。《周禮·天官·獸人》冬獻狼。《注》狼膏聚,聚則溫。
又狼藉。《孟子》樂歲粒米狼戾。《注》狼戾,猶狼藉也。
徠又《周禮·秋官》條狼氏。《注》條,當為滌器之滌。狼狼扈道上。《疏》狼狼扈道上者,謂不蠲之物在道,猶今言狼藉也。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東有大星曰狼。狼角變色,多盜賊。
又《律書》西至於狼。狼者,言萬物可度量。斷萬物故曰狼。
又《杜篤·論都賦》寥狼邛莋。《注》寥狼,猶擥擾也。
又地名。《左傳·文九年》楚子師於狼淵,以伐鄭。《史記·秦本紀》白起攻趙,取代光狼城。
又白狼縣,屬右北平郡。臯狼縣,屬西河郡。皆見《前漢·地理志》。
又《後漢·明帝紀》西南夷白狼動黏諸種,前後慕義貢獻。
又草名。《爾雅·釋草》孟狼尾。《注》似茅,今人亦以覆屋。
又姓。《左傳·文二年》狼瞫取戈以斬囚。
又《集韻》里黨切。音朗。狼犺,獸名。似猴。
又郁狼,漢侯國。《韋昭曰》屬魯。狼音盧黨反。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又《集韻》《韻會》郞宕切,音浪。博狼,地名。在陽武。《前漢·張良傳》秦皇帝東遊,至博狼沙中《注》師古曰:狼音浪。◎按史記本作浪。

說文解字

【卷十】【犬部】狼
似犬,銳頭,白頰,高前,廣後。從犬良聲。魯當切

說文解字注

(狼)佀犬。銳頭白頰。高歬廣後。詳其狀可識別也。毛傳曰。狼、獸名。釋獸曰。狼、牡貛。許謂貛卽貒。從犬、良聲。魯當切。十部。

方言集匯


◎客家話:[陸豐腔] long3 [東莞腔] long2 [沙頭角腔] long2 [寶安腔] long2 [海陸豐腔] long2 [梅縣腔] long2 [台灣四縣腔] long2 [客語拼音字彙] long2 [客英字典] long2
◎粵語:long4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raːŋ甲文作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魯當唐開平聲一等開口下平十一唐lɑŋlɑŋlɑŋlɑŋlɑŋlɑŋlaŋlang2langlang犲狼≆說文曰犲似犬銳頭而白頰髙前廣後帝王丗紀曰有神牽白狼銜鉤入殷朝又姓左傳晉有大夫狼瞫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ꡙꡃlanglaŋ平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江陽開江陽陽平開口呼laŋ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魯堂十七陽平聲
郎宕十七漾去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十剛講降角陽平豺狼又古用狼糞燒煙曰狼煙又狼藉言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