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倍性

多倍性

多倍性(polyploidy)是H.Winkler最早提出的術語。是近緣種、品種間所出現的染色體數目的增減現象,基本染色體數目完整無缺的稱整倍性,反之,基本染色體數目有欠缺不全的稱異倍性。

簡介


不僅在個體之間,而在個體的不同的組織、細胞間有時也會發現此種倍性關係,此稱為雜倍性或體細胞多倍性。通常把多倍性作為整倍性的同義語使用,近來染色體組的概念——作為獨立生活單位的染色體組要比基本染色體數的提法更易於理解。按重複的染色體組數可相應地稱為一倍性(單倍性)、二倍性、三倍性等等,按不同類的染色體組種類數而相應地稱為一基數、二基數、三基數等等。表現倍性的個體就是倍數體(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一般以二倍體為基準,習慣上把一倍體稱單倍體。多於二倍性者稱多倍體。

應用實例


自然界中顯示倍數性的種屬稱倍性種。在植物中人工誘發多倍體較為簡便,有切斷法、溫度處理以及萘嵌戊烯(acenaphthe-ne)處理等等。特別是秋水仙素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已在實際育種中應用。染色體加倍后對性狀的影響是隨基因型與環境條件而異,無固定的模式可循。一般在同源多倍體中(4x-6x)細胞與器官有增加的傾向,而到高階多倍體有時反而減縮。這裡大多是量上的變異,不具質上的新變異,尤其是奇數性多倍體可育性明顯下降。種間雜種可育性雖低,但如果變成雙二倍體,則由於雜種優勢而生育力也強,可育率也高。雙二倍體的性狀多為兩親的中間型,偶然亦會出現新的性狀,能夠穩定地遺傳下來。